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成为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9641|回复: 68

[概念] 用不确定度表示的测量仪器计量特性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5 17:36: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立刻注册计量论坛 交流工作中的点滴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成为会员

x
测量仪器的计量特性可以用最大允许误差、准确度等级、不确定度等三种形式表示。
前两种较容易理解,后一种则比较疑惑,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这个不确定度指的是测量中仪器本身带来的不确定度分量,还是整个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2、这个不确定度的值是怎么得来的?

以上,请各位专家老师予以解惑,不胜感激!

发表于 2018-2-1 22:07: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困惑吗?去问问菜市场卖白菜的大姐,问问她称给你十斤白菜到底是多少?她不会给你说不确定度1、2、3,她在朴素地用不确定度。这不是大众在用吗
发表于 2018-1-25 20:16: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oldfish 于 2018-1-25 20:17 编辑

在评估仪器所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时,我认为把仪器的不确定度理解为类似最大允许误差就可以。

1. 仪器的不确定度是测量时仪器所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而不是“测量结果”的,测量结果中还包含了被测仪器和连接导线等的影响分量。

2. 仪器的不确定度也是通过仪器各个部分(如前放,AD,分压,参考等)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以及由相关测试数据得到A类分量合成得到。我觉得也类似最大允许误差。

个人观点,供参考
发表于 2018-1-26 08: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围观一下,有同样的疑问
发表于 2018-1-26 08:34:50 | 显示全部楼层
立式金属罐 就是用 不确定度 来表示的。比如: UREL=0.1% k=2
没有具体 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 ,因为 立式金属罐 的 准确度   是靠人为评定出来的,而不是仪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
所以 用  不确定度 来表示 比较合理。
 楼主| 发表于 2018-1-26 08:39:51 | 显示全部楼层
oldfish 发表于 2018-1-25 20:16
在评估仪器所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时,我认为把仪器的不确定度理解为类似最大允许误差就可以。

1. 仪器的不 ...

这个不确定度的值具体是怎么得来的?是自己评出来的,还是直接引用上级校准证书给的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可否举个例子说明。
发表于 2018-1-26 10:24:16 | 显示全部楼层
wuky 发表于 2018-1-26 08:39
这个不确定度的值具体是怎么得来的?是自己评出来的,还是直接引用上级校准证书给的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

您得具体说一下,“仪器的不确定度”的来源是什么。

如果是仪器说明书上的,就是厂家根据仪器各部分的不确定度分量和测试数据的A分类合成得到的。

当然也可能是自己评出来的,得看来源是什么。
发表于 2018-1-26 23:2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测量不确定度是测量结果的特性,不是测量仪器的特性。测量仪器的计量特性可以用最大允许误差、准确度等级、不确定度等三种形式表示。最大允许误差、准确度等级都是测量仪器的特性,比较容易理解,测量不确定度并非测量仪器的特性而与前两种同时写为“测量仪器的特性”的确比较容易使人疑惑。我们应该从两方面来理解:
  1、其实“测量仪器的测量不确定度”定义已经清楚地告诉我们,这个不确定度不是测量仪器自身的特性,而指的是测量中仪器本身的特性给测量结果带来的不确定度分量,是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组成成分之一,当然它也不是测量结果的全部不确定度,只是所用测量仪器的特性引入的,属于测量结果全部不确定度的一个组成部分。
  2、这个不确定度的值是怎么得来的?由1可知,这个测量不确定度是测量仪器的特性,是“示值误差”、“示值变动性”、“示值稳定性”、“仪器分辨力”等计量特性给测量结果引入的,其中尤其是“示值误差允许值”引入的不确定度最大,因此往往以示值误差允许值引入的不确定度代表这种仪器的特性引入的不确定度。这个不确定度的值是怎么得来的,很简单,可以就用该测量仪器的“示值误差允许值的绝对值”(MPEV)除以√3等到标准不确定度,再乘以2等到扩展不确定度,也就是说所用测量仪器给测量结果引入的扩展不确定度是其MPEV的1.155倍。
  3、因为使用的测量仪器应在合格的情况下使用,其所有的误差特性都不会超过“示值误差允许值”,所以“示值误差允许值”引入的不确定度可以全面代表仪器特性引入的所有不确定度,而人员、环境、方法也都在检定规程规定的范围或条件下,这些要素给测量结果引入的不确定度远小于所用测量仪器示值误差允许值引入的不确定度,一般情况下可忽略不计,所以人们也往往用测量仪器的特性引入的不确定度粗略代替测量结果的全部测量不确定度,只有在要求做“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或CMC分析时才会详细评估。
发表于 2018-1-27 07: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胡说八道

