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数据] 再看看不确定度与误差理论的关系

[复制链接]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5-9-19 14:4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史老师11楼误差分析的例子没有错,但不确定度评定却不能像有的人所说如法炮制。
  输入量:电压测量结果V =100.00V, s(平)=0.01V ,电压测量误差范围(允差) MEPV=0.06V;电流测量结果I =5.000A ,(平)=0.001A,电流测量误差范围(允差)MPEV=0.003A。
  输出量:电功率P的测量结果可计算出500.0W,允差多少算合格没有给出(缺少计量要求)。
  不确定度评定的测量模型是P=VI ,两个输入量V和I的灵敏系数分别是CV=I=5.000A;CI=V=100V。
  输入量V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V)有两个,明显重复性比电压表的允差小得多应该舍弃,则u(V)=CV·0.06V/√3=5.000A×0.03464V=0.173W;
  输入量I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I)与上述同样的道理,u(I)=CI·0.003A/√3=100V×0.001732A=0.0173W。
  输入量V和I不相关,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uc=√(0.173^2+0.173^2)=0.25W
  取包含因子k=2,则扩展不确定度U=0.5W
  测量结果的完整报告:P=(500.0±0.5)W,k=2.。
  不确定度评定报告的使用:因为没有给出被测电功率的允差计量要求,无法确定本测量方案的可靠性。根据三分之一原则U/T≤1/3,建议在电功率控制限T>1.5W时,本测量结果可用于评判符合性,T<1.5W时本测量结果不可用于符合性评判,应对测量方案改进后重新检测。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5-9-19 15: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ssln 发表于 2015-9-19 13:11
测量手段的不同,所得测得值的误差肯定是不同的

胡说八道,测量误差只与测量结果有关,任何测量手段,任 ...

  测量误差的产生来源于测量原理、测量人员、测量设备、测量环境。什么是“测量手段”?测量原理的选择、测量人员的能力、测量设备的特性、测量环境的控制等众要素综合起来就是测量手段。任何一个要素的变化都会引起误差的产生和变化。“测量手段的不同,所得测得值的误差肯定不同”如果是“胡说八道”,那么误差理论也就成了“胡说八道”的谬论。
  因为测量手段的不同必将产生不同的测量结果,不同的误差,但不同的测量手段同样是带来不确定度不同的原因。追根溯源说到底,测量手段是产生误差和不确定度的共同原因。只不过误差的“计算”是测得值减去其参考值,需要知道测量结果的大小,不确定度的“评估”需要直接利用测量手段的信息,而无需知道测量结果的大小。因此千万不能说不确定度就是什么误差,就是什么误差的范围,启蒙读物中应该加进这样的话。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5-9-19 15: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yeses 发表于 2015-9-19 12:00
这个论坛还从来没有人承认不确定度和误差是同一概念,大家都是在说他们之间的联系,你自己也在说。你拿个 ...

  “这个论坛还从来没有人承认不确定度和误差是同一概念”,但有人说“其实测量不确定度就是被测量估计值的可能误差的度量”,叶老师不也是赞成吗?而且也有人说“不确定度就是误差范围”,“不确定度就是排除了已知系统误差后的随机误差和未定系统误差”的那一部分误差等等。我没有资格也从来不赞成对不同意见打棍子,但我确实认为这种观点的要害在于混淆了两个概念,我并没有恶意,只是实话实说,请叶老师谅解。
史锦顺 发表于 2015-9-19 16:3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史锦顺 于 2015-9-19 16:49 编辑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5-9-19 14:42
  史老师11楼误差分析的例子没有错,但不确定度评定却不能像有的人所说如法炮制。
  输入量:电压测量 ...

