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概念] 关于测量不确定度的数学模型

[复制链接]
路云 发表于 2021-5-31 11:5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路云 于 2021-5-31 11:58 编辑
njlyx 发表于 2021-5-31 06:34
【e=0±0.08,k=2】是"报告者"在报告测量结果【x=3.26±0.08,k=2】时对(测量误差)e的"合理评 ...

如果"可信"的结果表明【e+1.25±0.08k2】……那么,"报告者"报告的测量结果便"极不可信"的---两者"完全不相容"!

您88楼给出的测量结果【x=3.26±0.08k=2中,并没有给出测量结果的实际误差的测量结果是多少。您给出的【e0±0.08k2】的误差估计值0,仅仅是您个人的假设。如果这台被校仪器的实际误差就有这么大,我不清楚您是依据什么,断定e+1.25±0.08k2这样的校准结果“极不可信”。是“不正确”还是“不准确”?“极不可信(注:应该叫‘极不准确’)”的,是用这台仪器进行的下一级不修正的测量结果,而不是本级的校准结果

"测量不确定度"是"测量结果"的组成部分,没有说明"测量结果"的"可信性"的功能。

这可能是当下容易引起歧义的表述。有的资料用“可信度”表述,有的资料用“可靠度”表述。我个人认为用“可靠度”表述不确定度的功能比较确切。数据离散程度小,就表明数据稳定可靠,与是否“准确”无关。用“准确+可靠=可信”的思维模式去理解,可能更容易让人接受。

测量结果中的"测量误差"【测得值(中心估计值) -被测量值】,与所用测量仪器的"示值误差"不是一回事。…… 前者一般包含"被测量值自身散布(变化)的影响"。

这一点我是赞同的,这就是不确定度的传播率(自上而下逐级扩大)。“被测量值自身散布(变化)的影响”,对本级测量结果的贡献是一致的。也就是说,仪器A的“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与仪器B的“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中,它的贡献率是一样的。

对同一被测量x,"权威"的核校测量结果为【x=3.064±0.04k=2】--- 表明"3.062"的那个"测量结果"的"测量误差"为【e=-0.02±0.04k=2】。

对同一被测量x"权威"的核校测量结果为【x=3.061±0.05k=2】--- 表明"3.062"的那个"测量结果"的"测量误差"为【e=0.01±0.05k=2】。

测量结果的末位,与不确定度(或测量误差的末位)不对齐,没看明白这段表述欲表达何意。

njlyx 发表于 2021-5-31 12:49: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路云 发表于 2021-5-31 11:50
如果"可信"的结果表明【e=+1.25±0.08,k=2】……那么,"报告者"报告的测量结果便"极不可信"的---两者" ...

1.   我原帖中的"估计值"数值有错(没记住前面设定的"值",弄错了。过会上电脑更正)。

2.  没有人能知道测量结果中的"测量误差"究竟是多少?(究竟在什么范围内?)……测结果对应的那个"误差范围"是"报告者"合理评估出来,就是"测量不确定度"表征的那个范围。

3. 校核测量是"我"相信的"测量",以此"测量结果"为"准",可以"评判"前面的"测量结果"是否值得我"信任"。

     谁说过自己"知道"测量结果中所包含"测量误差"的真实情况呢?……我的表述中一直在说的是:只有"天"知道。
njlyx 发表于 2021-5-31 12:58: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路云 发表于 2021-5-31 11:50
如果"可信"的结果表明【e=+1.25±0.08,k=2】……那么,"报告者"报告的测量结果便"极不可信"的---两者" ...

        测量结果【x=3.26±0.08,k=2】中的测量误差【e=0±0.08,k=2】,不是"我"的设想,是这测量结果"报告者"合理评估的结果。……没有人说这【e=0±0.08,k=2】是实际(真实)的"误差范围"。

        再说一遍,这【e=0±0.08,k=2】包含"被测量散布(变化)的影响",不是所用"仪器"的"示值误差"。
njlyx 发表于 2021-5-31 13:5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jlyx 于 2021-5-31 13:54 编辑
路云 发表于 2021-5-31 11:50
如果"可信"的结果表明【e=+1.25±0.08,k=2】……那么,"报告者"报告的测量结果便"极不可信"的---两者" ...


