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讨论质量、计量事故案例分析,跟贴优惠加分

  [复制链接]
巫婆 发表于 2007-1-30 11:36: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计量和质量事故形形色色,特别是生产企业中大大小小的计量、质量事故总是不断发生.用大家的笔写下自己经历的计量质量案例,怎样发生,怎样思考、怎样解决、互相交流,学习思路。大家把这些事故汇集起来,相信对于行业中的朋友,特别是那些新朋友都是有很好的作用的。也可以给人以警示,还可以给人做为培训的素材.
跟贴优惠加分.可以跟贴说明发生的质量或计量事故,要求是实际发生的,并统一格式.也可以对发生的事故进行分析,提出质量改进措施.言之有物者同样优惠加分.
计量或质量事故描述格式如下 :
[异常情况]:
[调查结果]:
[分析改进]:


[ 本帖最后由 huangyuejuan 于 2007-1-31 11:26 编辑 ]
benjiming 发表于 2007-3-3 13: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好写,每个企业的主管领导对计量本身都不太重视!他们一般认为计量和质量没什麽联系,而且计量的宣传力度根本不够!
 楼主| 巫婆 发表于 2007-3-3 13:5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4 benjiming 的帖子

首先要计量员先重视起来.在这个公司我05年底来的,是我一手开始建立起来的计量工作,那时连那个计量标识是啥东西别人都不知,只是觉得每个仪器上有那张纸只是我是贴着玩的,在06年也开始实施计理管理,但总的效果不是很好.主要是没有切实实施和各部门不配合,针对的考核主体只是班组太小化,没有考核部门负责人,很多的时候下面的人都是认为要领导按排才做.06年底07年初我对计量工作进行了一些总结和对07年计量工作做计划.主要是从计量管理制度着手,重新修订了计量管理制度,增加了兼职计量员同时向我们的总经理申请增加兼职计量员岗位补贴等,把考核主体扩展到部门负责人,把06年的不足之处全加到计量制度里面做到更严格些.实施了一个多月,感觉效果不错,使用部门由使用部门兼职计量员对本部门进行计量考核.他们拿到钱做得开心我也工作轻松了很多.这样的话我也有更多的时间来钻研计量检定业务了,不象以前天天就管理都管理不到位.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公司会越来越重视计量工作的,在我的带头管理下.呵呵.因为我已经感觉得出来了.

[ 本帖最后由 huangyuejuan 于 2007-3-3 14:00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5 收起 理由
duomeiti + 5 很了不起

查看全部评分

zyqax 发表于 2007-1-30 13:30:52 | 显示全部楼层
版主,不是大家不想跟贴,而是大家不敢写,这个话题大敏感了,质量和计量事故在每个地方都有,但知道的都是有数的几个人,一旦抖出来,别人就可以猜出是谁写的,领导心里肯定有想法,大家还在在当地立足啊!
 楼主| 巫婆 发表于 2007-1-30 14: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只要你用的不是真名,我想没有什么的,毕竞同一种行业里生产同一类型的产品的企业也是数不胜数的.加上相同行业里的出现问题很多也是共性问题.再说如果一个企业里真的出现了一起质量事故,本来就是要让全公司的人都知道了的而且要传达到最底层的员工,要不我们又怎样去预防不合格产品的再次发生呢等。世上巧合的事也多得很.没拿出什么真凭实据的东西是不能随便指责别人或乱猜疑的.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职业道德问题.
  在这里分享这些案例的最基本的出发点是让大家在工作遇到的实实在在的问题互相借鉴,切蹉经验.共同进步,共同富裕.呵呵.希望大家放开心扉.畅所欲言.
水中央 发表于 2007-1-30 20:42: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起因计量管理漏洞导致的质量事故——面包产品

