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角度/平直度] 发现 JJG 117-2013《平板检定规程》中的印刷错误

 关闭 [复制链接]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5-1-27 15:24: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始终一贯的立场,对于类似于楼上111、114、118这样毫无技术内容,只会骂大街的条文就作为样品放在公众媒体中供大家奇文共欣赏吧,毕竟只有“专家”级人物才有这样的水平,这种骂人水平也确属难得。本人对这种话语一如既往拒绝回复。
  112.人人都知道“测量基准是读数的参考对象”,也都知道节距法检测平直度时,每次读得的数都是某个点相对于其前面那个点的高度,前面那个点就是该点高度“读数的参考对象”,也就是“测量基准”,这个测量基准在测量中在每个读数时均不相同。平直度检测“专家”不明白“测量基准”的定义,胡编一个什么“参考线(面)”作为固定不变的测量基准,放着高度值不读,非要去读什么“倾角”,自己浑然不知还破口大骂他人,的的确确如其所说:“人话、鬼话横竖参杂!似人又像鬼!”。
  113.既然作为平直度检测“专家”明白被测对象是平板,就应该知道要求测量的是“平面度误差”而非“直线度误差”,就应该知道平板表面是由无穷多个“点”组成的,测量各截面所谓的“线”仍然落脚在“点”上。无论怎么测,都是要测量平板各个受检点的相对高度,各截面两端点连线计算该截面的直线度误差本来就是个无效操作,某专家力气用不完愿意去干些无效劳动,就去干好了,本人只是提醒一下其人没必要去干罢了。干不干是其个人的自由,只是不要坑害他人,要他人也跟着干无效劳动就是了。
  115.自己不明白什么叫“测量基准”就不要误导他人。我已经多次讲到“测量基准是读数的参考对象”,因此,点、直线、平面等几何要素均可选作测量基准,测量基准也可以存在于任何物体,存在于空间任何位置。因此,测量基准与评定基准相重合并非不能发生,当对角线平面为评定基准时,测量基准也可以是对角线平面。当评定基准与测量基准重合时,“测量基准也是数据处理评定过程中的评定基准”,难道专家级人物就那么难理解吗?
  116.读数就是读数,读数的累积当然也就发生在数据处理中。既然某专家终于清楚了节距法平直度检测离不开读数累积“求∑”,先不管其是否“死咬着屎橛子不松口”,能不能也讲讲为什么离不开“求∑”呢?“求∑”不是为了将各点高度统一到以起始点为参考对象,又为什么必须累积呢?
zhcxy 发表于 2015-1-29 20:5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接77楼:)
    (119).  “胡编一个什么“参考线(面)”作为固定不变的测量基准
         “拧种”做为一个社会最底层的“下里巴人”,是毫无羞耻感的。其编瞎话从来不脸红!在测量基准的概念上到底是谁胡编乱造“三新”伪理论来误导大家?下面我将自己收集到的有关法规性技术文件中的定义及文字描述复制粘贴如下,由大家来判断到底是不是“拧种”痞子在“胡编”:
          GB/T11336-2004中测量基线的定义:
            线.jpg
          GB/T11337-2004中测量基面的定义:
         面.jpg
          JJG117-2013中节距法的定义及对测量基准的文字描述:
          117-13测量基准.jpg
         无需讲过多的话,大家应该能判断出就是“拧种”痞子在“胡编”瞎造编瞎话,这样的痞子是绝没有道德底线的!
         “拧种”一直在唧唧歪歪的宣扬其“首创”的所谓“三新”理论,不承认有参考线(面)的概念,非要整出个莫须有的“参考点”做什么测量基准,如果有胆量的话,就请其拿出法规性技术文件来证实一下。否则,总是屁话连篇的,只会让大家看不起!
