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几何量仪器] 平直度检查仪的疑惑

[复制链接]
xqbljc 发表于 2014-2-16 11:5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某位的消停,终于使本主题版块的“雾霾”渐渐散去,“碧水蓝天”再现,只有“环保”得到了明显的“综合治理”,大家才能够对计量技术问题给以不受干扰,且也畅所欲言的讨论。

     平直度检测技术的讨论,包括对规程JJG117-2013的看法及意见,本人将在今后继续就某些问题谈出自己的观点,也欢迎对此有兴趣、有见解的量友们积极参与,大家共同得以提高或受益。当然,本人绝不会与某位再有任何形式的直接讨论,那极不正常的所谓“讨论”耗费了精力,也耽搁了对此有兴趣、有见解的量友们的宝贵时间。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4-2-16 19:5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规矩湾锦苑 于 2014-2-16 19:57 编辑

大家都知道楼上某人也是老大不小几十岁的人了,同时又是知名专家,作出这种没有名堂的挑衅性动作的确可以看出其人很有本事,呵呵。执迷于散发“雾霾”的人,有多少“雾霾”就请继续散发吧,不让其散发尽,估计其人也是很难受的。为了使某人所说的“雾霾”尽快散尽,对于没有什么价值的挑衅,恕本人将保持沉默。人们需要的只是等待某平直度检测专家的大作,看看其对新版规程对旧版规程的修订有何高见,随便他如何挑衅和谩骂都毫无意义,不必去计较和理会,没有人会和他对骂。
xqbljc 发表于 2014-2-16 22:06:14 | 显示全部楼层
PM2.5爆表,“雾霾”并没有消停,本人和大家将减少“户外活动”。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4-2-17 11:0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某专家几次三番声称“平直度检测技术的讨论,包括对规程JJG117-2013的看法及意见”“在今后继续就某些问题谈出自己的观点”,原来人们翘首以待的东西除了楼上这种小儿科的帖子!如果正经技术讨论内容说不出来就直接告知大家不说也罢,不必自己大造“雾霾”再将“雾霾”嫁祸于人,以此为借口闭口不言正题。某专家还有什么恶言秽语和新奇花样都散发出来吧,众所周知要阻止其散布真的很难,谁要阻止都会遭到攻击。
xqbljc 发表于 2014-2-17 16:25:5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某位似乎要将无聊进行到底?!

      “平直度检测技术的讨论,包括对规程JJG117-2013的看法及意见”,楼上某位由于既看不出什么问题,也没有什么个人见解,又由于所处的“下里巴人”(自称)的尴尬位置,拿不出任何有价值的相关资料,所以只能以所谓的“保持沉默”“等待别人的大作”。这样“翘首以待”的“寒酸”及“尴尬”的急迫心里,应该讲表现的过于露骨了。其就不能“先入为主”的拿出点“小儿科”东西来谈着?所以,某位的空空如也让大家充分的看清并见笑了。

       回看近些年来所谓的平直度检测技术的讨论,楼上某位基本拿不出什么像样的帖子,就是在那里重复码字、挣金币罢了,再有就是针对别人的帖子,给以不懂装懂、断章取意、歪理正说、信口开河的胡搅蛮缠,包括“搅混水”,彻底败坏了论坛的良好风气。实际上,“平直度检测技术的讨论”,自己早已与有兴趣的量友们,包括相关人员有所交流、沟通,毕竟沟通的渠道不只限于论坛的发帖这样一种形式。在此,奉劝楼上某位“稍安勿躁”,“掌控嘴德”......,用其自己的话讲,就是其太“不受待见了”。实际上,许多事情某位应该想开些,本人包括大家谁屑于与一个自称“拧种”的非正常人去做什么讨论呢?!某位自重、识趣点,本人决不再屑于与你有什么正面的讨论!

      刚刚散去的“雾霾”,又要被楼上某位搅得“乌烟瘴气”,所以要减少“户外活动”。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4-2-18 23:03:32 | 显示全部楼层
  除了某专家声称“平直度检测技术的讨论,包括对规程JJG117-2013的看法及意见”“在今后继续就某些问题谈出自己的观点”外并无二人,现在就25楼至30楼连续几个帖子看,自己并未拿出像样的东西,却反要别人“先入为主”的拿出东西了,岂不让人笑掉大牙?既如现在何必当初说大话?就某人25楼至30楼连续几个帖子看来,某人不仅以挖苦讽刺和谩骂著称于论坛,最近还增添了一个本事,那就是令人可笑的挑衅。
  既然要我先入为主,我可以再提醒某专家,针对楼主的问题我早已在5楼发表了个人见解,某人如果装作没看见,可以再回过头去看看。
xqbljc 发表于 2014-2-19 12:4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昨晚发的帖子,至今还没有审核完(13个小时了)。行政部门的工作效率在提高,本论坛却依然如故。

       5楼的帖子也可以称为“见解”?这水平如何让人恭维?!楼上某位又一次“笑掉大牙”,基本应该无齿了,那就捂住嘴,不要再丢丑好了。

       不多讲,对无事生非的人,继续不屑于搭理。
moonkai 发表于 2014-2-19 16:2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我没记错,两位不是第一次在论坛里掐架了,大家和为贵的好。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4-2-20 10:3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4# moonkai