【 数据离散程度小,就表明数据稳定可靠】在“被测量是所谓“多值量”,即被测量本身有“散布/随机变化””的一般情况下也是不成立的。只有在“被测量为单一量值的所谓常量”时,才会有一点“自我表达稳定可靠”的功能。

   总之,“测量不确定度”与“(中心)估计值”搭档,只是给出了:“报告者”认为的、“被测量值”的“概率取值范围”。就是个“测量结果”而已,与“可信性” 挨不上边,也不可能“独立”说明什么“可靠性”。
路云 发表于 2021-5-31 14:48:56 | 显示全部楼层
njlyx 发表于 2021-5-31 12:49
1.   我原帖中的"估计值"数值有错(没记住前面设定的"值",弄错了。过会上电脑更正)。

2.  没有人能知道 ...

2.没有人能知道测量结果中的"测量误差"究竟是多少?(究竟在什么范围内?)……测结果对应的那个"误差范围"是"报告者"合理评估出来,就是"测量不确定度"表征的那个范围。

其实我的观点与您的观点并没有本质的差异。只不过您是将与“测量结果x”相关联的“不确定度(0.08)”视为“误差范围”(区间的中心位置位于0),而我是将它视为“测量结果x”的“不确定区间半宽度”(区间的中心位置位于x,与“误差e的估计值”是多少没有关系)。这句话的意思,我提取关键词怎么看都是:“测量误差”就是“测量不确定度”表征的那个范围。不知道我这么理解是否有误。按我的意思,不是“测量误差”是“测量不确定度”表征的那个范围,而是“测量误差的波动(或不确定)范围”是“测量不确定度”表征的那个范围

3. 校核测量是"我"相信的"测量",以此"测量结果"为"准",可以"评判"前面的"测量结果"是否值得我"信任"。

谁说过自己"知道"测量结果中所包含"测量误差"的真实情况呢?……我的表述中一直在说的是:只有"天"知道。

这一点我没有异义。但经过测评,总能获得定量表征“测量结果”质量的指标参量——“误差的估计值”和与之关联的“不确定度”吧。当“不确定度”相同时,所获得的,作为本级最终测量结果的“误差估计值”无论多大,其“可信度(或可靠度)”都是一样的。

测量结果【x=3.26±0.08k=2】中的测量误差【x=3.26±0.08k=2】,不是"我"的设想,是这测量结果"报告者"合理评估的结果。……没有人说这【e=0±0.08k=2】是实际(真实)的"误差范围"。

再说一遍,这【e=0±0.08k=2】包含"被测量散布(变化)的影响",不是所用"仪器"的"示值误差"。

我的理解没有错。我的意思是【x=3.26±0.08,k=2】中并没有包含“测量误差”的信息,【e=0±0.08,k=2】是您在88楼另外附加的说明,并认为这就是“报告者”合理评估的结果。所以我才在96楼以“示值误差”不同的两台被校仪器为例阐述。意思与您一样,E=-0.03U0.08E=+1.25U0.08也都是“报告者”合理评估的结果。“误差的估计值”-0.03+1.25,与您说明中给出的“误差估计值”0的可信(或可靠)程度都是一样的,都是U0.08

【数据离散程度小,就表明数据稳定可靠】在“被测量是所谓“多值量”,即被测量本身有“散布/随机变化””的一般情况下也是不成立的。只有在“被测量为单一量值的所谓常量”时,才会有一点“自我表达稳定可靠”的功能。

不太明白您所说的“多量值”是什么意思。由于被测对象自身的原因,导致“被测量值”本身的短期不稳定(如:漂移、系统摩擦等),这就是造成多次测量结果间数据离散程度的原因之一(即人、机、料、法、环中的“料”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其稳定性是可以由“不确定度”来定量表征的。如果被测量是以量值单一的常量,那就不存在被测量本身有“散布/随机变化”一说了。

总之,“测量不确定度”与“(中心)估计值”搭档,只是给出了:“报告者”认为的、“被测量值”的“概率取值范围”。就是个“测量结果”而已,与“可信性” 挨不上边,也不可能“独立”说明什么“可靠性”。

既没有表征“可信性”的功能,又没有表征“可靠性”的功能,那国际上还广泛应用它干什么呢?就好比“示值重复性”或“示值变动性”参量,如果没有任何作用,为何还要对测量仪器提出这方面的要求?不要它行不行?

njlyx 发表于 2021-5-31 15:45: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路云 发表于 2021-5-31 14:48
2.没有人能知道测量结果中的"测量误差"究竟是多少?(究竟在什么范围内?)……测结果对应的那个"误差范围" ...

