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温度(热电偶/热电阻/膨胀)] 井水温度测量仪校准规范征求意见稿

[复制链接]
八一八 发表于 2023-10-10 08: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校准规范结合对仪器实际使用情况的调研和经验积累,充分考虑仪器的工作原理、使用环境、任务需求,同时兼顾方法的科学性、权威性、特殊性和实用性原则。本规范主要技术内容包括:范围、引用文件、术语、概述、计量特性、校准条件、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校准结果表达、复校时间间隔,并在附录中规定了校准结果记录表参考样式、校准证书内容及内页格式、短期稳定性校准方法、校准结果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示例。
1、范围
根据DBT 32.2-2008《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 地下流体观测仪 第2部分:测温仪》的要求,井水温度测量仪(简称测温仪)的测量范围应为0 ℃~100 ℃。因此,本规范适用于0 ℃~100 ℃温度范围使用的地震监测专用井水温度测量仪的校准。
2、引用文件
本规范引用下列文件:
JJG 229—2010  工业铂、铜热电阻
DB/T 32.2—2008  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 地下流体观测仪 第2部分:测温仪
IEC 60751:2022  工业铂热电阻和铂感温元件(Industrial platinum resistance thermometers and platinum temperature sensors)
ASTM E644-11(Reapproved 2019)  工业电阻温度计测试的标准试验方法(Standard Test Methods for Testing Industrial Resistance Thermometers)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
3、术语
本章对地震监测专用测温仪特有的名词术语进行了定义,包括石英晶体测温仪、井水温度测量仪、井水温度,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规范内容。
4、概述
本章介绍了测温仪的组成、用途、工作环境(观测井特征、投放深度等)和测量原理(具体见正文),为规范的起草提供了原理性支撑。
5、计量特性
本章在兼顾地震监测专用测温仪实际应用需求、观测量值特殊性和通用温度测量仪器基本计量特性的基础上,规定了测温仪计量特性包括最大允许误差、热迟滞性、短期稳定性
最大允许误差:在0 ℃~100 ℃温度范围,测温仪的最大允许误差为±0.05 ℃。
热迟滞性:测温仪的热迟滞性不大于0.05 ℃。
短期稳定性:测温仪的短期稳定性小于0.001 ℃。
6、校准条件
(1)本章明确了校准环境条件,即a)温度:15 ℃~35 ℃;b)相对湿度:20%~80%;c)满足被测仪器、测量标准及配套设备等的使用要求。
以上环境条件是通过大量的实验室检测经验、仪器使用单位调研结果总结而来。
(2)本章规定了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标准器为2支测量范围覆盖(0~100)℃的一等标准铂电阻温度计,也可使用不确定度满足校准要求的其他测量标准。配套设备包括电测仪器(分辨力不低于0.1 mΩ,相对误差不大于1×10-5);恒温槽(3台;温度范围覆盖0 ℃~100 ℃;工作区域温度均匀性:0.008℃;温度波动性:0.008℃)应有足够的置入深度,并满足标准铂电阻温度计插入深度的要求。也可使用满足校准要求的其他恒温设备;压力仓(耐压强度不小于15 MPa;配备测量范围为0 MPa~16 MPa的0.4级压力表)、保温装置(温度日变化小于0.2 ℃;温度极值范围内可以产生0.0001 ℃的温度缓慢变化)。
7、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本章明确了检查项目和校准项目。测温仪的检查项目为外观、分辨力和传感器耐压;校准项目为示值误差、热迟滞性和短期稳定性。其中,传感器耐压检查、短期稳定性可根据客户需求开展;示值误差、短期稳定性可根据客户需求选取校准点。
具体检查和校准要求和方法请参见规范正文,在此不再赘述。
7、校准结果表达
在正文的附录中提供了校准结果记录表参考样式、校准证书内容及内页格式示例、校准结果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示例,仅供参考。
8、复校时间间隔
由于复校时间间隔的长短是由被校测温仪的使用情况、使用者的使用方法、仪器本身质量等诸因素所决定的,因此客户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自主决定复校时间间隔。
八、验证试验情况
按本规范的计量特性、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等进行试验(详见试验报告)。通过试验,证实了井水温度测量仪校准规范中所描述的计量特性、对校准设备的要求、采用的校准方法是正确可行的。

14-43-390316-622255953.zip

2.34 MB, 下载次数: 0, 下载积分: 金币 -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5-5-1 17: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