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概念] 误差范围(U99)的计算—— 测量计量理论与实务探讨(2)

[复制链接]
史锦顺 发表于 2015-11-15 10: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误差范围(U99)的计算
                                           —— 测量计量理论与实务探讨(2)
-
                                                                                                                 史锦顺
-
(一)误差范围计算的任务与场合
       测量计量的基本理论是误差分析与误差合成。误差分析是求出各种误差元;误差合成是把各种误差元变成误差范围。误差范围表征测量仪器的性能、测量结果的水平。计量是检查、公证仪器的误差范围。误差范围的大小,决定计量标准的等级及其量值传递关系。
       误差范围贯通于研制、计量、测量三大场合。误差范围又称极限误差、最大允许误差、准确度、准确度等级。
-
       误差分析与误差合成,主要应用于研制场合与间接测量场合。
       计量检验与公证测量仪器的误差范围,靠标准、凭实测。建立计量标准时,可能要做些分析工作,日常业务,执行规程,照章办理,通常没必要分析。
       直接测量,主要是根据任务要求,选用测量仪器。测量者在得到测得值的同时,是知道该直接测量的误差范围的,就是所用测量仪器的误差范围指标值。
       间接测量,要根据所求量对各个直接测量量的函数关系,分析函数的误差元,并合成误差范围。
-
(二)随机误差的层次
       随机误差理论是完整而完美的。它有如下三个层次:误差单元、理论中介、误差范围。
       A基础层次  误差单元  随机误差元         
               ξi = Xi- Z                                                                          (1)
       B过渡层次  理论中介  标准误差σ
                σ =√[(1/N)∑ξi]                                                                 (2)
       C整体构成层次  误差范围
                R = 3σ =3√[(1/N)∑ξi^2]
                  =√[(1/N)∑(3ξi)^2]                                                           (3)
       实际处理
       1、 式(2)可用贝塞尔公式求出
                σ =√{[1/(N-1)]∑[X-X(平)]^2}                                              (4)
       2、 式(3)可表达为
                R(随)=3σ(ξ)= σ(3ξ)                                                             (5)
       就是说:随机误差的单元是ξ,而随机误差范围是σ(3ξ)。
-
(三)系统误差的层次
       系统误差在重复性测量中是恒值。可正可负。测量仪器中的系统误差,已定的也好,未定的也好,凡未修正的,都算。通常,只规定系统误差的最大可能值,而且,在测量仪器的保证使用期内(或允许一年校准一次,即指标保证期为一年),该系统误差的绝对值,不大于给定的指标值。
-
       A基础层次  误差单元   系统误差单元
                 βi= Xi- Z=β                                                                         (6)
       B过渡层次  不存在
       系统误差是恒值,在量值坐标上是一个点,在时间坐标上是常值。不存在类似于随机误差的那些通常所说的“分布”。
       C整体构成层次  误差范围   系统误差范围
                  R(系) =√[1/N]∑(βi)^2]  
                   = |β|                                                                                 (7)
       就是说:系统误差的单元是β,而系统误差范围是|β|。
       单个系统误差对误差范围的贡献是该系统误差的绝对值。
-
(四)间接测量的误差合成
       间接测量由若干直接测量构成。各直接测量的误差,都是间接测量的误差因素。还加一些综合性因素。
       间接测量,要进行若干项分项误差的合成。
