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概念] 示值和示值误差的测量不确定度是一样的吗?

  [复制链接]
tomfoot 发表于 2014-3-5 11:4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是不一样的啊
sky1983914 发表于 2014-3-7 15:3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觉得46楼的见解很精辟,不确定度的评定是一种测量过程评定,在测量过程中才有各个分量的引入,不知道怎么跟误差搞到一起了。
 楼主| 刘彦刚 发表于 2014-3-8 03:55: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觉得46楼的见解很精辟,不确定度的评定是一种测量过程评定,在测量过程中才有各个分量的引入,不知道怎么跟误差搞到一起了。sky1983914 发表于 2014-3-7 15:30

误差也是通过测量过程得到的。
路云 发表于 2014-4-7 22: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同意28楼凤版主的意见,示值的不确定度与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两者应该是一致的。示值与示值误差的数学模型yxΔxx0,前者将标准装置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作为影响量来评定,后者是将其作为输入量来评定的。前者是表示示值不能肯定的区间半宽度,后者是误差值不能肯定的区间半宽度。用图示来表示如下: a.jpg
sfjljczx 发表于 2014-4-20 19:5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各位评论,本人受教了,谢谢呀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4-4-20 22:47:41 | 显示全部楼层
  路兄54楼提供的示意图只要将图中那个不确定度改为随机误差或重复性误差,用于误差分析一点都不错。误差是测量结果与真值(或参考值)之差,误差所在区间的坐标位置是可确定的,该图就是由测量结果或真值(图中的标准值)确定了区间位置。而不确定度仅仅是个“宽度”,而且是被测量真值所处区间的宽度,至于区间在哪里并不知晓,区间的坐标位置无法确定。这就决定了这个示意图只能用于“误差分析”的说明,用于不确定度的说明就会产生不确定度是误差的一部分的误解。
  另外,不确定度评定绝对不能脱离测量模型,即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的关系式,脱离了测量模型的不确定度评定肯定会得到错误的评定结果。示值与示值误差的测量模型简单描述分别是y=x和Δ=x-x0,输出量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个数与输入量的个数相同,它们的输入量个数不同,可直接推论出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个数就不同,标准不确定度大小也就不同的结论。
tietou 发表于 2014-4-23 11:3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刘彦刚


    个人认为测量结果针对的是被测量,如果被测量是确定的,那结果(测得值)只有一个,不确定度当然与结果相对应,也是确定的。
tietou 发表于 2014-4-23 11:33:48 | 显示全部楼层
而这个结果通常是误差或修正值
路云 发表于 2014-4-23 13:3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6# 规矩湾锦苑

规矩兄对图示的理解仍然与我有偏差。“误差是测量结果与真值(或参考值)之差,误差所在区间的坐标位置是可确定的,该图就是由测量结果或真值(图中的标准值)确定了区间位置。”我认为误差(图中的“误差Δ”)所在区间的坐标位置是不确定的,因为示值x是不确定的,不确定的区间半宽度就是U,也就是说示值x以一定的概率在x±U区间范围内不确定,所以误差Δ同样也在Δ±U区间范围内不确定。

“而不确定度仅仅是个‘宽度’,而且是被测量真值所处区间的宽度,至于区间在哪里并不知晓,区间的坐标位置无法确定。”这实际上是将曲线想左平移-Δ(即对示值x进行系统误差的修正),但它的不确定度区间大小±U并不会因为进行了修正而改变。所以说U x修正前是示值的不确定度,修正后则是经修正后的测量结果(并非真值)的不确定度,两者应该是一致的。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4-4-23 15:4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9# 路云

