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概念] 你去细细体会过叶老师讲座中不确定度与真值的关系吗?

[复制链接]
njlyx 发表于 2014-5-1 22: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jlyx 于 2014-5-1 22:43 编辑

回复 150# 规矩湾锦苑


    ‘+0.021mm±0.001’ 是 “测量结果”的‘规范写法’:测得值±不确定度!  “上游”‘核查’一个下游‘测得值’的“测量误差”,实际也就是要“测量”这个“测量误差”,这个“测量误差”的‘核查’“测得值”就是“+0.021mm”,它是以“上游”对原被测量的“测得值”为“标准”给出的,但这个“标准”是存在不确定度的,就是‘U上’,这也就是“测量误差”的‘核查’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

      上述“测量不确定度”与您所称的那个“可信性”不确定度【本人不知其实为何物?】不是一回事,请免张冠李戴。

     包含因子k=2是现行“学究式”的不确定度表达方案,远不如直接给出“包含概率”明了,无奈现行“规范”推崇!--- 与其“朦胧”的‘定义’和调! 好在现行“规范”也还没有排斥“包含概率”的表达方案!( 正态分布,包含因子k=2对应的“包含概率”为95.4%)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4-5-2 20:5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规矩湾锦苑 于 2014-5-2 21:00 编辑

回复 151# njlyx

  “将+0.021mm±0.001作为测量结果的规范写法:测得值±不确定度”,这是正确的写法,即标准规定的a±U的写法。 但这个写法中的U是测量结果a的“扩展不确定度”,而不是a的“测量误差”,说明了李四的误差+0.021mm这个“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可信性)为0.001mm,而不是误差+0.021mm这个“测量结果”的误差(准确性)为0.001mm。
  同样,张三的-0.009mm误差测量结果是依据溯源链上同一个“上游”的测量结果得到的,它的不确定度也是0.001mm,即-0.009±0.001。
  这说明将测量误差+0.021mm和-0.009mm作为测量结果,这两个测量结果的可信性是相同的,都是值得相信的,于是我们可将这两个“误差测量结果”用于判定对被测重物的两个测量结果123.10mm和123.130mm是否合格,根据1/3原则或测量能力指数Mcp值立即可判定张三的测量结果123.10mm是不合格的,必须作报废处理,李四的测量结果123.130mm是合格的,可用于被测重物是否合格的评判。而李四的测量结果123.130mm依据图纸要求123±0.11,已经超出图纸要求,由此可判定被测对象的重量是不合格的,即被测重物是不合格产品,可签发产品不合格报告。
  我承认,的确我和老兄所说的不确定度概念是不相同的,不能张冠李戴,但我认为我说的不确定度概念才是标准定义的不确定度含意。同时给出U和k是必须的不确定度表达,并不是不确定度现行“学究式”的表达方案。此时的k有点类似于工程设计中的安全系数,工程上使用的设计方案安全系数k必须大于1。U本身是可信性的量化表述,它的安全性非常重要,k=2是在没有特殊要求或顾客指定的情况下国际上通行的安全性共识。当然如果是正态分布,指定包含概率时,这个“安全系数”就必须依据评定标准不确定度时计算出的有效自由度Veff去查t发布表来确定,这对基层测量人员来说的确是太麻烦了,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新理论、新发明、新创造、新方法可信性的评判方法,基层测量者不如直接取安全系数(包含因子)k乘以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来得简单易行。
  “正态分布,包含因子k=2对应的包含概率为95.4%”,95.4%的包含概率是足够安全的,但对大量非正态分布,包含因子k=2对应的“包含概率”并不是95.4%,有的分布在k低于2时包含概率就早已高达100%,至于包含概率是多少,我们的确没有必要去关心,我们只要关注这个扩展不确定度U是在包含因子k=2时给出的,k=2时,这个U是足够安全的就行了,为什么一定要费劲追问那个包含概率是多少呢。
njlyx 发表于 2014-5-2 22: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jlyx 于 2014-5-2 22:25 编辑

回复 152# 规矩湾锦苑


       因为您那个所谓的“不确定度”说不出确切的物理意义,再计较“包含概率”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你以此为“据”,事实上为行迹非常可疑的‘李四’坑害零件加工者的行为大开“绿灯”! 若“确定度”真如此害人,要它干什么!!!