       设函数误差由以下8项误差构成: 大系统误差项β(1大)、β(2大); 中小系统误差项β(3小)、β(4小)、β(5小)、β(6小); 随机误差项ξ(7随)、ξ(8随)。
-
       注:
       分项系统误差的传递系数是函数对该自变量的偏微商。
       分项随机误差的传递系数是函数对该自变量的偏微商的3倍(包含概率99%)。
       本文中分项误差项的值,指单项误差与传递系数的乘积。
-
       函数误差元
             Δf =(∂f/∂x)Δx + (∂f/∂y)Δy……                                               (8)
             Δf =β(1大)+β(2大)
                 +β(3小)+β(4小)+β(5小)+β(6小)
                 +3ξ(7随)+3ξ(8随)
       求“函数误差元的平方”的统计平均
            [(1/N)∑Δf^2]
                 = (1/N)∑[β(1大)+β(2大)
                  +β(3小)+β(4小)+β(5小)+β(6小)
                  +3ξ(7随)+3ξ(8随)]^2
             R^2=(1/N)∑{(1大)^2+2J(大)β(1大)β(2大) +β(2大)^2
                  +β(3小)^2+β(4小)^2+β(5小)^2+β(6小)^2
                  +[3ξ(7随)]^2+[3ξ(8随)]^2+其他交叉项}                            (9)
       大系统误差项的交叉系数J(大)等于+1或-1;因误差范围是误差元的最大可能值,故取+1。由此,大误差间取绝对和。其他交叉项的交叉因子,凡有随机误差项的,交叉因子为零。没有随机误差的,是系统误差之间的交叉系数,可以是+1,也可以是-1;由于交叉项的数量大,可认为正负项近似抵消,因而其他交叉项之和可略。
-
        合成误差范围公式
              R =√{[R(1大) +R(2大)]^2
                 +R(3小) ^2+ R(4小) ^2 +R(5小) ^2+ R(6小) ^2
                 + [3σ(7随)]^2+[3σ(8随)]^2}                                             (10)
       两项或三项大系统误差间取“绝对和”;此“绝对和”、所有其他系统误差、随机误差范围之间,取方和根。
       由于测量仪器的误差范围,以系统误差为主,且因误差范围是误差元绝对值的一定概率(99%)意义上的最大可能值,因此某项直接测量的测量仪器误差范围指标值,视为间接测量的该项系统误差。
       当分项误差仅有一项大误差,或有4项以上大误差时,考虑交叉项的可能抵消作用,公式(10)变成纯“方和根”。
-
(五)两条处理路线
       本文的处理方式是由误差元直接构成误差范围,着眼点是误差范围。这是很方便的。因为直接测量靠测量仪器,而测量仪器有误差范围指标。直接计算误差范围的合成,乃是一条捷径。随机误差,由误差元直接构成误差范围(3σ);对于系统误差,测量仪器是有误差范围指标的,又是以系统误差为主。把系统误差元合成到函数误差范围,可一步到位,简单、明了。
-
       不确定度论的GUM方法,以理论中介的方差为着眼点。这对随机误差可以;但对系统误差,却十分困难,就必须过五关。这五关是:(1)知道误差量的分布规律、(2)化系统误差为随机误差、(3)假设不相关、(4)范围与方差间的往返折算、(5)计算自由度。这五关的存在,必将使不确定度论折戟沉沙。
-
       这里,认识的关键是两条:1 误差元间可相加,是微分原理,不是只有方差值才可相互合成。2不是只有方差才能取方根。任何量都可以取方根。本文就是以取方根为消除正负号的一般方法(初等数学规定,方根为正值),在取多项和(来自微分原理)的方根中,得出“绝对和法”“方和根法”以及他们组合的“混合法”。
-
(六)题外的建议
       本人基于对不确定度论的全盘考究(已发网文三百余篇),对不确定度论与不确定度评定持根本否定的态度。认为不确定度论基本观点、基本逻辑、基本方法都错了,总架构无法改进,没有前途。
-
       目前,一个客观事实是,推行不确定度论二十多年了,许多实际工作者不能不处理具体事务,不确定度的一套,无法避开。我认为,在不改变名称的情况下,可以有具体的局部的改进。
       关于误差合成一事,就是现在讲的不确定度评定,我建议按本文方式评定U99(就是误差范围)。合理、保险、简单。五大难关一扫光,难道有谁不愿意吗?
-
       我奉劝那些推行不确定度论的检察官、督导员,制定规范规程的人,编教材的人,写书的人,要讲科学,要实事求是。要做客观上于国于民于事业有利的事。昏昏然地崇洋,麻木地随波逐流,甚至为一己之私而坚持错误宣扬错误,那就必然受到道义的惩罚。拍拍良心吧!
-



