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概念] 我之不确定度观

[复制链接]
崔伟群 发表于 2015-11-19 11:4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崔伟群 于 2015-11-19 11:49 编辑

1.测量不确定度:是与测量结果关联的一个参数,用于表征合理赋予测量误差之值的分散性。
理由:《测量误差与不确定度数学原理》中不确定度公式的推导过程
2.A类标准测量不确定度:是与测量结果关联的一个参数,用于表征合理赋予测量结果之值的分散性。
理由:概率统计原理,《测量误差与不确定度数学原理》中A类标准不确定度的推导过程
3.B类标准测量不确定度:是与测量结果关联的一个参数,用于表征合理赋予测量结果不可校正之系统误差的分散性。
理由:《测量误差与不确定度数学原理》中B类标准不确定度的推导过程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2 收起 理由
che-zp + 1 百家争鸣
chuxp + 1 认同!

查看全部评分

hangyuanhu 发表于 2015-11-26 16:5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否认学术达人具备的超高技术知识水平,也不否认科学技术知识领域的严谨性和科学性。但看到以上诸多技术方面专家关于技术知识的讨论后,只觉得后脊梁发冷~技术知识难道是一大堆所谓的术语?技术知识的讲解,难道需要一大堆文字,一大堆剪摘勾划的表达?甚至还搞出来一大堆英文~当看到竟然搬出英文来,真是让人不寒而栗~我不否认你们学术的高超,但在讲解方面,绝不认可这种硬性地把个人见解强加于别人的方式方法。其实不外乎就一个不确定度知识。在计量领域,不确定度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共识”,但对不确定度的理解又因人而异。使用一大堆文字,一大堆道理,却在使用违背有关权威发布的文件的表述文字、词语,却还信誓旦旦的说自己有道理。是,你说的对,官方发布的所谓权威,也有可能在某个术语表示上自相矛盾,前后不搭。但是,你自我认可的术语,在为数不多的几个人中出现的不予信服的情况,却解释得昏天暗地,漫无道理。而且还字斟句酌每一句话,每一个词语。说字斟句酌,倒不如说咬文嚼字。 一个简单的例子, 误差是什么? 标称-实测,示-标  描述一大堆,其实无非就是减号后面的是标准。一句话就足够。再就是不确定度是什么。标称是A,真值是M,我们用标准器测得是C。有人会说什么约定真值啊,真值有吗。等等,争讨这些有什么意思。就像是先有蛋还是鸡似的。我们用标准器测得的是C。不确定度D是什么。就是我们测得的C的不确定性。和所谓的A,所谓的M,没有一点关系。理解上,还用什么分散性啦,又是什么合理赋予啦,什么半宽啦什么的术语,有什么意思呢。而且所谓的C加减D,就能表示测量结果的分散性么? D并不见得就是半宽,并不见得就是加减都一样,有可能只加的情况,也可能相反。不确定度就是不确定。非要用一个量化的误差方式表示出来根本就无法量化表示的测量结果C的不确定度,这就是走入误区的根源。说的天花乱坠,还什么偏差与误差符号相反什么的,这又是基于什么理论呢。 偏差和误差符号相反?这也可以存在?真是误人子弟。
 楼主| 崔伟群 发表于 2015-11-21 09: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崔伟群 于 2015-11-21 09:32 编辑
thearchyhigh 发表于 2015-11-21 08:52
源校标和表校源:测量结果如果只取“表面读取的值”确实会不同,误差模型用“测量误差=测得的量 ...


