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njlyx 发表于 2018-7-30 11:28 对于“量值对象”的一般使用者而言,有这么个“搅合”在一起的“总”不确定度就很方便了,可能是不“ ...
举报
njlyx 发表于 2018-7-29 02:29 我那"补充"可能说的有点"绕"了?想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业内人士"对未知量值的实施"测量"时,所用的 ...
既然其计量特性已被“掌握”,说明这些信息都是经预评估得到。“业内人士”对未知量值即使不实施“测量”,他也能知道单次测量结果到底有多准(即误差有多大),及不确定度有多大(用通俗话说就是“有多大的把握保证误差或测得值吃不准的区间范围”)。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目的,无非就是要降低随机误差的影响,即增加自由度,提高测量结果的可靠性(或可信度)。
路云 发表于 2018-7-30 12:09 既然其计量特性已被“掌握”,说明这些信息都是经预评估得到。“业内人士”对未知量值即使不实施“测量” ...
njlyx 发表于 2018-7-29 20:19 不赞同【他也能知道单次测量结果到底有多准(即误差有多大),】,他只知道“(测量)误差的概率 ...
请注意我表述的意思分前、后半句,中间以“及”字连接。你不能断章取义只看到前半句而不看后半句。前、后半句合起来,表达的不就是你所说的意思吗。所说的“误差有多大”当然是指“估计的系统误差有多大”咯,否则还要跟后面的“不确定度”干什么。
“提高测量结果的可靠性(或可信度)”与“有效减小‘测量不确定度’”两句话无非就是两种不同的表述方式,前者通俗,后者专业。就目的而言,有何本质的区别吗?
路云 发表于 2018-7-31 14:40 请注意我表述的意思分前、后半句,中间以“及”字连接。你不能断章取义只看到前半句而不看后半句。前、后 ...
njlyx 发表于 2018-7-30 19:02 哦,那就是表述"习惯"有点差异了(我"习惯"按"修正"过的状态"理解"测量结果,不大习惯习惯会有人"说": 这 ...
这是计量领域(不是检测)的两种思维模式,即法制计量的“检定”和非法制计量的“校准”。前者是以误差限来控制每一级量传的,通常都是做不修正测量,都是以误差限来作为合格判据进行符合性判定,因此通常不要求必须给出“不确定度”。而“校准”从理论上来说,通常都要求做修正测量,每一级量传都是以不确定度作为量传比,因此每一级测量都必须给出“不确定度”。所以延续到最后一级的“检测”,也就有“修正测量”与“不修正测量”之分。所以为什么说“检定合格的计量器具,不一定是测量准确的计量器具,要想测量准确,就必须校准”,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检定”由于是不修正测量,最末一级对被测量量值的测量结果,并不与国家基准所复现的量值一致,但总误差在可控范围之内,“测量误差”自上而下逐级放大。而“校准”则是每一级都是修正测量,因此最末一级对被测量量值的测量结果,与国家基准所复现的量值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每一级测量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自下而上逐级缩小。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小黑屋|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5-8-12 16: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