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角度/平直度] 请教平板平面度检验的高人

 关闭 [复制链接]
xqbljc 发表于 2012-12-22 20:2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某位在214楼首先提出“就请查一下英文版的原文吧”,我是在217楼回复“查一下英文版的原文的说辞,可真难为人啊”,以此表示“查原文”应该是多余的、是缺乏信任的,所以,楼上在221楼讲出“老师既然说”查一下英文版的原文的说辞,应该就是前后顺序倒置了吧(214楼明显先于217楼)。

       不管怎样,楼上在221楼对术语“单位间的换算因子”的英语版还是进行了翻译,翻译的是否准确先不讲,起码做了这方面的工作。

       楼上的翻译相对JJF1001-2011定义来讲,由原先的12个字,增加为15个字。主要不同点是将“”改做了“比例系数”,这样的做法,应该讲并不合适,其自己对此解释为“ratio 的意思是:比,比率;比例系数”,所以就将“比例系数”,撇开两词中间红色,直接合并为比例系数了,还解释为“中国人常有简化词语的习惯,国家标准(实则规范)把“比例系数”和“比值”简译为“比”也是正确的。没有必要在这里抠字眼”。首先没人在这里“抠字眼”,反、正话都是一人所言,好像有那么点“虚”的成分。

       大家都知道,JJF1001-2011是“通用性”计量技术最基础的东西,其重要性应该是不言而喻的。该规范归口单位是:全国法制计量管理委员会;起草单位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计量司,应该讲,来头除显示规范的重要性外,也是蛮够大的。我在过去的贴子里曾对编写小组成员做过简单的介绍:他(她)们是我们国家第一代计量人士,有的已经退休,且是“奔9”高龄了,做事做人从来都是中规中矩、严谨无误的。为了搞清楚JJF1001-2011关于“换算因子”定义的事情,我邮件咨询了曾在一起参加过全国会议的“奔9”高龄的计量老前辈,他是我们国家最早从事温度计量工作,后期主要从事计量基础工作,也是JJF1001-1991-1998-2011三次亲历参与编写者,他邮件回复的内容将在需要时给出部分摘录。另外,我还查看了JJF1001-2011编写说明、征求意见稿、意见反馈汇编及对意见反馈的处理意见。应该讲,JJF1001-2011征求意见稿中,对换算因子的定义确是13个字,也就是比现在的12个字多了一个“”字,但经3个月的“公示”(征求意见),以及三次以上的讨论会,及对意见反馈的处理,包括最后阶段的审定,综合考虑到母语的习惯及基础性,考虑到翻译及定义的科学及准确性,考虑到非期望的误导性,加之既要积极采用国际公布的计量术语,也要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原则,所以JJF1001-2011对新增术语“单位间的换算因子”定义落脚至最后的12个字,此定义是完整且正确的,一词一义的单一性、正确性,不容以曲解的所谓“简化”说辞来进行“攻击”。JJF1001-2011规范、编写小组的团队、长达三个月征求意见稿的“公示”,多达三次以上的讨论会、长达2年多的实质性编写工作、最后阶段的审定、报批、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技术委员会组织相关院士反复审查等等,上述这些使自己对JJF1001-2011关于“换算因子”的定义正确性充满信任感,这种信任感是某个个人意见或翻译内容所无法具备和相比的。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2-12-23 00:4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规矩湾锦苑 于 2012-12-23 00:55 编辑

回复 227# xqbljc

  请老师不要误解学生意思,我在214楼提出请老师“查一下英文版的原文吧”,老师在217楼回复“查一下英文版的原文的说辞,可真难为人啊”,我才在221楼讲“老师既然说……”,主动查了原文并主动给出我的翻译,在时间上毫无“颠倒”之处。咱们就不要计较这些枝节问题,还是讨论技术问题好吗? 
  我认为整个论坛中可能都没人怀疑JJF1001的权威性,我之所以常常引用这个标准中的术语,就是认为它是当前计量常用术语的权威解释。我只是根据原文讲出我的理解。“ratio 的意思是:比,比率;比例;系数”是我查英汉字典得到的。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清华大学编的《英汉技术词典》给出的中文解释如下:
  作为名词解释的原文为:①比(率、例、值)②(变换)系数,关系;作为“动词”解释的原文是:求出比值,除,使……成比例。
  那么老师认为ratio(比)是动词还是名词呢?根据老师前面的解释,我认为老师认为是动词,是“求出比值”和“除”的意思,因此才说km/m整体是“单位间的换算因子”。我认为应该是“名词”,因此可以解释为比率、比例、比值、变换系数,变换系数是km/m的相除结果1000,而不是km/m这个计算式。
  我国术语专家们一开始之所以翻译成“比值”也没错,我特意译成“比例系数”是为了引起老师的特别关注,是为了说明这个“变换系数”是通过“比”的“变换”而获得的“系数”。总之“单位间的换算因子”这个术语中核心词是“因子”,“因子”是名词,ratio也只能是名词。标准最后把“比值”确定为“比”,这是根据中国文化的特点,如果讲两个值相除的关系,就一定会说“两个值之比的式子”,而要说两个值之比的结果,就像说“两个值之和”指相加的结果一样,说“两个值之比”也就行了。作为术语的定义必须明确而简捷,多一个字都不允许。“两个同类量的测量单位之比”与“两个同类量的测量单位之比值”表达了相同含义,取消“值”字的“简化”自然在情理之中。我说“简化”并无丝毫“攻击”成分,老师把耸人听闻的“帽子”戴在我头上,帽子太大,我戴不了,呵呵。
  既然老师反对我的意见,那就请讲出您的意见和为什么持有这个意见的依据吧。我觉得老师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和信息,这当然也是我所需要的,但是我并没从中看明白老师的分析和依据到底是什么。
xqbljc 发表于 2012-12-23 12: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相信楼上某位所言,包括其自己及整个论坛“可能都没人怀疑JJF1001的权威性”,但也不得不承认,JJF1001-2011新增换算因子的定义,确实对楼上某位争执问题的重要论据很不利,不然其也不会反复来翻译和解释语法了,特别是这种反复翻译和解释是带有某些倾向性在里面的。这些,应该不是一句“初生牛犊不怕虎”所能搪塞过去的。希望楼上还是放弃对自己的过分自信,给JJF1001-2011编写小组这个老前辈团队多一点信任感的好,这不失面子。

       “km/m整体是单位间的换算因子”,这应该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不在名词、动词之间兜圈子了,我们来轻松一点的,就查一下汉语词典或辞海吧:

           比的意义:

             两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例如:长方形的长是6,宽是4,长和宽的比是6比4,宽和长的比是4比6.
             比就是由一个前项和一个后项组成的除法算式,只不过把“÷”改成了“:”(比号)而已(见GB3102.11-93中11-4.7),但除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运算,而比则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和分数的分数线类似。

          读、写方法:

            6÷4用比的形式写作6:4。“:”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比值:

            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得到一个数,这个数就是比值。比值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

        中国文字语言确实博大精深,词典或辞海上述对“比”的解读,自己就不用再给出什么评议了,大家及楼上自己去看、去悟,应该可以感受到的。

        自己在上一个贴子里,曾经谈到,为JJF1001-2011对“换算因子”定义之事,邮件咨询了编写组团队成员中“奔9”高龄老前辈,其也邮件给出回复,私人邮件全文拿出来确有不便,那就将某部分与定义有关的说辞摘录如下,供楼上及大家参考吧。

       回复摘录:

        ① 不要将“物理量”理解为物理学中的量,不要认为像化学等其它学科定义的量就不是物理量。为避免误解,国际、国家标准及其他国家标准等通常都称物理量为量,而尽量不称或少称物理量。
        ② 应使用具有专门名称的SI导出单位,不要使用其原来的组合单位。如“压力”、“弹性模量”的单位为Pa,而不要再用N/㎡;[直流]功率的单位为W,而不宜用V·A。
        ③ 因数或因子均为量纲一的量。如果量A正比于量B,则A、B之间的关系可用A=kB来表示。如果A、B两个量具有不同的量纲,则导出量的k=AB-¹,则这时的k称为“系数”,不是量纲一的量;如果A、B两个量具有相同的量纲,则导出量的k=AB-¹,量纲为1,它必定是量纲一的量,这时k称为“因数或因子”。
       .............................................................................................................................................................................

