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要证明那个没有给出包含因了的不确定度由那两个分量合成前提下包含概率是约95 %且k=2就行了。本来就应该是Up给成了U,你又自证了一条瑕疵 你不觉得你问错了对象吗?《检定证书》又不是我出具的,你应该去问该《检定证书》的出具机构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凭什么你说“本来就应该是Up”就是Up啦?我为什么不可以相信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非要相信你呀?你以为你是谁呀。 是可以假设为梯形分布还是有一个分量占优势时接近均匀分布,什么是大小不同,什么是有一个占优势,弄明白了再来理直气壮否定 什么是大小不同?什么是有一个占优势?怎么定量界定?你不丢人现眼你到是说啊! 当然不是仅限于修正使用,所以他给出修正和不修正的不确定度 说了跟没说一样,与放P无异。 李慎安先生的例5(112楼截图)给出了两种计算砝码标准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方法:第一种方法是用最大允差绝对值MPEV套算的方法,其前提是不知道砝码的具体实际误差(或修正值,下同),也不知道误差的不确定度,只知道砝码是经检定合格的。你告诉大家,这种情况下,用户如何去修正使用?这个用最大允差套算出来的所谓“标准不确定度”,是通过校准溯源获得的,还是人为规定的、全世界都一样的、合格计量器具不确定度的极限要求?与哪家检定机构的人、机、料、法、环有严格地关联绑定关系? 第二种方法是在砝码的《检定证书》中,已经给出了砝码的“实际误差”和“检定结果的不确定度U”及包含因子k。直接用公式“u=U/k”进行B类评定,求得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请问,第二种方法哪个标准里或哪本教科书里,规定了仅用于修正测量,不得用于不修正测量的限制性说明?JJF1059.1附录A第A.1.1条和第A.1.2条的示例,说了这种B类评定方法仅限于用于修正测量,不得用于非修正测量吗?
李慎安先生的这段表述清楚地表明,修正仅仅是提高了测量结果的准确度(相当于将每次的测量结果在坐标轴上平移了修正值个单位),对测量结果的不确定离散区间的大小,不会有丝毫改善。更不可能有不修正的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必大于修正后的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的荒唐意思。 你有勇气理直气壮说出检定证书不需要进行你所谓包括b)款至d)款所说的“计量确认”的确认 算你发出的检定证书还需要确认什么?的惊世之问不算无知得理直气壮 问你:是确认经检定合格的计量标准器具不允许使用,还是确认经检定不合格的计量标准器具可以继续使用?这是哪家的计量标准?这已经是第三次问了吧,听不听得懂人话呀? 我们从来不对以检定方式溯源的《检定证书》进行计量确认。因为测量设备的“预期使用的计量要求”,与“法定计量要求”一致,所以才能以“检定”方式溯源,否则就应该以“校准”方式溯源。所以“检定结论”就是“计量确认结论”。在这种情况下,你愿意脱了裤子放屁做这种所谓的“计量确认”那是你的自由,没有人会限制你。我就想看到有没有经检定合格不满足使用要求,或经检定不合格仍满足使用要求的实际案例。有就直接把“计量确认记录”晒出来给大家看看,无休止地痨谈,有什么意义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