先修正一下:
子:1kg被校砝码(M1级,MPE:50ug),标准电子天平的示值(测量结果)是1.000022kg,不确定度评定结果U=16ug(k=2)。砝码误差-22ug。
我将上述例子简化为:已知1.砝码标称为1kg 2.标准电子天平的示值误差或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3用标准天平测量该砝码的测得值

解释一:以砝码质量为被测对象
误差模型:m测=砝码真值+标准电子天平的示值误差+测量的随机误差
m测的不确定度影响因素为:标准电子天平示值误差引起的不确定度,随机误差引起的不确定度
因此,测量结果为1.000022kg,不确定度评定结果U=16ug(k=2)

解释二:以砝码标称值的示值误差为被测对象
数学模型:示值误差=砝码的标称值1kg-砝码的真值
误差模型:示值误差=砝码的标称值1kg-(砝码的真值+标准电子天平的示值误差+测量的随机误差)
不确定度影响因素分析模型为:Es=-标准电子天平的示值误差-测量的随机误差
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影响因素为:标准电子天平示值误差引起的不确定度,随机误差引起的不确定度
因此:示值误差的测量结果为0.000022kg,不确定度评定结果U=16ug(k=2)

结论:在本例中,砝码质量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与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相同


再讨论
       源校标和表校源:测量结果如果只取“表面读取的值”确实会不同,误差模型用“测量误差=测得的量值-参考量值”确实也会不同。      
       但是源校标和表校源:测量结果都取“标准表的示值”就会是一样的(这句话好像和上一句有冲突,),误差模型都用“示值误差=(被校)计量器具给出的量值-参考量值”也会是一样的,有让源校标和表校源“本质”相同的方案,何乐而不为呢。

        上面这段话表明您确实混淆了二者的不同。
         原因:当源校表时,表给出的测得值受源的不确定度、表引入的不确定度和随机因素引入的不确定度
                  当表校源时,表给出的测得值只受表引入的不确定度和随机因素引入的不确定度


 楼主| 崔伟群 发表于 2015-11-20 21:3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崔伟群 于 2015-11-20 22:04 编辑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5-11-20 19:50
  尽管在不确定度理论方面我和崔老师有很多共同观点,但恕我直言,对崔老师1楼总结的三点,我有不同看法 ...


 
  1.测量不确定度:是与测量结果关联的一个参数,用于表征合理赋予测量误差之值的分散性。
     
      您说:  不确定度的本质就是表征被测量真值所处区间的宽度(半宽度)。
      我认为: 不确定度的作用是用来表征被测量真值所处区间的宽度(半宽度)。而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本质是用于表征合理赋予测量误差之值的分散性。
     
       您说:  虽然被测量真值是唯一的,不具有分散性,但这个半宽度类似于一个分散的量的分散性,
      我认为:您所谓的“分散的量”中的量在这里指的不是真值,那您指的是什么呢?这个量为什么被允许和测量结果进行算术运算呢?
     
        您说:只有在被测量本身是“测量误差”时,“表征合理赋予测量误差之值的分散性”才能成立,否则就不成立。
         我认为:这句话与被测量本身是不是测量误差无关。标准合成不确定度就是对合理赋予测量结果相对应的测量误差可能值的分散性的描述

  2.A类标准测量不确定度:是与测量结果关联的一个参数,用于表征合理赋予测量结果之值的分散性。
  您认为:没有A类标准测量不确定度,只有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方法。
       我认为:其实过去也没有不确定度一说,所以这个我不与您辩论,各自保持观点就好。
  3.B类标准测量不确定度:是与测量结果关联的一个参数,用于表征合理赋予测量结果不可校正之系统误差的分散性。
  同上
njlyx 发表于 2015-11-21 19:3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jlyx 于 2015-11-21 19:41 编辑
thearchyhigh 发表于 2015-11-21 18:34
好吧。您的说法都有道理,只是我们说的东西重点不一样。提示:“测量误差”与“示值误差”分别都在JJF100 ...


我手头只有JJF1001-2011,它的7.32关于“测量仪器”的“示值误差”,与其5.3关于“测量结果”的“测量误差”是完全对应的。测量时,若取“测量仪器”的“示值”作为“测得值”,则“测量误差”就等于此“示值误差”,与我所指【“测量误差”的“测得值”】不是一回事。

注:本人对“JJF1001-2011”中回避“真值”的“测量误差”、“示值误差”....“定义”不以为然。

hblgs2004 发表于 2015-11-19 11:5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崔伟群 发表于 2015-11-19 12:37:13 | 显示全部楼层
hblgs2004 发表于 2015-11-19 11:51
这些大家都知道,你想说什么?