  “误差所在区间”是测量结果偏离被测量真值的区间,即以测量结果为中心,最大误差和最小误差限定的区间,丝毫不涉及测量不确定度U。测量结果是测量值给出的已知值,这个值就确定了“误差所在区间”的坐标位置。最大误差与最小误差的差限定了“误差所在区间”的宽度,所以“误差所在区间”是一个位置和大小均确定的区间。因此,我认为54楼示意图的U并不是不确定度,而应改为3σ,误差Δ应改为偏移Δ,如果用误差术语表示,可以分别标示为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但绝对和不确定度扯不上关系。
  对于仪器的检定而言,示值x是仪器显示的值,这个值当然应该是确定的,而计量标准提供的值就是所谓的“参考值”或“约定真值”,这个值也是已知和确定的,因此我们才可以确定被检仪器的“示值误差”是多少,当然也会知道最大示值误差是多少。由仪器示值为对称中心,最大示值误差为半宽限定的区间就是该仪器的示值误差实际区间,只要这个区间不超出检定规程允许的示值误差区间,被检仪器判定为合格,这就是“误差理论”告诉我们的道理和方法。
  不确定度要解决的问题是:当我们用示值误差的检定结果与检定规程示值误差允许值相比较判定其符合性时,这种判定值得我们相信吗,即这种判定真的就那么可靠吗?这种判定的风险到底有多大?这个可信性(或可靠性)的量化指标就是不确定度U。U不是“置信概率”而是满足“包含概率”条件下的可信性大小,其计量单位与被检参数的计量单位完全相同,大小是真值可能存在的那个区间的“宽度(半宽)”。至于真值到底多大丝毫不影响这个宽度,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不确定度与真值无关”,当然与真值的坐标位置也就无关。所以说,不确定度的区间位置是未知的、浮动的。我们只能用已知的“有用信息”评估出区间的半宽,无法知道区间的坐标位置,这也是不确定度与误差的本质区别之一。
  “将曲线向左平移-Δ的确是对示值x进行系统误差的修正”,这是误差理论告诉我们的,属于误差理论范畴。但对不确定度而言,只取决于构成测量过程的诸要素,不确定度是不能修正的,修正的是测量结果。修正前和修正后不确定度丝毫没有改变,仍然是U。不能说“U在x修正前是示值的不确定度,修正后则是经修正后的测量结果(并非真值)的不确定度”。如果用54楼示意图解读不确定度,那就应该取消图中起定位作用的其它所有标注,只保留倒钟式的图和不确定度U。因为一旦有了定位的标注,势必给人造成不确定度是误差一部分的误解,或造成如同测量结果修正前后误差大小会不相同一样,不确定度也会不同的错觉。误差和不确定度本质的不同决定了它们不能在同一张示意图中的同一个坐标系中同时出现。
路云 发表于 2014-4-26 10: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路云 于 2014-4-25 14:23 编辑

回复 60# 规矩湾锦苑
因字符格式和图形的原因,故采用以下贴图的方式回复。
回帖.jpg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4-4-26 12: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1# 路云

  谢谢路兄提供的资料,这个资料上的示意图比54楼的示意图清楚了许多,讲解也很清晰。
  资料中讲到了“如果测量模型是y=x,那么示值的不确定度是……采用B类评定方法进行评定的”,这就是我说的测量模型中仅仅有唯一一个输入量x,这个x是通过测量设备(检定时是计量标准)测得的,而测量设备的全部信息评估者是可以掌握的,所以采用一个B类评定足矣。
  资料中讲到了“示值测量模型y=x是示值误差测量模型Δ=x-x0的一个特例,即当Δ=0时的特例”,这也一点没错。紧跟着后面说无论评定示值还是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都需要将标准引入的不确定度(注:可能是笔误,应该是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合成,这都是正确的。资料最后也点出了衡量准确性的唯一指标是误差,衡量可靠性的指标是不确定度,这些观点都和我的观点一致。
  根据资料的介绍,上表是评定示值的不确定度,下表是评定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那么错误就出在上表只能作为该规格型号测量设备的重复性或一致性分析使用,不能用作示值的不确定度评定结果,也不能作为示值不确定度的一个分量。因为示值的测量模型已经清清楚楚告诉我们只有一个输入量x,这个x只与计量标准有关,与被检对象无关。上表的数据是计量标准与被检对象的综合作用所得,因此用于测量模型y=x的输出量y的不确定度评定就是无缘无故地增加多余分量。下表可以用于测量模型Δ=x-x0输出量Δ的不确定度评定,因为其中一个输入量x是被检对象的读数,未经检定前,关于它的信息全然不知,甚至连合格与否的定性信息也不知道,此时只能用A类评定。另一个输入量x0是计量标准的量值,计量标准的信息完全可以掌握和查得,只需一个B类评定即可解决问题。两个不确定度分量合成就是示值误差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示值测量模型y=x是示值误差测量模型Δ=x-x0的一个特例,即当Δ=0时的特例”这句话,把两个测量模型统一符号后可改写为y=x0和x=Δ+x0,将改写后的两个模型进行对比非常清楚,只有Δ=0时,两个测量模型才能相同。Δ=0意味着Δ的影响忽略不计,也就意味着Δ不存在不确定度,这就是“特例”之“特”的含义。因为示值误差比示值的不确定度多一个输入量,也就多一个不确定度分量,因此,可推论出使用同一个计量标准,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将大于示值的不确定度。
都成 发表于 2014-4-26 20: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都成 于 2014-4-26 20:25 编辑