补充内容 (2015-11-17 19:02):
怎么不能回帖了?

补充内容 (2015-11-24 06:49):
(9)式第一项应为 ∑{β(1大)^2……
285166790 发表于 2015-11-23 21: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几个规范中的内容,是否可以证明“测量误差”或“修正值”可以作为测量结果来表示呢?
{XY[$BHEPTY51RBY{2$J)FM.png
D`SVQHCNBUO3~W]P1B@31U6.png
EE5}S(WLSA90%U_V`L{(CYM.png
何必 发表于 2015-11-22 12:3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何必 于 2015-11-22 12:39 编辑

          现实中用户是不单独关注被校仪器示值是多少的,关注的是被校仪器示值所对应的实际值是多少!或者进一步说关注的是被校仪器示值超不超差!

          可能有人会说校准是不做合格与否的判断的,但是校准CNAS是允许做符合性声明的。一份不做符合性声明的校准证书对用户来说是很苦恼的一件事,因为用户不知道校准完后仪器能不能用,他自己还得去做计量确认,对用户来说是很不方便的。用户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只能听计量机构“忽悠”,一旦用户有选择,肯定选择服务好的机构,这一点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尤其明显!当然这与本贴主题无关但却是很现实的问题。

补充内容 (2015-11-22 13:42):
关注的是被校仪器示值所对应的实际值是多少!改成“关注的是被校仪器示值与对应参考值之间的关系”
都成 发表于 2015-11-18 08:40:39 | 显示全部楼层
csln 发表于 2015-11-18 08:20
谢先生美意,出差赶时间

各自的意思表述很清楚了,您的理解无误,过去从来没有认为这是一问题,引出这个 ...

不着急,我22日~29日出差讲课、评审,这几天在忙着准备。
qcdc 发表于 2015-11-15 21:0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qcdc 于 2015-11-15 21:12 编辑

您评定的U99(就是误差范围),这个99%的包含概率似乎来得并不科学。有概率那就必然对应于一个分布,请问是什么分布?对应的包含因子又是多少?
您说:“分项随机误差的传递系数是函数对该自变量的偏微商的3倍(包含概率99%)”。这里用3倍必然是指正态分布,因为其它分布都会小于3,那3倍对应的包含概率是99.73%,而不是99%,要是取包含概率99%,那就是2.58倍!差不少呢?
随机误差并不是光指重复测n个数,数据存在差异,按白塞尔公式计算个标准偏差这一种。还有:仪器传动机构的空程误差,数字式仪器分辨力产生的误差,数据修约产生的误差,仪器度盘偏心引起的角度测量误差等等都属于随机误差,这些随机误差都可认为在一定范围内服从某一概率分布,如服从均匀分布,这些内容在误差理论的教材中早有说明,不会有异议吧。
对于系统误差,已知的系统误差,想修正就修正掉算了,没什么好研究讨论的,修正后还存在修正值的误差(不确定度)。不想修正没关系,就只能当不知道,但总还是会知道如所用仪器的允差,也就是其误差不会超出的范围,其值可大可小,可正可负,具体在哪里真不知道,都有可能,于是乎,它具有统计特性,对同类仪器实际误差进行统计后,发现其存在分布规律,例如服从正态分布或三角分布或均匀分布等等,也就是它有随机误差的特性,因此,误差理论教材中说:将未定的系统误差按随机误差处理,它们之间的合成也是采用方和根的方法,而不是绝对值相加!这是符合统计学的必然结果。
个别误差理论教材中提到:将未定的系统误差按绝对值相加进行合成,这是在误差项数较少时,出于保守和方便!当误差项数较多时,是绝对不允许的。这不是什么系统误差之间的交叉系数是+1,无论是误差理论,还是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只有如何处理相关系数的问题,绝对没有什么“系统误差之间的交叉系数是+1”的理论,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
测量不确定度只是将误差理论中的“按标准偏差合成方法”,换用了一个“不确定度”的概念,将评定与表示方法进行了统一和细化而已。您的“误差范围”方法,大致就是误差理论中的另一种误差合成方法:“按极限误差合成方法”,但是,按绝对值相加是错误的,应该是方和根,考虑相关系数,而不是什么交叉项系数。
如您所说:“不确定度论基本观点、基本逻辑、基本方法都错了”,GUM存在这么严重的问题,它能存活到现在吗?1059和1059.1的起草人们、高校讲授误差理论的教授们、国家计量院的院士研究员们、国防系统的计量专家们、各大区及省级计量院的研究院和高级工程师们都干嘛去了???请问干嘛去了?
285166790 发表于 2015-11-16 08:0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285166790 于 2015-11-16 08:12 编辑

”不确定度“与”误差“的定义不同,不能混为一谈,"不确定度"对应于测量结果,“误差范围“对应于真值。“误差合成”的方法、步骤误差理论中已经很完善,也没有新的改动。”不确定度“和“误差范围”不能互相替代,二者各有各的定义,各有各的用途。各司其职,何来有冲突一说。


计量理论也不光是计量人员的理论。它贯穿于仪器的研发、制造、使用中。仪器的出厂指标不能用一辈子,所以才需要计量部门来定期重新赋值,计量的职责就是评定仪器当前的性能,和出厂指标没有必然的关系。检定证书结论过于死板,只适合于强制性检定计量器具。只有校准证书,才能使仪器根据指标灵活运用。
 楼主| 史锦顺 发表于 2015-11-16 11: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史锦顺 于 2015-11-16 11:17 编辑