      本人理解的“测量不确定度”与您的那个大相径庭!对于那些包含因子k=2时对应的“包含概率”早已达100%的“测量误差”分布情形,本人理解的“测量不确定度”是不会闭着眼睛硬取包含因子k=2的,人是活的,不能将自己卡死在那些明显不妥的“建议”上。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4-5-2 23: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3# njlyx

  我说的不确定度不是没有确切的物理意义。我已经多次讲过,标准给出的不确定度定义的物理意义非常明确,即:不确定度是被测量真值存在区间的“半宽”(注意:不要与真值存在的区间画等号,不确定度要的是“半宽”,并不需要那个“区间”),不确定度就是用这个“半宽”定量表述测量结果的“可疑度”,因此称为“测量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简称“不确定度”。这个定义区分于“误差”的定义非常明确,误差的定义是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或参考值)的差,“误差范围”是误差的变动范围。因此硬将不确定度与误差或误差范围画等号、等同或相互替代都是错误的做法,是概念的混淆。
  当然,“人是活的,不能将自己卡死在那些明显不妥的建议上”此话非常有道理。因此,选取扩展不确定度的“安全系数”到底多大是每个设计者或测量结果需求者(顾客)的权力。但有一个原则就是它必须大于1。正如安全系数≤1的建筑是盖不起来的,即便是该起来了也是风雨飘摇不安全的,扩展不确定度的k也不能≤1。
  k越大,不确定度越安全,但投入的测量成本也会急剧攀升,因此k的选择应该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就可能地小,选择必须适当。k的选择原则是:如果有标准或法规规定及顾客强制要求k一定要多大,就必须按标准、法规和顾客要求确定k的大小;如果没有标准或法规规定及顾客的强制要求k一定要多大,取k=2是国际公认为合适的,而不必考虑分布形式和包含概率、有效自由度等;还应该特别注意,对于那些风险特别大的项目,不确定度的安全系数(包含因子)k则必须取3。不确定度不是“测量误差”,当然也不是测量误差的范围,不应该将不确定度与误差或误差范围用等号或“等同”相连接,它们之间不存在谁可以替代谁的问题。
njlyx 发表于 2014-5-3 12: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jlyx 于 2014-5-3 12:42 编辑

回复 154# 规矩湾锦苑

     如此解读包含因子k?! 与您那个‘神秘’的“不确定度”或相匹配? 我等凡人理解不了。

     如果您要以您的高论为前述‘李四’撑腰,说他的检测‘可信性’好,那是要被辛苦加工零件的工人老师傅用扳手敲脑袋的!他手上也有卡尺,现在的数控机床控制也满可靠的了,想要用您的‘高深’理论蒙人是不太容易的,除了那些只顾歪读本本、不问实际的人。 都被“上游”‘核查’出其‘测得值’的“误差”大的离谱了,还说他“可信”? 哪儿“可信”了?! 官大?还是名气大?!

    在选择‘检测’产品合格性的方法时,检测方法的‘测量不确定度U’与被测件的‘公差T’之比‘U/T'应该取什么值,是相关检测规范在‘测量不确定度’的具体含义明确(包含因子k取定)的前提下给定的要求值!不是反过来对‘测量不确定度U’的具体定义说三道四。而要求‘U/T'足够小的物理意义也是非常明白的,那就是:保证由此检测判定‘合格’的产品,其实际‘尺寸’(‘真值’)有极大的可能性(概率达到xx.x%)落在图纸要求的公差范围内,也就是真的‘合格’;而由此检测判定‘不合格’的产品,其实际‘尺寸’(‘真值’)有极大的可能性(概率达到xx.x%)超出了图纸要求的公差范围,也就是真的‘不合格’。 ..... 这是我等凡人理解的‘测量不确定度U’用处之一。 与您那个神秘的玩意儿无关。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4-5-3 22:5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5# njlyx

