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概念] 速度测量的误差分析—《史法测量计量学》应用1

[复制链接]
史锦顺 发表于 2021-10-29 11: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史锦顺 于 2021-11-29 07:53 编辑

                     速度测量的误差分析
                            ——《史法测量计量学》之应用(一)

-

                                                                              史锦顺
-
引言
       空间和时间是宇宙存在的形式。速度把空间和时间联系起来,是个重要的量。速度表征运动;测速的应用场合广泛。在航天领域的弹道测量系统以及各类雷达,测速都是重要任务。多卜勒效应把速度与频移联系起来,利用这个效应而发展起来的多卜勒测速,成为现代测速的基本方案。
       本文按《史法测量计量学》的方法,区分物理公式与计值公式,建立测量方程,得到测得值函数。区分常量、变量,对测量值函数求微分(或差分),得误差元。对误差元取绝对值的最大可能值,得到多普勒测速的误差范围表达量——“自变偏差”。
       1表明《史法测量计量学》的误差分析方法,对“测速”行之有效,能发现问题、处理问题。
       2 说明阿仑方差的是非功过,指出阿仑方差的表征对象不是随机误差的“分散性”,而是信源频率的随机变化性(下一量与上一量的差别),却又错个因子。
       3当前推行的不确定度体系,无法在测速这类重要项目中应用。在我国的宇航测速工程应用中,虽有领导机构推行,但被实际工作所抵制。
       大量事实说明:几个美国人炮制的、世界八个国际学术组织推荐的、被我国计量主管部门以大量“国家计量规范”、“国家检定规程”推行的“不确定度体系”是个伪科学,害人误事,必须坚决取缔。本文仅是一个应用实例。哪位不服,请用不确定度体系的方法对测速科目试试看。

测速1.jpg    
测速2.jpg
测速3.jpg


三  求误差范围
    分析(13)式可知,光速相对变化量、信源频率的相对误差量,比信源相对变化量的作用小(Cn/Vm)倍。至少一千倍。如是,可知应主要考虑信源的随机变化项。
    频率测量,必须考虑采样时间τ与采样间隔时间T,以及测量次数N。自从1971年推行阿仑方差以来,以采样时间τ为表征的基本条件,并取T=τ,令N=100,国际上已成惯例。强调频率测量的采样时间以及令N=100,是推行阿仑方差的主要功绩。但阿仑方差有错,该扬弃(见《史法测量计量学》,本栏目有,要点如下)。

    阿仑方差有错误,要改正。特别是忽视推导中的前提这一逻辑错误,不该再流传下去。阿仑方差理论有好的成分,强调采样时间。笔者提出的“自変偏差统计”,发扬了这一点。
    在统计测量中,量值在变化,称随机变量。
    典型的统计问题是随机变量有数学期望,随机变量取值与数学期望之差称偏差。标准偏差σ是对偏差的统计表征。以期望值为比较标准的标准偏差σ,它表明单值对期望值的分散性,在通常的统计测量中,在对仪器的精密度测量中,都要用这种有中心的标准偏差σ。

    频率源的极其重要的应用是多普勒测速。国际上的阿仑方差,以及下面要讲的笔者提出的改进阿仑偏差表达的“自変偏差”,服务对象都是多普勒测速。
    多普勒测速对频率稳定度的要求,是接收时刻与发射时刻的频差值要很小。于是应当直接比较两个时刻间的采样时间为τ的频率值(我认为不必拘泥于T=τ,可以取T=2τ)。
    频率稳定度一词的含义就是频率值的变化程度,变化就是自己同自己比。
    自己同自己比就是自身的变化,称为“自变偏差”,对自变偏差进行统计表征,这便是自变偏差统计。

    自变偏差统计的定义与公式表述如下。
    定义1 自变偏差元:在指定采样时间的前提下,随机变量的相邻的后量与前量之差
             Xi2 - Xi1                                (15)
    “方差”一词并没有特殊的含义。为避免误解,本法不提方差。它是取绝对值方法的过程量,不能单独应用。
通常的统计中,偏差定义为量的实际值与量的期望值之差。这服务于分散性的表达。自変偏差统计中,是量值的后量与前量之差,是“跟随性”;而统计学中的偏差,是有中心的分散性。这种表征“跟随性”的偏差,统计学中是没有的。
测速5.jpg
    自变偏差统计特别适用于多普勒雷达的误差分析。这对航天技术以及应用多普勒雷达的各种场合是十分重要的。
在测速中有
               Xi2 = fi0收
               Xi1 = fi0发
    测速的误差范围由三部分构成
              R1 = | -ΔC/C |
              R2 = | Δf0/f0 |
              R自変 = 3 | Cn(f0收-f0发) / 2f0n |
            