      通常情况下,应该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本人念的“经”,水平差了些,外来和尚念的“经”,应该会有某种程度的效果吗?
      
      时间关系,楼上“即可做换算因子又可做测量单位”说辞中明显的错误,下个帖子再回复吧。      
xqbljc 发表于 2012-12-23 16:3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227楼的一点补充:

       227楼的论述原文“也是JJF1001-1991-1998-2011三次亲历参与编写者”,
       补充为“也是JJF1001-1982-1991-1998-2011四次亲历参与编写者”。

        对个人从事计量工作期间经历过的历史事实查证欠缺,表示歉意。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2-12-23 20:3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29# xqbljc

  我认为“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不存在初生牛犊还是老当益壮的对错,都应该摆事实讲道理,不存在面子的事,这和是否维护国家标准的权威性及是否“对老前辈团队是否多一点信任感”毫无牵连。现在讨论的不是JJF1001的术语定义对错,定义当然是对的,现在讨论的是对术语和定义如何理解。
  定义是对术语的解释,我们对定义中“ratio(比)”的理解分歧无法得到统一,还可以回到术语的名称。“单位间的换算因子”是conversion factor between units翻译而来,此术语是个词组,核心是“换算因子(conversion factor )”。
  conversion factor 由conversion 和factor 两个单词组成,conversion 是名词,作factor 的定语,组合一起仍是名词性词组。factor 的中文意思是①系数、因数[子]、率、指数[标];②倍数、乘数、商;③因[要]素、主因及代理人[商]等。显然在本术语中factor的含义只能是系数、因子、率、倍数、乘数等。
  中文“换算因子”中,同样“换算”是“因子”的定语,“因子”是名词而不是动词。《辞海》中只有“因数”而无“因子”一词,《现代汉语词典》在“因数”词条中说因数“也叫因子”。“因数”是名词而不是动词,因此“因子”也只能是名称。
  “比”是动词,是“相除”的意思,因此老师引用《辞海》的解释是“两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没有错。但用动词解释名称是不恰当的。“比值”是名词,是两数相除的结果,定义中的“比”可认为是“比值”的简称。
  每个词都有自己的词性,特别是一个类似于“ratio(比)”这种既可当名词又可当动词使用的英语单词,“不在名词、动词之间兜圈子”搞清楚其词性,就不能准确翻译。词性不清,对术语的解释自然也就会稀里糊涂。术语“单位间的换算因子(conversion factor between units)”的核心词是“因子(factor)”,用来定义“因子(factor)”使用的“比(ratio)”只能是名词属性。factor的含义翻译成系数、因子、率、倍数、乘数,因此“比(ratio)”只能翻译成比的结果“比值”,也就是系数、倍数、乘数。其实只要认真思考“两个数相除叫系数、因子、倍数”和“两个数相除的结果叫系数、因子、倍数”,哪个更有道理,也就不言而喻了。
  两个同类量的计量单位相互换算时的系数、倍数叫“换算因子”,km/m是量A的计量单位km与量B的计量单位m求“换算因子”的计算式,可以称之为“比”的过程,但比的过程和算式不是换算因子,比的结果1000才是km换算成m时的换算因子。换算因子1000表示km和m之间的“比值”或“倍数”、“系数”,表示1km=1000m。“单位间的换算因子”强调的是名词属性的“因子”,并不是强调动词属性的“换算”,因此定义中使用的“比”不能理解为两个量相比(相除)的过程,而应理解为两个量相比(相除)的结果“比值”。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2-12-23 22:5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229楼老师给出的“JJF1001-1982-1991-1998-2011四次亲历参与编写者”给他的3条“回复择录”的理解:
  ① 不要将“物理量”理解为物理学中的量,不要认为像化学等其它学科定义的量就不是物理量。为避免误解,国际、国家标准及其他国家标准等通常都称物理量为量,而尽量不称或少称物理量。
  老专家说的太对了!无论物理量、化学量、几何量,“为了避免误解”都应尽量统称为“量”,“而尽量不称或少称物理量”。水平仪分度值表示的也应该称为“量”吧,请问老师水平仪分度值这个量是什么量,这个量的计量单位mm/m是什么量的计量单位?
  ② 应使用具有专门名称的SI导出单位,不要使用其原来的组合单位。如“压力”、“弹性模量”的单位为Pa,而不要再用N/㎡;[直流]功率的单位为W,而不宜用V·A。
  老专家说的非常棒!国际计量大会给角度的SI导出单位m/m赋予了专有名词rsd,当然就不要使用原来的导出单位m/m了,如果还用原来的m/m,给个专有名词也就没价值了。但是老专家并没有否认导出单位的客观存在,没有否认m/m是SI导出单位,只不过要我们不要使用它。但“不宜用”不等于“禁止用”。就像一个孩子上学了、工作了,有了法定姓名自然而然必须使用法定的姓名了,但是其乳名并不是一笔抹杀没有了,禁止使用了,在特殊的时候可能偶尔还要用一下。同样角度计量单位有了法定名称rad,原始的的SI导出单位m/m就不应该使用了,但也并不截然反对在极其特殊的时候(例如水平仪的分度值)偶尔用一下。同样N/㎡、V·A等SI导出单位在极特殊的时候也会偶尔用一下。
  ③ 因数或因子均为量纲一的量。如果量A正比于量B,则A、B之间的关系可用A=kB来表示。如果A、B两个量具有不同的量纲,则导出量的k=AB-¹,则这时的k称为“系数”,不是量纲一的量;如果A、B两个量具有相同的量纲,则导出量的k=AB-¹,量纲为1,它必定是量纲一的量,这时k称为“因数或因子”。
  老专家就是说到点子上了!。
  如果量A正比于量B,则A、B之间的关系可用A=kB来表示。如果A、B两个量分别有不同的量纲,则导出量k=AB-¹,……。例如量A=am为距离(单位m),量B=bs为时间,导出量就是速度k=AB-¹=A/B=(am)/(bs)=k(m/s)。此时,速度不是量纲为一的量。
  “如果A、B两个量均有相同的量纲,则导出量的k=AB-¹,量纲为1,它必定是量纲一的量”是非常正确的,因为A、B两个量量纲相同,相除后全部约掉,指数全部为零,所以量纲为1,必定是量纲为一的量。弧长量A=am与半径量B=bm具有相同的量纲,则导出量k=AB-¹=A/B=(a/b)(m/m)=k(m/m)=k,计量单位m/m分子分母相约,量纲符号指数为零,所以角度量“必定是量纲一的量”。作为一个量,其大小用数k表示,其计量单位就是m/m,或者作为量纲为一的量计量单位可以不写而变成1,直接写成k。
  综上所述,老专家在这里讲的意思是,“量A正比于量B时量纲不相同就只能得到SI导出量和导出单位,而得不到量纲为一的量”。只有“A、B两个量具有相同的量纲”才能导出而且“必定是量纲为一的量
  老专家两次提到“系数”、“因数”或“因子”,一次是说“k称为‘系数’”,另一次说“k称为‘因数或因子’”。“单位间的换算因子”定义的前提条件是参与换算的两个量必是“同类量”,即“具有相同量纲”的量,因此,我们自己就可以推论出量纲不相同的两个量不存在“单位间的换算因子”。所以老专家说只有在“A、B两个量具有相同的量纲”时相互换算,“k称为‘因数或因子’”。也就是说,若仍然把量A=am与量B=bm看作为两个独立的量,量A换算为量B时,k称为换算“因数或因子”,而并没有说量A除以量B的式子或过程叫换算因子,k是量A除以量B的结果,也就是“比值”,k不是除式或比例式A/B
xqbljc 发表于 2012-12-25 08:27: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与“计量”定义相关的文献资料。