最大允许误差是要求,不是测量仪器特性
发表于 2018-1-27 12: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csln 发表于 2018-1-27 07:10
胡说八道

最大允许误差是要求,不是测量仪器特性

这都看不懂?,哥哥说的是最大误差。。。你是干计量的不?说给我听听。
发表于 2018-1-27 12:37:48 | 显示全部楼层
tianlove 发表于 2018-1-27 12:08
这都看不懂?,哥哥说的是最大误差。。。你是干计量的不?说给我听听。 ...

您看下JJF 1001  7.27确认一下自己是否看懂

我是干计量的不与您不太相干吧,我没兴趣说给您听听
发表于 2018-1-27 13:26:51 | 显示全部楼层
“。。。。。。误差特性都不会超过“示值误差允许值”,所以“示值误差允许值”引入的不确定度可以全面代表仪器特性引入的所有不确定度,而人员、环境、方法也都在检定规程规定的范围或条件下,这些要素给测量结果引入的不确定度远小于所用测量仪器示值误差允许值引入的不确定度,一般情况下可忽略不计,。。。。。。”

        这个判断没什么依据,也完完全全是不正确的。比如用5720A来校准一个三位半的万用表,前者允差仅为百万分之几,而校准结果中,由于被校对象的分辨力,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达到千分之几,怎么可以忽略不计呢?!

        就算是没有实际评定过不确定度,也可以看看相关技术资料,这些最基本概念是很容易弄懂的。建议仔细看看JJF1059,里面有许多实例,分析一下,上面的所谓“一般情况下可以忽略不计”的说法,是不是靠谱?
发表于 2018-1-27 18:3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路云 于 2018-1-26 22:54 编辑

1、其实“测量仪器的测量不确定度”定义已经清楚地告诉我们,这个不确定度不是测量仪器自身的特性,而指的是测量中仪器本身的特性给测量结果带来的不确定度分量,是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组成成分之一,当然它也不是测量结果的全部不确定度,只是所用测量仪器的特性引入的,属于测量结果全部不确定度的一个组成部分。

7楼某版主这根“搅屎棍”,只要一逮住机会就会进来“搅屎”,误导新量友。明明新版JJF100125页的第7.24条“仪器的测量不确定度”术语定义清清楚楚,并且也归类在第7大项“测量仪器的特性”下,某版主向来都是不摆事实,不讲道理,不举证,却信口开河,胡编臆造,正经歪念。人、机、料、法、环五大因素,仪器不是“机”就是“料”。所谓“分量”之说,那是针对“测量结果”而言,对仪器本身而言不存在什么人、法、环方面的分量,要有分量也只是它自身因素对“仪器的测量不确定度”引入的分量。即使作为“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的分量之一,那也是“仪器的测量不确定度”,也属于仪器的特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看看JJF1033规范起草人是怎么归类的吧:

a.png

c.png

d.png

2、这个不确定度的值是怎么得来的?由1可知,这个测量不确定度是测量仪器的特性,是“示值误差”、“示值变动性”、“示值稳定性”、“仪器分辨力”等计量特性给测量结果引入的,其中尤其是“示值误差允许值”引入的不确定度最大,因此往往以示值误差允许值引入的不确定度代表这种仪器的特性引入的不确定度。这个不确定度的值是怎么得来的,很简单,可以就用该测量仪器的“示值误差允许值的绝对值”(MPEV)除以√3等到标准不确定度,再乘以2等到扩展不确定度,也就是说所用测量仪器给测量结果引入的扩展不确定度是其MPEV1.155倍。

