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讨论] 仪器的不确定度(续)

 关闭 [复制链接]
237358527 发表于 2022-7-15 07: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路云 发表于 2022-7-14 18:59
谁告诉你测量结果有问题?!!!!标称值50mm的量棒,校准值50.050mm有什么问题?!!!!到你狗嘴里变成 ...

这是不是你这头猪在76楼提出的问题?我77楼回答:但对C的测量,是由A、B两家机构分别用不同的测量器具,在相同的重复性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对象的同一被测量进行的测量所获得的测量结果,所得测量结果之间不一致。这没有问题吗蠢猪?
同一被测量测出两个不同的测量结果,到底是A的称量结果准还是B的测量结果准呀,蠢猪?

蠢货,都告诉你了两根量棒的校准没有问题,你听不懂人话吗?!!!!
蠢货,按照你的CNAS理论,谁家的不确定度小,代表谁的校准能力强,是不是你过说的?!!!
现在,按照你的修正与不修正,仪器都用U计算的理论,现在反而 U小的机构,能力强的机构,测量结果反而不准?!!!
你作何解释?!!!!!
别跟我说,只要修正就好了,修正用U计算,谁不知道?!!!
现在你扯的是不修正情况下,也用U计算。

为什么要修正,是为了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度,不是为了提高测量结果的可靠度,听懂了没有蠢猪?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一样大,只代表测量结果的可靠度一样,但准确度未必一样。你两个测量结果不一致(但不确定度大小一致),就证明你至少有一个测量结果是不准的。
蠢货,你既然知道修正能提高准确度,
现在按照你的 修正与不修正,仪器都用U计算的理论 , 在不修正情况下,准确度无法提高,却用U计算,得到的不确定度可靠性反而更小。
你如何保证 测量结果?!!!!!!!!!
 楼主| 路云 发表于 2022-7-15 14:33:54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度室 发表于 2022-7-14 22:26
1、“没有哪份《校准证书》说给出的不确定度不是“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或不是“示值的不确定度”。”
您 ...

您这认识就有问题,只是自己意识不到。《校准证书》说给出的不确定度是“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或标准器给出的对应于被校仪器示值的实际值的不确定度。不是“示值的不确定度”。您看谁评定过被测仪器示值的不确定度啊?

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尤其是在检定领域,通常都是做不修正测量。《检定证书》给出的,就是“实际示值”(而不是“示值的实际值”),以及“示值误差”。此时的“检定结果的不确定度”就是“实际示值的 不确定度”,或“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而此时的“示值误差”,也是未经修正的“示值误差”。

您所谓的“示值误差的重复性”跟示值误差可不是一回事啊,请不要弄混淆。

我没有混淆,我所表达的观点,概念都非常清晰。那就是所有不确定度的来源,都是离散区间的宽度,而不是偏移区间的宽度。两者的区别就是:前者是以“误差测得值”(误差的算数平均值)为中心的对称区间R。而后者是人为规定的,以0误差为中心的对称区间±δ,后者是对前者(误差测得值)的最大偏移程度的极限要求

 楼主| 路云 发表于 2022-7-15 14:57:22 | 显示全部楼层
237358527 发表于 2022-7-15 07:10
这是不是你这头猪在76楼提出的问题?我77楼回答:但对C的测量,是由A、B两家机构分别用不同的测量器具, ...

蠢货,都告诉你了两根量棒的校准没有问题,你听不懂人话吗?!!!!蠢货,按照你的CNAS理论,谁家的不确定度小,代表谁的校准能力强,是不是你过说的?!!!现在,按照你的修正与不修正,仪器都用U计算的理论,现在反而U小的机构,能力强的机构,测量结果反而不准?!!!你作何解释?!!!!!

