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温度(热电偶/热电阻/膨胀)] 《温度显示仪表校准规范》征求意见稿

[复制链接]
上帝 发表于 2014-7-4 11:4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温度显示仪表校准规范编制说明
一、        任务来源
2012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下达“温度显示仪表校准规范”制定任务(总局国质检办量函[2013]101号文件2013年国家计量技术法规文件制定/修订计划)。由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负责起草并协同了三个单位共同完成编写任务,他们是: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河北省计量监督检测院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二、        产品概述及制定的目的和意义
   温度显示仪表是与热电偶或热电阻配合使用以测量温度的仪表,广泛应用在冶金、化工、航天航空、机械、轻工、制造业、食品、医疗、检测、科研等温度测量领域,是量大面广的计量器具。已有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规范了产品的制造,并有多部相应的检定规程在出厂检定和计量监督管理中起了很大作用,但由于该计量器具大都使用在工业现场,需要通过现场校准达到量值溯源的目的。目前国际建议中尚未见相关的出版物,只有2007年7月欧盟颁布的校准指南EURAMET/cg-11/v.01《Guidelines on the calibration of temperature indicators and simulators by electrical simulation and measurement》。为在我国统一校准方法,有必要尽快制定温度显示仪表的校准规范,以满足在各种应用场合温度仪表的量值溯源,并与国际上相关的校准指南保持一致。
三、        规范起草的技术依据
本规范的编写是按照JJF1071-201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要求进行;不确定度按照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进行评定。
    校准方法参考了JJG 617-1996《数字温度指示调节仪》,JJG 951-2000《模拟式温度指示调节仪》和EURAMET/cg-11/v.01《Guidelines on the calibration of temperature indicators and simulators by electrical simulation and measurement》。
四、        规范内容说明
1.        关于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接受热电偶、热电阻信号或温度变送器输出信号的温度显示仪表,包括工业过程测量系统中温度显示部分的校准。随着微机技术的发展和在仪表领域的广泛应用,显示仪表的机构和性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其内涵也得到延伸。除了单一测量功能的显示仪表外,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系统中显示单元逐步被数字和图形直接表示的显示器所代替,因此温度显示部分的量值溯源自然成为本规范的适用范围。
由于温度显示仪表属于温度二次仪表,输入信号为模拟热电阻或热电偶的电阻、电压或标准化的工业过程信号。因此,接受直流电压或电流过程信号并且显示液位、压力或相对湿度等单位的二次仪表可参照本规范进行校准。
2.        关于概述
温度显示仪表是一种工业过程测量仪表,其作用在于将工业过程中的温度信息转换成适合于人眼可观察的形式,通常是以指针、色带、光柱的位移或偏转角的大小来表示温度的高低,也有用数字或图形来直接表达被测对象的温度量值。本规范明确校准对象属于温度二次仪表,必须与温度传感器或温度变送器配合使用才能测量温度。描述了温度传感器的种类和相关标准,便于选择标准器。
显示方式概括为两类,模拟和数字。要求选择各自合适的校准方法。
仪表通常带有控制功能,如模拟式温度指示调节仪、数字温度指示调节仪。描述了常用的几种控制方式。
3.        关于计量特性
仪表的主要计量特性为示值误差。规范对仪表允许示值误差的表述方式作了描述。
由于仪表通常都具有控制功能,作为一个仪表整体拟将表征控制性能的稳态特性(设定点误差或静差)在必要时进行检查。与绝缘电阻一起作为主要检查项目。
4.        关于校准条件
校准条件包括校准用标准器、配套设备和校准环境条件。为了使测量结果具有尽可能小的不确定度,需要建立一种较优越的环境条件,降低环境因素对标准器带来的附加误差;需要具备一定准确度要求的标准器及配套设备以满足用户对测量不确定度的要求。本规范是按上述原则确定校准条件的。
5.        关于校准项目
一项校准:示值误差;
两项检查:绝缘电阻和控制性能。
6.        关于校准方法
数字仪表示值误差的校准方法是参考了JJG 617-1996《数字温度指示调节仪》检定规程中输入被检点标称电量值的测量方法和欧盟的“校准指南”,以多次测量的平均值计算示值误差。校准时不采用JJG617中的寻找转换点法,是因为通过该方法最大限度地考虑了分辨力带来的影响,可以找到测量点的最大误差,便于对仪表进行合格判定,并不能全面反映该测量点的实际误差。因此,校准时采用输入被检点标称电量值法,通过重复测量将仪表的分辨力作为测量不确定度的一个分量来处理是合理。
模拟仪表参照了JJG951-2000《模拟式温度指示调节仪》检定规程中的检定方法,对全量程仪表和偏差指示仪表分别规范了校准方法,采用了“对准被检看标准”的方法,避免估读误差的发生,减小测量不确定度。对偏差指示仪表的重复测量作了切合实际的处理,即每次重复测量是在重新设定温度后进行。
明确了采用温度校准仪对仪表进行校准的具体方法。
将仪表控制性能中稳态特性的检查方法在附录中予以叙述。
7.        关于数据处理
    由于校准过程的测量涉及数据的计算和换算,本规范按数据修约的原则规定了数据处理过程中的相关细节,根据JJF1059.1-2012的要求规定了测量结果和不确定度表示的原则。
五、        关于校准结果的表达和复校时间间隔
校准结果表达中的描述采用了JJF1071-2000中规定的内容。其中“校准结果及其测量不确定度的说明”中给以具体化的要求:应给出每个被校点温度对应的输出平均值或折算成温度值(也可以用相应的误差形式出现),以及相应的扩展不确定度和包含因子,如各被校点的扩展不确定度相差不大,可以取最大的代替。
复校时间间隔以自定为原则,但给予不超过一年的建议。
六、        附录的设置
设置了7个附录,便于校准时参考和规范化。
附录A,控制性能中稳态特性的检查方法。
附录B,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举例(数字仪表)。
附录C,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举例(模拟仪表)。
附录D,原始记录表式(参考)。
附录E,偏差指示仪表测量记录(举例)。
附录F,热电阻的微分电阻和热电偶的塞贝克系数。
附录G,校准证书内页格式。