支持一下。转载一起因计量管理漏洞导致的质量事故——面包产品。
一、行业背景
   烘焙产品中的面包是许多国家的主食,在我国也是重要的面制食品之一,年产量为80万吨左右,并且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以面包为代表的烘焙行业的发展迎来了黄金阶段。面包的种类按质地可分为软质面包、硬质面包、介于二者之间的脆皮面包和内部分层次的丹麦酥皮面包;按食用用途可分为主食面包和点心面包。我国习惯按配料分为普通面包和花式面包。目前,面包品种生产的趋势向点心化发展,规模向中小型发展,前店后厂的面包店有利于产品销售。

二、质量现状
    由于烘焙企业多数由前店后厂的模式发展而来,因此在企业管理、产品生产和质量控制上多说沿袭传统的师徒制的作坊管理模式,由此给产品的质量控制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师徒制的质量管理模式在质量控制上没有形成明确的标准,多数以经验为主,由此导致产品在质量上存在极大的不稳定性,各类质量投诉较多,包括,异物(蛋皮、尼龙绳、塑料片)、细菌(保质期内霉变)、计量不合格(低于标定重量)。

三、企业背景
   该企业为私营企业,主要生产蛋糕、面包、曲奇、月饼、中西式点心等产品,生产人员120人左右,两班生产,日产能5吨左右,产品销售以商场超市、专卖店和代加工为主。

四、面包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
   面包的工艺流程包括一次发酵法、二次发酵法、速成发酵法、液体发酵法、连续搅拌法和冷冻面团法等。该企业采用的工艺流程一次发酵法、二次发酵法和冷冻面团法,具体流程如下:
   一次发酵法(直接法):配料→调制面团→发酵→分割搓圆→中间醒发→整形→入盘(听)→最后醒发→烘烤→冷却→包装。
   二次发酵法(中种法):调制种子面团→发酵→调制主面团→延续发酵→分割搓圆→中间醒发→整形→入盘(听)→最后醒发→烘烤→冷却→包装。

五、质量问题描述:
2006年*月*日,该公司夜班生产的面包在最后醒发过程中出现大量醒发过度,坍塌等现象的产品,总共造成抓面****余个,部分勉强出炉产品也出现坍塌等质量问题,由于问题没有及时解决,耽误生产,在客方规定的期限内没有完成订单,导致客方索赔,由此给企业造成损失共计****余元。


六、调查分析
1、查当班人员操作情况,发现两个班的醒发室负责人员同时请假,告假回家,临时由烤炉班负责醒发室的监控,醒发的温度、湿度和时间的控制按照产品醒发控制标准一览表的标准执行,操作过程没有问题。
2、查当天的配料记录,酵母及其他配料的添加量正常,打面过程和中间醒发等环节的操作正常,没有出现异常现象
3、技术部负责人现场重新按照标准要求从配料开始到后醒发进行监督试验,完全按照要求操作,经过同样的醒发条件后,出现同样的结果,仍有大量产品醒发过度,由此排除操作失误导致问题出现的可能性。
4、使用手持温度计对醒发室的温度进行测量,发现,手持温度计与醒发室控制表盘的温度相差6摄氏度左右,湿度偏低2个百分点,初步确定,出现问题的原因是醒发室温度过高。
5、电话联系醒发室负责人,询问情况,负责人解释说,醒发室的温度表盘一直不准,显示温度比实际温度低5度左右,日常操作的时候都是将偏差考虑进去,并且以感官确认醒发程度为主,时间仅作为参考数据,由于已经有半年的时间了,感觉这样的操作是正常的,所以没有跟别人提起(公司没有针对计量器具进行管理的要求)。
    6、重新调整醒发室的温度,将温度偏差考虑进去后,所有的产品后醒发状况基本正常。

七、整改措施
1、制定《醒发室温度校准规程》,明确校准的责任人、校准频率、校准方法、标识方式等内容,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2、对烤炉等相关有计量要求的计量装置统一组织校准,校准工作由技术部负责,制定校准计划。
3、所有测量装置的校准结果统一标识在测量装置上,表明有效状态和有效调整数据。
4、培训醒发室后备人员,由原醒发室工作人员帮带徒弟,避免重要岗位紧急情况下出现空缺。
5、产品的质量控制增加验证的程序,除执行规定的时间和温度之外,根据需要对产品的醒发、烘烤等情况及时进行验证,比如,核定醒发时间为60分钟,则在40-50分钟时提前对面包产品的醒发情况进行确认。