当然是谁家的“校准和测量能力CMC”小,谁的能力就高咯。你自己上CNAS官网去查查看,看能查出哪家的误差小,哪家的误差大吗蠢货?能力强,代表该机构的测量结果稳定可靠,要想测量结果准确,那你就要求做修正测量,这跟能力强弱(“校准和测量能力CMC”大小)不搭界,懂吗蠢货?修正后的测量结果,那不就一样准了吗,两个准确度一样的测量结果放在一起比较,谁的更可靠,不是一目了然了吗。不要吧准不准与稳不稳扯到一起和稀泥,听懂了人话没有蠢货?

蠢货,你既然知道修正能提高准确度,现在按照你的修正与不修正,仪器都用U计算的理论,在不修正情况下,准确度无法提高,却用U计算,得到的不确定度可靠性反而更小。你如何保证测量结果?!!!!!!!!!

谁不知道通过修正的手段可以提高准确度啊?U本来就与修不修正无关,不确定度常识告诉我们,不确定度是不能通过修正的手段降低的。你这个蠢货不知道?如何保证测量结果?你是要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度,还是要保证测量结果的可靠度啊?还是两者都要保证啊?保证准确度与保证可靠度的方法与手段是不同的。你这个注水计量师,恐怕也只能想到这个水准了。

237358527 发表于 2022-7-15 15: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路云 发表于 2022-7-15 14:57
蠢货,都告诉你了两根量棒的校准没有问题,你听不懂人话吗?!!!!蠢货,按照你的CNAS理论,谁家的不确 ...


当然是谁家的“校准和测量能力CMC”小,谁的能力就高咯。你自己上CNAS官网去查查看,看能查出哪家的误差小,哪家的误差大吗蠢货?能力强,代表该机构的测量结果稳定可靠,要想测量结果准确,那你就要求做修正测量,这跟能力强弱(“校准和测量能力CMC”大小)不搭界,懂吗蠢货?修正后的测量结果,那不就一样准了吗,两个准确度一样的测量结果放在一起比较,谁的更可靠,不是一目了然了吗。不要吧准不准与稳不稳扯到一起和稀泥,听懂了人话没有蠢货?
蠢货又在说胡话了。
谁家的“校准和测量能力CMC”小,谁的能力就高咯
你的意思是 CNAS能力越强的机构与测量准不准无关,我测不准,照样能力强?!!!!

谁不知道通过修正的手段可以提高准确度啊?U本来就与修不修正无关,不确定度常识告诉我们,不确定度是不能通过修正的手段降低的。你这个蠢货不知道?如何保证测量结果?你是要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度,还是要保证测量结果的可靠度啊?还是两者都要保证啊?保证准确度与保证可靠度的方法与手段是不同的。你这个注水计量师,恐怕也只能想到这个水准了。
蠢货又在答非所问了。

按照你蠢货的观点:仪器修正与不修正,用来测量其他量评定不确定度的时候,都应该用U计算。

让你回答我举的例子,哪里有问题?!!!!你指出了吗?!!!

再次提醒,请按照我的例子前提回答
现在有 两根标称值同为50mm的量棒

A机构将 1号量棒 送检得到校准证书 : 标称值50mm的量棒,校准值为50.005mm , U=0.005mm

B机构将 2号量棒 送检得到校准证书 : 标称值50mm的量棒,校准值为50.050mm , U=0.002mm

现在A,B机构参加 实验室比对, 对 同一C仪器长度测量,假设A,B机构同一测量方法,同一测量环境,标准器 为 各自标称值50mm的量棒。

先 假设A,B两个机构测量结果的其他综合因素带来的不确定度分量同一为0.005mm,同时采用标称值作为标准值。

则: A机构用1号量棒测量C仪器得到测量结果及不确定度  50.009mm U=0.007mm
        B机构用2号量棒测量C仪器得到测量结果及不确定度  50.054mm U=0.005mm


这是前提!!!!!!!!!!!!请你不要质疑前提!!!!!!

虽然B机构测量结果狗屎一样,但是测量不确定度小啊,A机构测量结果准确,但是不确定度大啊。

所以, B机构测量能力强,客户因选择B机构!!!
而, A机构虽然测量结果准确,但是测量不确定度大,代表测量能力差,不应该选择。

这是结论,你觉得有什么问题?!!!!
 楼主| 路云 发表于 2022-7-15 16: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237358527 发表于 2022-7-15 15:13
当然是谁家的“校准和测量能力CMC”小,谁的能力就高咯。你自己上CNAS官网去查查看,看能查出哪家的误差 ...