        (120).  “测量的是“平面度误差”而非“直线度误差”
               不屑于再去使用过多的文字批驳了,大家看一下上面JJG117-2013中节距法的定义文字描述就会一清二楚了,文字描述是这样的,“再经计算求得被测截面各测量点对两端点连线的偏差”,这里的“对两端点连线的偏差”毫无疑问只能是直线度偏差,而绝不会是平面度偏差,也只有“拧种”痞子才会使用两端点连线做评定基线来评定平面度误差的。因为其是“帕金森”患者!棒喝一下“拧种”:遵照医嘱该吃药了!
        (121).  “只是不要坑害他人
              “拧种”靠蓄意误导“坑害他人”混迹论坛的日子,再也不会有了,大家都看透了他,其尽管一直想“坑害他人”,但大家都有识别能力的,其就自己“坑害”自己去吧!
        (122).  “测量基准也是数据处理评定过程中的评定基准
              不要再搞“关公战秦琼”的“穿越了”,就以“拧种”的横竖嘴即做测量基准也做评定基准吧,那样是最方便的!
        (123).  “读数就是读数
              “拧种”的这话确实有水平,但当“拧种”就是“拧种”时,难道“拧种”就不能是“下里巴人”?就不能是“帕金森”?还是“统一”的好!不是一直在做“统一”自称的工作吗?
        (124).  “为什么必须累积呢?
              “拧种”连如此浅显的道理都不懂了,真不清楚这样不懂装懂的“下里巴人”是如何在论坛混迹至今的?粘贴一个其他量友推导两端点连线计算公式所使用的数形结合图供大家来看一下:

折线图.jpg   
      数形结合图中:i点的累积值(∑)、n点的累积值(∑),测量基准、评定基准(两端点连线),以及被检测的倾角,i点的坐标转移量等都标的清清楚楚,“拧种”再死咬着屎橛子不松口 ,讲看不懂,那就是装痴卖傻了。不过也无所谓,只要大家看懂并理解了,“拧种”也就无法在论坛胡扯瞎绕误导公众了!
          ( 时间关系,逐字逐句的分析批驳见后续:)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5-1-29 23:2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某专家除了不改其一贯谩骂的秉性外,总算是能够引用标准的话,谈一点着技术内容边的话了,这也算是一个幸事吧。让我们按一贯的处理方法回避其大量的谩骂语言置之不理,仅就其仅有的一点技术内容来剥析一下吧。
   GB/T11336-2004在给出关于测量基准的术语定义时给出了测量基准直线(测量基线),和测量基准平面(测量基面)两个定义,对于测量基准点(测量基点)没有给出定义,需说明的是11336并未给出测量基面的定义,而是11337给出的。总之基线、基面也好,还是基点也罢,定义的核心是“在测量过程中,获得测量值的参考”直线、平面、点,关键词是为“获得测量值”用来“参考”的几何要素。只要再稍微往后看一点就会发现,标准明确指出:“按水平仪测量原理,在图上绘出第 i 点相对第(i一1)点在 Z轴方向的示值a,即:a1是第1点相对起始点在Z轴方向的距离,a2是第2点相对第1点在Z轴方向的距离,......,ai 是第i 点相对第(i-1)点在Z轴方向的距离;示值为正,绘在相对点之上,为负绘在相对点之下,由此可得各测得点的坐标值Z(水平仪格值)”。所谓第某点相对第某减1点在Z轴方向的距离正是关于“测量基点”(基准点)的详细讲解,同时也告诉我们每个受检点的读数参考对象均不相同,依次为起始点、第1点、第2点、……,以此类推,基于此,在后面数据处理中首先就必须用逐点累积的方法将各点高度读数统一到以起始点为同一个测量基准(测量基点)上去。但某专家“就是装痴卖傻了”,对此视而不见或有意回避,那也就只能由其便吧。
