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工程参量] 检测质量纠纷

[复制链接]
王刚 发表于 2009-1-11 15:0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一批工件的孔径(Φ36 +0.025/0)采用了两种方法进行测量。
测量方法一:用三坐标测量机测量,工件孔径全部在Φ36.030mm左右,判定此批工件全部报废。
测量方法二:用光滑极限量规检验,塞规止端尺寸为Φ36.025mm,工件孔径全部能够止住,判定此批工件全部合格。
不同的检测方法产生完全相反的测量结果,哪种方法更加科学?
提示:工件孔径的圆度误差为0.01mm。

请用理论对该质量纠纷进行仲裁。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09-1-11 17:4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应该以用光滑极限量规检验的结果作为测量纠纷仲裁的依据。因为光滑极限量规是圆柱工件作用尺寸的综合检验量具。三坐标测量机只能测量单一尺寸,通过采若干个被测点计算该截面的尺寸。而且计算中将会把圆度误差带入,以采样三个点为例,如果在接近长轴的位置采2个点,在接近短轴的位置采1个点,计算出来的直径就会比真实的尺寸大很多。即便是均匀采点也会把长轴对直径测量的影响带入,造成尺寸偏大

[ 本帖最后由 规矩湾锦苑 于 2009-1-11 17:47 编辑 ]
VEDO 发表于 2009-1-12 08:3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王刚 的帖子

个人认为,两种方法都不合理。
首先,对于大批量生产企业来说,这样的一个尺寸用三坐标机来进行测量,工作效率很低。其次,用光滑极限塞规来检验,其只对被测尺寸的最小尺寸负责,而您的被测孔径的圆度误差为0.01mm。
就这两种结果来看,还是应该以三坐标的检测结果为准,建议你用DIATEST的专用测头进行检测,其结果更为准确,可同时得出孔径和圆度,我的联系方式您已经有了,我会尽快把相关资料提供给您,供您参考。
吴忠 发表于 2009-1-12 11: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看法
首先工件的孔径要求是(Φ36 +0.025/0),精确到微米
而工件孔径的圆度误差就已经达到0.01mm,所以用三坐标的是不太合理的或者说是工件做的不太好
如果说工件使用不考虑圆度误差只要求单一尺寸的话,可以使用光滑极限量规检验,当然光滑极限量规要合格的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09-1-12 12:05:2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尺寸公差与圆度误差互不关联,则对于轴来说真正起作用的尺寸是最小外接圆直径,对于孔来说真正起作用的尺寸是最大内接圆直径,光滑极限量规控制的正是这个尺寸。三坐标测量机是测量若干个测量点拟合的圆的直径,比最大内接圆直径大,这个直径包含着圆度误差对直径的影响。正确的测量方法应该是以光滑极限量规测量结果作为尺寸合格与否的仲裁依据,以圆度仪或者三坐标测量机测量的圆度误差作为形状误差合格与否仲裁的依据。
    另外,如果尺寸公差与圆度误差存在最大实体要求,相互有补偿,则光滑极限量规的测量结果是最终仲裁依据,三坐标测量机的测量结果不能作为仲裁依据。此时的光滑极限量规应该按最大实体要求进行设计。
jixi青青 发表于 2009-1-13 07:34:48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以三坐标的检测结果为准,使用光滑极限量规检验不太合理。
qifang 发表于 2009-1-13 10:05:28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楼上意见
使用三坐标的检测结果
因为是为了解决纠纷
三坐标更精准些
WWCCJJ 发表于 2009-1-13 10: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圆度误差都有0.01mm了,已经是不合格的工件了吧?当然也要看你的加工方式和技术要求!
个人认为还是圆孔塞规检验合理,同意2#及5#的观点!
深圳渔民 发表于 2009-1-13 15:2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王刚 的帖子

是配合孔吗?是的话,采信光滑极限量规。另外,不知道用坐标机怎么测的,孔的深度多少?可能的话做个实验,在孔的圆柱范围内采集若干点,拟合圆柱面,再计算最小内接圆柱直径。这个直径才是做配合孔要用到的直径。
精确可靠 发表于 2009-1-14 16:44:22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题出在止规的尺寸上,止规不应与工件上差做的一样,因为止规要通过需要与工件内孔有一定的间隙,间隙小的时候虽然止规不过但内孔尺寸已经超差。
jincome 发表于 2009-1-18 11:0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王刚 的帖子