八、个人体会
        面包产品的醒发和烘烤过程的控制情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面包产品的质量,没有好的醒发和烘烤过程是不可能做出好的面包的,而这两个关键的过程的控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温度、时间等具体数据的控制,而具体数据的控制情况又取决于监视测量装置的控制。由此来看烘焙行业监视测量装置的管理就显得至关重要。但是,目前在烘焙行业的师徒式的管理模式下,多数企业更大程度上依赖于经验,而缺乏明确、系统的质量管理思路,作坊式的生产模式最大的弊端就体现在企业的整体的质量状况完全取决于操作者是谁,这就必然导致产品质量的不稳定。同时也很大程度上让企业失去了主动权,企业的整体发展思路完全被技术部的人制约。师徒制的管理模式要求的是操作技能的相对集中和保密,稳定的产品质量要求的是公开明确的操作标准,正是因为这个矛盾的存在,产品的质量的稳定成了目前很多烘焙企业无法逾越的障碍!
        技术的相对集中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配方的保密,这就成了很多烘焙企业对规范的操作规程和配方保密的混淆和错误理解。产品配方的保密完全可以通过一个点控制全局,而没有必要将具体的操作也当成配方保密的一部分,这样的结果必然导致的就是标准不统一,产品不稳定。
        烘焙企业计量的问题应该说只是整体质量控制薄弱的冰山一角,卫生控制、口味统一等等指标的控制也同样存在类似的薄弱点。要想让烘焙产品的质量有明显的改善,首先废除的是否应该是师徒制的管理控制模式!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huangyuejuan + 2 积极参与讨论热心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巫婆 发表于 2007-1-31 11:28:41 | 显示全部楼层

食品质量案例

关于某瓶装钙奶饮料酸败之事的质量分析报告

行业:聚酯瓶装,铝泊封口钙奶饮料

产品:220ml钙奶饮料

背景:

投述原因:出现酸败

调查:查明该批号产品,及其临近该批号产品的所有走向,及其销售点中所有出现酸败个体与总数.并抽样送检.

调查分析:

1,批号追溯(销售点库存,经销商库存,运输过程,生产因素,原料因素等相关数据).

2,个体特征分析,瓶体无变形,挤压,破损现象,瓶口封口处有明显铝泊热封皱褶现象,个别瓶口切口处有高低不齐现象.

3,奶液有明显发酸,瓶底部有沉淀.

结果确认:

根据该项批产品的酸败数量,及其综合批号追溯的相关数据,确定酸败原因是

1,制瓶质量不稳定,造成后续封口不好,

2,铝泊封口不平整,热缩不稳定,造成封口不牢.

3,杀菌后段,灯捡工作不细仔,导致坏瓶流入市场.

质量处理:

1,及时回馈客户,处理好客户投述.

2,发布质量预警通知

3,确认责任车间,并由责任车间形成QC小组,进行争对相关问题进行质量分析与整改措施.

4,对工艺监控采取纠偏措施.

注:该生产在标准GMP车间完成,并结合HACCP控制,ISO9000管理.
lingxy 发表于 2007-1-31 16: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计量异议的处理?
yqxmh 发表于 2007-2-4 10:5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预防药品生产过程中潜在质量事故