                           不相关假设是掩耳盗铃
                                            ——也谈误差理论与确定度论(2)

                                                                                                                                 史锦顺

       【规矩湾】
       输入量V和I不相关,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uc=√(0.173^2+0.173^2)=0.25W

       【史评】
       要用方和根的公式,就要求参加合成的分量间“不相关”。
       这是不确定度论的最大败笔,是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的不治之症。怎能保证所测量的电压值与电流值不相关?
       所有评定不确定度的人,都得这样假设,不然就没法评定。事实如何?可以断言:大多数的实际测量,都是相关的。人们最常用的方法是用高准确度的多用表来测量,例如用福禄克或安捷伦的多用表测量,或用国产的多用表测量。测量者最大的可能是用一台多用表测量电压又测量电流。此时,电压的测得值与电流的测得值不相关吗?可以说,基本上是相关的,因为机内是一套标准,此标准的偏差或变化,对电压测量与电流测量的结果的影响,肯定是相关的。好,用两台福禄克的多用表,一台测量电压而另一台测量电流,相关性可能弱些,但仍不能排除相关的可能,因为一个单位的多用表是用一个计量标准校准的,计量标准对两台多用表的影响是相关的,导致两台仪器测得的电压与电流,还可能是相关的。
       还有一个问题是,相关与不相关的检查问题。GUM与各种教科书都说可用相关系数的公式计算相关性。这是一句搪塞说词,实际上是没人这样干的。因为谁也干不了。分析一下相关系数的公式可知,相关系数公式对系统误差的灵敏度为零,而相关性基本是发生在系统误差上。
       总之,不确定度合成,都要说一句:假设不相关;而这个假设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成立的。是掩耳盗铃。一个科学工作者,能不正视客观事实吗?不确定度评定靠虚伪的假设,还能算一种理论吗?就凭这一点,就可以说不确定度论是经不得推敲的骗人说教,是一种伪科学。我指摘的不是广大的信不确定度论的人(国际计量委员会与八个学术组织的名义是很迷糊人的),我强烈斥责、声讨的是那几个炮制不确定度论的美国人。当然,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提高识别真伪的能力。
-
yeses 发表于 2015-9-19 18:35:12 | 显示全部楼层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5-9-19 15:23
  “这个论坛还从来没有人承认不确定度和误差是同一概念”,但有人说“其实测量不确定度就是被测量估计 ...

只有你们家误差和误差的范围是同一概念,相信这里没有人象你这样理解。误差是结果与真值的差值,误差的范围是误差所存在的区间宽度的评价值,是你在把误差和误差的范围进行概念混淆!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5-9-19 20: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yeses 发表于 2015-9-19 18:35
只有你们家误差和误差的范围是同一概念,相信这里没有人象你这样理解。误差是结果与真值的差值,误差的范 ...

  误差范围是最大误差与最小误差限定的区间,这个区间内分散存在着众多的误差,因此误差范围并没有摆脱误差的本性,这就是史老先生所说无非是误差“元”还是众误差组成的大家族罢了。但,不确定度却不是误差家族中的成员,它因为有误差这个家族的存在而造成的“后果”,说“其实测量不确定度就是被测量估计值的可能误差的度量”,本意已经将不确定度划归误差的家族了,这不是混淆概念是什么呢?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5-9-19 20: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史锦顺 发表于 2015-9-19 16:31
不相关假设是掩耳盗铃
                                            ——也 ...

  输入量V和I,一个是电压,一个是电流,两个参数不同,计量单位也不同,使用的测量设备分别是电压表和电流表,相关性来自哪里呢?即便使用了同一个万能表,因为是测量不同的参数,使用了万用表的不同挡位,使用了元器件不同功能区,电压和电流的测得值也是不相关的,最起码也只能算弱相关。如你所说,相关和不相关、强相关和弱相关,不能“不正视客观事实”进行“骗人说教”,假设也必须是科学的,道理上站得住脚,“靠虚伪的假设”当然不能“算一种理论”。用虚假的假设评定的不确定度,这个不确定度评定报告就是错误的报告,必须返回重新评定。
ssln 发表于 2015-9-19 20:27: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sln 于 2015-9-19 20:43 编辑

....这是什么逻辑?加“配重块修正”是“测量”吗? “测量后不准”的来历是什么?——先要“测量”,得到送标“砝码”的质量‘测得值’,并对此‘测得值’本身的“准确性”有足够的“自信”(这“自信”从哪里来?基于“测量误差理论”对相关测量设备、技术及方案等因素所引起的“测量误差”的‘最大’可能值有可信的“估计”,且“估计”出的该‘最大’可能值与【送标“砝码”的质量‘测得值’与‘标称值’之差】相比,小的可以忽略不计!),才会有送标“砝码”不准的“结论”,进而才会“配重块修正”。

很好,只要承认测量手段的测量误差可以忽略,修正的那个系统误差(或者偏差)是被测对象的就好,原来被测对象的系统误差也是传统误差理论主要关注的

什么逻辑会导出“不过标定时显示您的砝码不准主要是我的测量设备、是我的测量技术引起的,可能不是您的砝码的因素,”的“报告”??