wdxsyb.rar

105.08 KB, 下载次数: 164, 下载积分: 金币 -1

yuandongjl 发表于 2014-7-4 19: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uandongjl 于 2014-7-4 19:21 编辑

1、还有必要走两个循环吗?还有即上下行程?4次值得平均值?根据输入标称电量法,目前检定数字温度表上下行程,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值都是一致的!
2、本规程是为了代替原来的JJG617吗?看完之后没啥新意!3、能否参考AMS 2750关于仪表的一些内容?比如说,是否应该明确校准前后的数据?
4、控制部分的检定有必要吗?现在的仪表都有自整定功能,需要检定机构来检定吗,符合现场实际需要吗?目前哪家检定机构能提供控制部分的检定?而且位式控制基本上已经退出了!
5、现场校准温度表?
wjyiscool 发表于 2014-7-6 20: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温度仪表现场校准是大势所趋。同意2楼的部分观点,特别是对控制部分的校准值得大家讨论讨论。
下大雨 发表于 2014-8-22 15:3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楼上的观点,一般企业检定的很少,基本上都是校准
hexbin 发表于 2014-11-7 22:24:59 | 显示全部楼层
yuandongjl 发表于 2014-7-4 19:07
1、还有必要走两个循环吗?还有即上下行程?4次值得平均值?根据输入标称电量法,目前检定数字温度表上下行 ...

赞同,并深有同感:目前按着JJF1022-2014来看,4117100温度二次仪表一共能包住9本规程,如果仅仅是代替了617,那还不如不汇总
酱里个酱 发表于 2014-11-19 22:49: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楼上说的,温控搞太多规程了感觉越来越乱了
yjz 发表于 2014-11-24 17:53:15 | 显示全部楼层
能否结合传感器,一起进行校准,这样方便一些,现在要么是传感器的规程规范,要么是仪表的,如果结合一起进行校准,这样是否会更好,我查了一下,目前只有一些地方规范是这样写的,国家这方面没有。这个征求稿只是重复以前的,没有什么新东西。
happyziyu 发表于 2014-12-17 16: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说是把所有二次温度仪表都涵盖了,我觉得目前规程要求有点太多,不太符合仪器技术的发展,而且像楼上所说,很多仪表基本不需要校准了
yuandongjl 发表于 2016-9-30 19:35:48 | 显示全部楼层
该规范现在进展如何,考虑现场校准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5-7-16 12: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