1、《新制度量衡》 吴承洛 工业标准与度量衡第三卷第四期(1936.10.30)
2、《“计量”定义讨论资料汇集》国家计量总局计量管理处(1981.6.10)
3、 JJG1001-82《常用计量名词术语及定义》(试行)国家计量总局(1982)
4、《常用计量名词术语及定义解释》1982版 国家计量局计量法规处(1984.8)
5、《计量法制管理》(内部材料) 国家计量局计量法规处(1984.11)
6、《计量法制管理讲义》 国家计量局计量法规处编 中国计量出版社(1986.5)
7、《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1985年9月6日)
8、《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文件资料汇编》计量出版社(1985.12)
9、《国际通用计量学基本名词》第一版 于渤 杨孝仁 刘知敏译 鲁绍曾校 中国计量出版社(1985.3)
10、《国际通用计量学基本名词》第二版 于渤 杨孝仁 刘知敏译 鲁绍曾校 中国计量出版社(1986.10)
11、 JJG1001-91《通用计量名词及定义》国家技术监督局(1991)
12、《通用计量名词及定义解释》1991版 国家技术监督局计量司(1993)
13、 JJF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草案(征求意见稿)(1997.4)
14、 JJF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草案(征求意见稿修改稿)(1997.9)
15、《JJF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草案(报审稿)(1998.1)
16、 JJF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8.9)
17、《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解释》1998版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司组编 中国计量出版社(2001.2)
xqbljc 发表于 2012-12-25 14: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是真是假,231楼既然能够认可JJF1001-2011关于”换算因子的“定义当然是对的”,就没必要以“对术语和定义如何理解”为名,在什么英语单词、名词、动词、词组、核心词、简称等再绕来绕去了,这不,又把自己给“绕”进去了。

         232楼中,某位对JJF1001-2011编写小组老前辈团队成员给出的“回复择录”有着极高的评价,“老专家说的太对了!.....老专家说的非常棒!.....老专家就是说到点子上了!”。应该讲,评价使我们总算有了那么一点共识。但楼上某位在极高评价的同时,又把自己不恰当或称错误的论点塞了进去,态度显然缺乏端正吗。

        ① “老专家说的太对了!”......。JJF1001-2011新增“单位间的换算因子”的定义,那就是:两个同类量的测量单位之比,例:km/m=1000, 即1km= 1000m。由此定义可知,km/m与1000均可做换算因子看待,同理:mm/m=1/1000,mm/m与1/1000也均可做换算因子看待。明明在谈换算因子无疑,但楼上某位即刻话题一转,瞬间提出了“mm/m是什么量的计量单位”的疑问,用心不言而喻,继续在换算因子与计量单位间做混淆小伎俩,不可能得逞吧。

        ② “老专家说的非常棒!”.....。对老前辈提及的“不要使用”做“不宜用”的解读,并在大号“法定姓名”与“乳名”间做文字游戏,对导出过程中的东西如“m/m、N/㎡、V·A”等,得出什么“特殊的时候”也“偶尔”用一下的说辞。楼上某位实在太不“讲究”了,如此“强词夺理”、“偶尔”的辩解,难道不就是对正确使用量和单位这一标准化工作的公然违背吗?!这里我们不给以上说辞拔高至“对抗”法律来指责,起码楼上某位也不应该“心安理得”那样“踏实”吧!

        ③ “老专家就是说到点子上了!”......。此部分楼上在“A、B两个量”间的论述绕来绕去,可就真不是简单的不恰当了,而是把明显的错误东西“绕”或塞进去了。“导出量AB-¹=A/B=(a/b)(m/m)=k(m/m)=k”,“计量单位m/m分子分母相约”(暂且这里假定m/m是计量单位),“直接写成k”,明显就是把词头k单独给以使用,幸好还没有直接写出1k=1000这样的式子,但已经违反了词头正确使用规则,联想到楼上在203楼谈及的“词头就是两个“同类量”的计量单位之比”,还有过去帖子里提及的mm/mm错误(不得在分子分母中同时使用词头),以及我将在下个帖子里谈及的楼上对词头的错误使用,实在让人看不出,经常高谈阔论量和单位正确使用,包括对词头正确使用的某位人士,为了掩盖自己错误的论点,不惜错误的使用词头来给以绕来绕去,,这些,除其自己糊涂外,大家应该会看的很清楚的。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2-12-25 21: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规矩湾锦苑 于 2012-12-25 22:20 编辑