这个逻辑很简单,因为有人说:传统’测量误差理论”的主要关注对象就是测量设备等、与“测量技术”相关的因素所引起的“误差”,被测量对象自身的量值散布“误差”通常是由其它特定指标(譬如不均匀度、不平度、不圆度、粗糙度、散布标准偏差、....)来描述的。;被测量对象的系统误差(不管是已定的还是未定的)还要关注吗?
njlyx 发表于 2015-9-19 21:2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语...........
yeses 发表于 2015-9-19 23:25:34 | 显示全部楼层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5-9-19 20:01
  误差范围是最大误差与最小误差限定的区间,这个区间内分散存在着众多的误差,因此误差范围并没有摆脱 ...


这个区间内分散存在着众多的误差,因此误差范围并没有摆脱误差的本性

你在中国这个区域内,就是说中国这个区域内分散存在着众多的你,因此中国并没有摆脱你的本性----你这叫什么玩意?拿这种东西来这里有意思吗?这是讨论技术?你真以为这种鬼话能让大家信服?

测量结果的误差值在数轴上是一个点,测量结果误差的范围在数轴上是一个域,它们是二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是你自己混淆了点和域的概念区分反而还到处栽赃别人!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5-9-20 01:33:11 | 显示全部楼层
yeses 发表于 2015-9-19 23:25
这个区间内分散存在着众多的误差,因此误差范围并没有摆脱误差的本性

你在中国这个区域内,就是说中国这 ...

  众多的人构成一个人的范围(人的团体),许多人在这个团体中存在,某人也在这个团体范围内;一系列县市区构成了中国的地域,某个县也在中国这个区域内;这些说法并无不妥。人和地是两个概念,人不是地,地也不是人,“你在中国这个区域内,就是说中国这个区域内分散存在着众多的你”,是叶老师混淆了人与地两个概念,这种论点闹笑话也就是必然了。误差范围中包含有一系列误差,或一系列误差在误差范围内分散着,存在着,何处违反了科学和逻辑?
  “区间不是点”叶老师说对了,但区间含有点,并由一系列的点构成。正如史老先生所说一个误差是个“误差元”,许多“误差元"就构成了误差范围,或误差范围内存在着一系列误差(元)。但不确定度不具有误差的全部特性,并不是误差家族的成员,不会在误差范围内存在,不确定度不是构成误差范围的“元”,也不是误差范围,更不会去对误差的大小进行度量。说“其实测量不确定度就是被测量估计值的可能误差的度量”站不住脚。
yeses 发表于 2015-9-20 08: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eses 于 2015-9-20 08:52 编辑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5-9-20 01:33
  众多的人构成一个人的范围(人的团体),许多人在这个团体中存在,某人也在这个团体范围内;一系列县 ...


还在横扯。

就算区间由点构成,但区间还是区间的概念,点还是点的概念,区间不能等于点,点也不能等于区间。你不能说点和区间是同一个概念。

你在中国的区域内,就算中国包含有很多的你,但你还是你,中国还是中国。你不能说你和中国是同一个概念。

山由石头堆成,但山还是山的概念,石头还是石头的概念,你不能说山和石头是同一个概念。

误差区间内是包含有误差,但误差还是误差的概念,误差区间还是误差区间的概念,你不能因为误差区间内包含有误差就说误差区间和误差是同一个概念!

我早注意到你见帖就批逢人就打反复无常死不认输,建议你公开你的真实身份,否则我只能合理怀疑你是诚心搅局。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5-9-20 13: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规矩湾锦苑 于 2015-9-20 13:38 编辑
yeses 发表于 2015-9-20 08:21
还在横扯。

就算区间由点构成,但区间还是区间的概念,点还是点的概念,区间不能等于点,点也不能等于区 ...


