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概念] 论不确定度理论与误差理论的关系

  [复制链接]
草根在起航 发表于 2014-6-27 21:0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草根在起航 于 2014-6-27 21:46 编辑

回复 217# njlyx


   总体均值指无限次测量的平均值,就是期望,当然不可能无限次测量而求得!   样本均值就是有限次测量的平均值是预测值(类似于回归分析,是总体均值的无偏估计)!
285166790 发表于 2014-6-27 21: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27# 规矩湾锦苑

你说检定方法能任意选择,那我问题,我送检一个一等的量块,你能用二等的量块作为标准量块来给我检定吗?你不用检定一等量块的方法无论你也检不出一等的结论吧?其次,检定方法必须按照检定规程,规程中对每种等别的检定方法都有明确的规定,是你能随便选的?
285166790 发表于 2014-6-27 21: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19# njlyx


   量具在出售时是有标称的指标,但是 厂家不能保证它卖出的仪器一定百分之百是合格的,更不能保证一辈子指标的准确性。 所以在使用周期中就要靠我们计量人员定期来分析了,这不就计量工作的价值体现吗?
草根在起航 发表于 2014-6-27 21:24: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29# 星空漫步


   你说的很对没有误差哪来的误差范围,所以用不确定度就解决问题了!这个东西重在理解,跳不出思维怪圈就很难去换种方式思考!
wjyiscool 发表于 2014-6-27 21:49:34 | 显示全部楼层
辩论专家都到这儿聚会了
星空漫步 发表于 2014-6-27 22:3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35# 草根在起航

  结论:“真值不可知,误差不可求”,按我的理解这里说的应该是“测量误差”不可求,而这个“测量误差”不可求指的是一个确定的值而不是“测量误差范围”。
          不确定度的诞生不仅解决了“测量误差”既代表一个确定值又表示一个范围的矛盾说法,还解决了理论上的“测量误差”不可求的确切现实。
          不确定度有时是一个大家所认为的“测量误差范围”,不过用“不确定度”来表述更科学!
          因此不确定度是一个更加规范的东西,它并没根本的否定误差理论,相反它继承了误差理论的思想方法,它更“漂亮”了。
      我那段话其实是对你在213楼所做的结论所说的。不确定度论既然认为误差不可求,那当然也就不能把一个大家所认为的“测量误差范围”再叫做误差范围,而要另外起一个名字,叫做”不确定度“了。虽然计算的都是所谓”可能的误差范围“,但”可能的误差范围“不能叫”误差范围“,这就是不确定度的逻辑!
虽然干的事一样,但换个牌匾,不确定度就成了某种”首创“。”首创“不是继承与发展,它比继承与发展来得高,如此必须有自己的名字以显示与误差理论的不同。不确定度论者玩得这个文字游戏,实在没啥意思,想回归真值可知、误差可求还羞答答的,死不认账。

也不知这个坛子里,能有几个人会认为或者接受”不确定度理论是误差理论的发展“之说。要我说它既然压根儿就不认为真值可以测得,误差可求,还谈什么误差理论的发展,分明是重打炉灶另开张。

在我看来绝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只需知道相对真值就可以了。
本人所说的真值都是指可以满足需求的相对真值。一定要求知道绝对真值的人就是彻头彻尾的神经病!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4-6-27 22:55: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33# 285166790

  实际上,你所谓的“送检一个一等的量块”,并不是送检的那个量块是1等,而是你送检了一个其它参数满足K级要求的量块。实际上你就是向检定机构提出了其使用的检定方法的不确定度要求。
  假设送检的是10mm量块,在其它参数满足K级要求的前提条件下,哪怕量块中心长度偏差已达4μm,准确度级别连3级都相差很远(3级中心长度偏差要求为不超过±1μm),但只要检定方法的不确定度U≤0.020μm+0.2×10^(-6)L,该量块“等别”仍可定为一等。
  因此,你说“不用检定一等量块的方法无论怎样也检不出一等”量块的说法完全正确。这句话的含意是无论你的量块中心长度准确度级别多好、多差,量块的“等别”并不由量块本身的准确度固有特性来确定,而是由检定方法的不确定度高低来确定,检定方法的不确定度决定了被检量块的等别。量块的等别是你根据实际需要主观意愿确定的,这个主观意愿决定了对检定方法不确定度的要求,检定机构的检定方法不确定度最终决定了你的送检量块的“等别”。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4-6-27 23: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37# 星空漫步