回复 234# xqbljc

  并不是要绕来绕去,我最反对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但是当对术语定义含义不清楚时,就必须从搞清楚它的各项来龙去脉入手,英语原文、术语词性、组成术语词组的每个单词的作用、汉语习惯等等这些最基本的东西都不清楚,如何能够搞清楚术语的含义?
  ①根据老师的回复,看来要搞清楚什么叫“因子”,除了查《辞海》,讲中国人习惯把词语简化的习俗外,还有必要再往更基础的东西“绕”一下,复习一下小学的“因数”和初中的“因式”了。前面我说过《辞海》中只有“因数”而无“因子”,《现代汉语词典》说因数“也称为因子”,《辞海》又讲“因数亦称约数,有时亦指乘法中的乘数或被除数”。再来看小学数学,小学数学说“因数”是指“一个数所拥有的约数(本身和1除外)”,即指一个数可以写成两个数相乘时,则相乘的两个数都是这个数的因数。初中数学的“因式分解”是“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那么每个整式都是该多项式的因式。广义来说“因数”和“因式”均可称为“因子”。
  若k=A/B,就是A=k·B,无论《辞海》还是初等数学都说因子指的是k或B,并不是A/B。术语“单位间的换算因子”中的两个同类量如果是A和B,排除B剩下的就是k,所以k是因子。km/m就是km÷m,这不是换算因子,而是求换算因子Q的计算式。老专家说的k就是Q,所以他才非常明确地回复您“k=AB-¹,……这时k称为‘因数或因子’”,因子k是通过AB-¹算式计算得到的,因此换算因子1000是通过计算式km/m得到的,这足以说明所谓“km/m与1000均可做换算因子看待”是概念模糊的错误观点。
  ②SI导出单位仍具有合法性,是SI单位制计量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只不过其中有20多个SI导出单位给了专有名词。我们要尽可能使用这些专有名词,但老专家提到“不要使用”并不是“禁止使用”这些SI导出单位。如果绝对禁止使用有专有名词的SI导出单位,您也勿需过多的话,直接回答水平仪的分度值计量单位mm/m是什么量值的计量单位,水平仪分度值使用计量单位mm/m是否“公然违背”或者“对抗”了标准化工作即可。
  ③请问老师,术语“单位间的换算因子”的定义是不是指“两个同类量”的相互换算?这并不是“绕来绕去”。换算是A、B两个量之间的换算,脱离了“A、B两个量”,去奢谈换算因子还有意义吗?词头k不能单独使用,谁又说词头可以单独使用了呢?提醒老师,老专家说的k并不是“词头”,而是“因子”,如果老师的确容易把“因子”k与“词头”k搞混,把因子k改成任何一个字母就是了。比如改成Q,写成AB-¹=A/B=(a/b)(m/m)=Q(m/m)=Q,那么Q就是换算因子,避免了因子与词头的混淆。
  看来老师非常反对“直接写出1k=1000这样的式子”。但作为词头k,k的确是1000的意思。我认为词头k和1000之间可否画等号是次要问题,如果有人写“1k=1000这样的式子”,我认为至少他还是明白词头k的含义就是1000。
  “不得在分子分母中同时使用词头”这个规定不可违反,作为计量单位mm/mm的写法肯定是错的。可是如果两个同类量的计量单位均为mm,它们相除时,写成mm/mm从而约掉是妥当的。即便一个量的单位为m,另一个量的单位为mm,两个量相除时也应统一单位,把m换算成mm,写成1000mm/mm=1000。这样的写法并不违反规定,而是计算过程所必须。水平仪分度值计量单位mm/m是角度单位,分子表示的是弧长单位,分母表示的是半径单位,在与桥板跨距(单位mm)相乘时,必须换算为同一个计量单位mm,设分度值为0.01mm/m,桥板跨距100mm,则必须写成(0.01mm/1000mm)×100mm=10^-5mm/mm×100mm=10^-3mm=1μm。1μm就是桥板与水平仪组合后的分度值计量单位,水平仪上每一格代表的高度值就是1μm。mm/m化成mm/mm纯属计算中的需要,并不是说就这样写成计量单位了,抓这个把柄是没必要的。
  老师反对“词头就是两个‘同类量’的计量单位之比”的说法,但是我的这个说法是有前提条件的,请老师把我的话看完整了。下面我再重复一遍:
  当A、B两个同类量,一个有词头,另一个没词头(为“一贯单位”),则“词头就是两个‘同类量’的计量单位之比”,因此词头也就是它们的换算因子。例如把量1.5km换算成单位m的量,k代表的10的3次方,所以换算因子是1000,即1.5km=1.5×1000=1500m。
  当A、B两个同类量均带有词头时,则词头代表的10的幂(次方)之差就是“两个‘同类量’的计量单位之比”,也就是它们的换算因子。例如把量1.5km换算成cm,k代表10的3次方,c代表10的-2次方,3-(-2)=5,所以换算因子是10^5=100000,即1.5km=1.5×100000=150000cm。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2-12-26 16:4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规矩湾锦苑 于 2012-12-26 17:06 编辑

  一个数6,可以写成两个数的积6=2×3,则数2和数3称为数6的因数或因子。另一个数15=3×5,同样3和5是数15的因数或因子。那么数3就是数6和数15的公约数或公因子。2=6÷3,6÷3是因为已知数6可以被3整除而求其另一个因子的计算过程,计算过程6÷3不是因子,计算结果数2才是因子。
  如果把6和3比作为两个同类量的单位,问单位6是单位3的多少倍,即6换算成3,它们的换算因子是多少?则6÷3=2,我们就可以回答换算因子是2,单位6等于2个单位3。
  同样,量1km和量1m是两个同类量的计量单位,问这两个量“单位间的换算因子”是多少?则1km/m就是1km÷1m=1000,我们就可以回答km和m这两个量的计量单位“单位间的换算因子”是1000,1个km等于1000个m,即1km=1000m。如果我们回答这两个量的计量单位“单位间的换算因子”是1km/m,1km是1km除以1m个m(1km/m个m),而不回答是1000,这还算回答问题吗?所以1km/m这个计算过程和它们的计算结果1000并不等价“均可做换算因子看待”都是“单位间的换算因子”。
xqbljc 发表于 2012-12-26 22:5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前面对JJF1001-2011给以了“定义当然是对的”的诸多褒奖结论,后面竟然说出“当对术语定义含义不清楚时”的话语,应该听信楼上某位哪句话呢?既然“含义不清楚”,如何得出“定义当然是对的”结论呢?还是那句自己一直非常不愿意说的话:太不靠谱了!

        ⑴ 楼上非要到小学或初中数学课本“绕”一下,那就“绕”吧,“绕”的结果,“绕”出什么“广义来说“因数”和“因式”均可称为“因子””,那么这三个“因”,两两排列组合后那对是同类量?其测量单位又是什么呢?这不是什么“更基础”的复习,应该就是知识面的倒退吧。
           按楼上某位的说辞,JJF1001-2011举例中给出的km/m如果“不是换算因子”,那它明明就是“两个同类量的测量单位之比”吗,“两个同类量的测量单位之比”不是换算因子,还能是什么,楼上直接讲出JJF1001-2011定义错误不就得了。不敢直讲于是就“绕”,楼上确实太不讲究吧。什么“求换算因子Q的计算式”,JJF1001-2011举例中没有Qm/m这样的写法啊。“老专家说的k就是Q”,老前辈给自己的邮件中没有“k就是Q”的说辞啊?我看过邮件回复的全文,莫非楼上也看过?如果““km/m与1000均可做换算因子看待”是概念模糊的错误观点”,那JJF1001-2011给出的km/m=1000的换算因子举例就是错误的了?这需要楼上某位尽快给JJF1001指出,使他们尽快给以纠正。

       ⑵ 这里无需多讲,所谓“水平仪分度值使用计量单位mm/m”的说辞,肯定违背了量和单位正确使用的标准化工作,我将在今后的帖子里来具体谈及此错误。

       ⑶ 质疑楼上某位,“导出量AB-¹=A/B=(a/b)(m/m)=k(m/m)=k”,“计量单位m/m分子分母相约”(暂且这里假定m/m是计量单位),“直接写成k”这样的说辞,是不是词头“k”单独使用了呢?如果“k”不是词头,何来的km/m=1000呢?不是我反对“直接写出1k=1000这样的式子”而是这样的写法与量和单位及词头的正确使用,明显公然违背,经常高谈阔论词头如何正确使用的人连词头不得单独使用的规则都不懂,让人笑话的。
           楼上某位关于“如果两个同类量的计量单位均为mm”的说辞,更加不讲究了,竟然连“同种量”与“同类量”都分不清了,还要做混淆吗?