  我觉得叶老师只要承认“区间由点构成”,“山由石头堆成”就够了。这就是“概念体系”中三大关系之一的“从属关系”,大概念包含小概念的关系,每一个小概念都是大概念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叶老师无法否认每块石头都是山的组成部分,山包含了众多的石头。中国的区域内并不是“包含有很多的你”,但必然包含有很多的“中国人”。前面我说过人和地不属于同一个概念家族,因此,中国的区域内“包含有很多的你”是可笑的,应该把“中国人”作为某个国籍的人“范围”,在这个范围内包含有很多像“你”这样国籍的“人”。同样,每个误差是误差范围的组成部分,误差范围内包含了众多的误差。但不确定度不是误差范围的组成部分,误差范围中也不包含不确定度。在“概念图”中可把概念“误差”画在概念“误差范围”之下,而不能把不确定度画在误差范围之下,不确定度与误差(和/或误差范围)完全是不同的概念家族,不确定度更不会去对误差的大小进行度量。说“其实测量不确定度就是被测量估计值的可能误差的度量”的的确确站不住脚。
  我并没有“见帖就批逢人就打”,我赞成的帖子仍然是绝大多数。唯有有关不确定度、平直度检测这两个主题中我认为大家的讨论比较活跃,也是几位专家和老师在论坛发表了主题帖和论文大作,并希望征求大家的意见,我也很感兴趣。我的观点与几位专家的观点明显不同,因此我愿意积极响应,把我的不同看法毫不隐讳地贡献给各位。我的观点绝无任何“批”、“打”的意思,作为企业的一个普通计量工作者,也没有那么大能力和权力“批”、“打”来自专家的作品,纯属提出来供专家和量友们参考。如果有人有被批被打的感觉,不愿意倾听我的不同意见,或者仅仅是想听到赞美,我只能表示遗憾,并请相关人员不必理会我的帖子。如果叶老师认为我是在搅局,请明确指出搅局的字句是什么,只要说的有道理,我定将改正并表示道歉,但也应该允许我辩白,衷心希望叶老师能把我申辩的理由一一驳倒。
  “误差还是误差的概念,误差区间还是误差区间的概念”,我并没有说“因为误差区间内包含有误差就说误差区间和误差是同一个概念”。如果用数学的“集”来讲误差与误差范围的关系,它们就是单个数与数“集”的关系。如果用社会学角度来看,就是“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但同一个“集”的他(它)们必须是同类,异类不属于同一个群体,同一个范围,同一个“集”。不确定度与误差不属于同一个概念家族,它们属于异类,不确定度不可能包含在异类“集”中,也不能用它的特性去衡量异类或异类“集”的特性。因此,说“其实测量不确定度就是被测量估计值的可能误差的度量”是站不住脚的。如果叶老师仍认为“其实测量不确定度就是被测量估计值的可能误差的度量”,也请不吝赐教,总之仅因为“式(2)和式(5)代人式(8)就是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公式”这个理由,缺乏说明问题的充分性。
njlyx 发表于 2015-9-20 17:3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jlyx 于 2015-9-20 17:41 编辑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5-9-20 13:09
  我觉得叶老师只要承认“区间由点构成”,“山由石头堆成”就够了。这就是“概念体系”中三大关系之一 ...


关于【“测量不确定度就是被测量估计值的可能误差的度量”】的含义,对于不喑“测量误差"【测量结果所报告的“被测量估计值(测得值)”与“被测量真值”之差】性质的人士而言,可能会有各种“不违常理”的理解---“测量误差"的具体值、平均值、最大值、变化范围(宽度)值、...

只是叶先生及绝大部分业内人士都明白:至少在测量结果(测得值+测量不确定度)的报告者眼中,最终不得已遗留于测量结果中的“测量误差"是一个零均值的“随机量”(总体),其具体值是这个零均值“随机量”(总体)的一个“样本”——无法确定,其有意义的“度量”只能是【约定包含概率下的分布范围(宽度)值(与史先生称谓的“测量误差范围”同义;学究式表达方法为:说明的“包含因子”乘以“标准偏差”。)】——这个零均值“随机量”(总体)的一个统计特征值。.....基于此,【“测量不确定度就是被测量估计值的可能误差的度量”】大约等价于【测量不确定度就是“约定包含概率下的‘测量误差’分布范围(宽度)值”】。

“测量误差”与“测量误差范围”在绝大部分业内人士眼中是有清晰区别的: “测量误差”通常指的是一个“随机量”(总体),或是 “测量误差”这个“随机量”(总体)的具体样本值; 而“测量误差范围”则是 “测量误差”这个“随机量”(总体)的一个统计特征值。......除了您肆意“推定”,没有任何人以为【测量不确定度就是某种“测量误差”】!  