众所周知,仪器的测量不确定度并不一定是由仪器误差引入的,误差引入的不确定度仅仅是修正不完善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真正占大头的完全有可能是仪器的短期稳定性(或者说各仪器的实际误差波动范围、实际示值重复性、实际示值变动性)、分辨力等,而不是规程规范里规定的合格判据(极限值)。最大允差套算出来的不确定度,也仅是人为规定的合格的计量器具的不确定度的极限值。而实际的“仪器的测量不确定度”是广义的,并不仅限于合格的仪器。

3、因为使用的测量仪器应在合格的情况下使用,其所有的误差特性都不会超过“示值误差允许值”,所以“示值误差允许值”引入的不确定度可以全面代表仪器特性引入的所有不确定度,而人员、环境、方法也都在检定规程规定的范围或条件下,这些要素给测量结果引入的不确定度远小于所用测量仪器示值误差允许值引入的不确定度,一般情况下可忽略不计,所以人们也往往用测量仪器的特性引入的不确定度粗略代替测量结果的全部测量不确定度,只有在要求做“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或CMC分析时才会详细评估。

果真是如此吗?看看以下规程规范是怎么说的吧:

e.png

f.png

某版主不管三七二十一,统统用最大允差来套算,真可谓懒到了极点。理论上说,“仪器的测量不确定度”应通过向上级机构溯源得到,如果是计量标准,那么这个“计量标准的不确定度”应小于“校准和测量能力CMC”(因为前者不包括本级计量标准的被测对象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而是用上级标准来考核本级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而“校准和测量能力CMC”又远小于JJF1033的“检定或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因为前者是“最佳仪器的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代表了校准机构常规条件下可获得的最小的“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后者是“常规仪器的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实际最终得到的是合格的被测对象的不确定度的极大值)。

发表于 2018-1-27 18:49:08 | 显示全部楼层
wuky 发表于 2018-1-25 12:39
这个不确定度的值具体是怎么得来的?是自己评出来的,还是直接引用上级校准证书给的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

1、这个不确定度指的是测量中仪器本身带来的不确定度分量,还是整个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答:这个“仪器的测量不确定度”肯定是仪器本身带来的不确定度,而不是这个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2、这个不确定度的值是怎么得来的?

答:见12楼最后两幅截图,以及以下截图:

b.png

以上截图中所说的“修正值的不确定度”就是通过向上级机构以溯源的方式得到,而不是自己评估得到。



补充内容 (2018-1-27 01:34):
更正:问题1答中的“……,而不是这个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应为“……,而不是整个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发表于 2018-1-28 02:2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规矩湾锦苑 于 2018-1-28 02:26 编辑
chuxp 发表于 2018-1-27 13:26
“。。。。。。误差特性都不会超过“示值误差允许值”,所以“示值误差允许值”引入的不确定度可以全面代表 ...