  237楼所说的“真值不可知,误差不可求,……应该是测量误差不可求,而这个测量误差不可求指的是一个确定的值而不是测量误差范围”,“真值都是指可以满足需求的相对真值。一定要求知道绝对真值的人就是彻头彻尾的神经病”,的确这是个真理(不过计量基准的研究者例外,呵呵,追求绝对真值是他们的本职工作)。因此除了基准研究者外,我们平时所说的的“真值”其实都是相对的或约定的,也可以叫参考值。在量值“溯源”系统中,处在“上游”位置的测量结果都可以约定为“下游”测量结果的“真值”。
  但,我反对“不确定度有时是一个大家所认为的测量误差范围,不过用不确定度来表述更科学”这句话,这句话仍然是在混淆不确定度和误差范围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误差范围限定的是测量结果的分散性,不确定度限定的是被测量真值的分散性,对象不同如何画等号?“压根儿就不认为真值可以测得,误差可求,还谈什么误差理论的发展,分明是重打炉灶另开张”的提法非常到位,点明了不确定度与误差及误差范围永远不可能混为一谈。
路云 发表于 2014-6-28 09:05: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在场外观战,本无欲望参与,看到大家如此辩下去,即便是辩到一万楼,估计也是无果的结局。相信没有一个人能说服史楼主和规版主,因为整个讨论过程都是将不同的概念搅混在一起说事。如:将“误差”与“不确定度”放在一起PK,或将“误差范围”与“不确定度”相互比较,或将“真值”与“不确定度”揉在一起与“误差”或“误差范围”进行比较,等等等等。如此下去,即使争辩到口舌生疮,最终也是两败俱伤的结局。

“误差”是偏移指标,是准确程度的定量表征。“不确定度”是离散指标,是可靠程度的定量表征。两者非同种量,无可比性。将两者放在一起比较,其结果不言而喻。“误差范围”(如:“±1.0 mm”)是将“误差”与“范围”两个概念组合在一起,前者表示偏移(区间的位置信息),后者表示离散(区间的大小信息),而“不确定度”则是非负参数,没有偏移信息,只有离散信息。因此,只能将“误差范围”中的“范围”抽出来与“不确定度”去比较分析它们的区别于异同。“误差的绝对值”尽管也是非负参数,但其本质仍然是偏移程度的定量表征(只是忽略了方向而已),仍然不能与“不确定度”相提并论。“不确定度”如果与“误差”关联,则应称为“误差的不确定度”,由于“不确定度”的性质决定了它不能与关联对象组合在一起,像“误差范围”的表达方式那样去表达(如:“±1mm”或“0mm~+2mm"),它只能用“误差±U”的形式表达。所以对于刚才所说的“误差范围”来说,我们只能将其理解为“0mm±1mm”或“+1mm±1mm”(即“误差平均值”+“误差波动范围”),后面的红字部分即表示区间宽度(离散信息),可以将其抽出来与不确定度U进行分析比较,因为前面所关联的对象“误差”,大家的认识都是一致的。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讨论得下去。总的一句话,不要将“误差”的概念混入来与“不确定度”讨论,这样只会越添越乱。“误差”就是“误差”,“范围”就是“范围”,“不确定度”的功能仅与后者相当,同种功能的量放在一起分析,才能理清头绪。

 楼主| 史锦顺 发表于 2014-6-28 10: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史锦顺 于 2014-6-28 10:11 编辑

回复 239# 规矩湾锦苑


   


    规矩湾的最新论述,说:

“我反对不确定度有时是一个大家所认为的测量误差范围,不过用不确定度来表述更科学这句话,这句话仍然是在混淆不确定度和误差范围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误差范围限定的是测量结果的分散性,不确定度限定的是被测量真值的分散性,对象不同如何画等号?压根儿就不认为真值可以测得,误差可求,还谈什么误差理论的发展,分明是重打炉灶另开张的提法非常到位,点明了不确定度与误差及误差范围永远不可能混为一谈”。

-

我表态:总体上称赞。再谈些具体看法。

1 现在确实有人在用“不确定度”表示“误差范围”,这种作法是不对的。

2 误差范围有明确的定义,由实测决定,是客观的。可求、可检验,能溯源。能证实也能证伪,是科学的、实用的概念。测量计量工作,必不可少。

不确定度,定义多变,意义含混;人为评估,主观性很大。不能检验,不能溯源。不能证伪,因而不是科学概念。

说“不确定度”比“误差范围”更科学,毫无道理,是颠倒黑白。不确定度的提出,造成许多人认识上的错位;更造成很多实际工作的错误。这是人们必须面对的事实,是回避不了的。

3 说:不确定度限定的是被测量真值的分散性,这是符合VIM3 的主定义的李慎安先生的解释的。

第一,这个认识表明,规矩湾的思路已开始脱离那云里雾里的“可信性”,走向了务实的道路。把两个概念的对象区分开,思路是对的,结果不够准确。

第二,说“误差范围限定的是测量结果的分散性”不全面。误差范围既包含测得值的分散性(随机误差),更包括测得值的偏离性(系统误差)。说误差范围表明准确性,就完全了。

第三,说“不确定度限定的是被测量真值的分散性”,这是符合VIM3 的主定义的李慎安先生的解释的。

我把测量分成两类:基础测量(常量测量与慢变化量测量);讲究的是测量的误差,经典的误差理论就是处理这类问题。统计测量(快变量测量),条件是测量误差远小于被测量的变化,阿仑方差理论就是专门处理这类问题。