如果你只说“别人以为【测量不确定度就是某种“测量误差范围”】是不对的”,应该不致让人特别反感。各人都有表达、坚持自己观点的权利,但不能以自己的“逻辑”将别人的“观点”肆意歪曲,尤其是在对方已经明确申诉的情况下!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5-9-20 22: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njlyx 发表于 2015-9-20 17:35
关于【“测量不确定度就是被测量估计值的可能误差的度量”】的含义,对于不喑“测量误差"【测量结果所报 ...

  非常遗憾,在完整测量结果(测得值+测量不确定度)的报告者眼中,报告写得非常清楚,只有测得值和测量不确定度,没给出测量误差,一个零均值的“随机量”(总体)的“测量误差"更是子虚乌有。我相信叶老师也不会赞同你的这个观点。因为叶老师已经说过他不认可“不确定度就是测量误差”的观点,你的这个说法剥掉那个相同的“测得值”,就只剩下“测量不确定度就是测量误差”了。而且恕我直言,这句话中老师你还混淆了“区间”和“区间半宽”的概念。误差范围(区间)是一系列误差的“集”,用一个“集”与一个“半宽”相比较是毫无可比之处的。你把别人说的误差范围这个区间改为区间半宽,至少和不确定度的半宽可以相比较了,这应该是个进步。
  但,误差区间的半宽和被测量真值存在区间的半宽仍然不是一个概念,因为两个区间并非同一个,此半宽如何是彼半宽?【“测量不确定度就是被测量估计值的可能误差的度量”】大约等价于【测量不确定度就是“约定包含概率下的‘测量误差’分布范围(宽度)值”】可以说得过去,可惜,“测量不确定度”不是“被测量估计值的可能误差的度量”,连接词“等价于”在这里也就失去意义。不确定度是凭测量过程的信息估计出来的被测量“真值所在区间的半宽”,即便把这个区间看作为真值的“分散区间”(注:真值是唯一的,并不分散),这个分散区间也不是误差的分散区间,该区间的半宽怎能是“约定包含概率下的‘测量误差’分布范围半宽”,又如何去“度量”误差的分散性?误差和不确定度各有各的“家”(区间),误差有自己的分散区间,误差在自己的“家”(分散区间)分布,不会到别人(不确定度)“家”去分布。
njlyx 发表于 2015-9-21 08:38:14 | 显示全部楼层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5-9-20 22:10
  非常遗憾,在完整测量结果(测得值+测量不确定度)的报告者眼中,报告写得非常清楚,只有测得值和测 ...

如此,我等再无话可说。
史锦顺 发表于 2015-9-21 09: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史锦顺 于 2015-9-21 09:11 编辑

