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讨论] 仪器的不确定度(续)

 关闭 [复制链接]
237358527 发表于 2022-7-13 07: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37358527 发表于 2022-7-13 07: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长度室 发表于 2022-7-13 09:32:06 | 显示全部楼层
237358527 发表于 2022-7-13 07:17
这个问题,我看他在如何狡辩:看他狡辩也蛮有意思的。
一根标称值为50mm的量棒
由千分尺测量得到50.003m ...

这样的问题,我在http://www.gfjl.org/forum.php?mo ... p;page=11#pid779198  里的261#问过了,他在267#给出了答复。就是劝不动。
 楼主| 路云 发表于 2022-7-13 09:44: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路云 于 2022-7-13 09:46 编辑
237358527 发表于 2022-7-13 07:11
不知道谁蠢。就同一个测量过程,得到两个测量结果,一个是修正前的,一个是修正后的。测量方法、测量环境 ...

你溯源到千分尺,就用千分尺给出的“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0.005 mm。你溯源到测长仪,就用测长仪给出的“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0.002 mm。你溯源到A机构,就用A机构给出的“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你溯源到B机构,就用B机构给出的“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听明白了没有蠢货?否则,套算出一个全世界都一样的不确定度,测量结果还有什么计量溯源性可言?

长度室 发表于 2022-7-13 09:58:14 | 显示全部楼层
路云 发表于 2022-7-12 20:12
1、这里“通过对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校准得到”,说的是所使用的仪器的测量不确定度,是通过上一级准确度 ...

1、“仪器A的测量不确定度”站在校准机构的角度看,就是被校仪器A“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站在下一级用户的角度看,它就是“所使用的测量仪器A的不确定度”。
也就是在您来看,这个被校仪器A“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既是被校仪器A标称值/显示值的不确定度度,也是被校仪器A经上一级校准机构校准后给出的对应于其标称值/显示值的实际值的不确定度,是么?
2、“理论是这样,但是否用“变化”一词表述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就如同“示值重复性”一样,有的叫“示值变动性”,有的叫“示值波动性”,还有叫“示值短期稳定性”的。但无论叫什么,都是指“离散程度”,而不是指“偏移程度”。”
我理解着,您说的还是“重复性”的意思吧。我接触的长度专业的误差变化范围是不同测量点间的误差变化,即不同测量点间的误差值的最大变化。您说的变化范围是指的同一个测量点的多次测量,每次测得的误差值间的最大变化,是这样么?
237358527 发表于 2022-7-13 09:5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37358527 发表于 2022-7-13 10: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长度室 发表于 2022-7-13 10: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237358527 发表于 2022-7-13 10:13
没有问题,那我也就用您前面的例子举例吧。为了简化,假设除量棒因溯源引入的不确定度不同外,其他分量都 ...

关键环节没有少,那个帖子266#我问了这样的问题:“检定/校准下一级被测仪器或物品时,您在不使用标准器实际值而使用标称值的情况下,您怎么使用其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假如这标准器就是有三份溯源证书,都是有效期内的,三份溯源证书在其同一校准点上的不确定度不一样(使用不同准确度的上一级仪器校准),相差较大时,您如何利用溯源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可以举个具体的例子。”
237358527 发表于 2022-7-13 10:24:3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长度室 发表于 2022-7-13 13: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237358527 发表于 2022-7-13 10:24
按照他的理论:

现在有 两根标称值同为50mm的量棒

所以说大家都认为他说的不对,但他就是不承认。大家判断哪家机构测量能力高低时,就看机构公布的测量不确定度。难道是只看他离散区间大小,而不看他测得准不准。不可能的事啊。
 楼主| 路云 发表于 2022-7-13 13:3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度室 发表于 2022-7-13 09:58
1、“仪器A的测量不确定度”站在校准机构的角度看,就是被校仪器A“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站在下一级用 ...

也就是在您来看,这个被校仪器A“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既是被校仪器A标称值/显示值的不确定度度,也是被校仪器A经上一级校准机构校准后给出的对应于其标称值/显示值的实际值的不确定度,是么?

我的观点基本是这个意思。我想强调的是,证书给出的“检定/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不仅是标称值/显示值的不确定度,也是校准值、示值误差、修正值的不确定度。

我理解着,您说的还是“重复性”的意思吧。我接触的长度专业的误差变化范围是不同测量点间的误差变化,即不同测量点间的误差值的最大变化。您说的变化范围是指的同一个测量点的多次测量,每次测得的误差值间的最大变化,是这样么?

