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概念] 论不确定度理论与误差理论的关系

  [复制链接]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4-6-24 11:5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规矩湾锦苑 于 2014-6-24 12:11 编辑

回复 150# njlyx

  我的看法当然不一定都对,提出来仅供大家讨论参考。如果lyx老师认为是“搅合”,可以指出我把什么与什么搅合在一起了。  我历来反对将不同的术语和概念相搅合,我的许多帖子都是在力图把易混淆的概念加以区分,因此不免有本本主义的嫌疑。在本主题帖中,我的本来愿望就是反对将不确定度与误差、误差范围搅合在一起,将可信性与准确性搅合在一起,将不确定度评定与误差分析和误差分配搅合在一起,实在不知我把什么东西搅合在一起了,请lyx老师 不吝赐教,直截了当点出,本人深表谢意。  我并没有说146楼的资料说将不确定度取代误差,只是对咱们讨论这个主题中,是不是有人误读为不确定度应取代误差,或者有人会不会误读因为有了误差就应该不允许发给不确定度准生证,只是反问一下有没有这种理解,老师您没有这种理解,那在这一点上我认为我们观点一致。既然如此,恕我直言,我就实在不明白为什么老师认为不确定度是误差的一部分(随机误差与未知系统误差的合成),为什么认为不确定度的作用和误差一样也是评判准确性。
njlyx 发表于 2014-6-24 13:2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jlyx 于 2014-6-24 13:42 编辑

回复 151# 规矩湾锦苑


    该说的都说过了! 而且非常不客气的说过了---您对不得已遗留在测量结果中的“测量误差”之“不确定性”,或者“随机性”,缺乏基本的认识! 史先生跟你苦说了3年都没让您明白,我更没有能力让您有所醒悟。只怪“不确定度”的定义“仙气”太重,把被测量自身‘随机’变化的“散布”与“测量”技术不理想所引起“测量误差”带来的“散布”搅合在一起‘乱炖’,分得清的人自有正确见解,分不清的您就绕吧,只要您别乱解别人的表述就可以了。.....还是适当调研一下使用者的需求吧,3个臭皮匠还顶个诸葛亮呢,.....

    谁【认为不确定度是误差的一部分(随机误差与未知系统误差的合成)】?!.....简直是诬陷!

    自己的观点对不对都不要紧,以自己的糊涂认识乱解别人的话就不可原谅了!....您要“评”别人的观点,请引原文,其后随你怎么说!
wjyiscool 发表于 2014-6-24 13:39:22 | 显示全部楼层
让广大人民群众用不确定度,只有死路一条
njlyx 发表于 2014-6-24 13:46: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jlyx 于 2014-6-24 13:53 编辑

回复 153# wjyiscool


    那是被某些似乎很懂的“专家”‘神化’了的“测量不确定度”!  对“测量结果”或“测量器具”的‘可能误差界限’做个‘承诺’并无“罪过”。

    像现在这么稀里糊涂的用确实有害无益!
285166790 发表于 2014-6-24 17:2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大家还真不如好好看看书,这里面个哪个问题书上没有答案呢?甚至大部分问题,在JJF1059.1中就有解释。
wjyiscool 发表于 2014-6-24 22: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年前涉足不确定度,曾经认真学习,二十一世纪初淡出,如今工作性质与计量仍有点关系,我只是以一个路过者建议,在不确定度尚未定论的情况下,不要将其推广应用到广大基层计量人员和普通测量检验人。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4-6-24 22:4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2# njlyx

  谁【认为不确定度是误差的一部分(随机误差与未知系统误差的合成)】查一下帖子自然便知,我觉得其实是谁并不重要,没有必要特指是谁,只是就事论事,目的是讲清道理,不存在追究责任人的问题。把不确定度与误差、误差范围搅合在一起,将可信性与准确性搅合在一起,将不确定度评定与误差分析和误差分配搅合在一起的情况确实存在。例如,您在154楼说的,认为不确定度是对“测量结果”或“测量器具”的‘可能误差界限’做个‘承诺’,恕我直言,我就认为似乎就是说不确定度就是“测量结果”或“测量器具”的‘可能误差界限,如果是这个意思,我就认为将不确定度与误差界限搅合在一起了。
  每个人发表了观点都是给别人听的,应该允许别人对自己的观点发表看法,每人都可能有多种多样的解读也属正常现象,解读不对没关系,可以再次复述和解释给他听。在这方面史锦顺老师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因此我的态度是,无论对错,我都希望和欢迎大家对我的观点作各种各样的解读。从不同的解读中进一步思考我的观点或解释方法哪里还存在问题。
许家诚 发表于 2014-6-25 10: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实事求是的说,规矩版主对计量论坛的贡献还是蛮大的,这一点值得我们尊敬
njlyx 发表于 2014-6-25 10:2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jlyx 于 2014-6-25 10:56 编辑

所谓“测量不确定度”就是相关‘责任者’对“测量结果”【或“测量器具”,“测量方案‘,...】的‘可能测量误差界限’的‘承诺’。------

1.  “测量不确定度”就是一种‘测量误差界限‘,但它不是一个具体的“测量误差”值【按规范的的表述】!