       ⑷ 楼上关于“词头也就是它们的换算因子”的说辞,明显就是词头应该可以单独使用错误的翻版,不需要再给以驳斥了,大家应该会比自己看的更清楚。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2-12-27 01: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37# xqbljc

  “定义当然是对的”是说标准给出的这个定义勿容质疑,“当对术语定义含义不清楚时”这是指使用定义的人自己理解模糊或者当存在两种以上理解而发生纠纷时。老师对这种简单得说给小学生听都明白的说法怎么也会产生误解,真不知道老师是有意装不理解来考我,还是真的不明白。
  对于 ⑴ 还用多讲吗?“倒退”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向老师说明什么是“因子”。数学中讲的是“数”自然没有计量单位。三个数A、B、C,若存在关系A=B×C,则B和C就是A的因子。当A和B为两个同类量各自的计量单位时,根据“A=B×C,则数B和数C就是A的因子”,两个量各自计量单位A和B的“单位间的换算因子”就只能是C。换算因子C获得的方法是C=A/B,也就是说单位A和单位B相互换算的“换算因子”是C,C由两个参与换算的计量单位A和B相除(比)得到。我用小学生的数学“因子”举例子说明两个同类量计量单位间的换算因子,老师非要找出小学数学中因子的计量单位岂不是怪事。勿需多讲,老师只回答两个同类量的计量单位一个是km,另一个是m,把单位km换算成单位m时,“单位间的换算因子”是km/m还是1000就行了。如果老师仍然认为是km/m,那就请老师回答km/m是计算“因子”的计算式,还是就是“因子”,计算式也可以称为“因子”吗?
  关于k与Q的问题,更无需多言。老专家在讲“因子”时使用了k,可是老师你把这个“因子”k当成了“词头”k,为了防止搞混淆,告诉老师把老专家说的k更改为任意字母,并给你举了个例子,比如说更改为Q,此时“老专家说的k就是Q”,这样你就再也不会搞混了。老专家当然没有说k就是Q,Q明明是我给你举的例子,老师却发出“老前辈给自己的邮件中没有‘k就是Q’的说辞啊?”的疑问,真令人啼笑皆非。
  对于[2],老师不正面回答水平仪分度值0.01mm/m指的是什么量,计量单位mm/m指的是什么计量单位,并且说将在今后的帖子里来具体谈及此错误,那学生只有再耐心等待些时日了。
  对于[3],“如果两个同类量的计量单位均为mm”的说辞,怎么就不讲究了,是谁竟然连“同种量”与“同类量”都分不清了?弧长和半径是“同种量”还是“同类量”?难道弧长和半径变成了“同种量”?弧长和半径的计量单位有没有可能均为mm?是我还是老师在“做混淆”?
  我已经多次说过了,字母k可以代表许许多多的含义,如果老师实在是无法区分“量”k、“因子”k和“词头”k的区别,那就把“因子”k改为Q,把“量”k改为W吧,k就专门用来表示10^3词头。或者老师愿意改成任意一个其它的字母都行。比如量k改成W,写成导出量AB-¹=A/B=(a/b)(m/m)=W(m/m)=W,从而避免与词头的混淆。
  关于[4],请老师把我235楼帖子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引用全了,单独引用只言片语来提出反对意见是没有说服力的。老师只是反对我的观点,那么请讲出问答观点的错误理由。为了方便阅读,再次引用我的观点如下:
  当A、B两个同类量,一个有词头,另一个没词头(为“一贯单位”),则“词头就是两个‘同类量’的计量单位之比”,因此词头也就是它们的换算因子。例如把以km为计量单位的量1.5km换算成以计量单位m的量,k代表10的3次方,所以两个计量单位间的“换算因子”是1000,即1.5km=1.5×1000=1500m。
  当A、B两个同类量均带有词头时,则词头代表的10的幂(次方)之差就是“两个‘同类量’计量单位间的“换算因子”。例如把以计量单位km的量1.5km换算成以计量单位cm的量,k代表10的3次方,c代表10的-2次方,3-(-2)=5,所以换算因子是10^5=100000,即1.5km=1.5×100000=150000cm。
xqbljc 发表于 2012-12-27 20:3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某位对JJF1001-2011给新增“换算因子”定义只能说“定义当然是对的”、“定义勿容质疑”,但定义实质上是对“计量单位mm/m"说辞的否定,这样,楼上某位无可奈何且内心酸楚楚的感受应该还是好理解的。但“拧”性难纠,又不甘心闭嘴,承认或默认错误,就以不存在的“当对术语定义含义不清楚时”为理由,继续给以“绕”或“混淆”,解铃还须系铃人,这样的处境,他人即使有那么一点“同情”,也确实“爱莫能助”的。

        ① 楼上某位发出“km/m是计算“因子”的计算式,还是就是“因子””的疑问,我不想去回答,JJF1001-2011定义讲的非常清楚,“两个同类量的测量单位之比”吗!定义确切、清晰、完整、一词一意,没有可做多种解释的任何漏洞可钻。,楼上某位““单位间的换算因子”是km/m还是1000”的疑问,让人真是搞不懂,JJF1001-2011定义下面的举例讲的还不够清楚吗?km/m=1000讲的是何等明白、清楚,莫非,楼上就那麽不愿意看一眼JJF1001-2011定义及所举的例子吗?所以,对如此重要的基础性规范不要有倾向性的反感,学习一下,有利于纠正自己根深蒂固的错误论点及论据。

        (下面跳过②来谈,请谅解未按顺序)

        ③ 楼上某位“是谁竟然连“同种量”与“同类量”都分不清了”的说辞,让人真是不屑于回答。楼上过去的帖子,经常出现mm/mm这样的写法,抛开此种写法违背了分母中不得使用词头的规则不讲,由楼上自己来讲分子mm与分母mm到底应该是“同种量”还是“同类量”吧?不会把楼上自己“绕”糊涂了吧?!至于谁在做“混淆”,留待大家去结论的好。
            楼上某位“把“因子”k改为Q,把“量”k改为W吧”的说辞,还是在“绕”,在这里“绕”不解决任何问题,你完全可以“理直气壮”直接面对JJF1001-2011编写小组,让他们对“换算因子”定义中的举例,也就是km/m=1000均改为:Qm/m=1000或wm/m=1000,个人感觉:楼上会“一改成名”的!

        ④ 就不谈了吧,没有任何新意的文字罗列。

        掉过头来对楼上下列说辞谈一下个人意见:
        楼上的说辞全文复制+粘贴如下:
       “ [2],老师不正面回答水平仪分度值0.01mm/m指的是什么量,计量单位mm/m指的是什么计量单位,并且说将在今后的帖子里来具体谈及此错误,那学生只有再耐心等待些时日了。”
        个人意见:
        把mm/m公开做为计量单位来使用,楼上应该是“首创”,也就是“独一份”(极个别非正式出版的参考资料也有这样的说辞)。自己一直没去在“正面回答”,确实是处于对楼上某位版主的“爱护”有加,所以一直希望楼上某位,从自己许多帖子仅从侧面来谈及这件事,能够有所受教,自我放弃mm/m是角度计量单位的论点及论据。大家或许记得我在186楼给楼上某位的告诫:某些看似“空子”,实则“套子”,钻进去,很难“全身而退”,个人不希望诚心诚意的告诫被某位忽略。现在楼上应该讲已经“入套”很深了,如果愿意被解“套”,还可以放弃mm/m是角度计量单位的论点及论据,我将继续不从“正面回答”,因为mm/m做为角度的计量单位来使用,从理论上非常容易否定,希楼上某位三思,这对楼上绝对是“利大于弊”。

        不想陪楼上某位继续“绕”了,耽误了大家的时间,也耽误了自己的宝贵时间。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2-12-28 01: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39# xqbljc