再将22#的主要观点重复一遍:
    从给出的校准结果格式看,“标准值”在前边,“示值”(或叫“测量值”)在后边,说明被校准对象是一台测量仪器,而标准器是标准源或量具之类,“示值误差”自然是被校准对象在某校准示值下的示值误差,其相反数就是该示值处的“修正值”,“测量不确定度”是“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也就是“修正值”的不确定度。它不是“示值”的测量不确定度,之所以这么说,首先是看他所评定的测量不确定度,从来源上讲主要包括了标准器的和测量重复性,而测量重复性包括了被校仪器和标准器的示值变动,也就是评的是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其次是要看一下给出的“测量不确定度”是给谁用的:一是用于“示值误差”的合格评定;二是在其后的测量中,在该示值处使用了修正值,随后的不确定度评定要用到该“测量不确定度”。
      关于“示值”的测量不确定度,如前所述,如果说在该示值处使用了修正值,则随后的不确定度评定要用到该“测量不确定度”。如果不使用修正值,则该处的最大允许误差是不确定度的来源。对于标准源或量具之类的校准,其证书格式一般是“标称值”在前边“实际值”在后边,所给的“测量不确定度”是“实际值”的,不可能是“标称值”的。如一个标称值为1欧姆的标准电阻,证书中给出其实际值和不确定度,这个不确定度不可能是标称值的,标称值只是个标称值,并没有不确定度。同样的道理推及其它仪器。知道了这一点,也就明白前边的“测量不确定度”不是“示值”的。
     总之证书中给的“测量不确定度”是“示值误差”或“实际值”的,不可能是“示值”或“标称值”的。
路云 发表于 2014-5-1 19: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路云 于 2014-4-30 23:59 编辑

回复 62# 规矩湾锦苑
根据资料的介绍,上表是评定示值的不确定度,下表是评定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那么错误就出在上表只能作为该规格型号测量设备的重复性或一致性分析使用,不能用作示值的不确定度评定结果,也不能作为示值不确定度的一个分量。因为示值的测量模型已经清清楚楚告诉我们只有一个输入量x,这个x只与计量标准有关,与被检对象无关。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4-4-25 16:20

这与我所表达的意思又有偏差,上表中的实测示值都是从被校器具上读取的,与它同时读取的还有另一个值,那就是从标准装置上读取的参考值100。所以它并不是与被校对象无关。同一个参考值得到10个不同的测量结果,恰恰是由于被校对象的重复性所致(例如用标准砝码去校准电子天平)。其实上下两个表所表示的意思是一样的,只不过下表是以示值误差的形式表达而已。