2.  不是所有的‘测量误差界限‘都适合叫“测量不确定度”。 只有相关‘责任者’【测量者、器具提供者,或他们委托的’评估者‘,或愿意对其负责的人员、机构,...】‘承诺’的‘可能测量误差界限’才是“测量不确定度”; 应用者或相关应用规范‘允许’的‘测量误差界限’不是“测量不确定度”。

-----以上我想不必再由您翻译吧?  欢迎肆意批评,但请原文照录,别”省略“关键词,相关’责任者‘、’承诺‘,一个都不能少。

计量基准、各级计量标准的”不确定度“,也是有’责任者‘的,它就是”国家“, 这些”不确定度“就是”国家“向大家’承诺‘的相关”误差界限’!...大家可以‘充分’信任。
njlyx 发表于 2014-6-25 10:4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8# 许家诚


   规版先生的热情大家可见,无人否认。
   但凡事都按自己的”逻辑“断章取义的’拼接‘成篇便有些烦人了,对老头们来说本无所谓,就怕以版主身份这么捣腾会误导后生?
kongshuqin 发表于 2014-6-25 10:54:05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很热烈,附和一下.但搞计量就是走规矩,每个结果都是一步一步推导过来,有据可循的,就如同我们最初学的1+1=2,谁要是真有这股劲头想搞懂“不确定度”,那就好好去找资料研究去吧。
崔伟群 发表于 2014-6-25 11: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崔伟群 于 2014-6-25 11:02 编辑

回复 161# kongshuqin
顶一下。
就概念谈概念,永远扯不清
285166790 发表于 2014-6-25 11:3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8# 许家诚


   规版人是不错的,属于版主兼热心网友。
285166790 发表于 2014-6-25 11:5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1# 规矩湾锦苑


   不确定度的确实是准确定等级的表示方式之一,我们可以看看校准证书的标准器准确度表示一栏,就把不确定度和最大允许误差等指标并列的,几种方式都可以用,所以不确定度也是用来评判准确性的指标。
njlyx 发表于 2014-6-25 13: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9# njlyx


    怎么开始正确的双引号、单引号后来都变得乱套了?!
yanzp 发表于 2014-6-25 15:2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个都是大神 慢慢学习中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4-6-25 16:3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4# 285166790

  NO,不确定度只能表示测量结果的“可疑度”(或称可信性、可靠性),不能用来确定“准确度等级”。确定“准确度等级”的是被检定/被校准测量设备的“最大误差”检定/校准结果,其最大误差检定/校准结果满足检定规程/校准规范规定的什么准确度等级“允许误差”要求,就被确定为什么准确度等级。
  如果你看到校准证书的标准器“准确度”表示一栏,把“不确定度”和“最大允许误差”等指标并列填写,不管它是多么权威的技术机构给出的证书,该证书填写结果一定是错误的。“准确度”这一栏只能填写该标准器的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即史老师所说的误差范围)。不确定度是针对被检对象的检定/校准结果给出的“可疑度”,即不确定度属于被检/被校测量设备检定/校准结果的属性,并不表示标准器的准确度。
285166790 发表于 2014-6-25 17:0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7# 规矩湾锦苑


   为避免说我没有根据,我给指出具体的根据在哪,JJF1094-2002,先看5.3,再看它细分的5.3.2。看完你再判断它是不是准确度等级的评定方法之一。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4-6-25 21:0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8# 285166790

  谢谢你耐心诚恳地给出了你的依据JJF1094-2002。5.3条给出了测量设备的“准确度等级”评定方法,共有三个子条款。5.3.3 条是多个准确度等级的评定我们暂且不讨论,现仅就5.3.1和5.3.2两条谈谈我的看法:
  5.1条规定了评定准确度等级的第一种方法,规定的是“级别”评定方法。
  根据“测量仪器示值误差不超出某一档次的最大允许误差的要求,……可判为测量仪器符合该准确度级别”,这种测量设备使用时,直接用其示值而不“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这是绝大多数测量设备的检定/校准和使用情况。这种情况在规范中占据的篇幅最大,1/3原则在测量设备评定中的应用,U≤MPEV/3也是指在这种情况下。这也是我所说的那个方法,也非常容易被人理解,就不多说了。
  5.2条规定了评定准确度等级的第二种方法,规定的是“等别”评定方法。
  “测量仪器实际值的扩展不确定度满足某一档次的要求,……则判测量仪器在该准确度等别合格”,”实际值“就是对测量设备检定/校准的结果,这句话表明是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不超出某个给定的极限”。因此这个“不确定度”不是被检测量设备自身的特性,即无论被检测量设备的准确性如何好或差,在保证其他参数合格的条件下,其“等别”均由检定/校准该测量设备的测量方法所决定。
  例如一组K级量块,根据检定方法的不确定度可以确定为1 至5 任何一个等别,检定方法不确定度优该量块就可以确定为高等别,检定方法不确定度差,该量块只能确定为5等,被检量块准确度再高都不影响对其准确度等别的确定。因为“修正值”是由检定方法的准确度而不是由被检测量设备的准确度所决定的,因此只有修正值的准确性才代表检定方法的准确性,所以此类测量设备的使用必须使用修正值。
  了解了这个情况,你就会知道名义上的被检测量设备的“等别”,本质上并不是该测量设备的等别,而是检定/校准方法的准确度等别,只不过人们把检定/校准方法的准确度等别视为被检测量设备的等别罢了。而且这种情况都是发生在“实物量具”的准确度等别判定,因为实物量具没有“示值”只有名义值或公称值,检定结果往往是“偏差”,“偏差”其实就是“修正值”,偏差的等别就是修正值的等别,也就是检定/校准方法的等别,并不是实物量具自身具有的等别。
285166790 发表于 2014-6-26 08:3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285166790 于 2014-6-26 08:43 编辑