个人感觉对于这样的零件,即有精度要求,又有这么大的圆度,最好用塞规(气动\电子\带表)来检测,这样旋转一周,你可以看到每个方向上的尺寸,对最大直径,最小直径都有一个准确的了解.对现场测量来说.效率也是比较高的.
菜根谈 发表于 2009-1-18 11:3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以工件孔的用途要求来确定采用何种测量方式。
xiaba 发表于 2009-1-18 19: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否可考虑用测长机作标准?用来校验方法,确定方法后再回归原理
duomeiti 发表于 2009-1-20 18:24:56 | 显示全部楼层
用三坐标测量机测量工件孔径是非接触测量,读数误差极大。像14#说的,改用测长机测量。
wenhf 发表于 2009-2-4 14:40: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感觉可以分析一下不确定度,来选择合适的计量器具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2 收起 理由
byang1997 + 2 热心回复

查看全部评分

小刚 发表于 2009-4-26 17: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光滑极限量规应该按最大实体要求进行设计,所有应用光滑极限量规仲裁。
yj407 发表于 2009-4-27 01:0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批工件的孔径(Φ36 +0.025/0)采用了两种方法进行测量。
测量方法一:用三坐标测量机测量,工件孔径全部在Φ36.030mm左右,判定此批工件全部报废。
测量方法二:用光滑极限量规检验,塞规止端尺寸为Φ36.025mm ...
王刚 发表于 2009-1-11 15:05

我認為工件應判超差。你用三座標檢測﹐孔徑為36.030﹐已經超差了。要知道這只是評價的平均值﹗﹗你測的圓度為0.01mm﹐則實際上該孔的最大值與最小值應該是相差個0.02mm(圓度為半徑值).也就是說這孔的最大值是要比36.03還要大的﹐而最小值則應孔會公差范圍以內。就是的所以塞規止端為什么不過的原因了。
   其實有時候靠塞規檢測是不准確的。我在生產中曾遇到過這種情況﹐工件孔做大了﹐止規過了﹐加工者會把工件給敲扁﹐要是盲孔的話只要將口部敲扁﹐那你用通止規就能測合格。還有﹐螺紋中徑做小了﹐用環規的止規檢通過了﹐油一些的加工者就將第一顆螺牙的牙距給敲一下﹐這樣因牙距變了﹐你用環規檢時﹐就可做到通規過止規不過了!該工件"就這樣修好了!"
   所以我認為只要三座檢得沒有問題我更相信三座標的。﹗﹗
SHKK 发表于 2009-5-2 20:5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个人认为那是不合格的,应该以三坐标为准,你说塞规止段端可以止住,这样的公差用塞规不太合适,关键你三坐标是量了几个截面?圆拄度不行吗?你的三坐标可以扫描圆吗?楼上有说三坐标太慢,估计你没用过,我们以前的公司因为阀空孔不知道报废了多少,后来三坐标全检,很快的``扫描的`跑个程式。
che-zp 发表于 2009-5-3 13:28:51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圆度0.01说明工艺方法肯定有问题,是尺寸公差的四分之一,偏大了些。如果是批量生产并且是保证装配配合性质的话,建议使用光华极限量规。
zswdsl 发表于 2009-5-22 14: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用光滑极限量规准确,但你的量规是不正确的,工件+0.025,量规不可能也+0.025,要比0.025小,具体是多少,你可以在光滑极限量规设计手册上查。
zhx730621 发表于 2009-5-23 15:0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是配合,采用光滑极限量规结果;三坐标测量得到是平均值
zhan83 发表于 2009-5-23 15: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1# 王刚
个人看法:
    用光滑极限塞规来检验,那你的公差那么小,0。01mm,怎么能保证,塞规本身的一个公差再加上你检验时的磨损,你的塞规要多久检定一次,三次元就不一样,测量前自校一下就行。你说呢?
gzcdjllyj 发表于 2009-6-6 13: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要是看这批工件符不符合你图纸的设计要求,那就应该以三坐标的数为准。如果你是看能不能使用就应该以塞规的判定为准。个人意见。
后生学子 发表于 2009-6-6 21:3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是判不合格了!按ASME Y 14.5M规则一的理解,不管是工件外部还是工件内部其每一个地方的尺寸都必须在尺寸公差范围内,所以这个案例中虽然用极限量规判下来合格,但其还是超差了。
哆咪耒咪 发表于 2009-6-8 12:4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2#和5#的观点,用光滑极限量规来仲裁,可是产品的圆度一定要好。既然产品公差是0.025,那么圆度误差就应该控制是0.004以内,你的圆度误差都有0.01的还怎么保证0.025的制造公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4-6-3 11: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