  比如用5720A来校准一个三位半的万用表,前者允差仅为百万分之几,而校准结果中,由于被校对象的分辨力,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达到千分之几,怎么可以忽略不计呢?!
  答:请问,用5720A来校准一个三位半的万用表,前者允差仅为百万分之几,那么5720A的允差给测量结果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到底有多大,你评估过没有?使用5720A校准,相关检定规程/校准规范规定的人员、环境、方法范围或条件你知道吗?你认为“检定规程/校准规范规定的人员、环境、方法范围或条件”给校准结果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会大于5720A的允差给测量结果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吗?
  你一直强调什么“被校对象的分辨力,重复性(我说过仪器没有重复性,只有示值变动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请问你用这么高档的计量标准校准一个那么差的被校对象,你认为你的校准方法选择正确吗?
  用5720A来校准一个三位半的万用表,还是比它准确性高的万用表,校准方法并没有改变,也就证明校准方法和校准结果可信性或可靠性的测量不确定度不会改变,说明校准方法和校准结果的可信性不会改变,证明这个三位半的万用表不仅仅是示值误差,就连其分辨力和示值变动性的具体校准值都是可信的。你用一个分辨力和示值变动性比5720A的示值允差差得多得多的被校对象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得到一个极差的不确定度用来判定用5720A执行校准活动的可信性,把被校对象自身的问题硬栽给用5720A执行的校准结果,说用5720A执行校准其不确定度太大,校准方法和校准结果不可信、不可靠,符合一般科学常识吗?至于12和13楼的帖子不值得一驳,我就不回复了。
发表于 2018-1-28 06:3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此混帐话说得如此坦然,莫非这辈子就靠耍嘴皮吃饭从来没干过活吗?

就算没干过电学,狡辩前去查一点点资料再说也好吧

凌晨两点整这些无聊玩意这人得无聊成什么样

发表于 2018-1-28 08:39:4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用一个分辨力和示值变动性比5720A的示值允差差得多得多的被校对象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得到一个极差的不确定度用来判定用5720A执行校准活动的可信性,把被校对象自身的问题硬栽给用5720A执行的校准结果,说用5720A执行校准其不确定度太大,校准方法和校准结果不可信、不可靠,符合一般科学常识吗?

14楼某版主这位“学术流氓”不懂却又要装着很懂,三位半的万用表难道不是日常“常规的被测对象”吗?不符合JJF1033哪一条哪一款啦?看看JJF1033规范起草人是怎么说的吧:

a.png

b.png

c.png

d.png

e.png

f.png

g.png

以上种种表述,难道不是把被测对象自身的问题硬栽给计量标准,说用该计量标准执行校准其不确定度太大,校准方法和校准结果不可信、不可靠吗?某版主不是说JJF1033百好千好万好,完全正确没有问题吗,怎么轮到chuxp量友依据JJF1033的要求选择常规被测对象,以及我在另一主题(计量标准考核中重复性的问题)依据JJG707-2014《扭矩扳子检定规程》选用10级扭矩扳子作为常规被测对象进行重复性试验和评定“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计量标准为0.3级)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呢?

至于1213楼的帖子不值得一驳,我就不回复了。

某版主像猫儿撩爪似的时不时的嘴发贱,你拿得出证据有那个能耐反驳吗?

 楼主| 发表于 2018-1-29 12:53:51 | 显示全部楼层
路云 发表于 2018-1-27 18:33
1、其实“测量仪器的测量不确定度”定义已经清楚地告诉我们,这个不确定度不是测量仪器自身的特性,而指的 ...

非常感谢老师的耐心解答,但是还有点不太理解的地方。

1、您说,”仪器的测量不确定度”应通过向上级机构溯源得到,也就是说直接引用的上级校准证书中校准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

校准证书

校准证书

比如以上,被校准仪器的主要计量特性用不确定表示为:(U=0.010℃,k=2)?

2、这么多的传感器,修正值各不相同,有些都达到了1度多,就用(U=0.010℃,k=2)来表示整个仪器的计量特性是否合理?

3、查看历年的校准证书,发现同个仪器给的扩展不确定度都是一样,似乎没有经过评定而是直接引用。如果换个标准器来检或者换一家计量机构来检测,又会得到新的扩展不确定度。难道用扩展不确定度来表示仪器的计量特性不是唯一的么?



 楼主| 发表于 2018-1-29 13:43:50 | 显示全部楼层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8-1-26 23:24
  测量不确定度是测量结果的特性,不是测量仪器的特性。测量仪器的计量特性可以用最大允许误差、准确度等 ...