  非常中肯和有益的建议!本人将积极响应。有人将挖苦讽刺和谩骂的语言比喻为论坛中的“雾霾”,的确非常形象也很准确。“雾霾”来自哪里,人人心中有数,没有必要各自表白。本人将一如既往地参与技术问题讨论,对于与技术讨论无关的任何内容将保持沉默。
xqbljc 发表于 2014-2-20 19:3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口是心非的典型代表。
吉利阿友 发表于 2014-2-20 21:35: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两位前辈口水帐打的差不多快一年了!!!古语云:术业有专攻。又云:尊老携幼。还云:知知为知知,不知为不知。。。知耻而后勇;流行话有:一个巴掌拍不响。。。存在的不一是真理。。。望两位前辈节制语言分寸,回归早前你俩之间的对话气氛。。。此回复两位前辈莫引用也莫回。。。静心。。。宽容。。。前行。。。
风吹石 发表于 2014-2-21 12:45: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友所言也是大家的共识,论坛里的帖子最起码应该是有点技术性的东西,这是衡量存在价值的唯一标准。没有技术内容的帖子就不要再发了。过去论坛里联“谢谢”一类的帖子都是删除的,何况口舌之战?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4-2-21 13:49:48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是,让我们还是回归正常的技术讨论活动中来吧。
  楼主的问题是:用平直度检查仪测量平面度或者是直线度,测量结果和平面反射镜的角度有没有关系呢?我在5楼讲述了我的看法是:使用直接测量法时平面反射镜的角度对测量结果将产生影响。使用间接测量法时,平面反射镜的角度无论怎么样,对测量结果都不会产生影响。下面阐述我的看法的理论依据。
  众所周知直线度误差和平面度误差指的都是各受检点之间的高程差,计量单位是微米,并不要求测量角度。而使用准直原理的仪器(不管叫准直仪、自准直仪、测微准直望远镜,还是叫其它什么名字)测量平直度误差,是通过测量角度通过转换实现高程差测量的。当测量某受检点的高程差hi 时,受检点距光束发射点的距离Li 乘以光线与设定的直线夹角正切值(微小角度时约等于其以弧度为单位的角度值)a就是该受检点的高程差hi,即 hi=Li·a。那么:
  当使用直接测量法时,平面反射镜的底面与被测表面直接接触,且各受检点的测量基准是同一个(仪器发出的光束),测得结果是受检点相对于同一个测量基准的高程差。此时由于反射镜的角度a有微小误差δa,根据hi=Li·a,将产生测量误差Δhi=Li·δa。其中δa虽然在测量中不会更改,但随着受检点与仪器光束发射点距离Li 越大,带来的测量误差Δhi 将随之增大,乃至大到不可忽视。
  当使用间接测量法时,各受检点读数的测量基准是与其相邻另一个受检点,根据hi=Li·a,产生的测量误差为Δhi=Li·δa,δa在测量中不会更改,Li 是桥板跨距,也是个定值,不会受到受检点距仪器光束发射点远近的影响。既然Li 和δa 在测量中不会变化,因此平面反射镜的角度无论怎样,Δhi 不会产生变化,对测量结果也就不会产生影响。
xqbljc 发表于 2014-2-22 14:30:27 | 显示全部楼层
表面上讲的是“回归正常的技术讨论活动中来”或“有点技术性的东西”,实则依然是在计量检测技术上给以“搅混水”,说做不一的!

      针对楼主提出的问题,结合GB11337中的示意图及文字描述,根本不存在使用光轴法(所谓的直接测量法)时,使用的测量仪器是自准直仪这样一个基本事实,这在其它量友的质疑“标准中的光轴法所用的仪器确实不是自准直仪”也完全可以看的很清楚,但楼上某位就是不愿意正视现实,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及误导,依旧讲什么“使用直接测量法时平面反射镜的角度对测量结果将产生影响”,对于完全不存在的东西,来谈什么是否“产生影响”,这不是误导楼主的极端偏执的无的放矢又是什么呢?!

     楼上某位关于“直线度误差和平面度误差指的都是各受检点之间的高程差”的说辞,让人无法看懂,这些自创的文字描述及术语完全就是在信口开河。大家都清楚,直线度误差和平面度误差是有严格定义的:
     直线度误差:包容实际被测线,且距离为最小的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平面度误差:包容实际被测面,且距离为最小的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

     根据上述严格定义,那什么“各受检点之间的高程差”的说辞,就不知道是指的什么东西了。其次,“高程差”的术语并不是一个形位公差测量中的正常术语,不知道某位以前的所谓“高度差”说辞,是出于什么理由现在又改称为“高程差”了,估计,还是信口开河的随意性释然吧?!大家都清楚,测绘界有“高程”、“高差”这两个规范的专业术语,某位自创的“高程差”术语,显然就不伦不类了,提醒某位,“自创”的东西要靠谱才好。在此,顺便再次提醒楼上某位,你的许多学习方法或“捷径”(速成班)是去网络上搜索,那里,野路子的东西,包括不靠谱的说辞,应该讲也是很多的,当心被其误导到。

     大家都清楚直线度误差和平面度误差是线值,其“计量单位是微米”,但这个线值是通过小角度测量而经换算才能得到的,所以,不管是什么方法,由于本身前提就是在使用小角度测量仪器,所以,“在测量过程中”,获得的测量值(原始数据),只能是角度。而楼上某位不管这些基本事实的存在,一会儿是什么“并不要求测量角度”,一会儿又是“是通过测量角度通过转换实现高程差测量的”,大家到底应该听信你那句话才不会被误导到呢???你所谈论的所谓计量技术问题什么时候才能够前后一致,不再自我矛盾呢?所以谈论计量技术问题,首先要承认并尊重基本事实,一味的靠“拧”去“打拼”,必然要处处碰钉子的。