知道了也要经常强调
zhanghui6540 发表于 2015-11-19 14: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崔老师是中国计量院软件技术专家,《中国计量》杂志特邀审稿专家。编写了《测量误差与不确定度数学原理》
chuxp 发表于 2015-11-19 14:51:13 | 显示全部楼层
hblgs2004 发表于 2015-11-19 11:51
这些大家都知道,你想说什么?

“都知道”这个结论下得太早,至少现在还不是这样。
极其赞同楼主的第一条观点!---测量不确定度:是与测量结果关联的一个参数,用于表征合理赋予测量误差之值的分散性。
应该说,很多人并不认可这个观点,包括在本版参与讨论的一些专家学者。
有种观点认为,测量误差得不到也没必要得到,仅仅给出测量结果和不确定度就足够了;觉得测量不确定度只不过是取代过去的测量误差范围。。。
比如前几天一个帖子里,csln网友举了下面一个例子:

=========================================
扩展不确定度U95是以95%概率包含真值的区间吗?

举例说明:

1只标称MPEV  1%的直流数字电压表,用5520A校准,测量5520A输出1V直流电压,测量结果为1.006V,测量不确定度U95=0.003V

这个不确定度包含区间包含真值吗?

不是以95%概率包含真值,是100%不包含真值
==========================================

这个不确定度区间不包含真值,显然是确定无疑的!!!但是,却遭到广泛质疑,甚至csln网友自己也开始犹豫,是不是真的自己弄错了?!!!
看看楼主的观点1考虑一下,测量结果加上不确定度区间并不能肯定包含真值,因为当中还有一个---测量误差---呢
!!!
 楼主| 崔伟群 发表于 2015-11-19 15:47:36 | 显示全部楼层
chuxp 发表于 2015-11-19 14:51
“都知道”这个结论下得太早,至少现在还不是这样。
极其赞同楼主的第一条观点!---测量不确定度:是与测 ...

谢谢支持。

 楼主| 崔伟群 发表于 2015-11-19 15:53:58 | 显示全部楼层
zhanghui6540 发表于 2015-11-19 14:22
崔老师是中国计量院软件技术专家,《中国计量》杂志特邀审稿专家。编写了《测量误差与不确定度数学原理》 ...

谢谢。我们一样,都热爱计量,所以才研究不确定度。
285166790 发表于 2015-11-19 16: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不可校正之系统误差”是想表述计量标准的“误差范围”吧。其实这个定义的前提是计量标准拿到的是检定证书,但实际上在国外,没有检定证书一说,每一级都是校准证书,结论给的最佳估计值及其不确定度,计量标准的U还包括重复性之类的分量,也不光是计量标准的未定系统误差。先生给出这个定义,应标明它的使用范围,仅限在国内计量标准器取得检定证书的情况下。
thearchyhigh 发表于 2015-11-19 18:31:41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的观点是应该多提的,便于一起学习或讨论!
      第 1个有点问题,“测量误差的分散性”,测量结果不只是“测量误差”,同理“修正值”也算,直接给测量结果的值也可以。经常只做检定或校准就会有这个认识,但计量器具的主要用途还是用于“检测”,检测结果基本都只是一个“检测结果值”,如称一斤白菜。
      每2个和第3个是具有很好的实践意义,因为大部分情况确实是这样。。
thearchyhigh 发表于 2015-11-19 18:34:03 | 显示全部楼层
chuxp 发表于 2015-11-19 14:51
“都知道”这个结论下得太早,至少现在还不是这样。
极其赞同楼主的第一条观点!---测量不确定度:是与测 ...