如果不确定度理论就是研究被测量的分散性,那就是极好的、确实需要的理论,那它就不抢误差理论的地盘了(经典误差理论只研究常量测量,慢变化量也当常量处理);倘如此,老史就欢呼、拥护了。

实际情况不是这样。不确定度理论是包打天下,既要处理误差理论不能处理的统计测量(快变量测量)问题,又要取代误差理论去处理基础测量问题。

把两类测量混淆,于是,不确定度理论便一片混乱。不确定度理论的错误,不确定度评定的弊病,大都来源于此。

我反复讲解我的两个学术主张:(1)误差是泛指概念,具体应用要分为误差元与误差范围。(2)测量有两个领域,一个是常量测量,一个是统计测量,这是性质不同的两类测量。两类测量的划分,对测量计量的理论与实践都十分重要。其实,在时频界,早就这样做,我不过起个名而已。对我这两个主张,先生都表示过反对或说没必要。而如今先生的表达,恰恰体现了两类测量的划分。哈哈!

所引用的星空漫步的一句话:“压根儿就不认为真值可以测得,误差可求,还谈什么误差理论的发展,分明是重打炉灶另开张”我也十分赞成。

-


-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4-6-28 10:5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40# 路云

  路兄240楼的建议很好。
  1“误差”是偏移指标,是准确程度的定量表征。“不确定度”是离散指标,是可靠程度的定量表征。两者非同种量,无可比性。
  2“误差范围”是将“误差”与“范围”两个概念组合在一起的概念,前者表示偏移(区间的位置信息),后者表示离散(区间的大小信息)。而“不确定度”则是非负参数,没有偏移信息,只有离散信息。因此,只能将“误差范围”中的“范围”抽出来与“不确定度”去比较分析异同。“误差的绝对值”尽管也是非负参数,但其本质仍然是偏移程度的定量表征(只是忽略了方向而已),仍然不能与“不确定度”相提并论。我的一点补充意见是,不确定度所说的分散性只指分散性的“宽度”,并无“范围”含意,因此误差的“范围”也不能与不确定度相比较,如若相比较还需舍弃“范围”只将误差的范围“宽度”抽出来与不确定度相比较。
  3路兄所说,“不确定度”如果与“误差”关联,则应称为“误差的不确定度”,此观点非常科学。因为被测量和误差(如仪器的示值和示值误差)均可以作为被测对象,对其测量便有测量结果。不确定度是测量结果的属性,不能测量只能估计,无法产生不确定度的测量结果。如果把误差作为被测对象,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就是误差的不确定度。
  因此,我赞成路兄所说的:总的一句话,不要将“误差”的概念混入来与“不确定度”讨论,这样只会越添越乱。“误差”就是“误差”,“范围”就是“范围”,范围的宽度就是个“宽度”,不确定度也只是个“宽度”,“不确定度”的功能仅与后者相当,同种功能的量放在一起分析,才能理清头绪。(注:“范围的宽度就是个宽度,不确定度也只是个宽度”,是我的补充。)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4-6-28 11:2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41# 史锦顺

  我很赞成史老师241楼的观点。我的赞成意见复述如下:
  1 现在确实有人在用“不确定度”表示“误差范围”,这种作法是不对的。
  2误差范围有明确的定义,由实测决定,是客观的。可求、可检验,能溯源。能证实也能证伪,是科学的、实用的概念。测量计量工作,必不可少。
  3 说:不确定度限定的是被测量真值的分散性,这符合VIM3 的主定义,符合JJF1001的注解,也符合李慎安先生的解释。
  4不确定度理论就是研究被测量(真值)的分散性,并不研究被测量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不可能也没有本事去抢误差理论的地盘,不确定度理论与误差理论各有各的理论系统,各有各的作用。不确定度理论与误差理论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而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误差理论已经诞生和发展了数百年,相对而言已非常成熟和非常科学。不确定度理论还太年轻,不确定度理论将不断成熟和发展。不确定度理论将和误差理论长期并存。
  5我认可史老师关于误差理论的研究成果,包括史老师反复强调的误差元和两类测量的划分的科学性。但我还是认为既然国家已经定义了“误差”,大家也已默认了“误差范围”的含义,因此我反对的是另立术语“误差元”和修改国家的“误差”定义而把“误差”定义扩大化为“泛指”。请史老师恕我直言,我理解您的“误差元”就是国家定义的“误差”,我理解您的“误差”是国家定义的误差与人们所说的误差范围合称。
星空漫步 发表于 2014-6-28 12:3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认同240楼路云的高论!