如何预防药品生产过程中潜在质量事故

  企业实施GMP的主要目的是力求消除药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隐患,如污染、混药和差错等。由于这些质量隐患仅靠检验是无法完全发现的。因此,如何通过实施GMP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质量事故,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因长期从事药品生产一线管理,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做一浅述。
  一要狠抓物料平衡管理。物料平衡是指产品或物料的理论产量或用量与实际产量或用量之间的比较(包括可允许的正常偏差)。虽然GMP只要求在产品放行前对物料进行平衡计算,但实际上,任何产品在拟生产、投生产和生产结束后,企业均应对该批产品每个工序所用的物料进行平衡计算,这是发现潜在质量事故的有效方法。因此,各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物料平衡标准限度和偏差处理程序,做好物料平衡管理。
  二要严格复查生产操作记录。企业对清场记录、批生产记录、批包装记录、批检验记录等各种生产操作记录进行审查非常重要。如某厂肌苷片在销售中被发现外观变暗黄,跟踪审查批生产记录后发现,该批清场记录为事后补记,而当时质检员未签发清场合格证产品就上生产线了,从而造成该批肌苷片染菌、霉变。而这些问题均可通过详查记录加以预防。所以,企业必须重视对生产过程中各种操作记录的复查,尤其是产品包装记录。前提是企业必须周密设计记录表格,如实填写生产记录。
  三要探索合理的样品抽验方法。药品质量不是靠检验出来的,但通过检验可以发现产品某些内在质量问题。然而目前对药品检验取样的方法适用性评价较少,取样量多少,如何取,在实际操作中颇为棘手,能否做到随机性、有代表性值得商榷。因此,企业应结合GMP实施,积极探索一些可操作性强、偏差率小的产品抽验方法,使抽验结果更具代表性。
  四要重视同期验证工作。厂房、设施、设备的安装确认、运行确认、性能确认和工艺验证等是药品生产管理的基础性工作。由于药品质量事故大多出在工艺上,因此企业应重视同期验证工作,尤其是工艺验证,以预防生产过程中潜在的质量问题。
  五要做好返工产品的处理。由于非质量问题的退货、回收和其它原因,对某些产品进行返工在实际生产中经常碰到。而返工过程又是极易出现质量事故的环节,因此如何制定稳定性较高的返工工艺规程非常重要,企业必须对此进行详细考察。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huangyuejuan + 2

查看全部评分

hansey982427 发表于 2007-2-4 21: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o 真的是很敏感的话题耶!!
northstar 发表于 2007-2-5 16:40:08 | 显示全部楼层
LZ,我沒有寫的,跟個貼支持一下,行不?
li_xisheng 发表于 2007-2-8 10:42:33 | 显示全部楼层
话题是敏感了点,但是知识共享也是件好事嘛!我支持!
zaisheng08 发表于 2007-2-8 11:42:40 | 显示全部楼层
赫赫,中国的公务员大都是看领导面色做事,专心专研还不如跟着领导屁股跑升得快。。。
使整个官僚风气决定的。
yqxmh 发表于 2007-2-8 19:52: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工程质量事故案例

