1、前言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3年下达的《国质检办量函[2013]101号》文件“质检总局关于下达2013年国家计量技术法规制修订计划的通知”要求,全国力值硬度计量技术委员会决定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组成“洛氏硬度计量器具检定系统表起草组”对JJG2067-1990《洛氏硬度计量器具检定系统表》和JJG2068-1990《表面洛氏硬度计量器具检定系统表》进行修订。系统表的编写格式与内容根据计量技术规范JJF1104-2003《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编写规则》要求进行。
2、系统表修订的工作背景
JJG2067-1990《洛氏硬度计量器具检定系统表》和JJG2068-1990《表面洛氏硬度计量器具检定系统表》已经颁布、使用了20多年。期间各种情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老的系统表已经不适应目前的情况了。主要的变化有:
2.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先进技术不断得到应用,世界先进国家的洛氏硬度基准机与标准机在压头几何形状测量、压痕深度测量、各分量的不确定度与硬度不确定度的关系研究等领域都有了一些新的发展。
2.2国际计量局(BIPM)下属的质量及相关量技术委员会(CCM)于1998年成立了国际硬度工作组(中国是组员之一)。工作组成立以后,已进行了两次洛氏硬度(金刚石压头标尺)关键比对(第二次比对目前还没完成)。通过比对与理论研究,提出了国际洛氏硬度新定义,对基准洛氏硬度机的要求更加细化与严格。在今后仍要继续通过比对与试验来确定和修改洛氏硬度定义,以保证世界洛氏硬度量值的统一。根据工作组的新定义,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重新设计和制造了洛氏硬度基准机,以满足国际比对的需要。
2.3 ISO对工作洛氏硬度计和标准硬度块的许多技术指标做了较大的修改。我国的相应的国标和计量检定规程也进行了相应的修改。
3. 系统表修订的主要内容
3.1与国际接轨,将《洛氏硬度计量器具检定系统表》和《表面洛氏硬度计量器具检定系统表》合并成一个《洛氏硬度计量器具检定系统表》,表面洛氏硬度作为两个标尺(HRN、HRT)也包括在其中。
3.2 不确定度指标做了修改
a随着研究工作的进行,目前国际上对洛氏硬度测量不确定度的认识与了解比20年前有了很多进展。不确定度评定的方法有了改进。例如,国际硬度工作组 提出了C标尺的硬度测量各分量的灵敏系数,已在国际洛氏硬度关键比对的不确定评定中得到了应用,并陆续应用到ISO,欧盟的相关文件中。中国计量院2009年按照国际新定义重新研制了洛氏和表面洛氏硬度国家基准装置。不确定度比老基准有了提高。其中的不确定度评定也是按照国际工作组规定的方法和国际上的一些新成果进行的。虽然指标比老系统表低,但更接近真实情况,也与国际先进工业国家的水平接近。
b 对国家基准机增加了“最佳测量能力”的概念。这标明了基准机实际测量的最高水平:对实际可获得的最好被测件(可得到的均匀度最小的硬度块)进行测量的水平。考虑到在量传的不确定度计算中不用带入这个值,所以在工作基准的指标中没有给出这个概念。
c标准硬度块的均匀度根据ISO、OIML的相关新版本进行了修改。在老系统表中没有直接给出不确定度,这次直接给出了不确定度,以方便在量值传递过程中证书的出具,对下级量传的不确定度的计算。其指标与JJG113-2013《标准金属洛氏硬度块》检定规程规定相同。
d 金属洛氏硬度计的示值最大允许误差,测量重复性也按ISO、OIML 新版本进行了修改。其指标与JJG112-2013《金属洛氏硬度计》检定规程规定相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