  我已经说过多次,符号mm/m有两种含义。当用来表示一个量时,整体是一个计量单位,且是SI量制一贯导出单位m/m的十进分数单位。当用来表示两个同类量关系时,是以mm为计量单位的量与以m为计量单位的另一个量换算时“单位间的换算因子”的计算式,mm/m的计算结果0.001就是该两个同类量换算时的换算因子。“换算因子”定义“当然是对的”、“勿容质疑”,但换算因子是换算因子,计量单位是计量单位,换算因子的定义怎么就实质上对计量单位否定了呢?把天都混淆成地了,还说别人混淆,别人绕,没有这样做的吧。
  对于1,既然无法回答“km/m是计算‘因子’的计算式,还是就是‘因子’?”,回答6÷3是“因子”的计算式,还是“因子”也行。或者回答2是6的因子,还是6÷3是6的因子也可以。定义示例km/m=1000的确表达非常明白、清楚,那就是:两个同类量的计量单位若分别是km和m,“单位间的换算因子”就是这两个单位km和m相除的结果1000,即单位km换算成单位m,换算因子是1000。“因子”1000怎么会如你所说变成了“除式”km/m?
  对于3,是老师认为k只能表达词头10^3而不能表示其它,既然如此,为了使老师避免混淆,量和因子就不用k了,词头用k,因子用Q,量用W。令人不解的是老师居然产生“也就是km/m=1000均改为:Qm/m=1000或wm/m=1000”的推理。k是词头,当然km/m=1000。Q是“因子”,因子是两个计量单位间的换算系数,不是词头1000。W是“量”,量本身就是数与计量单位的积,也不是词头1000。何来Qm/m或wm/m的写法,又何来Qm/m=1000或Wm/m=1000的推理?老师还是把这简单到无法再简单的符号含义看清楚、绕清楚吧。
  对于4,老师可以认为没有意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两个同类量进行计量单位换算时有没有效果,就让事实去说话吧。例如求1Mm换算成1mm换算因子是多大,词头M和m的10的幂数分别是6和-3,换算因子必为6-(-3)=9,即10^9,1Mm=1×10^9mm。如果按老师说法换算因子是Mm/mm,岂不是1Mm=1(Mm/mm)mm了,这有意思吗?
  对于2,“水平仪分度值0.01mm/m是什么量,mm/m是什么计量单位”这个问题,老师不愿意正面回答,因为按老师的逻辑的确是也无法正面回答,我可以理解。既然老师说“从理论上非常容易否定”水平仪分度值的计量单位mm/m是角度计量单位,甚至非常容易否定mm/m是计量单位,吾等小字辈仍将翘首以盼老师的理论否定过程。
  不然咱们就换个提问方法也行,请问老师:水平仪是不是角度测量仪?水平仪分度值该不该有计量单位?如果水平仪分度值该有计量单位,那么应该是什么计量单位?这种问题应该是吾等小字辈学习平直度测量向老师提出的最基本的问题了吧,我想老师不会连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也不正面回答吧。
xqbljc 发表于 2012-12-31 13:2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qbljc 于 2012-12-31 13:50 编辑

今天应该是2012年的最后一天,那就首先预祝大家元旦快乐!

      楼上总算“绕”过了这一年,但错误的东西尽管暂且“绕”过了2012年,在新的2013年还是要“现形”的(在2012年仅是放其一码的自我下台阶吗)。

      实质上,楼上某位已经心虚且部分放弃mm/m是什么角度单位的说辞了,“符号mm/m有两种含义”,尽管这里“符号”的说辞很模糊,但“两种含义”还是很清晰的,一个“mm/m”可以有“两种含义”,楼上在继续着以往的“不靠谱”。但终归是在安排“后事”或“后路”了。大家都知道mm/m=1/1000,所以,按照JJF1001-2011对“换算因子”的定义,mm/m(1/1000)应该也只能是“换算因子”,这才“当然是对的”、“勿容质疑”的。

     1. ““除式”km/m”,只是楼上换个说辞的“调面子”,km与m难道不是定义中的“两个同类量的测量单位”吗?!比号是“:”,但“/”号与比号是相同的啊!所以楼上无论如何是“绕”不过去的。这样态度不端、学风不正,只会使论坛中广大量友更加看清楼上某位“不讲究”的真实面目,楼上应该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了。

     3. 词头的符号、数量大家都清楚,楼上不要在词头符号、量的符号等之间“绕来绕去搞混淆,免得把楼上自己也“绕”进去,不是已经多次出现“不经意间”了吗,何必呢?楼上一句“不是词头1000”的说辞,表明其又将“词头符号”(k)与“所表示的因数”(10^3)搞混淆了,真难为楼上了,本意是将他人“绕”糊涂,结果自己竟然晕了,得不偿失吧?!

     4. 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里谈不到这些。“Mm/mm”的说辞,本身就违背了正确使用词头的规则,分子、分母中是不允许同时使用词头的,经常高谈阔论正确使用词头的楼上某位连这些都不懂,让人笑话啊!为避免“Mm/mm”这样极其明显错误的使用,直接写成“Gm/m”不就得了,“Gm/m不就是定义中的换算因子吗?!再一次告诫楼上某位,在如何正确使用词头的规则上,能够稍微“讲究些”。

     2. “水平仪分度值0.01mm/m是什么量,mm/m是什么计量单位”这个问题,并不是我“不愿意正面回答”,我已经在239楼讲的非常清楚了,而且我在本论坛讲过的话从来都是“言必信,信必行,行必果”的,仅就这一点来说,楼上某位与自己没有什么可比性的,这应该就是做人的差距,相信楼上某位会有所感受,且大家也会看的很清楚的!

     无需多讲什么,再一次将239楼自己的 “个人意见”复制粘贴如下,勿谓言之不预也:
(注: 不“正面回答”是有条件也是有底线的,这个“条件”就是楼上“自我放弃”某些错误的论点及论据,“底线”就是论坛中广大量友不为其误导,这是仁至义尽的高姿态。)

      个人意见

      把mm/m公开做为计量单位来使用,楼上应该是“首创”,也就是“独一份”(极个别非正式出版的参考资料也有这样的说辞)。自己一直没去在“正面回答”,确实是处于对楼上某位版主的“爱护”有加,所以一直希望楼上某位,从自己许多帖子仅从侧面来谈及这件事,能够有所受教,自我放弃mm/m是角度计量单位的论点及论据。大家或许记得我在186楼给楼上某位的告诫:某些看似“空子”,实则“套子”,钻进去,很难“全身而退”,个人不希望诚心诚意的告诫被某位忽略。现在楼上应该讲已经“入套”很深了,如果愿意被解“套”,还可以放弃mm/m是角度计量单位的论点及论据,我将继续不从“正面回答”,因为mm/m做为角度的计量单位来使用,从理论上非常容易否定,希楼上某位三思,这对楼上绝对是“利大于弊”。
kongshuqin 发表于 2012-12-31 16: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高人在此议论纷纷,大家受益非浅,但也着实搞脑子,有点晕啦。本人不才,但看法是量纲和单位不是一个感念,相同量量纲肯定一样,相同量纲就不一定是同一量。具体还是要从最根本的国际基本单位来导出。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2-12-31 16: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规矩湾锦苑 于 2012-12-31 19:13 编辑