蠢货又在说胡话了。谁家的“校准和测量能力CMC”小,谁的能力就高咯你的意思是 CNAS能力越强的机构与测量准不准无关,我测不准,照样能力强?!!!!

谁在说胡话啦蠢货?叫你去CNAS官网查询一下,拿出谁准谁不准的证据,你就三棍子打不出个闷屁。

a.png

我没有质疑你最终测量结果的两个U,我质疑的是两家机构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测量,所得测量结果的不一致,而且相差如此悬殊。到底是A家的测量结果50.009mm准,还是B家的测量结果50.054mm准?你说得清吗?你凭什么断言B家的测量结果狗屎一样?这根本就不是测量能力的问题。

237358527 发表于 2022-7-15 16: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237358527 于 2022-7-15 16:20 编辑
路云 发表于 2022-7-15 16:14
蠢货又在说胡话了。谁家的“校准和测量能力CMC”小,谁的能力就高咯你的意思是 CNAS能力越强的机构与测量 ...


我求你看看清楚行不行?!!!!!!

A机构将 1号量棒 送检得到校准证书 : 标称值50mm的量棒,校准值为50.005mm , U=0.005mm

B机构将 2号量棒 送检得到校准证书 : 标称值50mm的量棒,校准值为50.050mm , U=0.002mm

能看清楚了吗?!!!!!!别说什么 为什么 B机构将 2号量棒校准值为50.050mm ,就是这种情况,数据没有问题。

你问我为什么两家机构测量C的数据相差这么大!!!!!!!!!!!!!!!!

是因为 B机构的2号量棒校准值是50.050mm, 同样测量C仪器,在不修正的情况下,测得C仪器的数据是 50.054mm

有什么问题?!!!!!!!!!!!我用这么大的字,你再看不清,说胡话,可别再怪我!!!!!!!!!!

 楼主| 路云 发表于 2022-7-15 17:4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路云 于 2022-7-17 00:03 编辑
237358527 发表于 2022-7-15 16:17
我求你看看清楚行不行?!!!!!!

A机构将 1号量棒 送检得到校准证书 : 标称值50mm的量棒,校准值为 ...

能看清楚了吗?!!!!!!别说什么为什么B机构将2号量棒校准值为50.050mm ,就是这种情况,数据没有问题。

既然数据没有问题,那你就不要说B机构测量结果狗屎一样”这句话。首先说B机构测量结果有问题的,就是你这个蠢货!

你问我为什么两家机构测量C的数据相差这么大!!!!!!!!!!!!!!!!是因为B机构的2号量棒校准值是50.050mm, 同样测量C仪器,在不修正的情况下,测得C仪器的数据是50.054mm

不要忘了,你这是在相同的测量条件下,两家机构对同一被测对象C的同一被测量的测量结果,怎么可能相差如此悬殊呢?你这是在偷换概念。那你将两家机构的修正后的测量结果列出来给我看看,两家机构的修正后的测量结果应该是一致的吧。我看你这个戏法怎么变。

长度室 发表于 2022-7-15 18:50:37 | 显示全部楼层
路云 发表于 2022-7-15 14:33
您这认识就有问题,只是自己意识不到。《校准证书》说给出的不确定度是“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或标准器给 ...

再这样讨论,我快被坛主认为是在刷金币了。
1、“《检定证书》给出的,就是“实际示值”(而不是“示值的实际值”),以及“示值误差”。此时的“检定结果的不确定度”就是“实际示值的 不确定度”,或“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而此时的“示值误差”,也是未经修正的“示值误差”。”
何为“实际示值”,与“示值的实际值”区别是什么,您能解释下么?
2、“那就是所有不确定度的来源,都是离散区间的宽度,而不是偏移区间的宽度。”
您去看看JJF 1059.1,不确定度的来源。里面是不是就没有您所谓的偏移区间的宽度?
 楼主| 路云 发表于 2022-7-16 00: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度室 发表于 2022-7-15 18:50
再这样讨论,我快被坛主认为是在刷金币了。
1、“《检定证书》给出的,就是“实际示值”(而不是“示值的 ...