不要"测量不确定度",如何报告"测量结果"?

张三、李四分别测了同一根棍子的长度,各自报告"测量结果"如下:
     张 L=1.23±0.01m,k=2
     李 L=1.225±0.005,k=2
如何从这"测量结果"中"体会"它的"可信性"、"可靠性"?……能做个"好歹"的"选择"就行。

(  ………等你"选择"了"可信性"/"可靠性"的"好歹"……………………再告诉你:这棍子的长度刚由"有资质的可靠机构"测量过,结果为: L=1.234±0.003,k=2。…………会不会尴尬? )
njlyx 发表于 2021-5-31 15:48: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抛弃"准确性"
njlyx 发表于 2021-5-31 15:49: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抛开"准确性"谈"测量不确定度"应该是没有意义的
njlyx 发表于 2021-5-31 16:00: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科学"的"测量结果"报告是必须带"测量不确定度"的,否则,经不起诘问……没有人能"确定"被测量值是多少?(也许它本身就是变化的)。
njlyx 发表于 2021-5-31 16:26: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路云 发表于 2021-5-31 14:48
2.没有人能知道测量结果中的"测量误差"究竟是多少?(究竟在什么范围内?)……测结果对应的那个"误差范围" ...

    给了"测量结果"【x=3.26±0.08,k=2】,还要给什么所包含“测量误差”的信息?……在"评估"出"0.08"时,难道没用过"测量仪器"的"校/检结果"、"计量性能指标"之类体现其"示值误差"特性的信息吗?……【e=0±0.08,k=2】就是"测量结果"【x=3.26±0.08,k=2】所蕴含的,无需说明( 不认同的,再多说也难明)。
路云 发表于 2021-5-31 20:5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路云 于 2021-5-31 20:55 编辑
njlyx 发表于 2021-5-31 15:45
不要"测量不确定度",如何报告"测量结果"?

张三、李四分别测了同一根棍子的长度,各自报告"测量结果"如 ...

抛开了测量要求来谈谁可靠谁不可靠是没有意义的,您也没有说明张三、李四的测量结果是不是经修正后的测量结果。假设约定未加修正说明的,视为已修正的测量结果,如果钢棒长度的测量要求是误差不超过±0.05 m,那么两者的测量结果都在可接受范围,都可信、可靠。假如钢棒长度的测量要求是误差不超过±0.02 m,您认为谁的测量结果更可靠、更可信、可接受?

(  ………等你“选择”了“可信性”/“可靠性”的“好歹”……………………再告诉你:这棍子的长度刚由“有资质的可靠机构”测量过,结果为: L1.234±0.003k2。…………会不会尴尬? )

我觉得较这种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且不说1.225 m1.234 m相差如此悬殊的测量结果会不会出现都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否则我只能认为至少有一个测量结果是未经修正的测量结果,或者至少有一个值是异常的。假如再让这个“有资质的可靠机构”重新测量一次,得到的测量结果为:L=(1.231±0.003)mk2。这个“有资质的可靠机构”会不会尴尬呢?

抛开“准确性”谈“测量不确定度”应该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为什么说“要想测量准确就必须校准”呢。校准的理念就是做修正测量,最大限度的抵偿了系统误差的影响。从国家基准所复现的量值,直到最末一级的测量结果,理论上都应该是一致的。为什么国际上都通行“校准”,而不通行“检定”呢?检定合格的计量器具,并不一定是测量准确的计量器具。“检定”是控制各级测量的“误差限”,以“误差限”之比作为量传的依据。“校准”则是控制各级测量的“不确定度”,以“不确定度”之比作为量传的依据。个人认为,现在很多资料(包括技术法规),都没有将这个概念表述清楚,基本上都是用“或”,将两者放在一起表述。