                         不确定度是什么
                                         ——也谈误差理论与不确定度论3

                                                                                                                                                   史锦顺

         在主帖中,都成说:"其实测量不确定度就是被测量估计值的可能误差的度量",并说明引自梁晋文的《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我认为:“测量不确定度就是被测量估计值的可能误差的度量”是对不确定度概念的比较准确的解释。其中“估计值”是受GUM影响的语言,应为“测得值”。在测量计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中,不存在“估计值”。中国人要说符合中国人习惯的话。科学不能凭主观想象,不能“估计”。测量计量要靠实际测量,按公式进行计算,不许“估计”。要称“仪器示值”、“计算值”、“平均值”、“测得值”、不准有“估计值”。“估计”进不了科学的殿堂。因此这句话,可简化为“不确定度是测得值的误差的量度”。
-
        误差是测得值与真值的差距。误差是个泛指的概念。误差的量度,就是误差大小的定量表达。
        测得值减真值是误差元。误差元的绝对值的一定概率(99%以上)意义上的最大可能值是误差范围。误差范围又称极限误差,误差限,准确度,准确度等级,最大允许误差等。
-
        不确定度是什么?
        就常量测量来说,已有完整的表达方式,已经没有不确定度的插足之地。但不确定度来者不善,不是要改进什么,而是要整个取缔误差理论,而由它一统天下。什么发展,没那回事。且看不确定度论的主要观点:
        1 真值不可知
        近代科学的哲学基础是可知论。经典测量学的基本观点是真值可知。误差是测得值与真值的差距,真值可知,才有误差可言。真值不可知,误差理论就失去根基。
        炮制不确定度论的基本点是“真值不可知”。这是杀向误差理论的利剑,是对误差理论的挖根战术。
        2 误差不可求
        基于真值不可知的哲学观念,说:“由于真值不知,不能求误差”。如果当真误差不可求,那误差理论就没有用途,误差理论就是什么都不能处理的无用理论、该废弃的理论。
        3 准确度定性说
        不确定度论出世,在叫嚷“真值不可知、误差不可求”的同时,又说“准确度是定性的”。三百年的近代计量历史,都是讲定量的准确度。准确度定量,才能说明测量仪器的性能,才是有用的量。说准确度是定量的,等于说误差理论的表达是空的。
        以上三条,是不确定度论否定误差理论的三大理由。是根本性的否定。
-
        误差理论的根基是真值可知、误差可求、准确度定量。而不确定度论的基本主张是不可知论。“真值不可知”,你误差理论没有根基;误差不可求,你误差理论没有方法;准确度定性,你误差理论的表达是没有数量的,是空的。如此攻击,明明是彻底否定吗,还谈什么发展!
-
        然而,不确定度出世时宣布的基本观念,事实上却没法贯彻。说“误差不能求”,那就该给出能求的新方法。但可惜,除去误差的概念,竟找不到其他的表达方式。于是,还得用不确定度论自己认为“不可求”的误差。说别人不能求,却把别人求得的误差拿来自己用,这就是不确定度论的特有风格——不顾脸皮,偷。
        不确定度论的理论落实到操作方法上,那就是不确定度评定。不确定度论的两类评定,是些什么货色呢?
        A类评定,不过是最为平常的几次重复测量,而公式不过是十九世纪初提出的贝塞尔公式。这有一点新意吗?没有,人们早已熟知。
        B类评定,更糟糕;GUMVIM各列截然不同的若干条;大多数是废话。“以前的测量数据”能代表现实的测量吗?“手册的数据”是通用的常识,那种一般的知识能代表特定的被测对象吗?简直是乱弹琴。可用的话,只有“看说明书”。“看说明书”也能算“评定方法”?计量的业务就是检查测量仪器的实际性能是否符合说明书的规定,这要有计量标准,要靠实测数据;凭白地相信说明书,还要计量干甚么?说明书的规定,当作评定性能的依据,所谓的B类评定,简直就是胡扯淡。
        不确定度评定的实际操作,是抛开B类评定的,而按GUM的一套方法。讲分布、取方和根,转来转去,也只能在别人已给出的误差范围上打主意。用误差能算出什么?不过是误差范围,也就是以测得值为中心的以误差范围为半宽的以一定概率包含真值的区间。U95是什么?那个以95%概率包含真值的以测得值为中心的区间,就是测量结果。这个区间的半宽就是U95.
        在误差理论中,有两个区间。第一区间是测得值区间,用于研制与计量中。该区间以真值为中心、以误差范围为半宽。第二区间,是被测量的量值(真值)区间,用于应用测量中。该区间以测得值为中心、以误差范围为半宽。第二区间又简写为测得值加减误差范围,被称作测量结果。第一区间由研制者提出,而在计量中依靠计量标准而得到确认。第二区间可以由第一区间严格推导出来。经计量公证成立的第一区间,确保第二区间的成立。由此,必有:测量结果中包含被测量的真值。只要测量仪器误差范围足够小,人们的测量就得到了误差范围满足实用要求的被测量的量值,就达到了测量的目的。
-
        不确定度论的表达,有新内容吗?没有,不过是类比地给出误差理论的第二区间。误差理论有其单元(误差元),从而能严格推导出两个区间。不确定度论没有单元,不能推导,因此仅能参照误差理论进行仿造。没有新内容的不确定度,难道不是多余的吗?
-
yeses 发表于 2015-9-21 09: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eses 于 2015-9-21 09:34 编辑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5-9-20 13:09
  我觉得叶老师只要承认“区间由点构成”,“山由石头堆成”就够了。这就是“概念体系”中三大关系之一 ...