我说示值测量模型yx是误差测量模型Δx-x0,当Δ0时的特例。但同时还指出了,前者只适用于被测对象的量值是未知的,且被测对象也没有示值输出的情况。我们将后者转换成示值的形式:xx0+Δ,这个测量模型适用于标准装置和被校对象两者都有示值输出的情形,尽管有可能出现Δ0的情形,但仍与前者是不同的。不确定度本身就是与误差大小无关的量,并非向您所说的“Δ0时,意味着Δ不存在不确定度。Δ等于零,它的不确定度仍然存在。不确定度是一个离散性指标,并不会随误差的大小而改变,也不会随着误差的修正而减小或消失。Δ0,并不意味着等号两边的不确定度会相等,这就是两者的根本区别。前者由于被测对象的量值未知,且被测对象上也没有示值输出,所以只能在标准装置或测量设备上读数,因此它评出的不确定度是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而后者的被校对象有示值输出,且需同时在标准装置和被校器具上读数,因此它评出的不确定度不是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而是被校对象在该被校点(示值)处的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或称复现量值的不确定度,类似于CMC,但不完全相同),与误差的不确定度应该是一致的。它与误差的大小没有任何关系,它只表示被校器具在该示值处所复现的量值(或误差值)所不能确定的区间半宽度,与误差的大小或是否修正无关。举一个通俗形象的例子或许更有助于理解:用电子天平对一未知重物进行称量,所得到的是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而用标准砝码对该电子天平进行校准,虽然操作过程相同,但后者得到的是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或者叫该电子天平在该被校示值处复现量值的不确定度)。前者如果电子天平未经检定/校准,则无法获知测量误差,从而也就无法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但并不能因为测量误差不确定,就说不确定度也不能确定。那是准确度的事,与可靠性不可混为一谈。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4-5-1 20:4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4# 路云

  “Δ等于零,它的不确定度仍然存在,……不会随误差的大小而改变,也不会随着误差的修正而减小或消失”这句话是正确的。之所以正确,因为Δ是某个输入量的误差而不是输入量,因此无论那个输入量的实际误差Δ是不是0,只要它的最大误差或误差范围、允差为Δ,该输入量给输出量(测量结果)引入的不确定度就仍然存在,且评估结果不变。可见“在测量模型中必须存在一个输入量,它的最大误差(或误差范围、允差)是Δ”是上面这句话之所以 正确的前提条件。
  如果测量模型中压根就不存在某个输入量,该变量就不可能给测量结果引入不确定度分量。例如面积S等于长L乘高H,输出量S的输入量只有L和H两个,这两个输入量必给输出量的测量结果引入不确定度分量,测量模型S=LH中并无输入量时间T,T也就不可能给S引入不确定度分量。测量模型x=x0与x=x0+Δ相比,前者只存在一个输入量x0,也就只存在x0引入的不确定度,缺少了输入量Δ,也就不可能有另一个输入量Δ给输出量x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
  路兄所说“前者由于被测对象的量值未知,且也没有示值输出,所以只能在标准装置或测量设备上读数,因此它评出的不确定度是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而后者的被校对象有示值输出,且需同时在标准装置和被校器具上读数,因此它评出的……是被校对象在该被校点(示值)处的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这个结论我完全赞成。这正说明了输出量不同,测量模型不同,输入量也不同,不确定度当然会不同。检测结果测量模型y=x0和校准结果测量模型y=x-x0,两者有一个相同输入量(测量设备或计量标准的读数)x0,但后者比前者多了一个输入量(即被检对象的读数)x。
  用电子天平称重,“如果电子天平未经检定/校准,则无法获知测量误差,从而也就无法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但并不能因为测量误差不确定,就说不确定度也不能确定”,这句话我也很赞成,理由是评估者掌握着一个关键信息,那就是电子天平的示值允差Δ,Δ就是电子天平的计量特性,照样可以用掌握的信息对天平读数x0引入的不确定度加以评定。这个评定结果仍然是测量结果的可靠性或可信性,至于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那就要用它称量的结果与溯源链处于其“上游”的另一个称量结果相减来获得。
路云 发表于 2014-5-1 21: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路云 于 2014-5-1 01:37 编辑