给了"测量结果"【x=3.26±0.08k=2】,还要给什么所包含“测量误差”的信息?……在"评估"出"0.08"时,难道没用过"测量仪器"的"校/检结果"、"计量性能指标"之类体现其"示值误差"特性的信息吗?……【e=0±0.08k=2】就是"测量结果"【x=3.26±0.08k=2】所蕴含的,无需说明( 不认同的,再多说也难明)。

您这就是在肯定“测量结果”x3.26的“实际误差”(应该叫“实际误差的估计值”)为0

这里需要说明一点,仪器的“计量性能指标”(如:“最大允许误差”),是人为规定的最低通用计量性能技术要求,或者叫“合格判据”。不是经过对仪器的实际测量(校准)获得的,并非测量仪器的实际计量性能。只要“检定”合格,全世界的同类仪器都一样。所以说这个“数值”是不具有“计量溯源性”的,只能作为“计量溯源性”的技术要求。

njlyx 发表于 2021-5-31 20:57: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路云 发表于 2021-5-31 20:52
抛开了测量要求来谈谁可靠谁不可靠是没有意义的,您也没有说明张三、李四的测量结果是不是经修正后的测量 ...

    原来您的"可信"、"可靠"是如此啊?……我没有话说了。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21-6-2 02:36:01 | 显示全部楼层
  路云先生一贯混淆概念且习惯于骂人,除了技术上错误百出外,其道德品质大家也有目共睹,为了保持论坛的蓝天白云不被重度污染,我就不回复他的帖子了。
  概念混淆不清,一定会带来错误的推论。今年注册计量师考试的准备时间没有多少天了,概念上一定要搞得清清楚楚。“误差”与“不确定度”两个概念千万不可混淆不清。下面仅就njlyx 先生的一个观点讲讲我的看法:
  “测量结果【x=3.26±0.08,k=2】中的测量误差【e=0±0.08,k=2】”的说法肯定是错误的.这里面将“测量误差”与“测量不确定度”画上了等号。证书给了"测量结果"【x=3.26±0.08,k=2】表达的是,测量结果就是x=3.26(只有这个唯一测量结果,没有别的测量结果),在包含因子k=2时,这个“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是U=0.08。证书并没有给出测量结果3.26的测量误差有多大,误差是测量结果与其参考值的差值。
  “不确定度”并非“测量误差”。“误差”一定是通过测量得到的,是客观的,“不确定度”一定是人通过“评”得到的,是主观的。测量误差是量化表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误差越大的测量结果,准确性越差。测量不确定度是量化表征测量结果的“可信性”,不确定度越大的测量结果,可信性越差。虽然一般情况下准确性越好可信性也越好,但两者定义不同,来源不同,用途也不相同,因此误差越小不确定度不一定也越小(准确性好的测量结果不一定可信性就好),同样不确定度越小不一定误差也越小(可信性好的测量结果准确性也不一定就好)。
ZZ走私犯 发表于 2021-6-2 09:3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模型里各种相关系数和灵敏度计算,最好说的清楚点
路云 发表于 2021-6-3 17: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113楼的规某人自己不学无术,毫无学术道德底线的施展恶劣学风,热衷于半夜三更爬起来捅鸡舍搅屎,学风恶劣学术道德败坏是出了名的,论坛多位资深量友早有领教,是有目共睹的。否则怎么会引起公愤,最终被管理层逐出版主团队呀。

njlyx 发表于 2021-6-3 17:31: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测量结果【x=3.26±0.08,k=2】、相应的测量误差【e=0±0.08,k=2】……这都是"测量结果"的"报告者"的"认识"(他基于可用的"信息","合理评估"出来的"东西")。……
njlyx 发表于 2021-6-3 17:36: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实际的"测量误差"只有"天"知道。…… 指在"当时"。
njlyx 发表于 2021-6-3 17:56: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除了某人胡捣鼓,没有人表达过丁点"测量不确定度是测量误差"的意思!
njlyx 发表于 2021-6-3 18:14: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njlyx 发表于 2021-6-3 17:31
测量结果【x=3.26±0.08,k=2】、相应的测量误差【e=0±0.08,k=2】……这都是"测量结果"的"报告者"的"认 ...