我的这一观点与您的观点没有矛盾呀。长度专业很多是以全量程范围作为考核对象,而力学专业很多是以校准点作为考核对象,所以在全量程范围内,不同的校准点会分别给出各校准点的“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

237358527 发表于 2022-7-13 13:5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路云 发表于 2022-7-13 14: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路云 于 2022-7-13 14:11 编辑

没有谁说过不要准确度。准确度是准确度,可靠度是可靠度,不要将两者混为一谈。你要求准确,就去关注误差,看不修正的测量结果的误差多大你能接受(这是“检定”的理念)。你要求可靠,就去关注不确定度,看校准机构的“校准和测量能力CMC”多大能满足你的要求(这是“校准”的理念)。前者是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后者是保证测量结果的可靠,只有准确+可靠,测量结果才能谓之可信

要想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度,最大限度的消除系统误差的影响,那就采取修正测量的方法,予以最大限度的补偿。

要想提高测量结果的可靠度,最大限度的降低随机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那就增加自由度(取多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最终测量结果),以及改善人、机、法、换这四大可由实验室控制的测量条件,降低这四大因素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即:降低“测量过程的不确定度”,使实验室的“校准和测量能力CMC”得以提升)。

但修正只能改变测量结果的准确度,改变不了测量结果的可靠度。测量仪器自身实际的不确定度大小,是不可能通过修正的手段来降低的。经修正后的测量结果相比,准确度都一样,就只剩谁可靠谁不可靠了。

237358527 发表于 2022-7-13 14: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路云 发表于 2022-7-13 15:30:33 | 显示全部楼层
237358527 发表于 2022-7-13 14:23
来,按照你的理论,我举得例子你看看合不合你胃口

现在有 两根标称值同为50mm的量棒

你这个蠢货连如此简单的东西都拎不清。实验室间比对是能力验证,岂有不修正测量之理。如果是同一被校对象C,分别送AB两家机构检定(做不修正测量)还说得过去。

AB两家机构对同一被测对象C的测量结果,除了误差(准确度)相差悬殊,“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可靠度)基本上是在同一量级水平(A机构0.007 mmB机构0.005 mm),说明AB两家机构的能力差异不是太大。从能力来说,选择哪家机构都可以(前提是满足送检器具的检定/校准要求)。

再来谈谈“误差”。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测量的结果相差如此悬殊(A机构50.009 mmB机构50.054 mm),说明其中至少有一个测量结果是不准的。如果要追溯,那就要向上追溯到AB各自的上级计量技术机构的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因超出本主题,不想继续展开。

前面说过,AB两家的能力相当,选择哪一家都可以。如果要想得到准确度一致的“测量结果”,那就是“校准”,要求两家机构都给出修正后的“测量结果”。此时,就不存在准不准的问题了。

237358527 发表于 2022-7-13 15:4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路云 发表于 2022-7-13 16:27: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路云 于 2022-7-13 16:30 编辑
237358527 发表于 2022-7-13 15:47
你这个蠢货连如此简单的东西都拎不清。实验室间比对是能力验证,岂有不修正测量之理。如果是同一被校对象 ...

脸都不要了,是哪个狗东西说 修正与不修正 不影响仪器不确定度计算的?!!!!

你这个狗东西从我哪句话看出我修正与不修正影响不确定度计算啦?

又是哪个不要脸的说 不确定度越小,代表能力越强?!!!难道能力越强的机构,测量结果还不如能力差的?!!!

能力强的机构的测量结果,哪里不如能力差的?到底是“准确度等级”代表能力,还是“校准和测量能力CMC”代表能力呀蠢猪?

实验室间比对不修正的多了去了。

哪个实验室比对游标卡尺是用到量块修正值的?你说出来听听?!!!!

那你就测一个误差超大的测量结果去参与比对试试看呗。

谁告诉你测量结果有问题?!!!!标称值50mm的量棒,校准值50.050mm有什么问题?!!!!到你狗嘴里变成 机构 测量不准了?!!

没问题怎么对同一被测量A测得50.009mmB测得50.054mm呀?A机构1号量棒的校准值50.005mm,与B机构2号量棒的校准值50.050mm,是由两家校准机构,分别用不同的测量标准,在重复性不同的测量条件下,分别对不同的被校对象的校准结果,两者之间无可比性。

但对C的测量,是AB两家机构分别用不同的测量器具,在相同的重复性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对象的同一被测量进行的测量所获得的测量结果,所得测量结果之间不一致。这没有问题吗蠢猪?

为什么要修正?反正仪器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一样大,我为什么要修正?你又凭什么说 我不确定度一样大的测量结果 是不准的?!!!这不是你的观点吗?!!!又开始打自己的老脸了?

蠢猪就是蠢猪,将“准确度”(偏移量)“可靠度”(离散量)概念混为一谈。“偏移量”与“离散量”的定义与概念完全不搭界。误差小,不代表不确定度也一定小。误差大,也不代表不确定度就一定大。两者之间不存在线性正相关的关系。你这头猪肯定是拎不清的。




237358527 发表于 2022-7-13 16:5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长度室 发表于 2022-7-13 17:45:10 | 显示全部楼层
路云 发表于 2022-7-13 13:31
也就是在您来看,这个被校仪器A“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既是被校仪器A标称值/显示值的不确定度度,也是 ...