非常感谢老师的耐心回答。

QQ图片20180129120621.png

以上是一台温度巡检仪的校准结果,可否据此再详细解释下如何用不确定度表示该仪器的计量特性。(假设仪器的MPEV为0.5℃)。
发表于 2018-1-29 14:3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来学习的
发表于 2018-1-29 14: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wuky 发表于 2018-1-28 16:53
非常感谢老师的耐心解答,但是还有点不太理解的地方。

1、您说,”仪器的测量不确定度”应通过向上级机构 ...

1、您说,”仪器的测量不确定度”应通过向上级机构溯源得到,也就是说直接引用的上级校准证书中校准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比如以上,被校准仪器的主要计量特性用不确定表示为:(U=0.010℃,k=2)?

答:上级校准证书中给出的“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当然是可以直接引用。只是证书中给出的不确定度是U0.10℃,而不是您所说的U=0.010℃。

2、这么多的传感器,修正值各不相同,有些都达到了1度多,就用(U=0.010℃,k=2)来表示整个仪器的计量特性是否合理?

答:修正值是对系统误差的补偿,误差与不确定度是两码事儿,误差大并不代表不确定度也大,反之误差小也不代表不确定度就一定小,两者之间不存在线性的正相关关系。

3、查看历年的校准证书,发现同个仪器给的扩展不确定度都是一样,似乎没有经过评定而是直接引用。如果换个标准器来检或者换一家计量机构来检测,又会得到新的扩展不确定度。难道用扩展不确定度来表示仪器的计量特性不是唯一的么?

答:只要是用同一家校准机构的同一台计量标准进行校准,如果计量标准的性能维护得很好,能够持续维持原校准状态,你送检的器具也没有发生异常的故障,通常情况下“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都不会有很大的变化。不同的机构,用不同的计量标准进行校准,得到的“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应该是不同的,因为各家机构的“校准和测量能力CMC”是不同的。所以说用扩展不确定度来表示仪器的特性,其值并不是唯一的。这就是为什么《建标报告》中要求画出的“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中,要求标明向上溯源到哪家机构的计量标准,而不是直接从量传图中COPY过来完事。



补充内容 (2018-1-28 20:06):
如果用最大允差来套算,那还有必要标出溯源到哪家机构吗?这个不确定度全国都一样,直接从量传图中COPY就是了,需要自己画吗,还有啥好考核呢。
发表于 2018-1-29 23:02:21 | 显示全部楼层
wuky 发表于 2018-1-29 13:43
非常感谢老师的耐心回答。

  你给出的这台温度巡检仪的校准结果,希望据此“详细解释下如何用不确定度表示该仪器的计量特性”(假设仪器的MPEV为0.5℃)。我的看法如下:
  1校准证书给出的校准结果是各受检点的修正值,以及修正值在包含因子k=2时的扩展不确定度U=0.10℃,并未给出温度巡检仪的计量特性。修正值的不确定度反映的是校准机构的校准方法的优劣(可信性),我们不能用修正值的测量不确定度去判定被检温度巡检仪的计量特性,因此该被校仪器的计量特性可以说无从谈起。
  2对于此种校准证书,因为没有给出被校仪器的计量特性,使用中就无法考虑仪器的计量特性,也不必考虑仪器的计量特性极限值MPEV=0.5℃,只能使用仪器的标称值(即仪器显示值)和校准证书给出的修正值。使用的是仪器的标称值(显示值)和上级校准机构校准方法的水平(修正值的不确定度)。所以校准证书最后的“说明”第2条特别提醒我们,使用该仪器不要考虑仪器的计量特性,获得实际测量结果只需“仪器显示值+示值修正值”。
  3如何评判使用该温度巡检仪测量所得测量结果的水准呢?修正值的扩展不确定度是U=0.10℃,根据1/3原则,只要该温度巡检仪用于误差控制限T≥3U=0.3℃的被测参数的测量活动,就没问题,用于T<0.3℃的被测参数测量,测量结果就不可信,即该仪器不能使用。值得提醒的是,T为控制限,控制限是全宽的概念,对于风险较高的测量过程,例如计量检定和校准过程这个“≥3U”的系数3就应该大到6以上,即T≥6U=0.6℃,对控制限T<0.6℃的被测参数就不允许使用该温度巡检仪测量。
发表于 2018-1-29 23:29:49 | 显示全部楼层
wuky 发表于 2018-1-29 12:53
非常感谢老师的耐心解答,但是还有点不太理解的地方。

