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物质应于化学成份量测量的要求而生,如今已广泛渗透到化学成分、生物、临床、物理、工程特性等各个方面,成为质量控制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更是计量检定、校准机构保证量值准确可靠、实现量值传递的链条和依据。
但是我认为,标准物质的内涵和外延尚不明晰,大家对于标准物质的概念和应用还有分歧。鉴于此,本版块特开辟此有奖讨论活动。希望大家踊跃参与。凡积极响应者,奖励2金币;持续参与者再额外奖励2-5金币;精彩发言者,奖励1-2积分。欢迎学术争鸣,奖励上不封顶。
活动讨论的范围是(不限于):标准物质定义的理解、如何区别可重复使用的标准物质和一般的实物标准器、非有证标准物质的使用、标准物质的溯源、标准物质的核查等。
预备知识:
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物质委员会(ISO/REMCO)于2005年年会上通过了关于标准物质的新的定义。
标准物质(RM):物质,相对于一种或多种已确定并适合于测量过程中的预期用途的特性足够均匀、稳定。
注释1:RM是一个通用术语。
注释2:特性可以是定量的或定性的,例如物质或物种的特性。
注释3:用途包括测量系统的校准、测量程序的评价、为其它物质赋值和质量控制。
注释4:一种标准物质只能用于特定测量中的一个目的。
有证标准物质(CRM):标准物质,用计量学上有效程序对一种或多种特性定值,附有提供了特性量值、量值不确定度和计量学溯源性描述的证书。
注释1:“值”的概念包含定性属性,如特性或序列,这种属性的不确定度可以用概率表示。
注释2:ISO导则34和35及其它导则中,给出了用于标准物质制备(生产)和认定的计量学有效程序。
注释3:ISO导则31给出了关于证书内容的指南。
标准物质的分级
我国将标准物质分为一级与二级,它们都符合有证标准物质的定义。
一级标准物质的条件
(1) 用绝对测量法或两种以上不同原理的准确可靠的方法定值。在只有一种定值方法的情况下,用多个实验室以同种准确可靠的方法定值;
(2) 准确度具有国内最高水平,均匀性在准确度范围之内;
(3) 稳定性在一年以上,或达到国际上同类标准物质的先进水平;
(4) 包装形式符合标准物质技术规范的要求。
二级标准物质的条件
(1) 用一级标准物质的定值方法或与一级标准物质进行比较测量的方法定值;
(2) 准确度和均匀性未达到一级标准物质的水平,但能满足一般测量的需要;
(3) 稳定性在半年以上,或能满足实际测量的需要;
(4) 包装形式符合标准物质技术规范的要求。
参考文献:
标准物质的现状及其进展.pdf
(43.26 KB, 下载次数: 101)
标准物质量量值溯源性初探.pdf
(31.26 KB, 下载次数: 73)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者能力认可准则.pdf
(659.54 KB, 下载次数: 117)
ISO/REMCO关于标准物质的新定义.pdf
(127.4 KB, 下载次数: 67)
NIST Standard RMs.pdf
(216.61 KB, 下载次数: 59)
标准物质与实验室管理.pdf
(715.55 KB, 下载次数: 176)
抛砖引玉:
我的几个问题:1、为什么标准滤光片属于标准物质,而旋光标准石英管不属于?硬度标准块、阿贝折射仪标准块等是否可以归于标准物质?
2、一些检定规程和校准规范需要计量机构自行配制溶液进行仪器检定、校准,这些溶液是否属于标准物质?
3、进而下一个问题是:检定校准中是否必须使用有证标准物质?经过用户再处理(稀释、混合等)的有证标准物质是否仍然算有证标准物质?
4、倘若BW编号的标准物质属于工作级(非有证)标准物质,那么许多其他系统如环保、医药的所谓对照品、标准品是否属于有证标准物质(似乎皆有一纸证书)?又属于哪一级标准物质?一级?二级?工作级?
欢迎大家就自己碰到的各种问题踊跃讨论、交流。
[ 本帖最后由 vandyke 于 2008-11-14 13:57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