  是的,一般来说可靠性越高的测量结果准确性也越高,准确性越高的测量结果可信性也会越高。但正如体积越大的东西重量会越重,重量越重的东西体积也会越大一样,如果说体积大的东西就一定比体积小的东西重那就会有失偏颇,同样如果说准确性高的测量结果就一定比准确性低的测量结果可信也会有失偏颇。论准确性张三的测量结果高于李四的测量结果,但论可信性的确张三的测量结果比李四的测量结果逊色多了。在使用测量结果时,我们必须首先考虑其可信性,在保证可信性基础上才能够谈论准确性问题,对于不可信的测量结果一定要坚决予以作报废处理,而无论其准确性有多高。这不是因为“我的”不确定度“神秘”,也不是因为李四的官大或名气大,是张三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已经告诉我们其可信性的的确确不能满足被测参数的测量要求,再准确的测量结果只要可信性不满足要求也是个“废品”而必须更换测量方法重新检测。
  首先,非常抱歉,我在148楼的例子因笔误发生了数据错误,该例子应该改为:图纸要求123.10±0.01。张三检测报告为123.10mm,U=0.01,李四检测报告为123.130mm,U=0.005,送溯源链的“上游”测量,测量结果为123.109。否则控制限T=(+0.11)-(-0.11)=0.02mm说不通,而变成了T=0.22。
  保证由某检测结果判定合格的产品,其实际尺寸有极大的可能性(概率达到xx.x%)落在图纸要求的公差范围内,也就是真的“合格”,这是产品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要求U/T足够小(≤1/3)的物理意义正是为了达到这个要求。根据155楼的帖子,我认为我们两个在这方面观点是一致的。我们就从这个一致意见出发进行探讨,T是被测量的控制限(几何量计量又称公差),这是设计人员或顾客的要求,是判定产品是否合格不容改变的值,对于U/T≤1/3就是要看U的大小了,换句话说不确定度U决定了测量结果的合格性(注意:不是决定产品的合格性),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应该满足U≤T/3才是合格的测量结果,该测量结果才能被用于与控制限相比较评判被测对象的合格性。T/3=0.02/3=0.007,张三U=0.01>0.007是不可信的测量结果,李四U=0.005<0.007是可信的测量结果,因此必须采信李四的测量结果,用123.130mm与图纸要求123.1±0.01相比较,判定被测对象不合格。
  如果没有笔误,控制限为T=0.22,那么T/3=0.07。张三和李四的不确定度0.01和0.005均小于0.07,两个人的测量结果就都是可信的。在测量结果的可信性得以确定的基础上,张三比李四的测量结果准确性高,我们就应该选择张三的测量结果123.10mm与图纸要求123.1±0.01相比较,判定被测对象合格,而否定用李四的测量结果对被测对象判定不合格的的结论。
njlyx 发表于 2014-5-4 11:4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jlyx 于 2014-5-4 12:00 编辑

回复 156# 规矩湾锦苑


     如果按你‘改正’过的数据,事先是不应该找张三‘检测’的,因为他承诺的‘测量不确定度’不符合要求,也可以说他没有把握完成好此项‘检测’任务——这是个谨慎的‘实在人’,值得获‘赞’; 找李四来‘检测’本身是没有错的,因为他承诺的‘测量不确定度’符合相关要求,也可以说他声称有把握完成好此项‘检测’任务,我们只能从形式要件上相信他,不过,找李四来‘检测’真的是“倒了霉”了——他会将大量‘合格品’误判成‘不合格品’,也会将本来的‘不合格品’误判成‘合格品’,造成巨大损失! 如果没有有经验的人发现不对头(这通常只会发生在实习小轻工加工,你“检”出什么结果,他就认什么,好糊弄),那么你相信李四的‘检测’结果是不用承担法律责任的,只是零件生产者及公司要承担实实在在的损失; 但是,如果已经有有经验的人发现不对头,然后找了可靠的“上级”‘复测’,发现李四的‘检测’结果之‘误差’是如此之大,你还相信他?任由滥判发生, 那只能说你XXX,你的上司如果不把你开了的理由或许是你的“爸爸好”?----此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以“上级”‘复测’结果判定这些已检测品的‘合格’性,开了李四,让其承担“上级”‘复测’的费用并赔偿相关损失(吹牛是要有代价的)!另找信誉好的王二(其承诺的不确定度满足要求)进行后续的‘检测’工作。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4-5-4 13:0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7# njlyx

  你说的非常有道理,我也就是这个意思。我们在送检被测对象时首先选择的就是该检测机构的测量不确定度,只有测量不确定度满足我们的被测对象计量要求,才能够将其列入我们的合格供方之列,而不是一味地追求“上级机构”,上级技术机构的不确定度满足不了要求,它的测量结果用于我们的项目就是不可信的。这个“不可信”并不是指其不是“实在人”,我们相信上级机构是诚实的、诚信的,其测量结果在其声明的不确定度范围内使用绝对值得相信,但我们对该项测量结果的可信性更高,该上级机构的技术能力无法达到。
  如果某检测机构为了蝇头小利过高评估其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那就不是测量结果的可信性问题了,而是机构或人员的诚信问题了。不确定度评定的是测量结果的可信性,如果机构和人员不可信,那么它或他的水平再高,我们也必须远离它,将其从合格供方名录中删除。如果我们发现或怀疑李四的测量结果不对头,在测量管理体系中就是被称为“不合格测量结果”,然后找可靠的“上级”‘复测’,这正是正确对待“不合格测量结果”做法。不过应该找拥有测量不确定度比李四声称的不确定度更高的“上级”检测,仍然证明李四的检测结果误差过大,就应该废弃李四的测量结果。
  但废弃李四的测量结果并不能证明张三的测量结果合格,1/3原则或测量能力指数都证明张三的测量结果的“废品”,张三的测量方案可信性首先就被否决了,是不能用于本测量过程的。李四的测量方案是可信的,遭否决的原因是在满足可信性之后进一步查到其准确性不合格。此时,我们作为测量过程的管理者,应该考虑到我们的人力资源实际情况,并不需要立马找王二取代他们,立马找王二是不现实的。我们的有效措施应该是要求张三改变其测量方法,提高他的测量方案可信性(不确定度);要求李四提高其实际操作水平,李四的测量方案没有问题,问题是尚需多多训练其动手能力的基本功。
njlyx 发表于 2014-5-4 14:3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8# 规矩湾锦苑