      所谓的“光轴法”,是根据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原理,使用“仪器发出的光束”(主光轴)做为测量基准,测出被测面上各点相对于测量基准的偏离量,进而评定其直线度或平面度误差的。此时,由于使用的测量仪器为GB11227所描述的准直望远镜,则瞄准靶不存在莫须有的什么“角度a有微小误差δa”这样的事情,当然也就不存在后面所谈到的“Δhi”,“测量误差Δhi 将随之增大,乃至大到不可忽视”也就只能是不着边际的主观想象了。另外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所谓的“光轴法”,只是面面俱到的一种理论说法,由于其仅“适用于一般精度大平面的平面度误差测量”,所以,本人认为,楼主提及的“应用平直度检查仪测量平面度或者是直线度”,与所谓的“光轴法”并无瓜葛,某位就不要给以乱延伸的强加了,即使不讲你是在胡搅蛮缠,起码是主观想象的文不对题吧?!。

     由于所谓的“光轴法”,仅“适用于一般精度大平面的平面度误差测量”,所以在自己几十年的计量工作中,从未使用也从未见到他人使用此方法(不及别人见多识广),几何量的所有规程、规范也从未提及并使用此方法。故对一个基本上没有什么使用价值的所谓理论上的检测方法,花费如此多的精力和时间给以讨论,应该是豪无意义的。

     对于楼上某位“当使用间接测量法时,各受检点读数的测量基准是与其相邻另一个受检点”的说辞,本人就不屑于再重复性的给以驳斥了,在“节距法”测量中,大家都清楚只有“测量基线”和“测量截面”的定义,而没有什么“测量基”的说辞,毕竟与小角度测量仪器的主光轴或自然水平面构不成角,再者,测量基准是什么不断变化的大量的点、测量基准是什么“中点”、测量基准是什么“起始点”等等自相矛盾的说辞,已经让大家看清并认识到什么是语无伦次,所谓的“三新”理论不可能对大家造成什么误导,这就够了,自己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讨论上述问题,目的只有避免误导这一个,并无说服“具有专门自称”的楼上某位的想法,就由其继续发扬光大“三新”理论好了。
xqbljc 发表于 2014-2-22 17:26: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上贴中的GB11227是笔误,应改为GB11337.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4-2-22 18:36:01 | 显示全部楼层
  能够就技术问题发表个人观点是值得欢迎和鼓励的,无论观点正确还是错误,也无论观点是真理还是无知,也可以对他人的观点提出疑问,每个人都有权在平等的论坛平台上发表自己的观点。但以一种莫名其妙的情绪和语态对他人的观点进行人身攻击,绝不是量友们特别是持有“专家”和“老师”身份的人应持有的做法。已经有不少量友对这种态度表达了深恶痛绝的态度,因此对那些不当词语本人不想评论,只是再次真诚希望大家能够回归到正常的技术讨论氛围中,摒弃帖子中使用恶言秽语的陋习。
  实际测量活动中平面度误差检测是否存在使用直接测量法之光轴法,不能以个人是否使用过来判定,个人没有使用过的检测方法不等于别人不使用,更不等于不存在这种方法。GB/T11336和11337之所以将此方法列入是经过了脚踏实地调查后证明有一些企业在使用,而且这种方法的理论根据也是科学的、可行的。
  光轴法顾名思义需要一束光线,因此使用的测量设备工作原理是“准直原理”。无论准直望远镜、测微准直望远镜、准直仪、自准直仪、平直度检测仪,还有叫其它名字的以“准直原理”设计的仪器都可用于光轴法。仪器的区别只不过体现在“靶标”在反射镜上还是在仪器分划板上,仪器自身可否旋转(可旋转的较为方便但损失了部分准确度,不可旋转的准确度高但必须借助于若干个棱镜或反射镜改变光束方向)。
  平直度检测人员仅仅知道“测量截面”,知道“测量基线”的定义是不够的。不了解还有“测量基点”和“测量基面”,这是因为对什么是“测量基准”尚不清楚,这也是我要反复提起“测量基准”的原因。凡是从事几何量精密测试的人都知道“几何要素”指的是“点、线、面”。测量基准是测量时读数的参考对象,任何几何要素都可以被选作测量基准,因此才有了“基准点”、“基准线”、“基准面”之说。把平直度检测使用的测量基准选择范围仅限于基准线(测量基线),无异于测量人员自己把自己束缚住了,测量人员应该在测量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广开思路。
  一个角度需要两条线构成,一个点连一条线都无法构成,当然更无法构成小角度。可是我说过,平直度检测并不要求检测“(小)角度”,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在“角度”上面打转转而不抛弃它呢?平直度要求检测的是相对于某个统一的测量基准的“高度差”,用高度差的测得值来评定符合规定定义的平直度误差值。
  节距法得到的是各受检点两两之间的相对高程差,将读数值统一到以某个适合的点为统一参照物(称为测量基准,此测量基准是个点基准)的高度是必须的,这就是为什么平板检定规程表C.1~表C.8的8个附表第5列均离不开“累积”计算的根本原因。第5列就是在实现每个测量截面自身测量基准的统一,把各受检点测得值统一到以各自测量截面的起始点为测量基准的值。最后三列所做工作就是将所有截面受检点已经得到截面内统一测量基准的值再统一到以中心点为同一个测量基准的高度值。
  在此本人也声明如下:
  以上理论并不是什么“新理论”,只不过有些人在这之前没有听说过,我只是把这个理论在论坛上附上一遍,做了些更详尽的解说罢了,目的是抛砖引玉。
  我个人认为这个思路可以将检定规程与国家标准联系起来,从而站在更高的角度全面理解检定规程,这个思路也给进一步简化规程的示例步骤创造了条件。之所以毫无保留地提供出来,希望能够给广大几何量计量检测人员,特别是平直度检测人员一点点帮助,有一点点启发。至于要不要“发扬光大”这都是业内同行自己的权力,本人并无“说服”义务,毕竟“说服”是要花费时间的,另外各自的测量工作也还是需要各自自己去完成的。为了避免不正常的和不必要的纷争继续,只能说到这个程度,如有需要进一步了解和探讨本课题的量友,可以通过本论坛“个人消息”深入交流和探讨。
xqbljc 发表于 2014-2-22 20: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某位那张唧唧歪歪的嘴确实无聊,只知道喋喋不休的抱怨,可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为什么“不受待见”,告知一下,就是因为你那张尖酸刻薄的嘴!