  “符号mm/m有两种含义”,承认也好,不承认也罢,这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符号mm/m可表达一个量的计量单位,这个计量单位用于角度值就是角度计量单位,其专有名词是毫弧度(mrad),用于斜度值就是斜度计量单位毫米每米。
  符号mm/m也可以表达两个同类量之间换算因子的计算式,可以计算出以毫米为计量单位的量A换算成以米为计量单位的量B的换算因子k有多大。k=mm/m=1mm÷1m=0.001,表示mm/m的计算结果0.001是两个同类量的单位mm和m之间的换算因子,即1mm=0.001m或A=k·B=0.001B。
  对于1,km与m就是定义中的“两个同类量的测量单位”,这一点都没错,我也多次进行了强调。但请注意定义那句话的语法关系,如果说两个测量单位“”,这个“比”必动词,就是你说的相除的意思,应该写成A:B或者A/B。遗憾的是汉语说两个单位,这个“之”是“的”,A与B的比,“比”绝对不是动词而是名词了,是比(相除)的结果,是比值的简称,是名词“因子”,而不是计算因子的过程。是谁“不讲究”,有意混淆名词和动词,大家有目共睹。再强调一下:k=A/B,因子是名词,指的是计算结果k,而不是计算过程A/B。
  对于3,我再重复最后一次,老师在234楼和237楼的确是把老专家的符号k的含义没搞清楚,老专家说的k是“因子”,你说的是“词头”1000,但有时候符号k也可以代表“量”,因为老师混淆了,所以才会导致237楼的错误理解,因此我才建议避免使用同一个符号k,建议老师“词头”用k,“因子”用Q,“量”用W。
  对于4,老师又把一个计量单位和两个计量单位混淆了。请老师一定要看清楚,前提是计算“两个”同类量单位间的换算因子,Mm和mm分别是两个量的计量单位,计算Mm和mm这两个单位间的换算因子时是不是应该计算“两个同类量的测量单位之比”啊?Mm和mm两个单位相除的写法是不是Mm/mm啊?老师把一个计量单位Gm/m两个计量单位相除Mm/mm都混为一谈了。再不然就是把两个单位Gm和m相除与两个单位Mm和mm相除混为一谈了,虽然换算因子大小相同,但是我说的是Mm和mm单位间的换算因子,没有说Gm和m单位间的换算因子。是不是该“告诫”“稍微讲究些”的是老师自己啊?
  对于2,老师这叫什么“底线”啊?自古以来为人师表“百问不厌,诲人不倦”众所周知。我们分歧的焦点是我认为水平仪分度值的mm/m是角度计量单位,老师认为水平仪分度值的mm/m什么单位都不是,仅此而已。就算学生的论点是错误的,也不至于触及了老师的“底线”避而不答吧?既然“从理论上非常容易否定”,这个非常容易的理论学生也是翘首以盼良久至今未睹尊颜,老师既然有底线保护,那就只有深表遗憾了,各自保留自己的意见吧。我申明在讨论技术问题时我没任何底线,我不怕钻“套子”,也无所谓是否能“全身而退”。我相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放之四海而皆准,大家都可以用实践检验双方论点的真伪对错。
  新的一年即将过去,我相信这个主题的讨论绝不仅仅是“绕”,在“绕”中诞生了240多个帖子,虽然表面上看我和xqbljc老师发表的帖子占据了大多数,但是我相信有许多量友关心着这个主题,以不同形式参与着这个主题的讨论。大家不分年龄,不分地位,不分资历在同一个平台上共同研讨计量工作,共同学习,共同提高,不计利弊,不计是否丢面子,不计是否被钻空子、打棍子,不计是否有台阶下,畅所欲言,百花齐放,无疑这是计量论坛的一个好景象。在新的一年脚步声越来越近的时刻,祝xqbljc老师和各位量友们元旦快乐,事想竟成,新年腾飞!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2-12-31 20:2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规矩湾锦苑 于 2012-12-31 20:46 编辑

  实在不敢贪天之功为己有, 把mm/m公开做为计量单位来使用,不是我“首创”,也不是我的“独一份”,早在水平仪发明时就被发明者和制造商作为水平仪分度值的计量单位使用了。何况某老师自己也还是承认了“极个别非正式出版的参考资料也有这样的说辞”,足以说明不是我的“首创”,也不是我“独一份”。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放之四海而皆准,一个真理如果不能正面回答和解释现实中的问题和现象,它就绝对不是真理。老师用“m/m什么计量单位都不是”的理论无法正面回答水平仪测量的是不是角度值,水平仪的分度值代表什么量,分度值符号mm/m是什么,当然更不能回答mm/m是什么计量单位,甚至连水平仪有没有分度值,水平仪的分度值是啥这些最简单的问题都无法正面回答,连角度单位rad是SI导出单位m/m的专有名词这个最客观的既定事实都不敢面对和承认。
  水平仪是小角度测量仪,测量的是角度值,其分度值的符号mm/m必是角度值的计量单位。mm/m是SI导出单位m/m的十进分数单位。由弧长除以半径可轻松得到角度的SI导出单位m/m,国际计量大会给m/m赋予了专有名词rad,翻译成数学等式就是1rad=1m/m,因此可轻松得到1mm/m=1mrad。
  1rad=1m/m=1这个连等式完全可以分开写成1rad=1m/m,1rad=1,1m/m=1三个等式。分开后,1rad=1m/m表示国际计量大会赋予了m/m专有名词rad。1rad=1,1m/m=1表示rad和m/m都是“量纲为一的量”的计量单位。如果如老师所说1rad=1m/m=1不可拆解,1rad=1m/m,1rad=1,1m/m=1三个等式独立不成立,那么1rad==1m/m=1还能成立吗?
  对于这些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用“m/m什么计量单位都不是”的理论去解释,要么不敢面对,要么无法正面解释,要么解释得矛盾重重,还能够说“m/m什么计量单位都不是”的理论是正确的吗?“理论上非常容易否定”的“水平仪分度值的mm/m是角度单位”,虽然“非常容易”否定,可是至今难产的理论否定看来并不像说的那样容易。
xqbljc 发表于 2012-12-31 22:3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qbljc 于 2012-12-31 22:49 编辑

JJF100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是我们国家第一部关于计量术语及定义的法规性基础技术规范,该规范对全国的计量工作,尤其是在国家计量技术法规的制定工作中对计量术语的统一和规范化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JJF1001-2011规范共收录了215条词条,相对于JJF1001-1998的158条,考虑到删减了某些不常用的词条,实际新增>57条,“换算因子”的定义就是新增加的词条之一。大家知道,JJF1001-2011规范的选词和定名原则除了科学、“专有”外,很重要的就是“单一性”,指名词是单一的、专用的,也就是“一词一义”原则。上述论述,明显与楼上某位一个“换算因子”(mm/m)的定义有“两种含义”的说辞大相径庭,楼上在“一词一义”=“两种含义”说辞上还“绕”的过去吗?!自己不需要多讲什么了,楼上曲解“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口无遮拦的乱讲一气,既是对论坛广大量友的误导,也是对JJF1001-2011规范变相的否认或攻击,真不知其打算把论坛的量友,包括其自己带到什么地方去?这样的所谓版主仅是个不称职的轻描淡写所能搪塞过去的吗?!