“实际示值的 不确定度”,或“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而此时的“示值误差”,也是未经修正的“示值误差”。”何为“实际示值”,与“示值的实际值”区别是什么,您能解释下么?

“实际示值”顾名思义就是实际显示的值,“示值的实际值”就是显示值的实际值。比方说用标准测力仪检定材料试验机,对10kN这一点进行不修正测量,试验机三次测量结果显示10.00kN10.02kN10.04kN平均值是10.02kN,示值误差是+0.02kN,示值重复性(也是示值误差的重复性)是0.04kN。这10.02kN就是“实际示值”。假设标准测力仪10kN这一点的误差为+0.01kN,那么试验机10.02kN这一示值经修正后的10.01kN就是“示值的实际值”,经修正后的示值误差+0.01kN就是“示值误差的实际值”或“实际值的示值误差”。不知道我这样解释有没有说清楚。

您去看看JJF 1059.1,不确定度的来源。里面是不是就没有您所谓的偏移区间的宽度?

我不否认JJF 1059.1中的B类评定,有用最大允许误差套算的案例。我的观点一直在强调,在不知道仪器不确定度的情况下,可以用该方法去评定。但当已知仪器的不确定度时就直接引用。JJF 1059.1加入了很多国内一些权威专家的理念,且国内的不确定度宣贯培训几乎都是以此规范为教材的。所以将“误差”概念与“不确定度”概念掺杂在一起的现象比较普遍,且根深蒂固。其实它与国际标准(可以参阅GB/T 274182017《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在理念上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建议您研读一下GB/T 274182017《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应该会有所收获。之前我也在“计量管理/CNAS”版块的另一主题“测量仪器不确定度分量的引入?”的122楼也晒出了部分条款证据。

长度室 发表于 2022-7-16 08: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路云 发表于 2022-7-16 00:21
“实际示值的 不确定度”,或“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而此时的“示值误差”,也是未经修正的“示值误差 ...

1、“假设标准测力仪10kN这一点的误差为+0.01kN,那么试验机10.02kN这一示值经修正后的“10.01kN”就是“示值的实际值”,经修正后的示值误差“+0.01kN”就是“示值误差的实际值”或“实际值的示值误差”。”
首先计算有问题,你自己算的就乱了。从您举得例子来看,您所谓的“实际示值”仍为被检仪器“显示值”。
2、您说的标准我这有,抽时间我再细看一下。它里面的不确定度来源里,也有测量仪器的准确性的。
我为什么进来 发表于 2022-7-16 14:06: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两老师怎么老是掐架
 楼主| 路云 发表于 2022-7-17 00: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度室 发表于 2022-7-16 08:44
1、“假设标准测力仪10kN这一点的误差为+0.01kN,那么试验机10.02kN这一示值经修正后的“10.01kN”就是“ ...

首先计算有问题,你自己算的就乱了。从您举得例子来看,您所谓的“实际示值”仍为被检仪器“显示值”。

没有错啊。“实际示值”就是被检仪器的“显示值”啊。对于本级校准过程来说,它就是被检仪器实际的“显示值”,对于用该仪器对下一级未知量的检测来说,它也是仪器实际的“显示值”呀。

前面谈及仪器“复现量值的不确定度”,GB/T 27418对“复现量”是这样表述的:

c.png

可见他所说的“复现量的值”(复现量的测量结果),并非通常人们理解的“被测量的实际值”。

长度室 发表于 2022-7-17 08: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路云 发表于 2022-7-17 00:01
首先计算有问题,你自己算的就乱了。从您举得例子来看,您所谓的“实际示值”仍为被检仪器“显示值”。没 ...