      所谓的“光轴法”由于适用范围受限,加之该方法的理论根据基本只存在纸面上,可行性并不好,所以花费过多的时间来争论这个基本上没有什么使用价值的所谓理论上的检测方法,确实毫无意义。至于什么“不能以个人是否使用过来判定,个人没有使用过的检测方法不等于别人不使用,更不等于不存在这种方法”的说辞,应该就是无故延伸出来的一些纠缠话题了,本人不屑于这样的无聊纠缠。至于楼上某位所谈到的“光轴法”使用的“仪器的区别只不过体现在“靶标”在反射镜上还是在仪器分划板上,仪器自身可否旋转(可旋转的较为方便但损失了部分准确度,不可旋转的准确度高”,本人水平有限,基本是在听“天书”,但个人非常清楚,许多测绘仪器(比如讲经纬仪、水准仪、全站仪,包括可旋转的测微准直望远镜),由于其旋转的轴系非常好,根本不存在旋转损失了部分准确度的说法,所以,还是一个不懂装懂的瞎掰罢了。至于“但必须借助于若干个棱镜或反射镜改变光束方向”的说辞,本人对这样基本没有可行性的操作有过多次的操作实验,相信在我们实验条件非常好的实验室里都基本不具可行性的东西,自称“下里巴人”的某位,也只能是学一下舌,实则根本没有实际操作过罢了。

     抓住“测量截(基)面”的笔下误,讥讽别人“不了解还有“测量基点”和“测量基面””,楼上某位也就这点无聊的本事了,对于我在39楼以及过去帖子里谈到的许多质疑,某位是绝不会正面回答的,所以,回避表明了心虚!另外由““几何要素”指的是“点、线、面””,推出“任何几何要素都可以被选作测量基准,因此才有了“基准点”、“基准线”、“基准面””,这样的说法明显又是在“扯”或“绕”,毕竟在使用小角度测量仪器,以节距法进行的平直度测量中,并不存在“测量基点”的说辞,毕竟GB11337和11336只提及了“测量基线”和“测量基面”两个定义,所以,建议楼上某位应该去质疑GB11337和11336,他们为什么遗漏了“测量基点”的定义?而没有像某位那样不受“束缚”的,也不靠谱的那样去“广开思路”?

     楼上某位关于“平直度检测并不要求检测“(小)角度”,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在“角度”上面打转转而不抛弃它呢”的疑问,本人也懒得再去解释了,还是采用自问自答形式的好,那就是“通过测量角度通过转换实现高程差测量的”,问和答均出自同一人之口,既无争议,也让大家可以看清楚了!

     楼上某位在上面的帖子里,再次出现了“高度差”和“高程差”两个术语的混用,对于这个不伦不类的“高程差”术语,我相信某位绝不敢也不会正视,并对质疑给出解释的,其所谓的“回归正常的技术讨论活动中来”或“有点技术性的东西”的说辞,只能是漫无边际的“扯”和“绕”,所以还是一个态度及学风恶劣的老话题,本人有所感受,大家都清楚也就得了!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4-2-22 23: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楼上认为我41楼的帖子那些话是“那张唧唧歪歪的嘴”,是“无聊”和“尖酸刻薄”,欢迎明确指出,本人表示欢迎。我只是再次诚心诚意劝说楼上废弃恶言秽语,摒弃挖苦讽刺和谩骂,因为你也看到了,这种氛围非常令量友们反感。总之,观点正确与否,哪怕是新手或者白丁,在论坛上均有自由发表技术观点的权力,大家可以讨论,甚至可以直截了当反对,但是恶意贬低他人的帖子和恶意人身攻击是极其不道德的,也是论坛所不允许的。
  1.关于“光轴法”问题,我认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能因为个人的喜恶而否决其存在价值,不喜欢也许有不喜欢的理由,但并不能反对喜欢的人使用它。以“在我们实验条件非常好的实验室里都基本不具可行性的东西”来否定在别人那里也不能使用当然是站不住脚的。
  2.关于测量基准问题,就算是你将“测量基面”笔误为“测量截面”,但根本核心还是否定“测量基点”的存在,即承认了“线基准”和“面基准”的存在,仍然否定“点基准”的存在,这确是事实。你提到的两个标准所说的测量基线和测量基面是在直接测量法中提到的,直接测量法使用了同一个测量基准为读数参照物,各受检点分布在被测表面各处,因此需要一个平面或直线作为测量基准。
  如果你再看看两个标准的间接测量法的详细描述,就一定会知道还存在着“点基准”。以JJF11337为例,6.1.1和6.1.2条处处讲的是点,其中6.1.1.1条暂时咱们不讨论平差处理技术,一开始的累计是干什么呢,就是在计算各受检点以起始点为统一测量基准的读数值。6.1.2条则说的更明白了。“通过平移和旋转,使AB测量线的A点初始值与对角线AC的A点初始值相等,AB测量线的B点末值与对角线BD的B点初始值相等,对角线 BD的中点值与对角线AC的中点值相等”就是在做以中心点为同一测量基准的各受检点的坐标值Zij的计算工作。
  3.平直度误差的计量单位是微米不是角度秒或微弧度,因此两个标准一直在强调的是坐标值Zi和Zij,从来就不强调“小角度”,我们一定要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高度上,不要受什么“小角度”的束缚。另外我认为“高程差”、“高度差”、“高差”如果说一点差别没有,我不敢说,但却并无原则性差别,大家不必介意,只要明白其含义就可以了,我们应该在核心问题上多花点时间,我不想在枝节方面花费更多的时间,就不多说了。
  还是一句老话,是否漫无边际的“扯”和“绕”,是否“学风恶劣”之类的人身攻击性言辞请不要用于技术讨论,大家各人发表个人的观点,请不要指责和侮辱对方。
xqbljc 发表于 2014-2-25 14: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某位很难对其“那张唧唧歪歪的嘴”,是“无聊”和“尖酸刻薄”有所认识,所以才不仅在上面的帖子中,大篇幅的、喋喋不休的无休止的抱怨他人,而对自己丝毫无所认识,并煞有其事的表示“欢迎明确指出”,还需要再重复吗?如果“市井”、“泼妇”、“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让人笑掉大牙”、“对付敌人的用语”、“污秽话语”、“低级庸俗”、“恶言秽语”等等,都属于“道德的”,也是论坛允许的言论,那大家无话可说!