     对您这“神”一样的‘可信性’,本人实在不能理解! 各表吧。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4-5-4 15: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9# njlyx

  没关系,观点各自充分表达,相互参考,相互启发,相互探讨,共同提高。
njlyx 发表于 2014-5-4 18: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7# njlyx


    更正:157#中“实习小轻工”应为“实习小青工”。
zswwpp 发表于 2014-5-8 23:0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刘彦刚


   东西挺好,有没有全版的?
zswwpp 发表于 2014-5-8 23: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8# 规矩湾锦苑


   ?????测量真值和测量结果!!!学习了
zswwpp 发表于 2014-5-8 23: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都成


   本人认为:y0不一定在Y±U的范围内,测量不确定度只说明测量真值U的分散性,与单次测量结果无关!
 楼主| 刘彦刚 发表于 2014-5-9 05:3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2# zswwpp


    论坛的该版块就有:http://www.gfjl.org/thread-169514-1-1.html
wjyiscool 发表于 2014-6-15 12:4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每一项测量检验工作来说,科学的做法是,必须同时考虑其准确性和可信性,二者缺一不可。就本例而言,只考虑不确定度危害巨大------
njlyx 发表于 2014-6-15 20: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6# wjyiscool


     脱离了“准确性”,何来“可信性”?  根本不存在一个与“准确性”分工负责的所谓“可信性”指标! “测量不确定度”表达的就是“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只不过这是‘测量者’(或相关责任者)‘承诺’的“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至于这个‘承诺’是否“可信”? 可能的依据是:此‘测量者’(或相关责任者)以前的‘承诺’一直“靠谱”? 此
‘测量者’(或相关责任者)有‘很牛’的‘资质’? 考察‘测量者’(或相关责任者)提供的“评估报告”,头头是道? 若实在不放心,请‘高人’重测,便能实实在在的知道这‘测量者’(或相关责任者)‘承诺’是否真的“可信”?!.....常规的情况一般就以前两项为据;重要情况通常会看看“评估报告”;天字号的东西很可能请很多‘高人’重测,大家相互印证“可信性”;...
wjyiscool 发表于 2014-6-15 20:5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跟你们这些大侠干嘴仗,只想坚守一个计量工作者的本分,保证测量结果准确可靠。拜托,别咬文嚼字
njlyx 发表于 2014-6-15 22:0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8# wjyiscool


       实实在在的做保证测试计量准确的事是不肖“嘴仗”的。(怎么弄不了表情呢? 想表个“赞”) 我是有点看戏掉眼泪了,怕本来实实在在做事的人被某些“大侠”忽悠了会去“评估”那个不知所以的、表达“可信性”的‘不确定度’?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4-6-16 22:4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规矩湾锦苑 于 2014-6-16 22:48 编辑

计量工作的格言就是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与可靠,没有准确性何来可信性(可靠性),同样没有可信性,准确性也就一钱不值。因此准确性与可信性是一对亲姊妹,在评判测量结果和测量方案的品质高低方面各有各的职责,各有各的作用,准确性与可靠性缺了谁都不行。不过,我们一定要注意这里的可信性或可靠性与意识形态的“诚信”不要画等号,不管是“准确性”还是“可靠性”都是以“诚信”为基础的。不确定度所说的可信性或可靠性是技术上量化评判的参数而非意识形态上的诚信。把不确定度也作为和误差一样是评判测量结果准确性的参数,的的确确混淆了不确定度与误差的界限。如果不确定度也是评判准确性的参数,不确定度就如史锦顺老师所说的纯属来给科学实用的误差理论添乱,该消灭的就是不确定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4-5-18 21: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