“平均值是10.02kN,示值误差是+0.02kN”、“假设标准测力仪10kN这一点的误差为+0.01kN,那么试验机10.02kN这一示值经修正后的“10.01kN”就是“示值的实际值”,经修正后的示值误差“+0.01kN””
这两处示值误差是怎么算出来的。
这是题外话,本帖问题不再讨论了,认识不同,理解不同。
 楼主| 路云 发表于 2022-7-17 17: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度室 发表于 2022-7-17 08:13
“平均值是10.02kN,示值误差是+0.02kN”、“假设标准测力仪10kN这一点的误差为+0.01kN,那么试验机10.02 ...

这两处示值误差是怎么算出来的

我已经说得非常明确了。

被校试验机的未修正的示值误差+0.02kN,是以未修正的标准测力仪的标称示值10kN,作为“参考量值”获得的被校试验机的“示值误差”。

被校试验机的已修正的示值误差+0.01kN,是以已修正的标准测力仪10kN这一点的“实际力值”9.99kN(修正值-0.01kN)作为“参考量值”所获得的被校试验机的“示值误差”。

长度室 发表于 2022-7-17 19:52:18 | 显示全部楼层
路云 发表于 2022-7-17 17:07
这两处示值误差是怎么算出来的我已经说得非常明确了。被校试验机的未修正的示值误差+0.02kN,是以未修正 ...

被校试验机的示值-10kN=0.02,被校试验机的示值-9.99kN=0.01kN。是不是标准测力仪修正,您的被校试验机的示值也跟着变了呢?
 楼主| 路云 发表于 2022-7-17 21:4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度室 发表于 2022-7-17 19:52
被校试验机的示值-10kN=0.02,被校试验机的示值-9.99kN=0.01kN。是不是标准测力仪修正,您的被校试验机的 ...

被校试验机的示值-10kN=0.02,被校试验机的示值-9.99kN=0.01kN。是不是标准测力仪修正,您的被校试验机的示值也跟着变了呢?。

没看明白您这句话的意思。

237358527 发表于 2022-7-18 07: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路云 发表于 2022-7-15 17:45
能看清楚了吗?!!!!!!别说什么为什么B机构将2号量棒校准值为50.050mm ,就是这种情况,数据没有问题 ...

既然数据没有问题,那你就不要说“B机构测量结果狗屎一样”这句话。首先说B机构测量结果有问题的,就是你这个蠢货!
蠢货永远看不懂别人说什么,我说的是 B机构的量棒校准数据没有问题。
按照你蠢货的方法,得到的B机构测量结果狗屎一样,有什么问题?!!!!

要忘了,你这是在相同的测量条件下,两家机构对同一被测对象C的同一被测量的测量结果,怎么可能相差如此悬殊呢?你这是在偷换概念。那你将两家机构的修正后的测量结果列出来给我看看,两家机构的修正后的测量结果应该是一致的吧。我看你这个戏法怎么变。
蠢货,你的狗眼瞎吗?!!!!

A机构将 1号量棒 送检得到校准证书 : 标称值50mm的量棒,校准值为50.005mm , U=0.005mm

B机构将 2号量棒 送检得到校准证书 : 标称值50mm的量棒,校准值为50.050mm , U=0.002mm

我为什么要修正,按照你的蠢货理论,哪个不确定度小,哪个机构能力强,难道能力强的机构测量结果会不准吗?!!!

再次提醒,现在讨论的是 仪器不修正情况下,采用不确定度计算时候与修正情况下,一样采用U计算。(你的蠢货观点!!!)别连自己的蠢货观点都忘记了。


237358527 发表于 2022-7-18 07: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237358527 于 2022-7-18 07:17 编辑

路云 发表于 2022-7-17 00:01
首先计算有问题,你自己算的就乱了。从您举得例子来看,您所谓的“实际示值”仍为被检仪器“显示值”。没 ...


实际示值”就是被检仪器的“显示值”啊

真是天下第一大蠢货

就拿你校准试验机来说,你总是这方面的专家了吧?