      ①、GB11336、11337由于是一些基础性的标准,由于其涉及的“广”而“浅”,所以某些所谓的直接方法,比如讲示意性的“光轴法”、“液面法”等,适用范围受限,可行性也很差,所以基本只存在纸面上,这里没有什么“个人的喜恶”因素存在。如果某位对这样的方法非常偏执的喜爱,没人反对其给以经常性的使用,而不必在这件事情上无休无止的去做什么文章或漫无边际的“扯”和“绕”,大家应该会看清楚的。

      ②、平直度测量过程中的测量基准问题,已经对其严格的定义,逐字逐句给出了合理的解读,也就是只有“测量基面”和“测量基线”两个,也没人去否认什么“测量基点”,毕竟莫须有的“测量基点”并不存在,根本不存在东西还需要去否认吗?对于“两个标准所说的测量基线和测量基面是在直接测量法中提到的”的说辞,楼上某位应该对广庭大众场合下的瞎话,感到有所羞愧,毕竟GB11336、11337是公开颁发的标准,而不是私下“约定”或私人“定制”的技术文件,大家都可以清楚的查阅到,“测量基线”和“测量基面”是在标准中的正文第二页第三节“术语和定义”中的3.6就给出了严格定义,而所谓的“光轴法”,则是在10页后才示意性质的给以提及,提醒楼上某位今后看或使用标准,应该看清楚些,尤其不要编瞎话,大家会非常认真的给以查阅核对的。

          “两个标准的间接测量法的详细描述,就一定会知道还存在着“点基准”。以JJF11337为例,6.1.1和6.1.2条处处讲的是点”,楼上某位继续在编瞎话,如果GB11337,确实有什么“测量基点”或“点基准”的文字描述,那请你原文粘贴过来给大家看,以证实你不是在编瞎话,如果你不敢这样做,大家会怎样去评价你呢?我倒是想将GB11336、11337标准中关于间接方法的总体文字描述原文粘贴过来,让大家看一下,这个文字描述到底应该如何来解读或认识。
         GB11336间接测量法.jpg
         GB11337间接测量法.jpg

       从总体文字描述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两个标准对“间接方法”的文字描述,应该是一字不差。文字描述的前句话“通过测量不能获得测得直线各点坐标值”,我们可以了解到,“间接方法”(节距法)均是对直线度的测量,其在测量过程中“不能获得测得直线各点坐标值”(线值μm),而只能获得读取到的角度值;文字描述的后句话“需经过数据处理获得各点坐标值”,则清楚的表明了测量过程结束后的数据处理包含了角度换算为线值、相对值计算、累积值计算、平移旋转量计算以及按准则或规定评定等内容的这样一个过程。

       我们再来看5.5.1 水平仪法的文字描述,“测出被测平面上相邻两点连线相对测量基面(自然水平面或其垂直面)的倾斜角”,文字描述清楚的表明了“测量基面”是“自然水平面或其垂直面”,而非某位乱语的什么“大量的不断变化的点”或什么“中点”、“起始点”,获得的读数值是“倾斜角”,而非某位乱语的什么“高度差”、“高程差”和“微米值”。另外从“被测平面上相邻两点连线”文字描述我们也可以看出,严格讲,平直度测量过程中,实质上并不是对什么“点”的测量,而是对“被测平面上相邻两点连线”这个受检位置与测量基准(X轴)夹角的测量。另外,我们从图24中,也可以清楚的查看到,使用水平仪可以按对角线、方格两种布点形式进行测量;而标准随后谈及的所谓自准直仪法(图25),自准直仪只可以按对角线一种布点形式进行测量,这也充分说明了某位乱语的“自准直仪完全可以通过其附件反射镜、棱镜等改变光束的方向来达到测量采样的目的”的说辞,是不能被标准认同,也根本不具可行性的,仍然属于信口开河之类。