-
                                               同qcdc先生辩论
-
                                                                                                            史锦顺
-
       【qcdc质疑】
        您评定的U99(就是误差范围),这个99%的包含概率似乎来得并不科学。有概率那就必然对应于一个分布,请问是什么分布?对应的包含因子又是多少?
       您说:“分项随机误差的传递系数是函数对该自变量的偏微商的3倍(包含概率99%)”。这里用3倍必然是指正态分布,因为其它分布都会小于3,那3倍对应的包含概率是99.73%,而不是99%,要是取包含概率99%,那就是2.58倍!差不少呢?
       【史辩】
       对各种随机误差,用3σ,说明包含概率是99%(意思是不低于99%),是可以的。纯正态分布3σ的包含概率是99.73%,实践的处理,不能理想化。要考虑有时测量仅有10次,可能有t分布的成分,把包含概率说低些,说成99%,是必要的。至于其他分布,都可能有,但取3σ,对那些分布的包含概率都是100%。说3σ、99%,囊括了各种分布。
       凡随机误差都取3σ,是一种可行的方便而又合理的办法。不确定度论出世前的误差处理都是这样。误差量的特点是绝对性和上限性,取大点是可以的。
       细辨各种随机误差的分布,编造系统误差的分布,是不确定度论的产物,实践中根本就行不通。那些评定样板,假设了许多种分布,也不过是假设而已。最典型的编造是系统误差居然也有什么分布。而其条件竟是用各种不同厂家、不同原理的多套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量,这是空想,实践中没有这回事。实际的情况就是一个量用一套仪器进行多次测量。有时用第二套仪器旁证一下也可能,但极少。至于多套(十套以上)仪器测量同一量,实际上没有,也不可能有。
       细辨那些分布,甚至编造系统误差的分布,都是不确定度论的败笔。
-
       【qcdc质疑】
       对于系统误差,已知的系统误差,想修正就修正掉算了,没什么好研究讨论的,修正后还存在修正值的误差(不确定度)。不想修正没关系,就只能当不知道,但总还是会知道如所用仪器的允差,也就是其误差不会超出的范围,其值可大可小,可正可负,具体在哪里真不知道,都有可能,于是乎,它具有统计特性,对同类仪器实际误差进行统计后,发现其存在分布规律,例如服从正态分布或三角分布或均匀分布等等,也就是它有随机误差的特性,因此,误差理论教材中说:将未定的系统误差按随机误差处理,它们之间的合成也是采用方和根的方法,而不是绝对值相加!这是符合统计学的必然结果。
        【史辩】
       在您的议论中,充满对系统误差的忽视与歧视。这是不确定度论影响的结果。诚然,随机误差有完美的理论,但测量的根本问题是准确度,而准确度的核心,准确度的主要成分是系统误差。
       随机误差不能不考究,但第一,随机误差可以通过多次测量而使其变小,第二,随机误差在测量仪器的误差范围中,在测量结果的表达中,通常都占较小的比例。
       对系统误差的修正,机会很少。不确定度论把“系统误差已修正”当成建立合成方法的前提,是错误的。
直接测量的误差范围,就是所用测量仪器的误差范围。间接测量,要合成误差范围,面对的就是合成各直接测量的测量仪器的误差范围。仪器的误差范围是以系统误差为主的。有多少人修正?马凤鸣说,“在时频领域,从实用上无人去修正。”(《时间频率计量》p159。)话说得有些过,但绝大部分不修正,是事实。我自己一辈子搞测量计量,就没修正过一次。单值量具,如量块、砝码等是可以修正的。但在测量计量界,修正所占比例很小,不超过1%。那99%的不修正的误差范围,不能忽视!
-
       测量仪器的系统误差,在同种类仪器中,对不同的单台,可能有分布。如果选仪器方案,比较方案的优劣,这种分布可能有用。但间接测量中,一个量仅用一台仪器测量,系统误差有多大就是多大,在多次重复测量中它是个恒值。仪器指标仅仅给出它不超过某值,没有抵消的机会,也就不能按随机误差的统计方法。系统误差都按“方和根法”处理是错误的。因为两个大误差间的交叉系数是1,没有抵消的机会。两项大误差间必须取“绝对和”。.
-
       【qcdc质疑】
       无论是误差理论,还是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只有如何处理相关系数的问题,绝对没有什么“系统误差之间的交叉系数是+1”的理论,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
       ……考虑相关系数,而不是什么交叉项系数
       【史辩】
       研究就会出成果。“交叉系数”的概念是近些日子才提出的。原来理论中当然没有。
       过去讲“相关系数”,误会了。间接测量,求函数的误差,微分原理给出各分项误差元之和,根据误差的绝对性,要取方根去掉正负号。在取“方根”时出现交叉项的问题。其实,这不是 “相关”还是“不相关”的问题,而是交叉项取值大小的问题。随机误差与随机误差,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之间,交差系数的统计之和极小,近于零;诸多大小差不多的系统误差间的交叉系数有正有负,求和时,有抵消作用,可略。而两项(或三项)大误差间交叉系数该取+1,必须取绝对和。
       理论是人创造的。正确就会长存,错误必将淘汰。你反对“交叉系数”,态度坚决,似乎并非来自理性的思考。望君仔细想一想,拿出理由来。无端指责,无效。
-
       【qcdc质疑】
       如您所说:“不确定度论基本观点、基本逻辑、基本方法都错了”,GUM存在这么严重的问题,它能存活到现在吗?1059和1059.1的起草人们、高校讲授误差理论的教授们、国家计量院的院士研究员们、国防系统的计量专家们、各大区及省级计量院的研究院和高级工程师们都干嘛去了???请问干嘛去了
       【史辩】
       有问题就不能“存活”吗?佛教诞生两千五百多年了,中国历史上,兴佛灭佛反复多次,但佛教在中国至今依然“存活”。佛教存活两千五百年,也不能说明佛教就是真理。GUM“存活”不过22年,不能由此而说明它正确。原来,正确与错误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反映客观的规律”。不确定度论靠假设(如假设不相关)、靠空想(例如用一套仪器测量,系统误差明明是恒值,却说有分布),等等,说明它是伪科学。说不确定度论是伪科学,我已写三百篇网络文章,揭露它的种种弊病。那些宣传不确定度论的专家们,不过是昏昏然地崇洋,麻木地随波逐流,有谁敢于出面来同史锦顺辩论一番呢?没人!因为他们不过是人云亦云。
       你很勇敢,敢于出面同老史辩论一番。不过,你该认真想一想,要驳倒史锦顺,就要脚踏实地、逐个地驳倒史锦顺对不确定度论的那些指摘。
       你该估量一下自己,那些权威都没说话(一些人可能不知道;一些人装聋作哑),你行吗?奉劝先生多想想、多看看。泛泛地背几句书,是解决不了学术问题的。你连“权威、专家也会犯错误”的认识都没有,想法基本处于“中学生听老师话”的水平,却对新观点一律砍杀,不该吗。
-