试验机显示值100N,标准器显示值100.1N

实际示值 是不是 标准器显示值100.1N ?!!!!

被检仪器的显示值 是不是  试验机显示值100N ?!!!!

这两者相等?!!!你是 看书看煞笔了吧!!!!!

长度室 发表于 2022-7-18 09: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路云 发表于 2022-7-17 21:40
被校试验机的示值-10kN=0.02,被校试验机的示值-9.99kN=0.01kN。是不是标准测力仪修正,您的被校试验机的 ...

就是简单的误差计算。您自己再琢磨琢磨,您的标准器修正后,被校试验机的示值误差变为0.01,还是0.03。
 楼主| 路云 发表于 2022-7-18 22:2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路云 于 2022-7-19 22:58 编辑
237358527 发表于 2022-7-18 07:12
既然数据没有问题,那你就不要说“B机构测量结果狗屎一样”这句话。首先说B机构测量结果有问题的,就是你 ...

蠢货永远看不懂别人说什么,我说的是B机构的量棒校准数据没有问题。按照你蠢货的方法,得到的B机构测量结果狗屎一样,有什么问题?!!!!

既然B机构的量棒校准数据没有问题,无论对C测量是否进行修正,都不可能会出现狗屎一样的测量结果。

我为什么要修正,按照你的蠢货理论,哪个不确定度小,哪个机构能力强,难道能力强的机构测量结果会不准吗?!!!

不确定度小,代表能力强,这与准不准是两码事。准不准的评判依据是“误差”的大小,能力强代表机构的“校准和测量能力CMC”小,测量过程稳定可靠。这跟准不准有什么关系,你不准可以通过修正的手段去弥补啊。哪里规定了不确定度小,误差就一定小啊?哪里又规定了不确定度大,误差就一定大呀,蠢货?

再次提醒,现在讨论的是仪器不修正情况下,采用不确定度计算时候与修正情况下,一样采用U计算。(你的蠢货观点!!!)别连自己的蠢货观点都忘记了

我才不会忘呢。你修不修正,仪器自身固有的计量特性(误差和不确定度)都不会改变,是多大就多大。没听说过不确定度可以通过修正的手段减小的。

试验机显示值100N,标准器显示值100.1N 实际示值 是不是 标准器显示值100.1N ?!!!!被检仪器的显示值是不是试验机显示值100N ?!!!!这两者相等?!!!你是看书看煞笔了吧!!!!!

我说了两者相等吗蠢货?“100 N”是不是被校试验机的“实际示值”呀?“100.1 N”难道不是被校试验机“100 N”这一“示值”点未修正的“实际力值”吗?

 楼主| 路云 发表于 2022-7-18 22:3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度室 发表于 2022-7-18 09:09
就是简单的误差计算。您自己再琢磨琢磨,您的标准器修正后,被校试验机的示值误差变为0.01,还是0.03。 ...

仔细想了一下,确实如您所说,对被校对象的误差修正,与通常的误差修正方向正好相反,是代数叠加的关系。所以,以已修正的标准测力仪10kN这一点的“实际力值”9.99kN(修正值-0.01kN)作为“参考量值”所获得的被校试验机的“示值误差”应该是+0.03kN。谢谢您的指正。

但修正前的示值误差+0.02 kN,与修正后的示值误差+0.03 kN相比,除了两者的准确度不同,两者的不确定度应该是一致的。

237358527 发表于 2022-7-19 07: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路云 发表于 2022-7-18 22:26
蠢货永远看不懂别人说什么,我说的是B机构的量棒校准数据没有问题。按照你蠢货的方法,得到的B机构测量结 ...

既然B机构的量棒校准数据没有问题,无论对C测量是否进行修正,都不可能会出现狗屎一样的测量结果。
呵呵,你能说出这种蠢话来,我也是佩服你的。
一根标称值为50mm,校准值为50.050mm,在不修正情况下,只用标称值测量怎么能得到准确的量值?!!!!