一玻璃厂为增加生产规模扩建厂房,在原来天然坡度约22°的岩石地表平整场地,即在原地表向下开挖近5m,并距水厂原蓄水池3m左右,该蓄水池长12m、宽9m、深8.2m,容水约900m3。玻璃厂及水厂厂方为安全起见,通过熟人介绍,请了一高级工程师对玻璃厂扩建开挖坡角是否会影响水厂蓄水池安全作一TRANBBS技术鉴定。该高工在其出具的书面技术鉴定中认定:“该水池地基基础稳定,不可能产生滑移形成滑坡影响安全;可以从距水池3m处按5%开挖放坡,开挖时沿水池边先打槽隔开,用小药量浅孔爆破,只要施工得当,不会影响水池安全;平整场地后,沿陡坡砌筑条石护坡;......本人负该鉴定的技术法律责任”。最后还盖了县勘察设计室的“图纸专用章”予以认可。
工程于7月初按此方案平基结束后,就开始厂房工程施工,至9月6日建成完工。然而,就在9月7日下午5时许,边坡岩体突然崩塌,岩体及水流砸毁新建厂房两榀屋架,其中的工人3死5伤,酿成了一起重大伤亡事故。
该工程边坡岩体属于裂隙发育、遇水可以软化的软质岩石,虽然属于中小型工程,但环境条件复杂,施工爆破、水池渗漏、坡体卸荷变形等不确定的不利影响因素甚多,在没有基本的勘察设计资料的前提下采用直立边坡,破坏了原边坡的稳定坡角,而且未采用任何有效的支挡结构措施,该边坡失稳是必然会发生的。若有正确的工程鉴定,并严格按基建程序办事,采用经过勘察设计的岩石锚桩(或锚杆)挡墙和做好水池防渗处理措施则是能够有效保证工程边坡安全的。
该高工的“技术鉴定”内容过于简略,分析评价肤浅、武断,未明确指出及贯彻执行现行勘察设计技术规范规定的技术原则及技术方法,主要结论建议缺乏技术依据,尽管其中有关地基施工中关于松动爆破和开槽减震的建议是正确的,也是有针对性的,但未经设计计算的有关边坡稳定的结论是不恰当的。有关用条石挡墙护坡的建议也不是该工程边坡条件下能确保边坡安全的有效支挡结构技术措施,而有关采用坡度为1:0.05的放坡建议,则更是没有贯彻现行规范的基本规定,缺少相应的论证分析,它的误导为该工程事故埋下了安全隐患。该“技术鉴定”虽然盖有县勘察设计室的“图纸专用章”,但却无一般勘察、设计单位通常执行的“审核”、“批准”等技术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从技术鉴定的内容到形式都缺乏严肃性;而且这种技术鉴定缺乏委托方与承担方之间的有关目的、任务、质量要求等基本的书面约定,这就从根本上影响了技术鉴定工作的深度和技术质量。
平基施工过程中及完工前后所发现的漏水等边坡岩体不稳定因素的征兆,虽然有关各方曾予以一定程度的重视与研究,但由于缺乏岩土工程及支挡结构方面的专业技术知识与经验,对隐患认识不足,未能采取相应措施,而继续盲目施工至全部工程(人工边坡及厂房扩建)结束和水池继续运行,并在7月3日决定将水池蓄水至7m水深,使整个工程的安危事实上依赖于个人狭隘的专业技术知识与经验上。
综上所述,此次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巨大,以及负面社会影响,主要是由于违章进行工程鉴定、处理方案错误所至。从事工程鉴定的技术人员以及管理者应从此次事故中汲取经验教训,严格按照国家的统一鉴定方法与标准进行工程鉴定,即按照:客户委托,确定鉴定目的、范围和内容;初步调查;详细调查及检测验算;安全性、使用性鉴定评级;可靠性评级;出具鉴定报告及处理意见的基本鉴定程序规范、标准地进行工程鉴定重的安全隐患,已失去了加固补强的意义,被有关部门强行拆除,有关责任人受到了法律的惩办。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huangyuejuan + 2

查看全部评分

yqxmh 发表于 2007-2-8 20: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制药质量事故案例

[异常情况]:A胶囊在充填好质量部门检验时,发现胶囊中混有性状不同的药粉,经检验为另外品种的药粉..
[调查结果]:胶囊填充时,胶囊充填机附属吸尘器出了故障,维修人员检修后能运转便交付操作人员使用,操作人员用了一段时间发现没有吸尘效果,原来是吸尘器反转,且将一些积累在吸尘器中的别的品种的药粉吹入充填的胶囊中,操作人员让维修人员反转的吸尘器改正后,继续生产,未能发现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分析改进]:1.维修人员未能正确履行维修职责,修理完后没有进行认真检查,虽然吸尘器能动,却是反转!所以说并没修好.
                2.机器维修之后没有验收程序,或者说有这个程序没有执行.机器的维修哪怕只是换一个插头(本案例就是插头接线反了)也应该有严谨的验收程序.
                 3.机器维修好以后,重新开机时,监控的频次和范围应相当于新开机时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huangyuejuan + 2

查看全部评分

yqxmh 发表于 2007-2-8 20: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产品在大卖场发生质量问题怎么办?