      测量基准的事情,不必再去多讲了,“三新”理论的什么“平直度检测并不要求检测“(小)角度”,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在“角度”上面打转转而不抛弃它呢?”、“我们一定要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高度上,不要受什么“小角度”的束缚”、“两个标准一直在强调的是坐标值Zi和Zij,从来就不强调“小角度””、“平直度检测的是“高差”不是“角度””、等等,这些近乎“歪理错说”的东西应该不需要再继续给以批驳了。

      ③、对于不伦不类的“高程差”术语,既然某位绝不敢也不会正视,并对质疑给出解释,并将其归于什么“枝节”问题,说明其信口开河的不规范性或随意性是一贯的,其不会有那怕一点点起码的认识,那就由其漫无边际的“扯”和“绕”,继续保持“恶劣学风”好了,好在自己过去许多帖子,对测绘专业中“高程”、“高差”等专业术语有过严格的定义及详细的解读,也对不够规范的所谓“高度差”术语有过详细的分析说明,大家不再会被某人的信口开河误导到,这就好。

       近期一直忙于国家的某个特大重点项目,所以暂时抽不出多少时间来论坛,但如有时间的话,除去某位无意义的纠缠不屑于搭理外,本人对平直度检测中的某些技术问题,还会阐述自己的看法及观点,请大家理解。
xqbljc 发表于 2014-2-27 13:4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把JJG117-2013规程中关于“节距法”的文字描述粘贴如下,供大家认识或理解平直度检测的原理:

      JJG117-2013节距法.jpg

     上述“节距法”的文字描述,相对JJG117-2005规程,在文字上只增加了并不重要的“测量点采用对角线分布”10个字。而其交代的测量基准(自然水平面或光轴)以及倾角变化的测量,无不表明:测量基准是什么“点”,或测得的是什么微米“高程差”的说辞,毫无技术依据,就是在信口开河的胡言乱语。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4-2-28 13:0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许自己挖苦讽刺和谩骂,不许别人说他的讽刺挖苦谩骂之词“让人笑掉大牙”、是“对付敌人的用语”、“低级庸俗”、“恶言秽语”,连别人劝告其注意不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也要招致谩骂,恐怕天底下没有这个道理。衷心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响应18楼的呼吁,停止恶言秽语,给大家“留点儿好印象”。下面就楼上提到的技术讨论谈谈我的观点:
  ①说GB11336、11337由于是一些基础性的标准,由于其涉及的“广”而“浅”,可行性较差,应该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作为基础标准必须覆盖面足够,不可能在可操作性方面讲深讲透。但是一面说标准“很差”,“基本只存在纸面上”,一面说自己没有什么“个人的喜恶”因素存在,到底是谁“偏执”,大家的确是看得很清楚的。
  ②用间接测量法中的水平仪法进行平直度测量过程中的测量基准问题,标准之所以这么说是告诉人们使用了小角度测量仪水平仪,基于水平仪的工作原理。但正是水平仪与桥板进行了组合才能完成平直度检测,从这个组合“测量设备”上读得的格数乘以组合设备的分度值后,可以直接读出相邻两受检点(桥板两支撑面所在受检点)的相对高度,而勿需读出角度值,这是不争的事实。
  楼上一直推崇作图法,那就看看GB/T11336对作图法的描述:按水平仪测量原理,在图上绘出第 i点相对第(i一1)点在Z轴方向的示值ai,即a1是第1点相对起始点在Z轴方向的距离,a2是第2点相对第1点在Z轴方向的距离,……ai是第i点相对第(i-1)点在Z轴方向的距离,示值为正,绘在相对点之上,为负绘在相对点之下,由此可得各测得点的坐标值Z;
  这段话把“相邻两个点,后点高度是相对于前点的高度”说得再清楚不过,放着简捷的道理不用,一定要不怕麻烦和“绕”道从最基础的小角度原理开始,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我还是那句话,平直度检测的是各受检点的高差不是角度,组合设备可直接读出高度差,没必要再绕回去用读角度的原理解释高度差的计算。是不是“歪理错说”各人自己会识别,只是希望技术讨论中不要挖苦谩骂,各人充分表达个人的观点。
  ③对于“高程差”、“高度差”、“高差”、“高度”等术语的使用,我已经多次说过是指各受检点相对于另一个受检点的高度,也说过请理解主要意思,不要追求它们之间的微小差别。既然楼上也承认“高程”、“高差”等术语可以用于测绘专业,那么把被测平板表面放大到被测地壳表面,除了范围和允差的大小不同外,它们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
xqbljc 发表于 2014-2-28 18:2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某位不唧唧歪歪的抱怨一番,不宇宙天空、地壳“扯”、“绕”一圈,就凑不足发帖的字数或篇幅,应该是一种亚健康状态吧?!

      没人说标准“很差”,“基本只存在纸面上”这类的话,只是讲标准涉及到的某些检测方法,可行性较差,“基本只存在纸面上”,某位真的是断章取意、无事生非的老手了,这样的人品,确实让大家见笑,让人不敢恭维。

      GB11337涉及到的间接方法(水平仪法),其中的文字描述,与所谓的“水平仪的工作原理”毫不牵扯,尽管是基础性的标准,但对那些路人皆知的所谓“水平仪的工作原理”,标准是绝不会去谈及的,毕竟,基础性的标准并不是“扫盲速成学习班”的资料,某位是在明显的贬低标准吧?!