不确定度小,代表能力强,这与准不准是两码事。准不准的评判依据是“误差”的大小,能力强代表机构的“校准和测量能力CMC”小,测量过程稳定可靠。这跟准不准有什么关系,你不准可以通过修正的手段去弥补啊。哪里规定了不确定度小,误差就一定小啊?哪里又规定了不确定度大,误差就一定大呀,蠢货?
按照你蠢货的观点,原来CNAS机构那些U很小的,原来测量准不准不管的。那还做个屁的校准。你连校准的目的都不管了。

我才不会忘呢。你修不修正,仪器自身固有的计量特性(误差和不确定度)都不会改变,是多大就多大。没听说过不确定度可以通过修正的手段减小的。
所以说你蠢货啊,
对于仪器本身来说,不确定度也是经过校准得到的。
每次校准所用的标准器,环境条件,校准方法不一样,你能得到一样的不确定度?!!!
怎么不确定度就称为仪器自身固有的计量特性?!!!!

我说了两者相对吗蠢货?“100 N”是不是被校试验机的“实际示值”呀?“100.1 N”难道不是被校试验机“100 N”这一“示值”点未修正的“实际力值”吗?
没有错啊。“实际示值”就是被检仪器的“显示值”啊。
这行话肯定不是你说的,那就是蠢货说的。
 楼主| 路云 发表于 2022-7-19 23:02:52 | 显示全部楼层
237358527 发表于 2022-7-19 07:19
既然B机构的量棒校准数据没有问题,无论对C测量是否进行修正,都不可能会出现狗屎一样的测量结果。
呵呵 ...

一根标称值为50mm,校准值为50.050mm,在不修正情况下,只用标称值测量怎么能得到准确的量值?!!!!

我说过不修正测量能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吗,蠢猪?50 mm的标称值,不修正测量C,怎么会测出50.054 mm的测量结果?如果说50.054 mm的测量结果狗屎,你50.050 mm的校准结果不也一样狗屎吗。你50.050 mm的校准结果不狗屎,50.054 mm的测量结果怎么可能狗屎呢?难道说是B机构的检测人员的操作技能狗屎?

按照你蠢货的观点,原来CNAS机构那些U很小的,原来测量准不准不管的。那还做个屁的校准。你连校准的目的都不管了。

校准的理念就是修正测量,所以从国家基准所复现的量值,直到最末一级的测量结果,都应该是一致的,只有不确定度自上而下逐级扩大。而检定的理念则是控制误差限,通常是做不修正测量,所以从国家基准所复现的量值,直到最末一级的测量结果,是不一致的(即准确度不同)。自上而下除了误差逐级扩大(但各级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即总体误差可控),不确定度也逐级扩大。所以为什么说:检定合格的计量器具,不一定是测量准确的计量器具,要想测量准确,就必须校准。此话不是没有道理的。

对于仪器本身来说,不确定度也是经过校准得到的。每次校准所用的标准器,环境条件,校准方法不一样,你能得到一样的不确定度?!!!怎么不确定度就称为仪器自身固有的计量特性?!!!!

所以说你笨就笨在这里。不同的校准能力,得到的“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当然不同咯。何谓“测量结果的计量溯源性”?“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是与实施测量的机构的人、机、法、环严格关联绑定的(这就是校准的核心“DNA)。否则,那还叫“溯源”吗?你套算出一个全世界都一样的所谓“仪器的不确定度”,与任何一家检定机构都没有关联,谁检都一样。就如同各家医院的诊断能力不同,出具的诊断报告说你得某种病的概率也存在差异。你总不能因为差异的存在,就说诊断报告说的概率,不是你得病的概率吧。你最多也只能说A医院说你得某种病的概率是95%B医院说你得这种病的概率是50%,仅此而已。这就叫“溯源性”,懂吗蠢货?

