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质量] 大米的定量包装应怎么做

[复制链接]
孤单 发表于 2007-12-25 21:56: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在市场上的大米有很多按照我们JJF1070-2005判会不合格,但是这个不合格判出以后,会来自各方面的人来说大米不应该这样判,请教各位,大米的定量包装大家是怎么做的?
mianyang-li 发表于 2007-12-26 14:38: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大米国家标准GB 1354-1978内有没有对净含量的具体要求,如果没有,依据JJF1070-2005判定肯定是没有问题的。我们这里大米就是按照JJF1070-2005判定,目前没还没有遇到什么问题!
 楼主| 孤单 发表于 2007-12-26 17:5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的帖子

GB 1354-1978只说要保质保量,但没有说要怎么判定,按照JJF1070-2005判定大概有90%以上不合格,这样打击面也太广了,各方都不能接受这样一个方案.可以跟大家这么说,我也是按JJF1070-2005判定的.
yth6963609 发表于 2007-12-26 17:5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这里对大米也是用JJF1070-2005判定的,但在1070里中也提到,在给定量包装商品进行检定是时要注意对挥发性商品的检验一般是原产地进行的
 楼主| 孤单 发表于 2007-12-26 18: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大米不是挥发性物质,是含水量较高的商品,他跟香皂有本质的区别,
如果把他拿到湿度较大的地方放一段时间,他就会变重
如果北风吹几下,那他就变轻,
因此只能说明他的净含量是随储运条件的变他而变化的
就是说他的净含量有变动性,
如何把这个变动性变成一个恒定的值那我想检验大米净含量就比较实在,
就是说对各方都有很强的说服力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2 收起 理由
海狼 + 2 认同观点

查看全部评分

海狼 发表于 2009-2-5 20:5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的检测方式目前也不是很科学的,检测大米这样的商品没有可以让各方认可的值来修正大米中水分的挥发。
dbhlong 发表于 2009-2-6 10: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这里开展定量包装起步刚几年,实际操作中也遇到不少问题;就大米来说,检测结果的确难判别。
tomly 发表于 2009-2-12 10:3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这里对大米也是用JJF1070-2005判定的,但是它的净含量是随储运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给检验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希望能研究出更好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断箭 发表于 2009-2-13 12: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米定量包装应该是在生产车间,或生产库房中进行检验的,在流通领域中还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解决流通中水分的损耗,在市场流通中只能作一参考,不能进行判定的。除非市场中流通的大米的定量包装误差很大,远远超出允许规定值
净含量 发表于 2009-2-14 23:05: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应该在生产车间进行检验有说服力。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09-2-15 18: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生产车间进行检验有说服力不假,但是还是应该增加水分含量的测量,然后加以修正,否则在生产车间进行检验时湿度很大,受损害的还是消费者。但是类似于大米这种产品的定量包装,在生产车间可以增加水分含量项目的检测来修正,那么在市场上的抽样同样也可以加测水分含量加以修正。所以,我认为,根本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增加水分含量项目的检测来修正,从而评定大米定量包装是否合格。
lsw7179 发表于 2009-2-17 10: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孤单 的帖子

大米水分的流失不是很大,大部门是厂家的故意行为多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09-2-17 18: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sw7179 于 2009-2-17 10:18 发表
大米水分的流失不是很大,大部门是厂家的故意行为多

如果是这样,大米定量包装的监管是不是在生产车间进行就不是关键了,监管办法的关键就更需要增加水分测量了,用水分测量结果修正净含量数据,再决定大米定量包装是否合格。如果在市场上采用了这个修正值进行监管,我相信大米生产和销售企业就不敢在生产线上人为的增加定量包装水分了。因为他不仅仅承担定量包装不合格的风险,还使大米容易生霉,缩短了保质期,降低了大米的品质。
海狼 发表于 2009-2-17 18:25: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 规矩湾锦苑 的帖子

可惜国家在商品净含量检测上,目前没有经过严谨的科学实验后令人信服的修正值,在实际检测中,因为水分挥发的问题往往冤枉了不少企业。因为各地的温湿度环境不同,水分的挥发和增加都有所不同。