谁都想轻松愉快的赚钱,可是往往只能是想想而已,只要是做生意,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事,产品在卖场发生质量问题便是其中之一。产品质量问题作为最容易发生而又最难控制的生意事故,其恶劣影响和负面效应通常让供应商疲于应付苦不堪言,小则赔笑陪钱,大则上法院上媒体,甚至被拖得关门倒闭的也不少。
  大卖场因其规模大影响广,被国家质量和质检机关注意的程度自然也很高,其产品质量控制相对来说是比较规范和严格的,但这并不意味就没有商品质量事故发生,作为卖场而言一旦出现商品质量事故,会第一时间通知供应商来处理,这个时候供应商的态度和处理的速度就决定了大卖场下一步的行动和事件最终的处理结果。

  我们来看一个案例:海大公司是一家做保温器具的专业厂商,其产品一贯以质量过硬深收顾客的信赖,著名的A卖场也很重视其产品,可是偏偏就在其拳头的保温瓶上发生了事故:一位客人被烫伤了脚,Ⅱ度烫伤。在接到A卖场客服部门通知其速到现场一同处理的电话后,足足过了三个小时以后,海大公司的业务员带了产品的合格证到了A卖场客服部门,一进门客人的家属就愤怒的骂开了:“卖的假冒伪劣商品,还拖拖拉拉不当回事?” 海大公司的业务员把产品的合格证拿出来证明不是产品的问题,是顾客自己使用不当造成的,等的毛焦火辣的客人那听得了这话,指着海大业务员和A卖场客服部员工就破口大骂不依不饶,更要命的是那个年轻的海大业务员越听越上火,竟然跟顾客对骂开了,事情一下子就闹得不可收拾了,连110都来了。知道最后的结果是怎样吗?顾客把海大公司和A卖场告上了法庭,索取20万的赔偿,当地的报纸纷纷报道,还引发一场“顾客的生命安全谁负责的大讨论”沸沸扬扬!A卖场呢?不仅把海大公司所有的产品下架,还扣押了其三个月的货款,并要以违反合同质量条款罚款1万块,还保留诉讼的权利!海大公司不仅失去了占据其总销售50%的A卖场,其他终端的销售也一落千丈,公司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其实这只是一起很普通的产品质量事故,处理得这样实在有失水准,我们来看看其在那些细节上出了问题:

  首先重视度就有问题,没有把出了产品质量问题当作大事,刻不容缓,必须马上处理。在思想上就漠视,自然导致处理的不当,员工的重视度跟老板的态度有直接的关系。

  二是时间拖的太长,让顾客觉得是在逃避和敷衍,情绪会更不好,拖的时间长短和事情处理结果是成反比的,拖的越长越错过处理的黄金时机。

  三是处理的人员有问题,发生了质量问题,客人的反应肯定是很上火很愤怒很多抱怨的,这个时候耐心倾听温和安抚比什么都重要,冷淡、反驳、甚至对骂是绝对不能的,当然顾客在那种时候说的话都是很难听的,谁听都不舒服,容易发火,所以年轻的毛头小伙不适合单独处理,建议供应商应该有一个年纪偏大点性格温和能说会道的大婶专门负责与业务员一同处理质量和客诉事故,相信事情的把握要好的多。

  四是处理的程序有问题,不要一开始就争论是谁的责任,这样有推委逃避的感觉,只会把事情闹僵,应该是先安抚情绪,积极的登门看望、送医院付药费,平静下来后再陈述事情经过,在协商的基础上达成意向,基本上绝大多数客人是讲道理的,当然也不排除有些别有用心的顾客,这时候该找消协就要找,该检验就检验,陪他玩,但是不能让别人在态度上抓小辫子。

  同样的,在责任的归属上也尽量不要跟大卖场有激烈的争论,齐心协力把顾客的事情处理好是最重要的,这个时候供应商和大卖场是一条线的,共同面对的是顾客的投宿,不要自己先在底下咬上了,不然还怎么能以一个共同的姿态处理事情呢?只会让事情恶化。其实,大卖场最怕的是质量事件无休止的纠缠对名誉造成的影响,供应商主动承担责任把事故处理好,多体谅卖场,看起来吃了面上的名亏,其实暗里是可以得到好处的,就看供应商怎么去平衡了。