  用GB/T11336-2004《直线度误差检测》说明检测的是直线度从而反对平面度检测的是平面度而不是检测直线度,平直度检测“专家”才会如此办!直线度检测不检直线度误差难道去检平面度误差吗?同样,平面度检测不直接检平面度误差,非要去绕个圈子检直线度误差,也只有知名平直度检测“专家”才会这么干!某专家能不能暂时少骂两句,也用GB/T11337-2004《平面度误差检测》来证明平面度检测必须先计算直线度然后才能够评定平面度误差呢?少骂两句不会有人会贬低你骂人的水平的。
  某专家用“图解法”试图证明其进行直线度检测并非直接测量各点的高度,只能检测“倾角”,可见其人并没有认真阅读 GB/T11336-2004。图解法的解释清清楚楚写着:“在图上绘出第 i 点相对第(i一1)点在 Z轴方向的示值a,即:a1是第1点相对起始点在Z轴方向的距离,a2是第2点相对第1点在Z轴方向的距离,......,ai 是第i 点相对第(i-1)点在Z轴方向的距离;示值为正,绘在相对点之上,为负绘在相对点之下,由此可得各测得点的坐标值Z(水平仪格值)”。这是“倾角”还是“高度”?除了某专家一定“拧”着说就是“倾角”外,人人都清楚这就是“高度”!既然自己都说“讲看不懂,那就是装痴卖傻了”,“不过也无所谓,只要大家看懂并理解了”,不过他怎么“装痴卖傻”,骂别人“拧种”的真拧种“也就无法在论坛胡扯瞎绕误导公众了!”
zhcxy 发表于 2015-1-31 15:2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接79楼:)
          (125).  “ GB/T11336-2004在给出关于测量基准的术语定义时给出了测量基准直线(测量基线),和测量基准平面(测量基面)两个定义,对于测量基准点(测量基点)没有给出定义
               “拧种”的编瞎话应该是习惯性的或遗传吧!GB/T11336-2004中哪条哪款给出了“测量基准平面(测量基面)”的定义?一个直线度误差检测的标准当然不会给出“测量基准平面(测量基面)”定义的。告知“拧种”一句:对于经常性的编瞎话,除了丢人现眼外,也是一种堕落的表现!至于标准没有给出“测量基准点(测量基点)”的定义,这是非常正确的事情,因为在节距法的测量中,根本就没有“测量基点”的概念!那是“三新”伪理论的东西。
         (126).  “总之基线、基面也好,还是基点也罢
               “拧种”不要在这里搅混水,搞混淆,标准中没有“测量基点”的概念,所以“基点也罢”是想鱼龙混杂的,国家相关标准与“拧种”的“三新”伪理论水火不相容的!
        (127). “直线度检测不检直线度误差难道去检平面度误差吗?同样,平面度检测不直接检平面度误差,非要去绕个圈子检直线度误差,也只有知名平直度检测“专家”才会这么干!
             “拧种”不要在这里胡扯瞎绕,“直线度检测”中没人也不可能“去检平面度”;但节距法的“平面度检测”,则必须捡各个截面的直线度,然后按照对角线评定方法将各个截面的直线度偏差转换为对理想平面的平面度上去,这是大家都能看懂也熟知的道理,在这个问题上,“拧种”的胡搅蛮缠,包括回避实质性的问题,又讲不出任何道理,只能让大家更加看清其 “拧种”的无赖特质!至于“专家”的说辞,是不是“专家”与探讨无关,反正与“拧种”的“下里巴人”不是一个档次,而“拧种”的“下里巴人”被大家所鄙视!
        (128). “能不能暂时少骂两句
              对于 “拧种”来讲,其就是“欠骂”、“欠抽”,也包括其自己所言的“欠揍”,“拧种”确实贱骨头的,其一直在暗爽,赚了便宜还要卖乖!呵呵!