1、您说,”仪器的测量不确定度”应通过向上级机构 ...

  1.”仪器的测量不确定度”应通过向上级机构溯源得到,也就是说直接引用的上级校准证书中校准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比如以上,被校准仪器的主要计量特性用不确定表示为:(U=0.010℃,k=2)?
  答:错。上级校准证书中给出的“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是上级校准能力,因此不是被校仪器的计量特性。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U=0.10℃可以直接引用。
  2.这么多的传感器,修正值各不相同,有些都达到了1度多,就用(U=0.010℃,k=2)来表示整个仪器的计量特性是否合理?
  答:修正值的不确定度反映了上级校准方法的能力,不反应被校仪器的计量特性,说“是对系统误差的补偿”就更是错误了。“误差与不确定度是两码事儿,误差大并不代表不确定度也大,反之误差小也不代表不确定度就一定小”,说到点子上了,两者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线性的正相关关系”更不存在。
  3 查看历年的校准证书,发现同个仪器给的扩展不确定度都是一样,似乎没有经过评定而是直接引用。如果换个标准器来检或者换一家计量机构来检测,又会得到新的扩展不确定度。难道用扩展不确定度来表示仪器的计量特性不是唯一的么?
  答:还是这句话,上级给出的不确定度是他们的校准方法的能力(不确定度),不是被校仪器的特性,更不是被校仪器的不确定度,只要用同一家机构的同一台计量标准进行校准,不管你送检的测量设备性能维护如何,合格还是不合格,“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均无任何变化。不同机构,使用了不同的计量标准,得到的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当然就可能会有所不同。不确定度是测量结果的特性,不是仪器的特性,所以用不确定度表示仪器的特性是个错误。为什么《建标报告》中画出的“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要求标明向上溯源到哪家机构的计量标准,就是因为不同的机构使用了不同计量标准,各校准机构的校准方法固有特性不同。
发表于 2018-1-30 10:4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285166790 于 2018-1-30 10:47 编辑

仪器的计量特性用哪种形式表示,要看该仪器的规程规范对其计量特性的定义方法,该按级就按级,该按等就按等,一切由规程决定。由于仪器还有周期稳定性等其它影响量,所以修正值的不确定度并不一定可以直接作为该仪器的指标来用,而只是对该仪器做计量确认的指标之一。
 楼主| 发表于 2018-1-30 10:47:53 | 显示全部楼层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8-1-29 23:02
  你给出的这台温度巡检仪的校准结果,希望据此“详细解释下如何用不确定度表示该仪器的计量特性”(假 ...

如果我这台仪器是建标的主标准器,其计量特性用不确定度表示,那么如何根据上级的这个校准证书来评判其是否满足要求呢?
按路云老师的说法,应该是直接引用的U=0.10℃,如果小于建标的不确定度,就可以。那么您的意见呢?
 楼主| 发表于 2018-1-30 10:59:55 | 显示全部楼层
285166790 发表于 2018-1-30 10:45
仪器的计量特性用哪种形式表示,要看该仪器的规程规范对其计量特性的定义方法,该按级就按级,该按等就按等 ...

标准器用不确定度表示的,该怎么进行计量确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4-4-25 12:20 , Processed in 0.05168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