1、校准作为一种特殊的测量,要正确去理解。像楼上的校准例子,换一种说法就没争议了:
             a\现需要测量出电压表示值1.006V时的电压是多少?测量结果是标准源的示值1±0.003 V
             b\现需要测量出电压表示值1.006V时的误差是多少?测量结果是0.006±0.003 V
             c\现需要测量出电压表示值1.006V时的修正值是多少?测量结果是-0.006±0.003 V
2、如果以电压表的示值为“准”的测量过程只能是用该表去校“源”,此时B类不确定度分量是考虑表的准确度,而例子中是考虑源的不确定度。就比如你用该电压表去测量一个未知电压,此时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B类分量,是按表的准确度等级1%来计算。
 楼主| 崔伟群 发表于 2015-11-19 22:31:22 | 显示全部楼层
285166790 发表于 2015-11-19 16:23
我认为“不可校正之系统误差”是想表述计量标准的“误差范围”吧。其实这个定义的前提是计量标准拿到的是检 ...



由于我的表述稍显啰嗦和不完整,所以容易导致误解。
一般而言,在测量结果中,实际上我们无法获知系统误差,即使经过校准,测量结果依然会包含一部分残余的“系统误差”,而这一残余的“系统误差”需要进行估计,
B类标准不确定度就是描述合理赋予这一残余的“系统误差”之值的分散性。
 楼主| 崔伟群 发表于 2015-11-19 22:40:55 | 显示全部楼层
thearchyhigh 发表于 2015-11-19 18:31
自己的观点是应该多提的,便于一起学习或讨论!
      第 1个有点问题,“测量误差的分散性”,测量 ...

谢谢支持!
您说的对, 测量结果不只是“测量误差”。
定义1这样表述可能更清晰。
1)测量不确定度:是与测量结果相关联的一个参数。
2)测量不确定度:用于表征合理赋予(测量)误差之值的分散性。

516790405 发表于 2015-11-20 09: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崔伟群 发表于 2015-11-20 13: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516790405 发表于 2015-11-20 09:13
不确定度有分A类和B类吗?只知道不确定度有A类评定方法和B类评定方法呀。

这两个名词定义了又取消,在gum和vim中反复过几回
 楼主| 崔伟群 发表于 2015-11-20 15:39: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thearchyhigh 发表于 2015-11-19 18:34
1、校准作为一种特殊的测量,要正确去理解。像楼上的校准例子,换一种说法就没争议了:
             a\ ...

这个例子我是如下理解的(手机回复,可能表述不当)
数学模型:V测=V标
误差模型:V测=V标+测量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真值+标称值误差+测量系统误差+随机误差
V测的不确定度影响因素为:标称值1V与真值之差的影响;测量系统误差的影响,测量随机误差的影响
上述模型由于无法估计测量系统误差的影响,因此无法估算V测的不确定度。
解决方法:
数学模型:示值误差=V测-V标
误差模型:示值误差=V测的真实值+V测值的随机误差-(V标的真值+V标标称值的误差)
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影响因素为:对应V测值的随机误差,V标标称值的误差的影响因素
因此,所举扩展不确定度是以示值误差为测量对象的不确定度;而不是示值的不确定度
thearchyhigh 发表于 2015-11-20 16:0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hearchyhigh 于 2015-11-20 16:07 编辑
崔伟群 发表于 2015-11-20 15:39
这个例子我是如下理解的(手机回复,可能表述不当)
数学模型:V测=V标
误差模型:V测=V标+测量系统误差+ ...


V测=V标 是可以正确解释的。
这样吧,你的模型是在标准源校电压表时是很好理解的,但用标定过的电子天平去校准砝码时,按您的模型再解释一遍看看。
经过最近讨论,我发现这样区别校准和测量比较好:“校准”这个测量过程应该是“两次简单测量”,校准就是一种“比对”,只是有时标准设备一方只测量一次可使用一段时间。
 楼主| 崔伟群 发表于 2015-11-20 17: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thearchyhigh 发表于 2015-11-20 16:06
V测=V标 是可以正确解释的。
这样吧,你的模型是在标准源校电压表时是很好理解的,但用标定过的电子天平 ...

上个问题是用源校标,你说的电子天平是用表校源。所以两个例子可能会有差异。
并且不同的已知信息和测量过程,对不确定度的评定都会有影响。最好有个实例以便探讨。
thearchyhigh 发表于 2015-11-20 18:3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hearchyhigh 于 2015-11-20 18:44 编辑
崔伟群 发表于 2015-11-20 17:17
上个问题是用源校标,你说的电子天平是用表校源。所以两个例子可能会有差异。
并且不同的已知信息和测量 ...