      楼上某位关于对于1、对于3、对于4的说辞,已经不需要给以驳斥了,其“绕”及故意混淆的意图特别明显,当然其料理“后事”或“退路”的实质也显露无遗,大家应该可以看清楚的。

      自己仅对楼上某位“对于2”的说辞讲上那么几句:自古以来为人师表“百问不厌,诲人不倦”,但是楼上某位为了掩盖自己起初并不大的一个小错误,不惜“毁人不倦”,你“入套”太深,态度不端、学风不正,否则,贵司起草规程换人报告,不会不考虑你这个公司计量管理头目吧?还是无知+浅薄的缘故吗?!什么“各自保留自己的意见”,这不可能吧!一个在论坛释放了大量歪理的人,在其没有自我放弃错误论点和论据的情况下,怎么可以由其“全身而退”呢!我的“个人意见”非常清楚,所谓“正面回答”,应该就在2013年元旦休息结束,这就是讲,时间有限,忍让也是有限的,何去何从,楼上某位自行选择吧。

      请楼上某位看清楚我在个人意见中的“注”,并将此“注”再次复制粘贴如下:
      (注: 不“正面回答”是有条件也是有底线的,这个“条件”就是楼上“自我放弃”某些错误的论点及论据,“底线”就是论坛中广大量友不为其误导,这是仁至义尽的高姿态。)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3-1-1 01:4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45# xqbljc

  呵呵,简简单单的问题都不敢正面面对也叫真理,无法正面回答又不想爽快承认,找许许多多的借口也还是改变不了无法回答的现实。欲让别人放弃观点,首先要拿出事实和理论证明自己是对的,去说服别人,不是一个所谓的“底线”和几顶大帽子就可以压服别人的。
  术语定义当然是唯一的,一词一意,可是我说过“换算因子”有两种含义吗?我说的是符号mm/m可以表达两种含义。第一种含义表示一个计量单位,当表示角度单位时1mm/m=1mrad。第二种含义是表示求mm和m两个计量单位间的换算因子的计算式,它们相除的结果是换算因子0.001,表示1mm换算成1m时要乘以换算因子0.001。老师认为mm/m只能有一个含义,唯一含义是“换算因子”,按你的意思水平仪的分度值0.01mm/m岂不变成了一个数字乘以一个换算因子,自己不觉得这种解释可笑吗?“单位间的换算因子”是指两个同类量的不同计量单位间的换算,请问老师,水平仪的分度值本来表达一个量,怎么就变成了两个量的换算因子了,水平仪分度值又是哪两个同类量的换算因子?
  老师完全不必“忍让”,我说过,论坛上大家都可以有话直说,既没有人限制,更没有第二个人像老师那样打别人棍子,自己不愿意回答没必要用“忍让”搪塞。至于起草规程换人,我说过这是非常正确的,也是我极力鼓吹的。但不论是何原因,均与本主题的技术讨论毫无关系,没必要借此人身攻击。如果曲服于某个名人的观点压力,毫无原则地向错误的理论低头,放弃正确的观点,那才是真正的“无知+浅薄”,真正的“态度不端、学风不正”。我的态度始终如一,为人之道要光明磊落,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凡是我错了的我都坦率承认,凡是我对的我一定会坚持,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大过年很喜庆的日子,本来不想说,为了论坛这片净土,我还是再次诚心诚意劝老师,讨论问题没必要带情绪,没必要说些与技术无关的讽刺挖苦和谩骂词语,要像上帝和量友们所希望的那样,没必要搞人身攻击,不要玷污了量友们的眼球。
上帝 发表于 2013-1-1 08: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老师,2013年都到了,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呢?
xqbljc 发表于 2013-1-1 08:53:15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该主题的第三个过新年帖子---------------------------

     今天是新年,是2013年的第一天,由其楼上某位继续“绕”吧,我们放下一切,快快乐乐的过新年了!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3-1-1 18: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的一年已经到来,在新的一年里,的的确确应该“放下一切”,特别是放下那些讽刺谩骂杂音。俗话说不打不相识,我将把楼上老师对我几个月的挖苦谩骂语言就此化为友谊的添加剂,让我们在新的一年里携起手来共建团结、和谐、奋进的计量家园。祝愿量友们新年快乐,也祝愿xqbljc老师新年快乐!
  我认为本主题讨论至今也可以结束了,自173楼以后主要讨论的问题如下,就留给感兴趣的量友们来思考吧:
  1水平仪有分度值吗?水平仪分度值0.01mm/m是什么量值?水平仪分度值有计量单位吗?如果有计量单位,计量单位是什么?
  2新版JJF1001新增术语“单位间的换算因子”定义是“两个同类量的测量单位之比”,并给出了示例“km/m=1000,即1km=1000m”。示例中的“两个同类量的测量单位”分别指的是哪两个单位?“之比”和“相比”含义相同吗?“换算因子”是指“比”的结果1000,还是指“比”的过程km/m?
xqbljc 发表于 2013-1-2 09: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年的话从楼上某位的嘴里出来,也就变味了。什么“不打不相识”、“友谊添加剂”等,这叫什么人呢???
      楼上某位“讨论至今也可以结束了”的说辞,纯属一厢情愿,错误的论点、论据不给以自我放弃,就想不让别人说话吗?太霸道了吧!理论上否认莫须有的mm/m是角度计量单位的说辞,不仅是让大家看清楚楼上某位“无知+浅薄”的本来面目,更重要的是“漂白”某位对论坛的抹黑,让大家不为这样一个所谓“兢兢业业”为论坛量友们服务的版主继续误导。元旦放假结束后,本人会“正面回答”这些的,这就是说话算话,楼上某位不懂这些的。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3-1-2 20:3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人不允许老师不说话吧?至少我多次说过对老师的“非常容易”的理论翘首以盼良久了吧?老师既不愿意正面回答,又迟迟不愿意把“非常容易”的理论拿出来,既然“非常容易”就爽爽快快地说啊,不谈实质问题,却不间断地讽刺挖苦和谩骂了几个月了,还不结束,难道老师还想继续讽刺挖苦加谩骂一年吗?老师自己可以看看你从去年最后一天到今年第一天第二天我们两个人的帖子,你的哪一个帖子不充满火药味,你认为这样继续讨论下去有意义吗?即便是我不计较老师的讽刺和谩骂,继续忍耐你一年的谩骂,恐怕量友们也不愿意看这样的帖子吧?
  如果老师的确想“元旦放假结束后,‘正面回答’”,我当然是求之不得,我相信大家都是欢迎的,我也还是那四个字,翘首以盼。大家观点可以不同,各自陈述各自的观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技术上更是非常必要的,论坛的特点是技术上的观点无论对错,大家都可以充分发表,谁也无权强迫别人一定要接受自己的观点,要相信大家的识别能力,对错自有实践来检验,对错自有公论。
  我希望技术讨论就是技术讨论,没必要在新的一年里继续使用讽刺挖苦和谩骂的低级语言。我已经对老师几个月来的讽刺谩骂忍耐过去了,老师不让我把这些讽刺谩骂之语当成“不打不相识”、“友谊添加剂”看待,难道希望我也对骂?说句实在话,我们都老大不小了,尊重别人也是自重,就是孩童也没有这样没完没了地使用这些低级语言吧,我诚心诚意希望老师的讽刺挖苦和谩骂的语言就此打住,希望新的一年我们有个好的开端。也希望在平直度检测方面卓有成就的,我的老师在语言文明方面也给我们做个表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4-5-11 04: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