  可以说供应商的态度决定了大卖场质量事故最终的处理结果,总结出来就是三句话:

  “全员要重视,态度要诚恳,行动要积极”,这样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可以策略性的把坏事变好事。

  这里就要提到供应商的危机预案处理系统,在经营活动中,不可避免的遇到对企业有影响的负面事件,这个时候如何应对就显得无比重要,因为处理不善的连锁反映是难以预料的,事先对可能的危机事件做完整的预案系统,就能沉着应对了,借助策划和媒体的力量还坏事变好事,好好的做一把广告呢。

  供应商如何制定预案系统?简单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要发动全员

  制定危机预案系统不是老板一个人事情,是需要全员参与的,将危机预案系统建立与员工收入挂钩起来,调动全员积极性,也推动后期的落实.

  要搜寻案例,

  根据当前的经营状况及以前的所发生过的事故案例,或者是眼见过其他同行发生过的相关案例,大家还得要集思广益,放开想象力,推测可能有那些会发生的事故。 

  编写解决方案:

  对已发生的案例的处理情况做出总结与评定,并进一步进行修改,对一些尚未涉及的案例,也可以充分的分析论证,制定安排出较为妥当的解决方案。

  解决的基本程序:

  事故定性-—》外部牵涉面-—》内部牵涉面-—》解决点-—》解决资源调用-—》解决人员定位-—》各自负责事务——》解决步骤——》结果确认-——》损失清点。

  所有案例及相应的解决系统编写完成后,相关人员人手一册,平时组织学习,并定期组织补充修正,在必要时可考虑进行预演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huangyuejuan + 2

查看全部评分

yqxmh 发表于 2007-2-8 20: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矿泉水生产的质量事故

投诉原因:桶装水内有大量沉淀。

调查:客户退回来的产品内含大量红褐色絮状沉淀物,而且是整批都有。均未开封饮用,生产时间为1个月内。

分析:红褐色絮状沉淀经分析为铁锰沉淀。原来工艺为直接在储水池内对矿泉水曝气,气量控制不稳定,曝气不足,未将原水内铁全部氧化除去导致质量事故。

工艺措施:单独对水源水进行臭氧曝气处理,加速氧化过程,控制臭氧浓度,曝气后的矿泉水还要经过水池充分沉淀。
效果:经工艺改进后未再出现此类质量事故。

小结:矿泉水的沉淀问题一直是厂家头疼的问题,最主要的沉淀除正常的矿物质沉淀(一般很少)就是这种铁锰被氧化后的沉淀了。曝气的方法有很多种,主要目的就是使矿泉水与经过净化了的空气充分接触,使它脱去其中的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气体,并发生氧化作用。当矿泉水中二氧化碳(CO2)和硫化氢(H2S)含量较高是,水呈酸性,铁和锰分别以二价的重碳亚铁[Fe(HCO3)2]和碳酸亚锰的可溶性形态存在,曝气后,矿泉水中的CO2和H2S遗失,碱性增强,氧气增加,同时二价的铁锰化合物被氧化成高价氢氧化物,形成胶状沉淀。这样,矿泉水中的铁、锰就大部分被除去了。只要保证曝气后的矿泉水符合标准,又提高了空气水产品的质量,曝气工序的目的就达到了。曝气的方法有自然曝气、喷淋曝气、叶轮曝气等等,这要考虑到水原水的质量,并不是所有饮用矿泉水都必须经曝气工艺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huangyuejuan + 2

查看全部评分

bo_dou 发表于 2007-2-13 11:0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在药品和食品方面的问题比较严重.
今年这方面暴露出来的问题挺多,下马的官员也是很多.
是应该有一个强有力的监管机构了,不能老是执法者也是监管者.
沈瑶琼 发表于 2007-2-13 12:35:55 | 显示全部楼层
碰到过,用钱权完全可以解决的问题
li_xisheng 发表于 2007-2-13 14:2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很多事情都是执法者杀鸡给猴看,最终能让XX有个机会将权兑换成$!:Q
jazzsky369 发表于 2007-2-13 14:4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这个话题很好,学以致用,计量与质量本身就是关系就很密切的两个学科,尤其是在生产型企业中体现的更加明显,这样也能更多的吸引非专业的计量人员到论坛来,像我在企业中从事质量控制方面工作,就是为了学到一些计量方面的知识,能更好得帮助自己从事质量管理方面,才来到这里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收起 理由
huangyuejuan + 1