例子:1kg被校砝码(M1级,MPE:50ug),标准电子天平的示值(测量结果)是1.000022kg,不确定度评定结果U=16ug(k=2)。砝码误差-22ug。
1、您的数学模型:示值误差=V测-V标。然后解释一下?                                                                                                                                                         2、 如果按clsn的逻辑:误差=测量结果-真值,此例中测量结果那就是1kg?认可clsn的请解释一下。

      估计得改说法了吧。所以还是原话,校准实质是两次测量,所以即使算误差也不是按测量误差(测得的量值减去参考量值)算,在JJF1001里单独提出“示值误差:计量器具给出的量值与参考量值之差”才是校准算误差的模型,不管什么情况都通用,此模型没提测量结果,也没提真值。
       但是使用或校准一个计量器具,我们关心什么?就是关心该计量器具在某一示值时,其真值是多少或偏离真值是多少,怎么知道?可以靠“校准”,所以校准就是为了知道真值(参考量值)或偏离(误差)的测量过程,那测量结果不应该就是参考量值或误差是什么?即我们真正要测量的是什么才应该是测量结果吧,这也是我的观点的来源。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5-11-20 19:5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尽管在不确定度理论方面我和崔老师有很多共同观点,但恕我直言,对崔老师1楼总结的三点,我有不同看法:
  1.测量不确定度:是与测量结果关联的一个参数,用于表征合理赋予测量误差之值的分散性。
  我觉得还是标准给出的定义“表征合理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更准确,不确定度的本质就是表征被测量真值所处区间的宽度(半宽度)。虽然被测量真值是唯一的,不具有分散性,但这个半宽度类似于一个分散的量的分散性,可用分散性获得。“表征合理赋予测量误差之值的分散性”太过于狭隘,只有在被测量本身是“测量误差”时,“表征合理赋予测量误差之值的分散性”才能成立,否则就不成立。
  2.A类标准测量不确定度:是与测量结果关联的一个参数,用于表征合理赋予测量结果之值的分散性。
  没有A类标准测量不确定度,只有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方法。这个评定方法不是个“计量特性”,只是一个评估方法或估计方法。该评估方法是使用重复性测量求得实验标准差,根据测量结果的实际测量次数(注:不是重复试验次数)来估算标准不确定度的方法。“与测量结果关联的一个参数,用于表征合理赋予测量结果之值的分散性”是测量不确定度过去的定义,不仅仅指A类评定方法评定的结果,B类评定方法评定的结果也是这个定义。
  3.B类标准测量不确定度:是与测量结果关联的一个参数,用于表征合理赋予测量结果不可校正之系统误差的分散性。
  同样,没有B类标准测量不确定度,只有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方法。这个评定方法也不是个“计量特性”,只是一个评估方法或估计方法。该评估方法是用与出具测量结果的测量过程有关的全部有用信息按a/k进行估计得到标准差,用这个估计出的标准差作为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并非“表征合理赋予测量结果不可校正之系统误差的分散性”,“方法”≠“特性”。用A类方法和B类方法评估不确定度得到的都是同样的标准不确定度,都用来量化表述某个输入量的计量特性给输出量带来的可信性大小,即给测量结果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之一,因此才会有下一步的分量合成与求扩展不确定度。
 楼主| 崔伟群 发表于 2015-11-20 20: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thearchyhigh 发表于 2015-11-20 18:37
例子:1kg被校砝码(M1级,MPE:50ug),标准电子天平的示值(测量结果)是1.000022kg,不确定度评定结果 ...