【x=3.26±0.08,k=2】与【x=3.26-e;e=0±0.08,k=2】,是一回事。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21-6-4 00:51:04 | 显示全部楼层
  1问:除了某人胡捣鼓,没有人表达过丁点"测量不确定度是测量误差"的意思!
  答:请见92楼帖子原话:【 e=0±0.08,k=2 】只是"测量结果报告者"对"测量误差"e的"合理评估"结果。………………。但这"0.08"与"经典(测量)误差理论"中的"极限误差"、"最大误差"之类(也是根据实验数据、相关信息,分析、计算出来的,没有"允许"之意)的"东西"是"类同"的。
  2问:测量结果【x=3.26±0.08,k=2】、相应的测量误差【e=0±0.08,k=2】……这都是"测量结果"的"报告者"的"认识"(他基于可用的"信息","合理评估"出来的"东西")。……
  答:JJF1059.1规定的完整测量结果的表述方式之一是:Y=y±U,k=2,其中Y是被测量名称,y是被测量Y的测得值(测量结果),U是测量结果y的扩展不确定度,包含因子k=2。因此:
  【x=3.26±0.08,k=2】表示被测量名称为x,其测量结果是3.26,测量结果3.26的扩展不确定度U=0.08,包含因子k=2。
  【e=0±0.08,k=2】表示被测量名称为e,其测量结果是0,测量结果3.26的扩展不确定度U=0.08,包含因子k=2。
  所以,x和e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被测量,测量结果也完全不同,分别是3.26和0,但它们的测量方法可能完全相同,因此“可信性”也相同,在相同的包含因子(k=2)下,两个被测量的测量结果扩展不确定度也完全相同(U=0.08)。两者之间也不存在“相应”关系。
  3问:【x=3.26±0.08,k=2】与【x=3.26-e;e=0±0.08,k=2】,是一回事。
  答:【x=3.26±0.08,k=2】表述的含义上面已经解读,不再重复。【x=3.26-e;e=0±0.08,k=2】的表述方法从字面可理解为,被测量是x,x的测量模型是x=3.26-e,其中一个输入量是e,输入量e的测得值为0,且其扩展不确定度U=0.08,包含因子k=2。没有给出输出量(被测量)x的测量不确定度。
  因此,x的测量不确定度需要另外评定。如果3.26是个没有误差的“真值”(常数),它就没有不确定度,唯一一个输入量e的不确定度U=0.08,k=2,也就是x的不确定度。如果3.26是通过测量得到的测得值,或通过修约得到的近似值,就必须把3.26当成输出量x的另一个“输入量”处理,这个测得值或近似值也会给被测量x引入一个不确定度分量,在包含因子k=2时,被测量x的扩展不确定度U一定会比0.08大。所以“【x=3.26±0.08,k=2】与【x=3.26-e;e=0±0.08,k=2】,是一回事”的说法是错误的。

补充内容 (2021-6-4 15:31):
订正:第2问的“答”第三段“【e=0±0.08,k=2】表示……”中的“测量结果3.26”改为“测量结果0”。
吉丰丰 发表于 2021-6-6 16:56: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21-5-20 01:42
  “示值”与“示值误差”不是同一概念,但“示值的不确定度”与“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是同一个东西,亏 ...

1059.1-2012第47页最后一段话。。。
路云 发表于 2021-6-6 20:4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丰丰 发表于 2021-6-6 16:56
1059.1-2012第47页最后一段话。。。

规某人到死都不会承认错误的。您的这番话,无疑将得到对牛弹琴的效果,要么就让你亲身体验一下,何谓“恶劣学风”。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21-6-7 02:5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丰丰 发表于 2021-6-6 16:56
1059.1-2012第47页最后一段话。。。