没有错啊。“实际示值”就是被检仪器的“显示值”啊。这行话肯定不是你说的,那就是蠢货说的

这就是你这个蠢猪长了一副猪脑,听不懂人话。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22-7-20 01:02:57 | 显示全部楼层
  赞成“长度室”和237358527两位量友的观点。骂别人“蠢货”,“蠢猪长了一副猪脑,听不懂人话”的人,他所骂的其实就是对他自己的真实写照。此人一贯概念混淆,错误百出,却容不得别人发表不同观点,在论坛上喋喋不休连续骂了十几年,从未消停过。只要遇到和他不同的观点,此人一定会必骂无疑,论坛管理团队多次警告也毫无收敛,拿他真的没办法,只能由他去骂。此人“孺子不可教也”,诲人不倦对这种人无效,大家只要发表自己的观点即可,不必与不知羞耻的骂人砖家纠缠。
237358527 发表于 2022-7-20 07: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路云 发表于 2022-7-19 23:02
一根标称值为50mm,校准值为50.050mm,在不修正情况下,只用标称值测量怎么能得到准确的量值?!!!!我 ...

我说过不修正测量能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吗,蠢猪?50 mm的标称值,不修正测量C,怎么会测出50.054 mm的测量结果?如果说50.054 mm的测量结果狗屎,你50.050 mm的校准结果不也一样狗屎吗。你50.050 mm的校准结果不狗屎,50.054 mm的测量结果怎么可能狗屎呢?难道说是B机构的检测人员的操作技能狗屎?
蠢货就是蠢货。你不修正使用,当然不能保证测量结果准确了。但是你这个蠢货却说能保证测量结果可靠!!!!
一个不准确的测量结果,可靠,这是多么愚蠢的人才能说出的话来!!!!!!
真是蠢货一个,50mm的标称值为什么不能得到校准值50.050mm,不然为什么要去对这个量棒校准?!!!!
一根标称值50mm的量棒,实际校准值为50.050mm,有什么稀奇的?!!!用它来测量其他量,为什么不能得出 50.054 mm 的测量结果?!!!
真是蠢货一个

校准的理念就是修正测量,所以从国家基准所复现的量值,直到最末一级的测量结果,都应该是一致的,只有不确定度自上而下逐级扩大。而检定的理念则是控制误差限,通常是做不修正测量,所以从国家基准所复现的量值,直到最末一级的测量结果,是不一致的(即准确度不同)。自上而下除了误差逐级扩大(但各级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即总体误差可控),不确定度也逐级扩大。所以为什么说:检定合格的计量器具,不一定是测量准确的计量器具,要想测量准确,就必须校准。此话不是没有道理的。
蠢货就是蠢货,什么时候校准的目的是 修正测量!!!!!
真是蠢货一个!!!!例子早就举了!!!!
同一个仪器,只要所用的校准方法,环境条件,标准器不同,得到的不确定度完全不同!!!
你这个蠢货连这都不知道

所以说你笨就笨在这里。不同的校准能力,得到的“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当然不同咯。何谓“测量结果的计量溯源性”?“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是与实施测量的机构的人、机、法、环严格关联绑定的(这就是校准的核心“DNA”)。否则,那还叫“溯源”吗?你套算出一个全世界都一样的所谓“仪器的不确定度”,与任何一家检定机构都没有关联,谁检都一样。就如同各家医院的诊断能力不同,出具的诊断报告说你得某种病的概率也存在差异。你总不能因为差异的存在,就说诊断报告说的概率,不是你得病的概率吧。你最多也只能说A医院说你得某种病的概率是95%,B医院说你得这种病的概率是50%,仅此而已。这就叫“溯源性”,懂吗蠢货?

你这个蠢货居然知道 不同的校准能力,得到的“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当然不同咯
那为什么说出 仪器自身固有的计量特性(误差和不确定度)都不会改变,是多大就多大!!!!!
你这蠢货老是说出前后矛盾的废话,不觉得可笑吗?!!!!
你家的仪器的自身固有的计量特性,会因为 不同的校准能力,而改变 仪器本身的固特特性?!!!!
比如,分辨力,灵敏度,重复性,漂移,这些会变?!!!!!
真是天下第一大蠢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4-6-14 05: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