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国胜
( 晋城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晋城 048000)
引言
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计量溯源性就是通过文件规定的不间断的校准链,将测量结果与参照对象联系起来的测量结果的特性。机构应当对检测数据、结果的准确性或者有效性有影响的设备( 包括用于测量环境条件等辅助测量设备) 实施检定、校准或核查,保证数据、结果满足计量溯源性要求。对检定、校准或核查的结果进行计量确认,确保其满足预期使用要求,也就是确保满足计量溯源性要求。本文就是通过对设备计量溯源证书确认过程中发现的或了解到的不符合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自己的建议。
1 设备计量溯源证书确认不符合情况及原因分析
1.1溯源机构不符合
A 机构是一家从事质量检验、计量检定校准的综合性技术机构,设备管理人员因特殊原因未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第十一条规定,将计量标准送到计量行政部门指定的法定计量机构或授权机构进行量值溯源,导致未能通过后续的计量标准复查考核,相关项目暂停受理的严重后果。主要原因就是 A 机构对设备溯源的相关法律要求把控不严造成的。首先是未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以及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方面的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实行强制检定; 其次是未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第十一条: 使用实行强制检定的计量标准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向主持考核该项计量标准的有关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申请周期检定; 使用实行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向当地县( 市) 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指定的计量检定机构申请周期检定; 当地不能检定的,向上一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指定的计量检定机构申请周期检定。也就是说必须是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或授权机构才是有效的溯源机构; 第三属于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才可以申请其他有资格和能力的机构进行,目前主要是取得 cnas 认可的校准机构,或非本行政区域内的计量检定机构。
1.2溯源机构的能力不符合
授权能力与被溯源设备铭牌测量范围不匹配。A 机构送检了一台铭牌明示为( 0 ~ 10) kV 耐电压测试仪,该机构设备管理人员未索取该溯源机构的能力附表。检定/校准机构在接受这台仪器时,也未核实能力附表授权的测量范围是( 0 ~ 5) kV,最后出具了( 0~5) kV 的校准证书。A 机构在实际测量中用到 7kV,确认不符合,只能重新送检。还有检定/校准机构配备的主要标准器不确定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本身就不符合评定示值误差的测量不确定度( U95或 k = 2 时的 U) 与被评定测量仪器的最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 MPEV) 之比小于或等于 1 /3 要求。比如浮标式氧气吸入器标准装置用到的玻璃转子流量计精度要求一级,检定/校准机构只能依据主要标准器降级按照精度等级为四级出具校准证书,不符合机构的需求。造成这种不符合的主要原因是 A机构在做检定/校准服务合格供应商评价时,未认真对检定/校准服务提供者的能力进行评价; 在溯源实施时,检定/校准机构也未认真进行合同评审。
1.3出具的溯源证书不符合
JJF 1033-2023《计量标准考核规范》要求,凡是有计量检定规程的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应以检定方式溯源,不能以校准方式溯源; 没有计量检定规程的计量标准及主要配套设备,依据国家计量校准规范进行校准,校准的项目和主要技术指标应当满足其开展检定或校准工作的需要。而实际情况是有些依据的检定规程却出具的是校准证书。还有部分计量标准的主要标准器没有与之相适应的计量标准,必须将主要标准器拆卸分开溯源。由于拆卸后的主要部件作为一台完整的设备送检,在标识上不符合相应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的要求,要么退检,要么对关键参数进行校准。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确认不符合的原因是现在计量检定规程/校准规范修订滞后,不能适应计量标准器的升级换代; 还有部分计量标准的主要标准器因国家和地方没有相应的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需要通过拆卸以部件作为标准器送检。这些都只能以校准的方式完成溯源,这是客观存在的,无法改变的。
1.4检定/校准结果不符合