查看全部评分

xxq873 发表于 2007-2-26 10: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异常情况]:计量合格仪器(热阻测试仪)在测试线上使用发现不正常
[调查结果]:部门检定规程未列入的检定项目,存在隐患。
[分析改进]:在执行部门检定规程的基础上,使用合理的方法,加入正向电流的检定,以保证所有可能影响测试的主要技术指标经过计量检定。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huangyuejuan + 2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巫婆 发表于 2007-2-26 12:0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0 xxq873 的帖子

你所说的部门检定规程你们有没有到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审核批准备案的,如没有审批备案的就不叫部门检定规程,而且是在此类计量器具没有国家检定规程时才允许有地方\部门检定规程,对于相同类型的计量器具,国家计量检定规程一旦批准颁布,相应的部门\地方计量检定规程即行废止.
xxq873 发表于 2007-2-27 09:5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1 huangyuejuan 的帖子

不是我们单位自行编制的规程,是原电子部现信息产业部发布的可以算是行业标准。
lzl_1972 发表于 2007-3-2 10: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huangyuejuan 的帖子

我说一个发生在我本人身上的例子:
      记得5~6年前我在浙江一家化工企业任计量专管员时,我们公司的一家客户连续几个月投诉我们公司给他们供给的化纤油经常出现严重的确斤少两现象,我们企业为保护客户的利益,只得不断地给客户添加,连续几个月下来,给企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并在客户的心目中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在接到我公司化纤油销售部反映的情况后,我对此种现象进行了分析,我公司化纤油出厂到进入客户仓库期间要连续经过两次过磅,一次是我们公司的30t 电子汽车衡,另一次是客户的30t电子汽车衡(结算时以客户的30t 电子汽车衡为准),因为我们企业的电子汽车衡是严格按照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申请定期强制检定的,并且刚经过计量检定、检定结论是合格的;综合分析,我推测是顾客的30t 电子汽车衡出现了失准所致.我如实地将情况反映给了公司化纤油销售部,化纤油销售部也说明了他们工作上的难度-------因为是我们的客户,为继续保持好和客户的关系,我们不能提出申请仲裁检定,但长期的任由发展,将会给公司带来更大的经济损失;经过我与公司化纤油销售部充分协商后,并得到公司高层领导的同意后,决定我与公司化纤油销售部共同去顾客公司了解一下实际情况.开始到达客户公司后听到的还是客户不断的抱怨,接着是我们公司化纤油销售部经理不断得道歉....:'( 最终客户还是同意了我们到他们的汽车衡现场了解一下实际情况.到达现场后,我了解了一下他们公司原辅材料进出厂的情况,接着我让我们公司的五十岭汽车分别压了顾客汽车衡的四角及中间,在得出数据后我们发现其中一个角的数值已远远小于汽车衡其他角及中间的数值,故而我们得出是顾客汽车衡的一个角出现了问题,这时我们公司化纤油销售部经理心中有底了:P :D .我们对顾客说明了一下我们了解到的实际情况,在数据面前,顾客对我们公司表示出了深深的歉意和由衷的感谢(因为他们出厂也是用这个汽车衡进行计量的,他们的顾客也多次反映他们公司供给的材料连续几个月出现了缺斤少两现象,他们的问题我们帮他们找到了).在得知顾客汽车衡检定完毕没多久后,我们协助顾客与当地的计量检定部门取得了联系,在数据面前,当地的计量检定部门只得同意给我们的顾客免费进行一次电子汽车衡的检修工作.通过此事件后,我们公司和顾客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victory: :victory: :victory: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huangyuejuan + 2 很好切身经历的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5-5-29 21: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