    R1、R2系统误差取绝对和,R3是随机误差,与前二项之和取方和根

              R测速 =√{[| -ΔC/C | + | Δf0/f0 |]2+ [Cn(f0收-f0发) /(2f0n )]2}

【 表征精密度的标准偏差】
    前边讲的阿仑偏差、自变偏差,其本质都是“跟随特性”,是前后二量变化范围的统计表征。这种统计方式的重要应用是多普勒雷达的误差分析。
    对通常仪器来说,精密度是为准确度服务的,因此要求统计是有中心的统计方式。阿仑偏差、自偏差都不能直接用来预测准确度。
    原子频标的重要的、基本的应用是作为频率标准,要讲究精密度,分散性应该是对期望值的分散性,是有中心的分散性。这样的分散性才能服务于准确度。因此,对频率标准的精密度的表征,要回到标准偏差的统计方式。但要适当顾及发散困难。
    笔者建议:对每种采样时间,测量20次为一组;共测量5组。用贝塞尔公式计算每组的σi,取其平均值为频标的该采样频率的标准偏差:
                                 
             σ(τ)= (1/5)∑σi(τ)                     (17)

【阿仑方差的扬弃】
阿仑方差是美国人阿仑于1966年提出的,1971年被推荐,作为频率稳定度的表征量。此后,阿仑方差迅速在时频界推广,阿仑方差强调取样时间,不舍弃异常值,对频率稳定度表征方法的统一,有重要贡献。

    但是,阿仑方差有错误。
    (1) 错引贝塞尔公式
    阿仑方差推导一开始就用贝塞尔公式,这里有个前提问题。贝塞尔公式表达的是有中心的实际变量的分散性,而阿仑方差的实际效果是表达“跟随性”。
  (2) 错用贝塞尔公式
    阿仑方差强调采样时间,是正确的。而令N = 2,则绝对不行。
    对贝塞尔公式,绝不能令N等于2。N足够大是贝塞尔公式成立的条件;令N等于2,否定了贝塞尔公式的成立条件,也就否定了贝塞尔公式本身。阿仑方差是从贝塞尔公式出发的,却又令N等于2,这样阿仑方差已自毁根基。
   (3) 物理意义费解
   阿仑方差统计元中的根号2使其物理意义费解。这是错引贝塞尔公式,错取因子(N-1)造成的。
    统计元为前后二量之差除以根号2,这成了对什么量的统计?
由于错引错用贝赛尔公式,致使其物理意义费解。

    我于1980年对阿仑方差提出质疑(计量年会/杭州)。经国家计量院的李恩显在国际时频会议上提出,阿仑十分自责。生于1936年的阿仑,30岁发表频率表征论文,35岁因“阿仑方差”而誉满全球。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应邀来华讲学。此前,计量院时频室副主任黄秉英到驻马店请我帮忙,在阿仑来华讲学时不要难为阿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既然邀请人家,就不要难为人家。我当然答应。不久,阿仑来时,我只听其讲课,而称病不去参加讨论。如是,三方面:主人、客人、李恩显三方面也就都没得罪。奇怪的是,不久后阿仑辞职(美国国家计量院精密测频研究室主任),下海经商去了。近三十多年,在时频测量计量界,已不见阿仑的踪迹。
    阿仑方差该被扬弃了。(以下照片删除)
-
测速4.jpg
 楼主| 史锦顺 发表于 2021-11-1 09:5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史锦顺 于 2021-11-29 07:49 编辑

       为直接阅读方便,1#用较多照片。其中章节分法有些不妥。章节调整如下:

              速度测量的误差分析
         ——《史法测量计量学》之应用(一)
引言
一 多普勒测速公式的推导
二 求多卜勒测速误差的准备程序
1 多卜勒测速的物理公式
2 多卜勒测速的计值公式
3 测量方程
4 测量值函数
三 基于测量值函数的误差分析
1 求误差元
2 求误差范围
【表征精密度的标准偏差】
【阿仑方差的扬弃】
-


    现把改过章节的全文刊载如下,以供下载。
-
速度测量的误差分析—《史法》之应用(一).doc (215.5 KB, 下载次数: 4)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4-5-19 06: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