回复 169# 规矩湾锦苑


   您写了这么多,花了不少时间,付出的劳动是要肯定的。不过您最后这段结论是从哪分析出来的,我就不得而知了,等别不是仪器的,而是方法的,貌似是我第一次听有人这么说,你要是确定是这样,你可以提供依据是哪本书。还是说说准确度等级的评定方法吧,有三种方式:1.最大允许误差2.测量不确定度3.多个准确度等级的评定。那么这三种方法是人为的规定,不需要推导的,计量基础知识的书中都有这些内容,注册计量师考试也有此类题型。在我们单位建立的计量标准中,也有不少用不确定度表示仪器准确度等级的情况,建标的东西都是经过上级计量机构的考评员检查过的,怎么可能这么多人都同时出错呢?注册计量师教材的证书样本中,也明确表明这种方式是存在的,通常标准器指标一栏是这样写的:“不确定度/准确度等级/最大允许误差”。这表明,三种方法都是可以用来表示仪器的准确度的,只是形式不同。所以说,不确定度是仪器的准确度等级表示的形式之一,跟准确度有关,我可以百分之百保证它的正确性。     顺便说一下,以不确定度表示的仪器准确度等级时,在使用时要进行修正。但是我们得到的校准证书,有的时候是给出的校准值的不确定度,有的给出的是修正值的不确定度,无论给出哪种都可以,因为这两者必然是相同的,不然我们就没法进行下一步使用了。这也间接证明了以前咱们讨论过的那个不确定度是否相同的问题。
草根在起航 发表于 2014-6-26 13: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360截图20140626130252015.jpg
草根在起航 发表于 2014-6-26 13: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草根在起航 于 2014-6-26 13:43 编辑

我感觉测量系统分析与评定测量不确定度是一套方法!
把被测量的不确定性(如温度引起的变化),与测量系统的变差,合成起来就成了测量不确定度?

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的真实面目其实是一个分散到被测量(上图所说的“产品变差”),另一个分散到测量系统?


那么不确定度其实是有“准确性”做保障的。

举个例子,一个经检定合格的计量器具去测量一个会因为温度变化而膨胀收缩的物品!检定合格意味着有“准确性”做保障,然而测量时膨胀收缩的物品会让检测结果又波动!那么给出测量结果就要考虑物品膨胀或收缩引起的不确定度,这样的结果就可信了!
285166790 发表于 2014-6-26 14:3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2# 史锦顺


   总算有个能和史老师取得共识的地方,不容易啊。论坛上好多东西是网友们自己的理解,有参考价值,但也不能轻信。研究问题,还是要我们靠自己逐字逐句地准确理解标准规范中的原文。
星空漫步 发表于 2014-6-26 14:4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星空漫步 于 2014-6-26 15:00 编辑

MSA的详细定义与要求见诸于ISO/TS16949,最早由世界几大汽车生产企业发起,现在为ISO组织采用,不仅是汽车企业,有很多质量管理严的外资企业也都采用并认真执行(国内执行的企业并不多见)。ISO/TS16949所定义的MSA主要用于生产企业对生产的质量把控,是一个比较成熟的、非常实用的东西。

不确定度在工厂企业怕是很不受待见,没啥子实用性,用到工厂只会添乱!

MSA中有由生产设备所造成的变差分析,测量不确定度只与测量有关的因素相关,与生产设备完全不搭嘎。
因为目的和用途不同,从实用角度考虑,两者间没啥好比的。
草根在起航 发表于 2014-6-26 15:3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80# 星空漫步


    我的意思是思路是不是相通的?
    你所说的生产设备造成的变差就好比我说的温度引起被测物品的膨胀或收缩变化带来的测量不确定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4-6-2 12: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