什么“异族”“同族”?纯粹你自己一个人的臆想,理屈词穷了就找些歪理歪词。丝毫没有逻辑性!
看着!以下就是VIM3中的内容(虽然我还未必完全认可):

The deviation from the true value is composed of random and systematic errors. The two kinds of errors, assumed to be always distinguishable, have to be treated differently. No rule can be derived on how they combine to form the total error of any given measurement result, usually taken as the estimate. Usually, only an upper limit of the absolute value of the total error is estimated, sometimes loosely named “uncertainty”.

你现在只需要注意最后的那句话。按照你那种“逻辑”,全世界都在混淆不确定度和误差的概念区分。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5-9-21 13: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概念系统中,小概念要包容在大概念的“范围”中,它必须与这个大概念所包容的其它小概念是同类、同种。不确定度与误差并不是同种同类,那么说:“其实测量不确定度就是被测量估计值的可能误差的度量”,符合科学道理吗?我是从逻辑学角度分析了“其实测量不确定度就是被测量估计值的可能误差的度量”违背逻辑,违反概念体系基本规则,因而判定它是错误的。
  42楼史老先生从计量学的基础理论角度进行了批判。让我们先假设“其实测量不确定度就是被测量估计值的可能误差的度量”这个伪命题是一些人认为的“真理”,那么,“不确定度论的表达,有新内容吗?没有。”,“讲分布、取方和根,转来转去,也只能在别人已给出的误差范围上打主意。用误差能算出什么?不过是误差范围,也就是以测得值为中心的以误差范围为半宽的以一定概率包含真值的区间”,“这就是不确定度论的特有风格——不顾脸皮,偷",“简直就是胡扯淡”,是“多余”。史老先生毫不客气的质疑令我们极力推行不确定度的大佬们情何以堪,不知我们的不确定度理论推行者如何回答史老先生的毫不客气的质疑!
njlyx 发表于 2015-9-21 14: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jlyx 于 2015-9-21 14:28 编辑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5-9-21 13:09
  概念系统中,小概念要包容在大概念的“范围”中,它必须与这个大概念所包容的其它小概念是同类、同种。 ...


令我们极力推行不确定度的大佬们情何以堪”的可能不是史先生的“质疑”,而是您的如此浆糊支持!... 您有机会真应该拜访一下制定相应“规范”文本的专家们,听听他们对您老人家“解读”的看法。

对于史先生的“质疑”,总有应对办法——或解释、或改善,不难让大多数人信服。而对您老人家如此“解读”的号称支持,只能让人哭笑不得!

yeses 发表于 2015-9-21 14: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njlyx 发表于 2015-9-21 14:10
“令我们极力推行不确定度的大佬们情何以堪”的可能不是史先生的“质疑”,而是您的如此浆糊 ...

李老师应该欢迎规矩湾锦苑先生站到史先生那边去才对呀。
njlyx 发表于 2015-9-21 14:47:28 | 显示全部楼层
yeses 发表于 2015-9-21 14:21
李老师应该欢迎规矩湾锦苑先生站到史先生那边去才对呀。

我看史先生与规矩湾是绝然不同的。

史先生是看到现行“不确定度”应用中的种种缺陷(实际存在!)而对“不确定度”心生厌恶,纵有矫枉过正之虞,但他老人家对测试计量的追求是非常清楚的,辩论逻辑也非常清晰,总可以进行有意义的辩论。
285166790 发表于 2015-9-21 17:48:21 | 显示全部楼层
yeses 发表于 2015-9-21 14:21
李老师应该欢迎规矩湾锦苑先生站到史先生那边去才对呀。