 楼主| 史锦顺 发表于 2015-11-16 11:56:24 | 显示全部楼层
285166790 发表于 2015-11-16 08:02
”不确定度“与”误差“的定义不同,不能混为一谈,"不确定度"对应于测量结果,“误差范围“对应于真值。“ ...

-
         扩展不确定度U99是以99%概率包含真值的区间;误差范围也是以99%的概率包含真值的区间,二者是等同的。连这点都不清楚,仅仅是背书的水平。
         说“不确定度对应测量结果,误差范围对应真值”,这是背书背出的昏话。
         误差理论的测量结果是测得值加减误差范围,这个区间中包含真值;不确定度理论的测量结果是测得值加减U99(一般是U95),这个区间中包含真值。因此U99与误差范围是等效的。.
-
         一种型号的仪器的出厂指标,就是要跟随仪器的整个使用寿命期。不符合指标了,又修理不好,就该报废。计量只是检查、公证仪器的指标。测量仪器不可能靠计量重新定指标。单值量具可以赋值;测量仪器的有可调处可调准,但通常测量仪器有数万个测量点,不可能逐一校准。生产厂家在制造仪器时要建立测得值函数,计量者不可能全面保证测得值函数。VIM3说,测量仪器由计量赋值,除极少数单值量具可行外,对通用的、大量的测量仪器,这是不可能的,计量没有那个本事。该由厂家负责的事,不能推给计量部门。计量部门干不了这事。能干什么干什么,计量者不能吹牛。事包揽多了,又干不了,自己打自己嘴巴。
-


285166790 发表于 2015-11-16 15: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285166790 于 2015-11-16 15:15 编辑
史锦顺 发表于 2015-11-16 11:56
-
         扩展不确定度U99是以99%概率包含真值的区间;误差范围也是以99%的概率包含真值的区间,二者是 ...


厂家给自己生产的仪器赋值的方法,和计量部门是一样的,理论分析加实验验证,能调整的调一下。厂家对于大批量的仪器只能抽检有限的项目,其实还没计量部门检测的项目全。厂家给出的技术指标只是对大批量仪器性能的一个总体估计,具体每台仪器的具体指标还要通过计量校准才能知晓。计量仪器的形式认证是由计量部门完成的。从某些方面来说,对一台计量仪器进行的评定,计量部门比厂家专业的多。
csln 发表于 2015-11-16 15:3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sln 于 2015-11-16 15:33 编辑

包含概率越高就是测量结果越可靠吗?