      某位又将话说漏了,既然清楚测量时,是在水平仪上“读得的格数”,那这“读得的格数”不就是标准中谈到的角度(倾角值)吗?!莫非水平仪上“读得的格数”会是非角度值的线值坐标值?如果是这样的话,某位显然是将直接方法与间接方法搞混了吧?!或者是标准搞错了,而应该把所谓的水平仪法列入直接方法吧?或者是将水平仪法改称为“新的测量设备或系统”法吧?某位后面谈及的“直接读出....相对高度,而勿需读出角度值”等等不靠谱的说辞,明显就是睁着眼说瞎话了,好在相信大家都已经搞清楚了,不会受其误导,这就好。

     本人并没有什么“一直推荐作图”的数据处理方式,也没有在近期帖子中谈及“作图法”三个字,把“作图”上升至“法”的层面,是某位的强加。作图数据处理方式的优点是数形结合、直观,其存在的缺点本人在许多帖子里都曾谈到过,所以这里对某位的胡搅蛮缠不屑于搭理。只是提醒大家一下,作图的数据处理方式,与所谓的水平仪工作原理无关,所谓的描点作图,不要漏下非仪器读得的起始点,也不仅只是线性的坐标值,包括仪器的原始读数(读得的格数)等都行,特别需要清楚的一点是,作图得到的图形是一个纵、横坐标单位不统一的,被曲解了的图形,在这样的曲解图形中,只有点、线、面之间的纵坐标距离是不变的。

      术语问题也不屑于与某位纠缠了,其信口开河的随意性,决定了讲错术语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并不是什么“高程、高差等术语可以用于测绘专业”,而是这两个术语本来就是测绘专业的规范专用术语,仅是被不懂装懂的某位,不分专业、地点的乱用一气罢了。这就如同某位的“具有专门名称的自称”是一个道理,前者是专业规范的专用术语,后者是某位的专用“自称”,不可挪作它(他)用的。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4-2-28 23: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以讽刺谩骂著称于论坛的人又发明了什么“亚健康”,其人品如何本人并不评论!只要不顾颜面,就随便发明恶言秽语吧,谁是亚健康的人,大家心中有数。
  基础标准因为是“基础”,涉及到的某些具体检测方法时可行性较差,需要专业标准或规范细化,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但如果以此为由否定基础标准对专业标准和规范的指导作用,否定基础标准的价值,显然是错误的,既然楼上并无否定基础标准价值和作用的意思,这个问题的讨论可以就此打住了,本人不再多说。
  水平仪的分度值计量单位是角度值,水平仪上“读得的格数”乘以其分度值为角度值(倾角值),这当然没有错。可水平仪与桥板组合后,水平仪就仅仅是组合测量系统的“显示装置”,在新测量系统中就不能看着为独立的水平仪了,水平仪作为显示装置的分度值计量单位不再是角度单位(mm/m)而是长度单位(µm)了,显示装置“读得的格数”乘以其分度值的确不是角度值而是高度值(线值坐标值µm)了。使用桥板是间接方法最为典型的特点,用直接测量法的特点却是小角度测量仪独立使用,并不与桥板组合,并不存在组合测量系统问题,理所当然仪器原有的分度值计量单位不变,继续保持着角度计量单位。把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搞颠倒的是楼上,好在大多数量友已经搞清楚了,只有个别人仍然颠倒着,这就好。
  把平直度检测“数据处理的作图方法”称为“作图数据处理方式”,没有从本质上改变其含义,本人并不反对。既然楼上提到“作图的数据处理方式,与所谓的水平仪工作原理无关”,这就说到点子上了。从作图法数据处理来看,其x坐标轴代表受检点序号,Y坐标轴代表高度,坐标系中并无角度,每一个受检点的高度都是在其前一点高度的基础上累加,而不是角度累加,因此只需要读取水平仪的格数,水平仪以角度为计量单位的分度值已不再起作用,分度值的计量单位已经变成高度值微米,这个以微米为计量单位的分度值正是组合测量系统的分度值τ·L。
  所谓“不要漏下非仪器读得的起始点”,其实起始点的0高度也是在仪器上读得的,只不过测量者没有意识到而已。起始点之所以是0,正是相对于序号1,其实是第二个受检点读得的,节距法测量中,每一个受检点的读数都是相邻两点相对高度值,因此一次读数同时读取两个点的读数,均以前点为0读取后点相对于前点的高度格数,乘以新分度值就是相对高度。间接测量法中,无论格数先乘分度值还是后乘分度值,谁都避免不了乘以这个组合测量系统的新分度值。
  说到作图得到的图形是一个“被曲解了的图形”,其实并未“曲解”。之所以高度值必须在纵坐标方向读取,而不能在两包容直线的垂直方向读取,关键之关键在于横坐标是受检点序号,并不代表长度尺寸,因此也没有计量单位,只有纵坐标才是长度尺寸(以µm为单位的高度)。因此并不是楼上所说的什么因为“纵、横坐标单位不统一”。
xqbljc 发表于 2014-3-3 14: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某位发帖前,总要唧唧歪歪的抱怨一番,这不是什么“亚健康”或“风格”,而是无聊的前述或概述。

      既然清楚“基础标准......涉及到的某些具体检测方法时可行性较差”,也算某位有所进步。那后面谈及的“需要专业标准或规范细化”又该做如何解释呢?我们国家是国标、行标、地标、企标四级,那个所谓的“专业标准或规范”又是个什么东西呢?为何本论坛不设“专业标准或规范”版块呢?如果某位所谈“专业标准或规范”指的是国家计量规程或规范,显然信口开河的某位又要胡言乱语了,规程、规范不是对标准的什么“细化”,它们的适用范围、技术侧重点等不同,不存在什么“指导”或被指导的关系,是“引用”,是尽可能“保持一致”的引用。确实不知道对不懂装懂且又口无遮拦的某位,还有什么可讲的。