回复 65# 规矩湾锦苑

您总是将测量模型中的Δ 看作是技术要求中的最大允差,而我说的这个Δ 是实测误差,与技术要求的最大允差无关。我们校准也不要去与检定规程中的最大允差去比较,也无须去判断其是否合格,我们只需实实在在的评出它的不确定度有多大。不确定度的来源只有标准装置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被校器具的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以及其它影响量(如:环境温度的影响、设备安装水平度的影响、电源电压波动的影响等)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等。对于电子天平的校准来说,天平的最大允差只是一个技术要求,根本就不是不确定度的来源。但如果是用电子天平去称量一个未知重量的物体,假设只知道该天平是合格的,但不知道其误差究竟是多少,则天平的最大允差可以作为一个不确定度的来源之一,采用B类评定的方式来对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评定。

对检测/标定/定值来说,其示值测量模型是y=x0。而对于校准来说,其示值测量模型是y=x0+Δ,y与Δ的波动范围和幅度是完全同步一致的,就像重复性一样,说示值的重复性与示值误差的重复性完全是一样的。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4-5-1 22:5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6# 路云

  如果是路兄所说的Δ 是实测误差,与技术要求的最大允差无关,而且只需实实在在的评出它的不确定度有多大,那么就必须指出测量模型中的这个Δ 到底是什么输入量。如果测量过程是用天平称量某物重量,测量模型只能是y=x0,即天平显示重量即为重物重量,模型中只有输入量天平的读数x0(以天平的示值误差Δ 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体现),而并无另一个输入量被校器具的重复性Δ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对于电子天平的校准来说,天平的最大允差是一个技术要求,也是合格天平的计量特性,但测量模型中并无输入量最大允差,天平的误差是被测对象,即Δ是测量结果,是输出量,校准的测量模型是Δ=x-x0,为了与①y=x0比对,才令Δ=y,而演变成②y=x-x0。
  测量模型①和②的共同点是都有测量设备读数x0,不过①的x0是指天平的显示值,②的x0是指标准砝码的值,它们引入的不确定度均由允差Δ(天平)和Δ(砝码)引入,而不是天平和砝码的实测误差。
  模型①只有一个输入量x0,只需要对x0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评估,天平的信息我们是知道的,因此进行一个B类评定足矣,如果再进行一个A类评定就犯了重复或无缘无故地增加不确定度分量的错误。但②的确是除了输入量x0还多了一个输入量x。x是被检天平的读数,天平的被检参数是示值误差,被检参数在校准前一切信息未知,因此要评估x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才不得不多进行一个A类评定。
路云 发表于 2014-5-2 00: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路云 于 2014-5-1 04:29 编辑

回复 67# 规矩湾锦苑

测量模型①和②的共同点是都有测量设备读数x0,不过①的x0是指天平的显示值,②的x0是指标准砝码的值,它们引入的不确定度均由允差Δ(天平)和Δ(砝码)引入,而不是天平和砝码的实测误差。

   我已经说过了,模型①不适用于天平的校准,它只适用于检测,因为它只有一个读数。如果要考虑误差修正的话,那么模型①就应该写成y=x0-Δ。模型②y=x-x0适用于天平的校准,因为它有x(天平示值)和x0(标准砝码参考值)两个读数。但y的不确定度并不是像您所说的“由允差Δ(天平)和Δ(砝码)引入,而不是实测误差。y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应该是由标准砝码的不准确(砝码的Δ)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或者叫修正不完善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和被校器具(天平)的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占主要贡献)构成,天平的允差此时不属于不确定度的来源(它只属于模型①的不确定度来源)。如果像你这样评定,被校器具天平的不确定度与它的重复性没有任何关系,重复性无论大小,评出来的不确定度都是一模一样的,这显然与事实不符。
njlyx 发表于 2014-5-2 11:4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jlyx 于 2014-5-2 11:50 编辑

回复 1# 刘彦刚


    “检定”报告是不宜‘给出’被检定仪器的‘测量不确定度’的! 它只能给出‘检定结果’--也就是‘示值误差’的“测量不确定度”。其中,‘示值误差’是反映被检定仪器‘品质’的数据,而‘示值误差’的“测量不确定度”是反映“检定”过程自身‘品质’的数据,在一般情况下--“检定”过程严格遵守相关“标准器”的使用规程,则检定出的‘示值误差’的“测量不确定度”是无须大动干戈“评估”的,它就应取“检定”所用“标准器”的“不确定度”。

     被检定仪器的‘测量不确定度’应该由“送检者”事先评估,“检定”只宜‘核查’“送检者”申明的‘测量不确定度’是否吹破牛皮了?