        (129). “其人并没有认真阅读 GB/T11336-2004
              下面将GB/11336 GB/11337的相关文字描述粘贴如下,本人不加解读,由大家来认知以下几个问题:①.为什么将节距法测量归类至间接测量?②.节距法测量中的测量基线与测量截面到底是什么?“拧种”可以继续胡扯瞎绕、胡搅蛮缠,但我们大家在平直度检测基础知识方面得到了提高就好。
           GB/11336 -2004
            间接方法.jpg      
            GB/11337-2004
          间接方法2.jpg    

          (130). “骂别人“拧种”的真拧种
               首先要讲清楚“拧种”是想当初某版主豪情万丈、激情四射的自称,且其至今仍未放弃这丢人现眼、无羞耻感的自称,所以谈论“拧种”与什么骂人、谩骂应该是均不牵扯,至于“真拧种”之说,确实让人搞不清楚,莫非某版主还曾经是个假“拧种”?也可能是其乳名与学名的区别吧?这做父母的,给某版主冠的名,真够贴切的!
             ( 时间关系,逐字逐句的分析批驳见后续:)


zhcxy 发表于 2015-1-31 17:3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更改:
          将楼上帖子(129)中 ②.节距法测量中的测量基线与测量截面到底是什么? 更改为②.节距法测量中的测量基线与测量面到底是什么?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5-1-31 20: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多好心的量友规劝某知名专家注意维护论坛的语言环境,爱护这片净土,也维护好自己知名专家的形象,但历史证明量友们的好心遇到这种人都是白费了,骂人的习惯一旦形成也就应了古人的一句俗话“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让其改变以骂人为荣,以骂人水平高为荣的思想何其难也!没办法,人家不要自己的脸面了,就是要骂,那就只能牺牲点论坛的蓝天白云环境由他骂去吧!
  就楼上翻来覆去还是关于“测量基准”的这点基本常识,人人都知道“测量基准是测量过程中读数的参考对象”,知名“专家”就是不明白。空间中任何位置的点、直线、平面均可以作为测量中读数的参考对象,我已经在上面的几个楼层都做了说明。关于有没有“基准点”的问题,我已经在80楼详细引用了GB/T11336-2004的5.4.1条作图步骤的b)款,““按水平仪测量原理,在图上绘出第 i 点相对第(i一1)点在 Z轴方向的示值a,即:a1是第1点相对起始点在Z轴方向的距离,a2是第2点相对第1点在Z轴方向的距离,......,ai 是第i 点相对第(i-1)点在Z轴方向的距离;示值为正,绘在相对点之上,为负绘在相对点之下,由此可得各测得点的坐标值Z(水平仪格值)”。所谓“a1是第1点相对起始点在Z轴方向的距离,a2是第2点相对第1点在Z轴方向的距离,......,ai 是第i 点相对第(i-1)点在Z轴方向的距离”正是关于“测量基点”(基准点)的详细讲解,告诉我们:a1是第1点以起始点为测量基准读取的在Z轴方向的距离,a2是第2点以第1点为测量基准读取的在Z轴方向的距离,......,ai 是第 i 点第(i-1)点为测量基准读取的在Z轴方向的距离,每个中国人都读得懂这段话的含义。这就是在讲以几何要素“点”为测量基准的情况,同时也告诉我们每个受检点的读数参考对象(测量基准)均不相同,依次为起始点、第1点、第2点、……,第(i-1)点。某专家“就是装痴卖傻”,对此视而不见或有意加以回避,只会一味在那里骂人,那又有什么办法呢?我也只能点到为止了。
  看来,某专家还是明白“直线度检测中没人也不可能去检平面度”,可是为什么就不明白“平面度检测”中也没必要“去检直线度”呢?人们可以直接得到以评定基准评定的平面度误差,为什么非要让大家绕个大圈子”要求大家“必须捡各个截面的直线度”,再“将各个截面的直线度偏差转换为对理想平面的平面度上去“呢?放着近路不走非要绕圈子,也只有知名的平直度检测“专家”才会这么办,不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就显示不出“专家”的理论水平高超!某专家引用标准就是不敢再往后看看关于“测量基准点”是怎么回事的内容,不敢涉及测量基准的实质性内容,引用再多的标准条文也还是一头雾水,如他自己所骂的那样“装痴卖傻”。
zhcxy 发表于 2015-1-31 21:5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cxy 于 2015-1-31 21:58 编辑

          (接81楼:)
          (131).  “人家不要自己的脸面了
               “拧种”有“脸面”吗?要“脸面”的话,其还会自称 “拧种”、“下里巴人”以及“帕金森”吗?所以,“拧种”就是个没皮没脸的玩意,其连其祖宗的脸皮都丢尽了!!!!!!!