例子:1kg被校砝码(M1级,MPE:50ug),标准电子天平的示值(测量结果)是1.000022kg,不确定度评定结果U=16ug(k=2)。砝码误差-22ug。
我将上述例子简化为:已知1.砝码标称为1kg 2.标准电子天平的示值误差或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3用标准天平测量该砝码的测得值

解释一:以砝码质量为被测对象
误差模型:m测=砝码真值+标准电子天平的示值误差+测量的随机误差
m测的不确定度影响因素为:标准电子天平示值误差引起的不确定度,随机误差引起的不确定度
因此,测量结果为1.000022kg,不确定度评定结果U=16ug(k=2)

解释二:以砝码标称值的示值误差为被测对象
数学模型:示值误差=m测-砝码的标称值1kg
误差模型:示值误差=(砝码的真值+标准电子天平的示值误差+测量的随机误差)-砝码的标称值1kg
不确定度影响因素分析模型为:Es=标准电子天平的示值误差+测量的随机误差
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影响因素为:标准电子天平示值误差引起的不确定度,随机误差引起的不确定度
因此:示值误差的测量结果为0.000022kg,不确定度评定结果U=16ug(k=2)

结论:在本例中,砝码质量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与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相同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5-11-20 20:44:57 | 显示全部楼层
thearchyhigh 发表于 2015-11-20 18:37
例子:1kg被校砝码(M1级,MPE:50ug),标准电子天平的示值(测量结果)是1.000022kg,不确定度评定结果 ...

  例子:1kg被校砝码(M1级,MPE:50μg),标准电子天平的示值(测量结果)是1.000022kg,不确定度评定结果U=16μg(k=2)。砝码误差-22μg。数学模型(现在已改称测量模型):示值误差Δ=V测-V标。这个测量模型很简单,被检砝码标称值V测-砝码的测得值(标准砝码值)V标=砝码示值误差,反过来V标-V测就是砝码修正值。误差与修正值反号,修正值与偏差同号,它们的绝对值都相等。
  M1级标称1kg被校砝码,MPEV:50μg,标准电子天平的示值1.000022kg,不确定度评定结果U=16μg,k=2。那么被检砝码误差Δ=-22μg,偏差或修正值+22μg,误差-22μg(或偏差+22μg)这个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经评定得到在包含因子k=2时为U=16μg。
  首先根据JJF1094规定,U/MPEV=16/50<1/3,所以可以判定误差-22μg这个测量结果是可以采信的,误差-22μg可以用来评判被检砝码的合格性,然后才可以将检定结果误差-22μg与MPEV50μg相比较评判被检砝码是否合格,否则不管检定结果多大多小都应该判定检定结果不可信,要求检定者更换方法重新检定,这就是不确定度的重要用场。
  然后根据检定结果“误差-22μg”的绝对值22μg<50μg,判定被检砝码符合M1级要求,得出检定合格的结论。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不确定度用来评判测量结果的“可信性”,决定测量结果是否可用,误差用来评判被检对象“准确性”,决定被检对象是否合格。可信性的评判是第一步,不可信的准确性不值得采信,必须废弃该测量结果,但没有误差评判被检砝码的准确性。也无法判定砝码是否合格。不确定度与误差相辅相成,谁也不能代替谁,两者之间也绝不允许画等号。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5-11-20 21: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测量模型Δ=V测-V标进行不确定度评定,输出量是Δ,输入量是V测和V标两个,也就是说我们要评定的是Δ的不确定度,方法是分别评定来自V测和V标的两个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一个不能多一个不能少,将其合成再乘以大于1的包含因子(类似于测量工程的安全系数)就得到测量工程中使用的扩展不确定度。V标是标准天平的读数,来自V标的标准不确定度主要是来自天平的计量特性,这是可以掌握的信息,用B类评定方法足矣。V测是被检砝码标称值,标称值不存在误差也就不存在不确定度分量,令其不确定度分量为0,即可。
  那么,可能有人会问还需要进行A类评定吗?显然也就不需要了。因为重复性实验得到的实验标准差或不确定度分量仍然是来自于天平,绝不会来自于被检砝码,这就与来自V标的标准不确定度重复了,为了测量工程的安全只能在两者之中取一个最大值,往往天平示值允差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远比天平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大,即便花钱、花时间、花精力作了A类评定,最后还是要被忽略掉,为什么要做无用功呢?当然也许有人要说还有环境波动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在A类评定结果中,但相比天平的重复性影响更小,对于砝码检定来讲就更微不足道了。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5-11-20 23:55: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规矩湾锦苑 于 2015-11-20 23:57 编辑
崔伟群 发表于 2015-11-20 21:37
 
