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工作是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电能计量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和企业的正常经济运作,同时,也回给公司的声誉带来极大的影响。近年来,我们结合现状及发展变化的形势,不断探索计量管理的方法和途径,从抓“采用集成化管理手段,实现计量动态管理”入手,探索出一套计量工作发展的管理模式,使计量管理工作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一、问题的提出:
我公司供电系统覆盖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存在着计量方式多样、用电计量点分散等不利因素,并且随着供配电事业的快速发展,用电计量点数量的不断增加,原计量管理工作逐渐暴露出一些管理漏洞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计量装置原始资料不完整
由于我公司所管辖的电能计量装置数量较少(电能表400余只,电压互感器60余只,电流互感器700余只),我们对计量装置采用传统的台帐式管理,其暴露的管理问题还不突出,当时还能正常运转。随着近年来港区供电规模不断扩大,计量装置的大量增加(目前我公司所管辖在用电能表1200余只,电压互感器230余只,电流互感器2400余只),继续采用过去的台帐式管理方式显然已不能满足现代化计量工作的要求,而且问题越来越多。过去的台帐式管理,内容不详尽,只记录一些简单的参数,特别是对计量点变更、周期轮换检定、故障检修等原因而产生的动态变更的内容反映不出来,遇到某一点故障、人员调整或用户私自变动计量装置等情况时,不能及时了解其原始的资料,给维修和追缴电费带来不便,直接影响计量装置运行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
2、计量管理制度不完善,缺少行之有效的管理程序
计量管理工作包括基础管理、器具检定、现场检修、安装核查、计量数据分析等多个工作环节,各工作环节相互交叉又相互联系,每一环节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到整个计量工作的正常运转。过去由于缺少一套完整的工作程序来保障各个工作环节形成闭环的管理模式,致使各个环节之间存在责任不清,工作脱节现象,难以保证各岗职责、各环节工作内容得到严格的落实和实施。
3、针对计量装置出现的故障,缺少有效分析手段
计量装置在运行过程中,由于运行环境、系统故障、人为因素等原因经常会出现一些故障,这些故障一般表现为两种现象,一种是由于卡盘、字轮故障,三相电压失压等显性原因造成电能表表盘不转,这种故障能够直接用眼观察到,便于及时发现。另一种是由于部分失压、失流、接线错误等隐性原因造成电能表表盘慢转,这种故障由于电度表表盘仍在转动,只是转速比实际转速慢了,直接观察很难发现异常,而我们在当时却没有能够进行快速准确数据比较、及时发现异常点的方法。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开展大量的调查研究,查阅有关资料、标准,走访电力行业管理部门,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在加强基础管理、规范管理流程、提高分析手段的基础上,逐渐建立管理过程标准化,时效化、程序化、信息化的有效集成统一,探索出“采用集成化管理手段,实现计量动态管理”的管理模式。
三、实施过程
1、建立完善的基础数据资料库
首先根据计量器具数量较多型号参数各异特点,结合计量装置配置分散的状况,建立了详尽的档案化管理基础资料库,打破过去计量器具大台帐的做法,以每一个变(配)电站(所)为单位建立档案资料,每套档案内容包括计量器具定置表、计量器具台帐、缺陷检修记录、电能表变更记录及明细、电压电流互感器变更记录及明细、一次系统图、二次原理接线图等相关内容。为实现计量装置标准化、时效化的动态管理奠定了基础,既解决了过去因为基础资料不详,没有历史变更记录给运行维护带来的困难;又解决了过去过于依赖管理人员、施工人员靠印象和经验进行工作,遇到相关人员调整给工作所带来的不便;同时还保证了用电用户的资料完整,为做好用电计量收费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2、完善管理制度,制订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
我们在总结经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订了包括计量器具的选用、检定、安装、竣工验收、运行维护、周期检定(轮换)、故障处理、报废全过程管理的《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定》,该规定共8000多字,对计量装置从设计到报废的全过程管理程序,其中包括各级管理组织的职责、计量装置投运前后的具体管理规定、计量装置的技术要求等做了详尽的规定,同时,我们对电能计量实施了流程化管理,各环节一环扣一环,消除了结合部的工作空白点,使我们的计量管理工作实现了标准化、程序化的动态管理,形成了计量管理的闭环管理模式,保证了计量工作各个环节的严格落实和整体工作的顺畅开展。
3、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有效的故障分析
对于计量装置在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以前我们只能依靠巡视中的人眼观察,但对于不能明显观察到的故障,显得束手无策。为此我们进行全港计量点普查,掌握真实的第一手资料,绘制计量网落图,详细分析了供电计量网络中存在的树型分布关系,充分挖掘公司计算机程序开发力量,自主开发了计量级级检测率分析软件。该程序的运行,使我们每月可以动态的分析整个供电计量网络的级级检测率状况,很清晰的发现哪一级哪一点计量装置出现问题。实现时效化、信息化的动态管理,解决了计量测量数据点多量大,人工难以实现计算分析的困难,做到了能够及时发现人眼难以观察到的故障点。
另外,我们投入资金强化计量装置的现场测试工作。我们经过广泛的市场调研,自筹资金购置了电能表和互感器测试仪,投入到计量实际工作中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主要表现在现场检定电能表大部分情况能够在线(不停电)进行,大大减少检定与停电的矛盾。避免拆装、运输电能表和储存大量备表等工作,减少人力物力。避免了因技术水平问题而产生的接线错误。现场检定不但可以在线检定电能表的精度,还可测量有功功率、无功功率、频率、功率因数,显示实时向量图、自动识别接线错误,为计量分析提供有力依据。完善了计量管理工作,满足国家计量管理规定中的互感器必须进行强制检定的要求。及时确定互感器的误差,便于调修或更换,以提高计量精度,减少供电损失。
四、取得的效果
1、通过加强基础管理,完善管理制度和提高分析手段,解决了计量管理中的不足,使计量管理整体上更加标准规范,保证了计量工作的顺利开展。
2、提高了计量管理水平,为公司做好供用电管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3、保证了计量的准确性,确保了电费收缴的公正合理,维护了公司及天津港的对外形象。
4、提高了用电服务的质量,保证了供用电双方的利益。
5、做到了及时发现故障点,避免电费损失。2004年及时发现故障点5处,避免电费损失14.3万元。
6、提高了供电计量检测率,降低线路电能损耗,减少了电费亏损。全港2004年全港供电量1.6亿千瓦时,减少线路损耗 96万千瓦时,合计电费57.6万元。
[ 本帖最后由 lzl_1972 于 2008-1-22 11:28 编辑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