未必

不确定度讲究合理,合理比更高的包含概率重要得多

比如测量一个人身高,测量结果1.75m,包含概率95%的不确定度是0.01m

有人说我的测结果1.75m,包含概率100%不确定度是0.10m,包含概率是够高,但除了是废话一句没有任何意义
csln 发表于 2015-11-16 16:4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sln 于 2015-11-16 16:52 编辑

扩展不确定度U95是以95%概率包含真值的区间吗?

举例说明:

1只标称MPEV  1%的直流数字电压表,用5520A校准,测量5520A输出1V直流电压,测量结果为1.006V,测量不确定度U95=0.003V

这个不确定度包含区间包含真值吗?

不是以95%概率包含真值,是100%不包含真值
 楼主| 史锦顺 发表于 2015-11-16 17:5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史锦顺 于 2015-11-16 18:05 编辑
csln 发表于 2015-11-16 16:47
扩展不确定度U95是以95%概率包含真值的区间吗?


-
          请都成先生辨别一下,这个U95评得对吗?
          如此评定的不确定度,还有用吗?

-
 楼主| 史锦顺 发表于 2015-11-16 17:5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史锦顺 于 2015-11-16 18:16 编辑
csln 发表于 2015-11-16 16:47
扩展不确定度U95是以95%概率包含真值的区间吗?

-
             在测得值加减U95的区间内,必须以95%的概率包含真值。否则就是U95评得不对。
             csln先生反对我批评不确定度理论;而他自己的评定,正是向不确定度理论刺了一刀。
 楼主| 史锦顺 发表于 2015-11-16 18:30:40 | 显示全部楼层
-
       可能csln的不确定度U95是计量中的(合格性判别式中的U95),而不是测量仪器的。但不管怎么说,U95为0.003V是不符合VIM3对不确定度的定义的。这恰恰是不确定度理论形成的乱局。
csln 发表于 2015-11-16 18:46: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sln 于 2015-11-16 19:01 编辑
史锦顺 发表于 2015-11-16 17:55
-
             在测得值加减U95的区间内,必须以95%的概率包含真值。否则就是U95评得不对。
            ...


这里想说的是:不顾前提条件认为不确定度包含区间一定包含真值(当然是一定包含概率下)是对不确定度的片面理解,是根本没有理解不确定度的物理意义

先生不仿去看看VIM、GUM不确定度定义,什么地方说了包含区间一定以95%的概率(当然也可以是其他概率)包含真值

这不是我评的不确定度,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数都数不清,再给先生展示几个“无用的”、“错误”的不确定度

http://www.gfjl.org/thread-172570-1-1.html

楼主标记的测量点均100%不包含真值
csln 发表于 2015-11-16 19:0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sln 于 2015-11-16 19:11 编辑
史锦顺 发表于 2015-11-16 17:55
-
             在测得值加减U95的区间内,必须以95%的概率包含真值。否则就是U95评得不对。
            ...


澄清一下,我并不反对先生批判不确定度,只是就事论事,陈述事实
csln 发表于 2015-11-16 19:3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sln 于 2015-11-16 19:42 编辑

在测得值加减U95的区间内,必须以95%的概率包含真值。否则就是U95评得不对。

这句话改成:在对未知特定量的测量中,在测得值加减U95的区间内,必须以95%的概率包含真值。否测测量结果就没有意义 就对了
都成 发表于 2015-11-17 10: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都成 于 2015-11-17 10:38 编辑
史锦顺 发表于 2015-11-16 17:54
-
          请都成先生辨别一下,这个U95评得对吗?
          如此评定的不确定度,还有用吗?


刚好路过,史老这么看重我,那我就说两句。

8#举的例子应该说很失败,不知史老有没有看出来。

首先,他连校准中谁是“测量结果”都没搞清楚,测量不确定度是谁的不确定度也没搞清楚,不是吗?活是用5520A校准电压表,5520A输出1V直流电压,用被校电压表测量,读数为1.006V,也就1.006V是被校表指示值,5520A输出的1V是标准值,是测量结果,测量不确定度U95=0.003V是这个1V的不确定度,其中主要来源于5520A,可能还有重复性、分辨力等,他绝对不是1.006V的不确定度。如果是用这个表去测量一个未知电压,是可以根据1%的MPEV等评估出1.006V的不确定度,但是,这里是校准这只表,能一回事吗?