  1059.1-2012的A.3.5.2给出的是“被校温度计示值的校准值”y测量模型,因此输出量y有两个输入量,一个是标准温度计的示值ts,另一个是标准温度计的修正值Δts,因此测量模型写成:y=ts+Δts。
  在不确定度评定过程中,1和2分别评定了输入量ts和Δts给输出量y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完全正确。但接着在3中评定了另一个输入量(示值重复性)引入的分量,这个“示值重复性”实际上是指被校温度计的示值“测量结果的重复性”,这个输入量在测量模型中却根本不存在,这是评定中的“多余”或“重复”,违反了“既不遗漏也不重复”的不确定度分量评定原则。
  “第47页最后一段话”给出了“被校温度计的示值t的修正值C”(以下简称修正值)的测量模型,输出量修正值C等于“被校温度计的示值校准值”y减去“被校温度计的示值”t,将y=ts+Δts代人,即可得到修正值的测量模型是:C=ts+Δts-t。修正值C与“被校温度计的示值误差”(以下简称示值误差)Δ,符号相反绝对值相等,“示值误差”Δ的测量模型就是:Δ=t-ts-Δts。
  显然,修正值和示值误差的测量模型与示值校准值的测量模型不同,输入量变成了三个,分别是ts、Δts、t。在不确定度评定过程中的1.、2.、3.分别评估了这三个输入量给输出量C或Δ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不确定度评定全部过程也就完全正确了。
  根据上述分析,本例的正确评定结果应该是:被校温度计示值误差Δ或修正值C的扩展不确定度为U=0.030℃(k=2),而被校温度计示值校准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应该是U=0.023℃(k=2)(说明:在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时取消第三个分量0.009℃,但多数情况下对某个输入量重复评定的采取取大舍小的原则,也可以删除分量0.006℃,因为测量结果重复性包含有标准温度计示值的影响)。
路云 发表于 2021-6-7 15:3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路云 于 2021-6-7 15:43 编辑

y是“被校温度计的示值”吗?不学无术四六不分的规某人,将“被校温度计的示值t”与“被校温度计示值的校正值y”混为一谈。既然修正值C的测量模型是:Cts+Δts-t,或示值误差Δ的测量模型是:Δt-ts-Δts,初中生都能推导出来示值t的测量模型就应该是:tyC=(tsΔts)C,或tyΔ=(tsΔts)+Δy既是“被校温度计示值的校准值”,也是“标准温度计所复现的量值(经修正后)”。本级校准过程无论测多少遍,y的值都不会发生变化,发生变化的是tCΔ

y的标准不确定度,包括“恒温槽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和“标准温度计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前者在JJF1059.1附录A的第A.3.5.3条第1款下面的第(2)子项,用B类评定的方式进行了评定。后者应该通过向上级校准机构溯源获得,由上级机构出具的《校准证书》给出,作为本级校准过程中,由标准温度计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在第A.3.5.3条第2款用B类评定的方式进行了评定)。无论作为最终测量结果的是“被校温度计的示值t”,还是“被校温度计的修正值C”,还是“被校温度计的示值误差Δ”,其“测量结果的重复性”都是完全一致的,三者的“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A”,就是第A.3.5.3条第3款“示值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A”的评定结果。

规某人不懂装懂,却偏偏喜欢自拍脑袋瞎编臆造的胡说八道。示例中的测量模型根本就没有恒温槽的信息,按照123楼规某人的逻辑,恒温槽的影响,根本就不应该包含在“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中予以考虑。这就是这位“学术无赖”评定不确定度的臭水平。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21-6-7 19: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将‘被校温度计的示值t ’与‘被校温度计示值的校正值y ’混为一谈”的,正是一贯概念混淆的路云先生。
  正因为“被校温度计的示值t”与“被校温度计示值的校正值y”不是一回事,前者是被校对象的“显示值”,后者是被校对象的“校准值”,才会有“显示值”t减去“校准值”y得出“示值误差”Δ,或“校准值”y减去“显示值”t得到“修正值”C的结果,根据y=ts+Δts,JJF1059.1的“第47页最后一段话”才能写出“修正值”或“示值误差”的测量模型C=ts+Δts-t和Δ=t-ts-Δts。
  y是被校对象的校准值,校准值与计量标准密切相关。计量标准有自己的“显示值”和“修正值”或“示值误差”,因此被校对象的“校准值”y=ts+Δts,路云先生“校准过程无论测多少遍,y的值都不会发生变化”的说法纯属无知,纯属无稽之谈!骂别人“不懂装懂”、“胡说八道”、“学术无赖”的人正是货真价实的“不懂装懂”、“胡说八道”、“学术无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4-5-5 09: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