         (132).  “测量基准
              “测量基准”到底是什么?这一“基本常识”性的概念在JJG117-2013中的6.3.4.4,以及GB/T11336/11337-2004中的3.6和GB/T11337-2004中的5.5.1都讲得非常清楚了,“拧种”“视而不见或有意加以回避”,非要跑到描点作图中去找 “测量基准”,其丝毫不知描点作图根本不是测量过程,而是将倾角变化换算线值后的数据处理评定过程,这不就是“拧种”跑到其屁股上去找其横竖嘴吗!看来“拧种”的横竖嘴应该是长错了地方。
         (133).  “平面度检测中也没必要去检直线度呢?人们可以直接得到以评定基准评定的平面度误差
              “拧种”不“绕个大圈子”,那就把“直接得到以评定基准评定的平面度误差”方法讲出来给大家听一下啊,装痴卖傻且傻到极致的“拧种”有这个胆量吗?在规程中的8个表格中,每个截面都存在斜行相加求∑,每个截面也都存在起、末点对两端点连线的偏差为0,这不就是以两端点连线为评定基准的直线度偏差的评定过程吗?“拧种”敢否认上述所讲吗?还是滚回家去与其老子胡扯瞎绕的胡搅蛮缠去吧!
         (134).  “不敢再往后看看关于“测量基准点”是怎么回事的内容,不敢涉及测量基准的实质性内容”   
               “拧种”无赖到了极点,既然别人“不敢涉及”,那其就将“怎么回事的内容”、“实质性内容”粘贴过来给大家看一下啊,还是“拧种”、无赖及心虚吧?!如此的胡搅蛮缠会让大家更加鄙视的!
         ( 时间关系,逐字逐句的分析批驳见后续:)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5-2-1 01: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不要自己的脸面就尽管满大街扯破嗓子骂就是了。本人坚持一个原则,随便你骂到天上去,本人也拒绝不会与你对骂。
  本人提及某专家 “不敢再往后看看关于“测量基准点”是怎么回事的内容,不敢涉及测量基准的实质性内容”,楼上的帖子再次得到了证明。我已经连续数次复制粘贴了国家标准的有关文字,果不其然某专家就是不敢看,不敢涉及,因此一再装看不见。既然需要我再次复制,那就再复制一次吧,只是请量友们原谅又浪费大家的眼球了。GB/T11336-2004的5.4.1条作图步骤的b)款说:
  按水平仪测量原理,在图上绘出第 i 点相对第(i一1)点在 Z轴方向的示值a,即:a1是第1点相对起始点在Z轴方向的距离,a2是第2点相对第1点在Z轴方向的距离,......,ai 是第i 点相对第(i-1)点在Z轴方向的距离;示值为正,绘在相对点之上,为负绘在相对点之下,由此可得各测得点的坐标值Z(水平仪格值)。
  所谓“a1是第1点相对起始点在Z轴方向的距离,a2是第2点相对第1点在Z轴方向的距离,......,ai 是第i 点相对第(i-1)点在Z轴方向的距离”正是关于“测量基点”(基准点)的详细讲解。这段话告诉我们:a1是第1点以起始点为测量基准读取的在Z轴方向的距离,起始点是第1点高点读数的测量基准;a2是第2点以第1点为测量基准读取的在Z轴方向的距离,第1点是第2点高度读数的测量基准;以此类推,ai是第 i 点以第(i-1)点为测量基准读取的在Z轴方向的距离,每个中国人都读得懂这段话的含义。这同时也告诉我们每个受检点的高度读数参考对象(测量基准)均不相同,依次为起始点、第1点、第2点、……,第(i-1)点,因此用累积的方法将各点高度值统一到同一个起始点为测量基准是无论如何绕不开的。