我这里有家饲料企业,每年我们去监督检验的时候,都没有任何问题,如标注净含量为40kg的饲料,平均每袋都会多160~200g左右,而且各袋的质量数据都比较稳定,很少有大的起伏。可就是这家企业的饲料,在异地检测是从来就没合格的。
海狼 发表于 2009-2-17 18:33:01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几年前去省局学习培训的时候,授课老师就提过德国是如何检测面包的净含量的,德国对食品的要求很严格,规定面包出炉后超过24小时没销售出去就得回收,因为面包的水分挥发很大,德国计量局和德国面包协会相互合作,通过严谨的科学实验,对各类不同的面包制定出了一张24小时的水分发挥表,计量检定人员在对面包检验后,根据面包包装上的生产日期和时间与检测时的时间,再去依据水分挥发表来计算出面包的实际净含量,比如这批面包出炉已经有7个小时了,计量人员就会根据出炉7个小时的水分挥发来修正面包的净含量。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09-2-17 20: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呀,看来有必要建议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在审查涉及具有挥发性产品的定量包装标准时,规定没有挥发量与出产时间的对照表或者计算公式的,不予批准发布。呵呵
 楼主| 孤单 发表于 2009-2-27 21:46:1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实说,大家所说的我也有同感,本来我想做大米的含水量应该控制在多少范围内才算合理这个实验,但是这个实验马上被我们领导给否决了,说这个实验太费力了,没有立杆见影的效果.但粮食局以前有过这样的实验,那就是陈米的含水量大约为14%,新米的含水量为17%,从定量包装做实验的角度来看,做这个含水量实验太复杂了,每批次检验都用烘箱天平做既费时又费力.如果能有一种仪器直接插入大米中就知道水分含量多少,那就大大方便我们检验人员了.
malcolm 发表于 2009-3-20 16:56: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认为在流通领域还是慎用JJF1070-2005判定产品净含量不合格,先不说水分的问题,就批次来说,按JJF1070-2005判定来说,是一个批次,而流通信领域的商品只是一个批次或几个批次的一部分。你总不能判该库房里的商品净含量不合格吧!也许该产品出厂前已经净含量检验合格,但该产品的量特别大,有净含量不够的产品,但在允许范围内。出厂时正好被同一家商店进走。你检查商店时你能判他这一批不合格吗?
jlsts 发表于 2009-5-13 14:3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按1070来做,不合格就是不合格,大米包装厂家可以考虑用密封性好的方式包装,比如“真空包装”,或提前考虑水分挥发而适当超包,控制保质期等。
cqrclbq 发表于 2009-5-19 10:5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说的很正确,厂家应该采取措施,而不是我们想办法,还有面粉也有这种情况
guojunguo 发表于 2009-7-5 00:5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感觉是应该有个标准来判断,最起码要排除水份的干扰。
slayer_wu 发表于 2009-7-8 10:41:40 | 显示全部楼层
GB 1354-1986对短缺量没要求,但对水分含量有要求,最高为14.5%。也就是说,大米出厂时水分含量在14.5%以下的均为合格品(单对水分含量作要求时)。这样,在我们进行净含量检测时,可以假设该批大米(合格品)出厂时的水分含量就为极限值14.5%,以此折算出水分挥发或吸收1%对净含量的影响量是多少;再测定检验批的实际水分含量(测定多次取平均,可惜不知现在的快速水分测定仪能否用于大米、面粉等商品的水分含量测定),以此来对结果进行修正。这样做的缺点:出厂时水分含量未知。优点:降低误判风险,可以对任何批次的大米进行检验(当然,时间越短越好!)
fnzhou 发表于 2009-9-3 16:4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米已经出新标准GB 1354-2009
showruth 发表于 2009-9-24 15:2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因为环境的原因引起的重量变化不是很大, 为什么有些过硬的品牌怎么称都不会少,主要还是因为生产厂家的原因.我常到厂家检定包装机的时候发现很多厂家将机器设定为49.5kg(净含量50kg)或者更少.
zhanghui6540 发表于 2009-9-28 08:4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说的对,不合格产品绝大多数是厂家故意行为,我们检测面粉就是这种情况,信誉好的企业在市场上检测也都合格(生产时间不是太长的一个月内),不合格的在企业包装时,就是故意的。很少企业是打JJF1070-2005擦边球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5-5-6 15: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