张冠李戴,这个不确定度当然不可能以95%概率包含真值,就是100%也包含不了。

合理的测量结果与合理的不确定度构成的区间是一定以P%(大小可以规定不同:95%、99%甚至100%,约定用多少就用多少,不必啰嗦计较,因为上升到概率,必然是知道了分布,知道了分布后若给出U95,就可以推算出U99,都是等同的)的概率包含真值的,否则测量就失去了意义。

史老主张的“误差范围”与扩展不确定度是等同的,只是其主张的未定系统误差交叉系数为1,按绝对值相加合成似乎有些不妥,误差理论是采用方和根合成,需要时考虑相关性。
njlyx 发表于 2015-11-17 11:0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成 发表于 2015-11-17 10:23
刚好路过,史老这么看重我,那我就说两句。

8#举的例子应该说很失败,不知史老有没有看出来。

如果将被校电压表的“测量误差”作为此“校准”的“被测量”,那么,“测得值”0.006V【=1.006V-1.000V】与“测量不确定度U95=0.003V”是一个配对的“测量结果”——“校准者”认为:被校电压表的“测量误差”有95%可能落在0.003V~0.009V的范围内。.....被校电压表性能正常(未超出MPEV=1%的指标要求)?

赞同:此“测量不确定度U95=0.003V”主要来源于5520A,可能还有重复性、分辨力等。


补充内容 (2015-11-17 13:22):
有关“U95=0.003V”的“构成”,可能应见史先生22#的分析。
285166790 发表于 2015-11-17 11: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8楼这个例子虽然内容搞反了测量对象,不过也反映出测量误差和不确定度是两个不相关的指标,这个例子中,测量误差是0.006V,而不确定度是多少则是要根据评定的结果,跟测量误差的大小没有必然的关系,也不会跟测量误差的相关性有必然的关系。所以,“测量误差”、“误差范围”、“不确定度”,是不同的指标,不能混淆。
csln 发表于 2015-11-17 11: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sln 于 2015-11-17 11:44 编辑

现在充分理解了史先生对不确定度的指摘
csln 发表于 2015-11-17 11:29:32 | 显示全部楼层
VIM:误差=测得的量值-参考量值
GUM:误差=测量结果-真值

史先生若有兴致可否普及一下误差理论中什么是测量结果
csln 发表于 2015-11-17 11:35:40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
5520A输出1V标准直流电压绝对不确定度1年指标是27微伏
csln 发表于 2015-11-17 11: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285166790 发表于 2015-11-17 11:14
8楼这个例子虽然内容搞反了测量对象,不过也反映出测量误差和不确定度是两个不相关的指标,这个例子中,测 ...

建议您去品鉴一下12#链接的报告,谁是测量结果标注得很清楚,看看是不是也搞反了测量对象
 楼主| 史锦顺 发表于 2015-11-17 11:5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史锦顺 于 2015-11-17 12:01 编辑
csln 发表于 2015-11-17 11:51
建议您去品鉴一下12#链接的报告,谁是测量结果标注得很清楚,看看是不是也搞反了测量对象 ...


-
         谢谢csln先生的理解和支持。
         我写东西慢。起早就闷头查资料、写回帖。11点半,一看已有都成等好几位的回帖。谢谢都成先生。还是把我已写好的帖子发出吧,以供参考。
-
-
       你的12#帖的基本观点错了。错了不要紧,改正就好。认识到“在测得值加减U95的区间内,必须以95%的概率包含真值。否则测量结果就没有意义”,那就对了,至于你加的“在对未知特定量的测量中”,就特定句子是可以的,但就整体来说,似乎不确定度的这个含义仅限于“对未知特定量的测量”,是不当的。例如标准源的输出值,所给出的不确定度指标,就是指:在输出值加减U95的区间内,以95%的概率包含真值。如果输出的真值可以不包含在区间中,所给出的不确定度指标就没有意义。
-
       你提到的校准电压表用的 FLUKE 5520A 输出的直流电压的规格是:  
                          