  1.测量不确定度:是与测量结果关联的一个参数,用于表征合理赋予测量误差之值的分散性。
     


  谢谢崔老师回复,我同意崔老师关于暂时搁置“A类、B类标准测量不确定度还是不确定度的A类、B类评定方法”的讨论,各自暂时保留自己的观点,仅就“测量不确定度”的含意解读优先进行讨论。
  首先,崔老师认可了“不确定度的作用是用来表征被测量真值所处区间的宽度(半宽度)”,在这一点上我们观点一致。我认为“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也是“不确定度”,只不过前面增加了定语“合成的”和“标准的”。“标准不确定度”是包含因子k=1的不确定度。提出术语“标准不确定度”目的是为了计算方便,在不确定度评定中需要把各不确定度统一到k=1时才好合成。将所有输入量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合成也就称为“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其本质是总标准不确定度,仍然是“用来表征被测量真值所处区间的宽度(半宽度)”,只不过是类似于安全系数的包含因子取1时的宽度。表征合理赋予的对象仍然是“被测量之值”,而不是“测量误差之值”。只有把“测量误差”作为被测对象时,“表征合理赋予测量误差之值的分散性”才能成立。
  第二,被测量真值是唯一的,不具有分散性,但因测量误差的客观存在,真值通过测量无法得到。但人们却可以通过测量过程的有用信息估计出真值所处区间的大致“宽度”,不过仍然不能估计出真值所处“区间”。在估计这个宽度时将唯一的真值视为一个分散的量在某个区间中分散存在着,因此这个分散性是个虚构的假设,并不是说唯一真值真的可以分散了。
  第三,我说“只有在被测量本身是‘测量误差’时,‘表征合理赋予测量误差之值的分散性’才能成立,否则就不成立。”正是基于不确定度的定义“表征合理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当测量误差为被测对象时,它就是被测量。将“测量误差之值”代入“被测量之值”,测量结果指测量误差的测量结果,测量误差的真值所在区间半宽就是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但测量误差不是被测量时,不能进行这种代换。输入量的误差是输入量的计量特性,该计量特性就会给被测量的测量结果引入不确定度分量。换句话说就是:输入量的误差是输出量的不确定度的“因”,被测量之值(理解为被测量真值)的“分散性”(为了便于计算虚构的分散性)半宽就是由输入量的误差产生的“果”,误差和不确定度成为“因果关系”,测量误差不能成为被不确定度表征的量。
 楼主| 崔伟群 发表于 2015-11-21 00:5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崔伟群 于 2015-11-21 00:55 编辑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5-11-20 23:55
  谢谢崔老师回复,我同意崔老师关于暂时搁置“A类、B类标准测量不确定度还是不确定度的A类、B类评定方 ...


    相互讨论,互相进步!

    1.  我们从标准中看不到“被测量之值"的任何明确定义。同意您的被测量之值理解为被测量真值的观点
   
     2.从我个人书中的数理推导过程可知,”不确定度能够表征计量人员合理赋予被测量真值的所有可能值的分散性“,而这一合理赋予过程,实际上就是是确定所有可能误差的过程,因此”不确定度能够表征计量人员合理赋予测量误差之值的分散性“,这二者是等价的。

      3.   您的第二段回答了区间是个什么,但是没有回答不确定度本身是什么的问题.
      
     不确定度不是区间,区间是不确定度的应用。还是理想实验,假设设备非常牛,根本就没有系统误差,这时的标准不确定度就是标准差,标准差不是区间,标准差是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它可以用来给出区间。

       4.之所以给出”不确定度能够表征计量人员合理赋予测量误差之值的分散性“这样的说法是因为它比原先的定义更直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4-7-27 07: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