您说的不确定度与误差的大小无关,与误差波动范围的大小有关。这个“误差波动范围”具体什么意思,可否举例说下。我看看是是对某个校准点的来说的不。
 楼主| 路云 发表于 2022-7-13 17:50:36 | 显示全部楼层
237358527 发表于 2022-7-13 16:51
你这个狗东西从我哪句话看出我修正与不修正影响不确定度计算啦?
如果修正与不修正 是影响 不确定度计算 ...

如果修正与不修正 是影响 不确定度计算的,那你之前说的都是废话吗?!!!!

在证书已经给出仪器不确定度的情况下,无论是否修正测量,都直接引用,用U/k计算。我一直都是这么表述的吧蠢货。修不修正,对不确定度计算有影响吗?

我举的例子,你眼瞎看不到吗?!!!!!

你举什么狗屁例子呀,准确度与可靠度都扯不清,狗屎一泡。

你眼瞎吗?我说的是 两根标称值50mm的量棒!!!!!!!!!!!!!

两根标称值50mm的量棒,偏差分别是多少?自己晒出来的东西自己不知道吗蠢猪?

蠢货,谁跟你讨论 这些, 我就问你 为什么要修正?反正仪器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一样大,我为什么要修正?你又凭什么说 我不确定度一样大的测量结果 是不准的?!!!这不是你的观点吗?!!!又开始打自己的老脸了?

为什么要修正,是为了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度,不是为了提高测量结果的可靠度,听懂了没有蠢猪?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一样大,只代表测量结果的可靠度一样,但准确度未必一样。你两个测量结果不一致(但不确定度大小一致),就证明你至少有一个测量结果是不准的。你这个猪连这么简单的道理都拎不清,还没完没了的嚼什么蛆呀?

 楼主| 路云 发表于 2022-7-13 18: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度室 发表于 2022-7-13 17:45
您说的不确定度与误差的大小无关,与误差波动范围的大小有关。这个“误差波动范围”具体什么意思,可否举 ...

我在47楼倒数第三段,不是已经用了1/2R“|δ|”(MPEV)解释了“误差波动范围”与“误差范围”的区别了吗。

长度室 发表于 2022-7-13 21:35:23 | 显示全部楼层
路云 发表于 2022-7-13 18:11
我在47楼倒数第三段,不是已经用了“1/2R”与“|δ|”(MPEV)解释了“误差波动范围”与“误差范围”的区别 ...

“我觉得不修正测量时,复现的实际值是在(“标称值y+示值误差E”±U)范围内。δ是对E(一组误差的平均值)的落点要求,而不是对这组误差离散程度R的要求。比方说,某仪器的标称示值y为100,最大允差δ=±1,实际误差E(误差的平均值)=+0.5,误差的波动范围R=1.6(从-0.4~+1.2)。那么用该仪器进行测量时,由于示值不稳定引入的不确定度区间半宽度(注:这里不是指“误差引入的不确定度”,示值不稳定在修正测量与不修正测量中都存在,并且波动区间宽度一致)就应该是1/2R(0.8)(因不同器具而异),而不是|δ|(1)(不因器具而异)。”
1、根据您后来的更正,就是认为复现的实际值是在(“标称值y±U)范围内。您自己再琢磨琢磨,对么?
2、“由于示值不稳定引入的不确定度区间半宽度(注:这里不是指“误差引入的不确定度”,示值不稳定在修正测量与不修正测量中都存在,并且波动区间宽度一致)就应该是1/2R”
说白了,还是仅考虑了示值不稳定这一影响量,仪器示值误差就不用考虑了么?
 楼主| 路云 发表于 2022-7-14 06:4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路云 于 2022-7-14 12:08 编辑
长度室 发表于 2022-7-13 21:35
“我觉得不修正测量时,复现的实际值是在(“标称值y+示值误差E”±U)范围内。δ是对E(一组误差的平均值) ...

1、根据您后来的更正,就是认为复现的实际值是在(“标称值y±U)范围内。您自己再琢磨琢磨,对么?

不对,这不是“复现的实际值”所在的范围,而是“未修正的实际测得值”所在的范围。

2、说白了,还是仅考虑了示值不稳定这一影响量,仪器示值误差就不用考虑了么?

不是不考虑“示值误差”,而是考虑示值误差的不稳定所带来的影响。而“示值误差的不稳定”与“示值的不稳定”是同一个量,大小完全一致同步。你“示值”有多大变化,“示值误差”就有多大变化,与修不修正没有关系。要修正都修正,要不修正都不修正。修不修正都改变不了不稳定程度(区间)的大小。修正仅仅是将每一次“示值”(或“示值误差”)在坐标轴上平移了“修正值”个单位。


237358527 发表于 2022-7-14 07: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路云 发表于 2022-7-14 07: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237358527 发表于 2022-7-14 07:09
少废话
你解释清楚我举得例子了吗?!!!!

我都懒得跟你这头猪痨谈了。77楼和80楼我都已经解释得清清楚楚了。哪句话没有解释清楚,你可以指出,可以举证反驳。不知道你重三倒四地放这种屁有何意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5-8-23 23: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