    “校准”或能为委托者有偿“评估”仪器的‘测量不确定度’???
njlyx 发表于 2014-5-2 12: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8# huaixiaozi


    “不确定度”本来就是一个主观性不可避免的“牛皮”指标,它应是相关责任者的一个承诺“指标”!  技术管理部门应该做的是:尽快建立核查这些“牛皮”指标是否吹破了的“检定体系”,而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让人们如何来吹这个“牛皮”(学术上是有意义的,可以让大家吹的尽量适当---既充分彰显优异,又不承担太大风险)。 对于那些尚无法核查的所谓“不确定度”,除了最高计量基准,其它的稀里哗啦一顿滥评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4-5-2 18: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8# 路云

  你说得对呀,模型①y=x0不适用于天平的校准,它只适用于检测,因为它只有一个读数。模型②y=x-x0适用于天平的校准,因为它有x(天平示值)和x0(标准砝码参考值)两个读数。不过,路兄这个判定结论所说的“天平的校准”只是指“天平示值误差的校准”并不是指“天平示值的校准”。
  楼主提出的问题是“示值和示值误差的测量不确定度是一样的吗?”我们放弃修正值的问题不讨论,因为修正值对示值检定和示值误差检定的影响是一致的。模型②y=x-x0适用于天平的校准是指适用于天平示值误差的校准,“因为它有x(天平示值)和x0(标准砝码参考值)两个读数”,示值误差是天平示值与标准砝码参考值的差,但并不适用于天平示值的校准。
  校准示值的含意是获得天平的某个指示值到底是多大,是用计量标准“检测”天平的指示值,将天平指示值大小作为未知量来检测,勿需管两者的差是多少,与用一个测量设备“检测”被测量完全相同。所以应该用模型①y=x0,不能用模型②y=x-x0。此时y0是标准值输出值,模型②的y是被检表示值误差,模型①的y是被检表指示值,模型①的y与模型②的x含意相同而与模型②的y含意完全不同。因此示值检定/校准不应该有A类评定,只需一个B类评定足矣。示值误差检定/校准则应在上述B类评定的基础上增加一个A类评定,然后合成。因此我一开始就指出测量设备示值的不确定度和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肯定是不相同的。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4-5-2 18:5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所说:“检定”报告是不宜‘给出’被检定仪器的‘测量不确定度’的! 它只能给出‘检定结果’--也就是‘示值误差’的“测量不确定度”。其中,‘示值误差’是反映被检定仪器‘品质’的数据,而‘示值误差’的“测量不确定度”是反映“检定”过程自身‘品质’的数据。这段话说得太好了!这段话明确指出了测量仪器本身并不存在“不确定度”这个计量特性,存在的只是“示值误差”这个计量特性。对于仪器的示值误差检定来说,不确定度是属于“示值误差”的检定结果的,而不是属于仪器本身的。
   “不确定度”本来就是相关测量者对自己“生产的产品”(测量结果)产品质量的一个承诺“指标”,甚至也可以说是一个主观性不可避免的“牛皮”指标,生产者总是说自己的产品质量如何如何高,不可避免的“牛皮”成分是有的,这都是可以理解的。但只要他承诺了他的检定结果的不确定度,由此引发的使用者误用其测量结果造成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重大事故等一切责任也会由其承担,因此他也不能把自己的“牛皮”吹破了,八九不离十是可以的。这也就是不确定度评定并不追求每个评估者的评定结果完全相等的道理。
  关于不确定度评定滥用的问题,我和楼上的看法一致。日常一般准确度要求和较低风险的测量和测量结果完全可以使用众所周知的、前人证明了的、标准和规范已经认可了的“可信性”(不确定度),测量者没有必要事必躬亲,没必要对各个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亲自评定,那种“稀里哗啦一顿滥评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但与楼上稍有不同的地方是对高精度的、复杂的、高风险的测量和测量结果,为了把错漏检和误判风险消灭在发生之前,就应该认认真真地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而不应该考虑“不确定度”有法还是无法核查,我们只要求评估者按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逐步评定,评定方法不能丢三落四,也不能颠三倒四,评定中保证分量的分析既不重复也不遗漏,特别是那些重要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没有遗漏和重复,这就够了。
路云 发表于 2014-5-3 13:4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路云 于 2014-5-2 17:52 编辑