他俩适合唱双簧。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5-9-21 21: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史老先生的质疑非常符合逻辑,既然不确定度推行的大佬们认为“其实测量不确定度就是被测量估计值的可能误差的度量”,认为不确定度就是“剔除已知系统误差后剩余的随机误差和未定系统误差”的这部分误差的范围,认为不确定度就是“以测得值为中心的以误差范围为半宽的以一定概率包含真值的区间”,这种将不确定度与误差搅成一锅浆糊的所谓解读才是史老先生质疑的根源。请问各位极力推行不确定度的大佬们,这种与误差范围搅成一锅浆糊的不确定度还不够“偷"(剽窃误差理论)、“胡扯淡”、“多余”、“添乱”吗?史老先生质疑的根源就在这里。“对于史先生的质疑,总有应对办法——或解释、或改善,不难让大多数人信服”,我们对不确定度推行的大佬们的“应对办法”一直在拭目以待,但很遗憾至今没有看到“让大多数人信服”的应对拿出,“只能让人哭笑不得!”。
njlyx 发表于 2015-9-21 23: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jlyx 于 2015-9-21 23:15 编辑
史锦顺 发表于 2015-9-21 09:08
不确定度是什么
                                         ——也谈误差理论与 ...


1 真值不可知
        近代科学的哲学基础是可知论。经典测量学的基本观点是真值可知。误差是测得值与真值的差距,真值可知,才有误差可言。真值不可知,误差理论就失去根基。
        炮制不确定度论的基本点是“真值不可知”。这是杀向误差理论的利剑,是对误差理论的挖根战术。
        2 误差不可求
        基于真值不可知的哲学观念,说:“由于真值不知,不能求误差”。如果当真误差不可求,那误差理论就没有用途,误差理论就是什么都不能处理的无用理论、该废弃的理论。
        3 准确度定性说
        不确定度论出世,在叫嚷“真值不可知、误差不可求”的同时,又说“准确度是定性的”。三百年的近代计量历史,都是讲定量的准确度。准确度定量,才能说明测量仪器的性能,才是有用的量。说准确度是定量的,等于说误差理论的表达是空的。
        以上三条,是不确定度论否定误差理论的三大理由。是根本性的否定。


由于某些“不确定度”的名义推广者的“高论”,让原本只是“误差理论”中一个评价指标的“不确定度”披上了“理论”的大褂,但其实它并没有独立于“误差理论”的理论体系;在具体应用中又出现一些明显的疏漏、甚至错误;.... , 由此,让史先生极其恶感,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真不是艾森哈特等那几个最早建议采用“不确定度”‘定量’评价“标定(或称校准)系统”准确性的美国人的罪过——

1. 关于“真值不可知”
    从早期文献品味的意识是: 测量者(或报告者)在给出测量结果(或报告)之时,对真值是未知的(或不确定的)。但未否认真值的客观存在,并非“不可知论”宣扬的那种“世界无真相、事件无缘由”的“不可知”。

2.关于“误差不可求”
    也是说:测量者(或报告者)在给出测量结果(或报告)之时,不能给出测量误差的具体值。并非说“不能对测量误差的可能范围做出恰当的‘评估’”!

3.关于“准确度定性说”
  这只不过是在推行“不确定度”后的一项“规定”而已,以免混用产生不必要的困惑。并非说“准确度”以前就是“定性”概念,就像“精度”一样(以前及现在的一些“不规范”文档中都有给“精度”赋具体值的情况)。

4. “真值不可知”、“误差不可求”及“准确度定性说”似乎都不是艾森哈特等当初建议采用“不确定度”(艾森哈特的那篇经典研究报告)的缘由?

5.   “测量不确定度”的物理含义确实与先生近年点明的“测量误差范围”一致,但这并不能说明 “测量不确定度”多余,因为——
   (5.1) 在 “测量不确定度”应用之初及其后若干年,先生现在点明的“测量误差范围”在实际应用(误差理论的分析处理)中都是用“测量误差”指代的, 用“测量不确定度”加以区分是适宜的;
    (5.2)  “测量不确定度”只是“测量误差范围”的一种【 只是测量者(或报告者)给出的“测量误差范围”。除此之外,还有规范或应用要求的“测量误差范围”、检定实验呈现的“测量误差范围”,...】,即便现在点明了“测量误差范围”,逻辑上也不宜由“测量误差范围”替换 “测量不确定度”。
   (5.3)  “测量不确定度”应用现状的确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先生在处理“测量误差范围”方面的某些有效方案可以试用于 “测量不确定度”的分析、处理?



补充内容 (2015-9-22 07:14):
“测量不确定度”只是测量者(或报告者)给出的、当时无法确定的、不得已最终遗留于测量结果中的“测量误差”的“可能取值范围(约定包含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4-5-8 23: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