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路云 于 2017-8-16 03:59 编辑
1、以被校动弹仪共振频率示值 fd的校准值 fs作为测量结果测得值: 1.1 y1=fs Hz U = 7.5Hz k=2 (fs 具体数值示例未给出) 1.2 y1=fs Hz Urel=0.35% k=2 我的解读:1.1 示值fd=2152.7Hz,示值绝对误差Δ=+4.7Hz,扩展不确定U=7.5Hz,k=2 1.2 示值fd=2152.7Hz,示值相对误差Δr=+0.22%,相对扩展不确定Urel=0.35%,k=2 以上的不确定度既表示“示值(注:未修正值,修正后的示值称‘校准值)”的不确定度,也是表示相应的“示值误差(绝对的或相对的)”的不确定度。因此没有必要再用您190楼的2.1和2.2的表达形式了。2.1的表达形式就是我说的1.1表达形式,2.2表达的是“示值绝对误差Δ”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即U相对于Δ),而不是“示值相对误差Δr”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即U相对于Δr,但实际上这种算法只有在以相对量为示值的仪器校准中才用得上)。您在2.1的注释中说:被校示值误差有着与其示值的校准值相同的绝对扩展不确定度,两者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一般是不相同的。这种情况只会出现在我189楼倒数第二段所说的以相对量为示值的仪器中,对以绝对量为示值的仪器来说两者都是相同的。 您说的3.1实际上就是我说的1.2,只不过您将其解释成“示值相对误差的绝对扩展不确定度”,故不使用“rel”下标。但这种解释我个人认为还是仅限于以相对量为示值的仪器。3.2条就是您所说的“示值相对误差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尽管结果与您的2.2相同,但两个公式的变量不同,代表的物理意义也就不同(2.2的物理意义见上一段)。实际上180%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已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这从我上面的1.1条中的Δ和U的量值之比就可以看出端倪。 仪器的示值误差要求(或者说是表达方式)究竟是以“绝对误差”还是以“相对误差”通常都是要根据仪器的特性来决定。如果“绝对误差”随被测量值的大小而变化,但在全量程范围内基本呈线性关系,通常都以“相对误差(%)”的形式表征。如果“绝对误差”在全量程范围内大致相同,则多用“绝对误差”或“引用误差(%FS)”表征。168楼的示例就适用于我上面的1.2条的测量结果的表达形式。 为便于说明和理解,我画了一张以绝对量为示值的校准曲线简图如下:
注:图中的R仅定性表示量值离散区间的宽度。
补充内容 (2017-8-16 11:19):
njlyx量友说的示值绝对误差的平均值+4.2Hz可能是漏算了最后一次的误差“+5H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