  关于平面度检测的对象是平面度误差不是直线度误差,除了某平直度检测“专家”外人人都知道,因此只要能够直接获得平面度,除了个别人外,没有人愿意读取“倾角”,进行累积,然后变成“线性值”,再计算出各截面的“直线度”,最后再评定出平面度这么没事找事绕着圈子去费劲。我已经将到过,除了建立对角线平面的需要,前两个表外,剩余的的所有的表都没有必要“每个截面也都存在起、末点对两端点连线的偏差为0,这不就是以两端点连线为评定基准的直线度偏差”的计算过程。就某专家只知骂人毫无求知欲的态度,我看也就没有必要给他重复讲解了,如果他真的有一点点求知欲,自己按我以前给他所讲的方法自己动手试一试,也就明白了,这对于一个知名平直度检测专家是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我相信这种只会骂人的人没有真心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也不会去动手试,何必我再费那个劲呢?还是让他骂个天翻地覆,骂够再说吧,呵呵。
军人 发表于 2015-2-4 16:4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见过骂架的人,骂完仍旧重归于好,但没有见过把骂人当作嗜好和以骂人水平高而感到光荣的人。多少人多少次劝说过楼上毫无效果,反而变本加厉,真的太有损于“计量人”这个称号了。我们希望看到楼上高水平的技术观点,对楼上没有技术内容纯骂人的帖子实在感到腻烦,真心实意地再次劝一次楼上的老师能不能稍微有点改正,让我们能够稍微感觉到一点点计量人乃至中国人传统道德文明的气息,而不是一开口就骂的景象。
 楼主| 敲敲打打 发表于 2015-2-6 23:0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时日没来,谢谢大家的讨论。这个问题就散了吧,到此为止
美丽人生 发表于 2015-2-7 01:28:17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赞成楼主的做法,此时这个主题帖的确是该关闭了。连军人量友劝一下也被攻击,我也是军工行业的计量人,我相信在“gfjl”这个论坛中,搞计量工作的“军人”不会少,按某个老师的说法连搞计量工作的军人也派到钓鱼岛保家卫国,真的到了他说的情况,国家可能也就危在旦夕了。我记得不只一个量友对其相劝过,但却从未生效过,还是骂声不绝于耳,谁劝谁受攻击。与这种人讨论问题,或听这种人的骂声,实在是一种反面“享受”,有损于计量人的文明、友好、和谐、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损伤了计量人的声誉,破坏了计量论坛的语言环境。
我们非常想听到高质量的计量技术观点,哪怕是错误观点我们也都想听一听,但绝对不想听污言秽语,不想听有伤量友和气的噪声。既然个别老师除了骂还是骂,又不听大家的好意劝说,其人又没有什么新的技术观点了,也没有其他老师的发言,我也建议版主采纳楼主的要求,就把这个主题帖关闭了吧。
有感而发,不想指名道姓,纯属出于好心给相关者猛击一掌,使其梦醒,请相关者请多包涵。顺便说一句,我是计量工作的菜鸟,新入门不久,我不希望又是另一个引火烧身的人,不希望看到有人对我的谩骂。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5-2-8 01: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经过一个版主的一番辛辛苦苦,清理了一些特别恶劣的污言秽语,本主题帖的技术含量明显得到了提升,论坛的语言环境也得到了初步治理。看来暂时也没有其它的技术观点发表了,遵照楼主的要求和量友们的意见,本主题帖行将关闭。感谢大家对本主题帖和本版块的关注和踊跃发言,感谢量友们对本论坛的爱护和谏言!本主题帖关闭后,如有新的观点,欢迎另行开帖讨论。
zhl1987_ 发表于 2015-7-9 21: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好认真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4-5-8 03: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