     楼上某位既然知道“水平仪上“读得的格数”乘以其分度值为角度值(倾角值)”,那经过何种奇葩的变化“水平仪作为显示装置”了呢?莫非水平仪不再是测量仪器(主标准器)?而仅是一个“显示装置”?某位前言“水平仪上“读得的格数”乘以其分度值为角度值(倾角值)”,瞬间的后语又成了“显示装置“读得的格数”乘以其分度值的确不是角度值而是高度值(线值坐标值µm)了”,这应该就是“前言不搭后语”的典型实例吧?!某位继续胡言乱语的什么“桥板是间接方法最为典型的特点”,其还是仔细看一下GB11337对间接方法的文字描述吧!这些本人在44楼已经讲得很清楚了,间接方法定义中丝毫不涉及“桥板”这个辅助工具!所谓“间接方法”的特点就是测量首先获得被测直线各段相对测量基准的“倾斜角”,然后通过后期的数据处理,获得被测直线的直线度(线值μm)。本人相信大家都很清楚,某位搅不浑这潭水的。

     楼上某位“直接测量法的特点却是小角度测量仪独立使用”以及“继续保持着角度计量单位”的说辞,确实让人怀疑其智商出了问题,本人和大家向其请教一下,所谓“直接方法”中的“间隙法”、“指示器法”、“光轴法”、“干涉法”、“液面法”等,哪一个使用了你谈到的所谓“小角度测量仪器”???上述所谓的“方法”中,模拟理想直线(面)的刀口尺刃口、标准平板、光轴、标准平晶、水平液面等,哪一个“保持着角度计量单位”???你所谈及的所谓有点技术含量的说辞,能否多多少少靠点谱呢???

     平直度检测在前期的测量过程结束后,后期的数据处理评定过程,可以采用“作图数据处理方式”。但某位所言“x坐标轴代表受检点序号,Y坐标轴代表高度”,显然是太无知了,实际上,在平面坐标系中,x坐标轴除了表示受检点(受检位置)序号外,还表示了测量基准的位置,特别是表示了等跨距的L,既然表示了跨距L,那“关键之关键在于横坐标是受检点序号,并不代表长度尺寸,因此也没有计量单位”的说辞,是不是在信口开河的胡言乱语?!莫非跨距L(L=180mm)没有计量单位???仅是个“纯数字”???某位可以无知,但无知到如此程度,大家和本人确实会都被“惊呆了”。“Y坐标轴代表高度”的说辞,也依然是不靠谱,由于是数据(包括读取的原始数据格值)累积,Y坐标轴是累积值,此累积值即可以是仪器读取的原始数据格值(倾角值),也可以是经换算后得到的线值µm),既然如此,“只有纵坐标才是长度尺寸”的说辞,显然又让大家“惊呆了”,莫非倾角值(原始读数)也是线值µm?其不可以直接描点作图???再次提醒楼上某位,即使“无知”,也要“无知”的靠点谱才好!

     楼上某位不认可“作图得到的图形是一个“被曲解了的图形””,又一次在大庭广众面前显示出其无知,请教一下,如果画出被测截面的真实(非曲解)图形,这需要几千、几万米的坐标纸呢?这些,楼上某位考虑过吗?你莫非忘记其自己过去所谈及的纵坐标是什么微米级,横坐标是什么毫米级这样的话了吧?所谓是一个“被曲解了的图形”,就是因为“纵、横坐标单位不统一”!如果某位的“三新”理论认为“纵、横坐标单位是统一的”,那请其给大家做出“三新”理论的靠谱解释。

     奉劝楼上某位,正面来谈他人提出的问题及质疑,老是在那里“扯”和“绕”,你确实低估了大家的认知能力。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4-3-3 16:06:39 | 显示全部楼层
  1.本论坛设不设“专业标准或规范”版块并不影响国家存在“专业标准或规范”的客观事实,我想这一点并不需要我进一步解释,每个人都可以上网查阅。承不承认基础标准对专业标准或规范的指导作用,也是计量和标准化工作者最基本的常识,更不需要我来解释。
  2.某专家在谩骂方面又有了新发明,不过其“智商”是不是“出了问题”并不是本论坛讨论的问题,因此我也拒绝加以评论。难道连“水平仪作为显示装置”是指作为“组合测量系统的显示装置”也需要我解释吗?组合测量系统的分度值计量单位是微米而不是角度值,我已经强调多次。水平仪的分度值计量单位是角度单位mm/m,但由于水平仪与桥板的组合,组合测量系统的分度值计量单位是长度单位µm,这是再简单不过的,明眼人一看便知。
  3.桥板跨距L当然有计量单位,计量单位就是mm。但,作为平直度检测知名老专家却认为作图法中的横坐标x有计量单位实在是令人吃惊。请楼上举出已出版的所有标准和书籍给出的哪一个作图法的案例横坐标坐标值0、1、2、……,不是代表受检点的排序号,不是“纯数字”,而是有计量单位的坐标值了?“无知到如此程度,大家和本人确实都被惊呆了”!挖苦别人“即使无知,也要无知的靠点谱才好”还是作为对自己的提醒吧。
  4.既然楼上已经明明白白了“如果画出被测截面的真实(非曲解)图形,这需要几千、几万米的坐标纸”,怎么就不明白完全没有必要在横坐标上给出桥板跨距及其计量单位,而只需要标注没有计量单位的受检点序号即可的简单道理,自己不明白却还要挖苦谩骂他人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4-5-20 19: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