检定/校准结果不符合检定/校准技术规范的要求。A 机构便携式气体、粉尘、烟尘采样仪综合校准装置,需要对流量和压力进行溯源。该装置可以依据 JJG 520-2005《粉尘采样器》、JJG 680-2021《烟尘采样器》、JJG 956-2013《大气采样器》、JJG 943-2011《总悬浮颗粒采样器》开展四种采样器的检定/校准工作。按照 JJG 943 - 2011《总悬浮颗粒采样器》规定孔口大流量 1050L /min 这一点必须进行校准,实际确认时计量技术机构只对 800L /min、1000L /min、1200L /min 进 行 了 校 准,没 有 对 1050L /min这个点进行校准。造成这种不符合的主要原因是,这台仪器属于“一机双送”的特殊情形,也就是说这台仪器需要流转到力学、流量两个专业实验室才能完成溯源。在业务受理过程中,A 机构未标注特殊的溯源需求,开展检定/校准的技术人员也没有和客户核实,造成校准结果不符合预期。
1.5检定或校准过程不符合
A 机构在确认一份 0. 3 级 1000kN 标准测力仪检定 证 书,证书中给出了200kN、400kN、600kN、800kN、1000kN 5 个检定点的示值误差,而 JJG 144-2007《标准测力仪》6. 2. 3. 5 规定,检定的初级荷载一般为额定荷载的 10% ~ 20%,这份证书中给出的初级荷载不符合标准测力仪检定规程要求。这种不符合的原因就是检定/校准机构的管理问题。
1.6检定或校准依据不符合要求
A 机构在对微库伦硫分析仪证书进行确认时,证书中标明的校准依据为 JJF1685-2018《紫外荧光测流仪校准规范》。该校准规范明确被测对象的工作原理为紫外荧光法,而微库仑硫分析仪原理是氧化还原法,两者工作原理不一致。依据该校准规范出具的校准证书考核时被技术专家质疑。造成这种不符合的原因主要是检定/校准机构没有这台设备检定/校准能力,超范围接受业务; A 机构也没有索取该机构的能力附表进行评价; 在业务受理时双方均没有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合同评审。
2 提升溯源证书确认符合性建议
笔者通过对以上七种证书确认不符合情况分析,与同类机构交流了解到,机构要提升溯源证书确认的满意度,需检验检测机构、计量技术机构、计量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发力,为此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2.1结合机构实际需求,评价提供计量服务机构的资格和能力
建立完善的、符合机构实际的《合格供应商评价程序》,明确对于属于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应选择具有相应能力的法定计量机构或授权的计量技术机构实施定点定期的检定; 对于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应选择具有相应能力的计量技术机构按照技术规范的要求实施检定或校准。并责成专人负责索取相应机构的能力附表,组织技术小组进行评价,确保满足机构的溯源需求,列入合格供应商名录。未列入合格供应商名录的计量技术机构不得作为溯源机构的提供者,防止出现超出授权测量范围实施溯源的情况。比如某法定计量机构授权的电子天平能力范围为( 1 ~ 40) kg,Ⅲ级及以下,而 A 机构送检了一台( 0 ~ 50) kg,Ⅲ级电子天平,该法定机构的测量范围是不满足客户需求的。
2.2结合机构实际需求,明确溯源证书的确认程序及要求
制定溯源证书确认程序或作业指导书。根据标准、规程、规范等文件中的有关技术要求,明确计量器具作用、计量技术要求( 测量范围、准确度等级/不确定度/最大允许误差、分辨力等) 。如果标准中没有规定计量器具的技术要求,若该计量器具有检定规程,则以该检定规程规定的技术要求为准。如某机构依据 GB 13195-91《水质 水温的测定 温度计或颠倒温度计测定法》开展水温检测,配备了 1 支型号为 KH-WT 的深水温度计,由于该标准对深水温度计的技术性能没有明确规定,通过查询 JJG 130-2011《工作用玻璃液体温度计检定规程》可知,该深水温度计的最大允许误差为±0. 3℃,则该深水温度计的技术要求为: 测量范围为( -2 ~ 40) ℃,分度值为 0. 2℃,最大允许误差为±0. 3℃。如果标准中没有规定计量器具的技术要求,该计量器具也没有相应的检定规程,则以标准中对其测量结果的要求为准,或者以检测结果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中采用的最大误差为准。设备管理人员要根据相关要求一一比较,并写出具体的检定/校准数据,确认其计量性能是否满足技术要求。
2.3计量技术机构应提供方便客户取得能力附表的渠道
目前,部分计量技术机构能力附表不易在业务窗口或机构网站上取得,索取程序繁琐。客户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评价,盲目送检导致检定或校准结果确认不符合预期。
2.4建议放开计量标准主要标准器的送检渠道,由机构按照就地就近经济合理的原则溯源
目前,计量标准主要标准器为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必须由计量行政部门指定的法定计量机构或授权机构进行量值溯源。比如膜式燃气表的喷嘴 A机构所在省的计量技术机构该项目的检定/校准能力,相邻省市有该项目的检定/校准能力,但也必须送到 A 机构所在省或所属大区或国家级的计量技
术机构进行溯源,导致送检周期长,送检成本高。
2.5建议可以以校准作为计量标准主要标准器的溯源方式
按照 JJF 1033 - 2023《计量标准考核规范》要求,凡是有计量检定规程的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应以检定方式溯源,不能以校准方式溯源。但在实施过程中,计量检定规程修订滞后,不能适应计量标准器的升级换代,还有部分计量标准的主要标准器通过拆卸以部件作为标准器送检,这些都只能以校准的方式完成溯源。目前就有计量技术机构提交计量标准新建( 复查) 申请时因主标准器是校准证书无法提交申请的实际情况。如果可以以校准的方式进行溯源,只要能满足计量溯源的要求,这些问题一切迎刃而解。
结语
综上所述,计量溯源证书的确认是机构保证数据、结果满足计量溯源性要求的关键环节。要想把控好这一环节,机构应承担主体责任; 相关计量技术机构也要加强管理,提升服务意识,在授权的能力范围内提供有效便捷服务; 计量行政部门也应结合实际,修订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依法行政的畅通和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