                 绝对不确定度公式    绝对不确定度=±(ppm输出+μV)
                 量程   0-3.3V
                 量程内 指标    ±(11+2)
                 1V点的绝对不确定度  U = 11μV + 2μV = 13μV = 0.013mV
-
       用5520A 检定电压表,检定的误差由所用标准决定,就是0.013mV.
       检定中,判定合格性条件应该是
                |Δ| ≤ MPEV – R(标)                                                                       (1)
       对本例条件,R(标)=0.013mV,而被检电压表的MPEV=10mV. 标准与被检件误差范围之比约为 q=1/80,可见检定条件十分优越。
-
       现行国家计量规范《JJF1094-2002 测量仪器特性评定》规定的合格性判别条件为
                |Δ| ≤ MPEV – U95                                                                          (2)
       按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如你所给出的U95=3mV, 这样q值约为1/3.3,按中国目前的1/3要求还可以;如果按国际通例要求1/4,则检定装置就不符合要求了。那么好的标准,竟然不符合要求,为什么?原来,U95中加进了被检仪器的如重复性、分辨力等特性,这是不合理的。因此JJF1094的判别式(1)是错误的。根据(1)式对检定能力的判断是错误的。
       网上看到,许多检定员为不能达到U95/MPEV≤1/3而困扰。其实这是在检定中不当的应用不确定度U95而产生的。其实,用U95,做法是错误的。正确的判别式是(1),而不是(2)。
-
       现在的校准,与检定是不同的。如果由校准而提供修正值,则确定修正值的误差,包括标准的误差,还要加进被校仪器的重复性与分辨力等随机误差。先生所给出的不确定度3mV,大概就是这个值。
-
        那么,有关的不确定度包含不包含真值呢?必然包含真值,此时,第一个真值是标准5520A输出电压的真值。FLUKE 给出的区间是1000.000mV±0.013mV,该区间内包含FLUKE输出电压的真值。
-
        校准时为给出被检仪器修正值要准确测知被检仪器系统误差的值。这时出现第二个不确定度(先生所说的3mV,标准的误差加上被校仪器的随机误差),这个不确定度,本质是确定系统误差值时的误差范围。因此,含义为:系统误差的测得值加减U95的区间内,包含有系统误差的真值。
-
        不确定度意义理解上的困难是不确定度定义含混、多变等因素引起的。起初的否定真值可知,后来又不能不说包含真值的区间,扔掉的不得不捡回来。还有那个所谓的“可信性”以及“分散性”“不确定性”等,都是蒙人的,使许多人糊涂。如本网的规矩湾先生至今还把自己囚禁在“可信性”的牢笼中。
-



补充内容 (2015-11-17 16:35):
文中q=1/80应为q=1/800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5-11-17 13:3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规矩湾锦苑 于 2015-11-17 13:49 编辑

  恕我直言,我认为史老师的标题就是混淆测量不确定度和误差范围的典型,史老师说:“扩展不确定度U99是以99%概率包含真值的区间;误差范围也是以99%的概率包含真值的区间,二者是等同的。”这就更是将“测量不确定度”与“误差范围”画了等号。“仅仅是背书”而脱离实际当然不对,但背离测量不确定度的定义,随意对不确定度加以解释更不能说是正确的。
  不确定度和误差范围对应的都是测量结果,分别用于评价测量结果的可信性和准确性。但误差范围有“允许的误差范围”和“实测的误差范围”两种,前者属于“计量要求”,是“规定”;后者属于“计量特性”,是实际情况。计量特性的误差范围满足计量要求的误差范围,被测参数或被检仪器合格,否则不合格。
  “不确定度”是评判所使用的误差范围(通过测量获得的计量特性)值不值得采信的参数而不是误差范围。我赞成“误差理论的测量结果是测得值加减误差范围,这个区间中包含真值”的观点,也赞成不确定度U是包含真值的区间半宽,但不确定度理论的“测量结果”不是测得值加减U,测量结果只能是测得值加减实际的测量误差范围Δ。测得值±Δ这个区间一定包含真值,但测得值±U这个区间中可能但不一定就包含真值。U仅仅是估计出来的包含真值的区间半宽,参考值±U一定包含真值,包含真值的区间位置必须由参考值(真值最佳估计值)确定,而不是由测得值确定。
  测得值为中心,误差范围半宽Δ为半径的区间,和真值最佳估计值为中心,不确定度U为半径的区间,并非同一个区间,因此不确定度U与误差范围Δ并非等效。无论从定义、来源、性质、作用等哪个方面来说,U和Δ都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概念容不得揉沙子,更容不得混淆。
285166790 发表于 2015-11-17 15: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csln 发表于 2015-11-17 11:51
建议您去品鉴一下12#链接的报告,谁是测量结果标注得很清楚,看看是不是也搞反了测量对象 ...

那个报告表述是正确的,它的测量报告的结果是误差,然后紧跟着是测量误差的不确定度,表述合理。你举得这个例子呢,测量结果是显示值,但是应当是标准器的示值,不是被检表的(被检表的值叫检定点),标准器的值才是最佳估计值,才是我们的测量结果的中心点,在加上不确定度的半宽,形成完整的测量结果。
铁路供电 发表于 2015-11-17 15:35:45 | 显示全部楼层
认真学习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4-6-18 04: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