回复 71# 规矩湾锦苑
校准示值的含意是获得天平的某个指示值到底是多大,是用计量标准“检测”天平的指示值,将天平指示值大小作为未知量来检测,勿需管两者的差是多少,与用一个测量设备“检测”被测量完全相同。所以应该用模型①y=x0,不能用模型②y=x-x0。 ...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4-5-1 22:17

对于您的上述观点,我不是很赞同。你这实际上就是检测,或者说是标定、定值,也就是说被校对象的量值未知。根据校准的定义:“在规定条件下的一组操作,其第一步是确定由测量标准提供的量值与相应示值之间的关系,第二步则是用此信息确定由示值获得测量结果的关系,这里测量标准提供的量值与相应示值都具有测量不确定度。”可以看出,被校对象有示值输出的同样也属于校准,校准结果可以是示值,也可以是修正值。我们可以用模型③:x=x0+Δ(实际上是由模型②转换而来)来表示示值的测量模型。这里我要强调一下,模型中的Δ是与被校对象性能有关的量,它与x处于同等地位,是与x同步产生的,它的变化幅度与x的变化幅度完全同步一致,没有x也就没有Δ。所以说被校对象的重复性同样也是Δ的不确定度来源之一,这一分量对于模型②中的x与模型③中的Δ来说,都是相同的。因此,无论模型②(示值误差)还是模型③(示值),评出的不确定度都应该是一致的。

njlyx 发表于 2014-5-3 16:5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3# 路云


      如果理顺了----

     测量仪器的‘校准’目的是【获得该‘测量仪器’的有效操作参数,包括必要的‘修正量’--这与‘校准’中形成的‘示值误差’有关,以及‘测量不确定度’---按校准得到的参数操作(包括必要的修正)进行测量时,所得测量‘示值’的“测量不确定度”---它属于被‘校准’的测量仪器】----这应该是测量仪器提供者主导的行为。

     而对测量仪器的‘检定’则应是“检测”已‘校准’测量仪器的“示值误差”( 已按‘校准’所得‘修正量’修正后的‘示值’与‘检定’所用‘标准值’之差),由此判定该测量仪器是否‘合格’(如果体系完善,还应该判定所给‘测量不确定度’指标是否吹牛了?) ---- 这应该是法制计量管理机关主导的行为。 在此‘检定’中,“检测”得到的测量仪器“示值误差”结果也是有‘测量不确定度’的,但这‘测量不确定度’是属于‘检定’系统的;一般与‘被检定’的测量仪器无关;在大部分情况下,就应取‘检定’所用‘标准器’的“不确定度”。
路云 发表于 2014-5-3 20:3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4# njlyx

没太看明白您回复的意思。我和版主讨论的是示值的不确定度与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是否一致的问题,与检定无关。检定对所用标准的准确度等级、环境条件等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对被检器具来说,不仅对示值误差和重复性这两项主要技术指标有要求,还有其他方面的技术要求,这些技术要求被称为“法定技术要求”。因此对检定来说,必须依据法定技术要求,来对被检器具作出符合性判定结论,无需给出不确定度。校准主要针对的是示值,由于它不作符合性判断,故需定量给出表征校准结果可靠性的指标——不确定度,和可信性指标——置信概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4-5-3 14: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