规版的认识似乎也有一些改变,虽然和稀泥的习惯仍然有所保留,......
njlyx 发表于 2014-6-28 14:3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34# 285166790


    是有指标,但没有彰显个性的综合误差指标!--正解的“测量不确定度”可为此用。

    即便以后“测量不确定度”用顺了,那它也只是“提供者”的一个‘承诺’指标,是否真的靠谱? 也需要计量测试检定机构来“查核”--证伪。

    量具厂商‘承诺’的“测量不确定度”当然会有“期限”,过期需要重新校正、评估“测量不确定度”,以后的“测量不确定度”‘承诺’者便应是允许再使用的后续“提供者”了【总要有责任者,应为相关获益者,不宜由‘国家’担此责任】。
njlyx 发表于 2014-6-28 15: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jlyx 于 2014-6-28 15:29 编辑

回复 240# 路云


       如果不加“测量”的前缀,所谓的“不确定度”就是表达一个“不确定量”【也就是“随机量”】的‘散布宽度’的‘指标’,与大家熟悉的‘标准偏差’的物理含义一致【所谓“标准不确定度”就是‘标准偏差’】。

      加上“测量”的前缀,构成“测量不确定度”,其含义便是针对一个特定的“不确定量”【“随机量”】了---最终遗留于“测量结果(测得值)”中的“测量误差”!--这个最终遗留于“测量结果”中的“测量误差”是“测量者”竭尽己力以后的“结果”-- 可以补偿的已经予以补偿,剩下的都是我这个“测量者”当前无法‘确定’的‘随机量’:均值为零的‘随机量’-- 如果它有不为零的‘均值’,我这个“测量者”会予以修正,不会再让它遗留在我提供的“测量结果(测得值)”中!-----“测量不确定度”是“测量者”用以表达这么一个最终遗留于“测量结果(测得值)”中的“测量误差”--一个均值为零的“不确定量”的‘散布宽度’的‘指标’。........ 由于这个“测量误差”的均值为零,‘散布宽度’值与“范围”值同一;这个所谓的“测量不确定度”是我这个“测量者”的认识,并不是一个纯客观的“指标”;“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是整个“误差分析”工作的‘总结工程’,经过前期的“误差分析”与处理,“测量者”【或者他委托的分析师】能确定的“误差”都已得到合理修正或补偿,剩下的便用“测量不确定度”表达其“可能的取值范围”---不能将“测量不确定度”与笼统的“测量误差”纠缠不清。

    现行定义中可见的“真值的散布宽度”在一般情况下的对应或宜称之为“量值不确定度”。 只有在量值对象为‘恒定个体’的条件下,所谓“真值的散布宽度”才可对应“测量不确定度”,“真值的散布宽度”中由于量值自身“随机变化”贡献的成份不应归咎于“测量”。
草根在起航 发表于 2014-6-28 15:4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草根在起航 于 2014-6-28 15:47 编辑

测量误差与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区别(一个PPT总结的,我觉得总结的不错)


  

序号

  
  

内容

  
  

测量误差

  
  

测量不确定度

  
  

1

  
  

定义的要点

  
  

表明测量结果偏离真值,是一个差值

  
  

表明测量结果的分散性、是分布区间的半宽

  
  

2

  
  

分量的分类

  
  

按出现于测量结果中的规律分为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都是无限多次测量时的理想化概念

  
  

按评定的方法划分为A类和B类,两类不确定度分量无本质区别,都是标准不确定度

  
  

3

  
  

可操作性

  
  

由于真值未知,只能通过约定真值求得其估计值

  
  

按实验、资料经验评定,实验方差是总体方差的无偏估计

  
  

4

  
  

表示的符号

  
  

非正即负,不要用(±)号表示

  
  

为正值,当由方差求得时取其正平方根

  
  

5

  
  

合成的方法

  
  

为各误差分量的代数和

  
  

当各分量彼此独立时为方和根,必要时加入协方差

  
  

6

  
  

结果的修正

  
  

已知系统误差的估计值时,可以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得到已修正的测量结果

  
  

不能用不确定度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在已修正结果的不确定度中应考虑修正不完善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

  
  

7

  
  

结果的说明

  
  

属于某给定的测量结果、不同结果误差不同

  
  

合理赋予被测量的任一个值,均具有相同的分散性。不同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可以相同

  
  

8

  
  

测量标准的偏差

  
  

来源于给定的测量结果,不表示被测量估计值的随机误差

  
  

来源于合理赋予的被测量值之值,表示同一观测列中任一个估计值的标准不确定度

  
  

9

  
  

自由度

  
  

不存在

  
  

可作为不确定度评定是否可靠的指标

  
  

10

  
  

置信概率

  
  

不存在

  
  

当了解分布时,可按置信概率给出置信区间

  
草根在起航 发表于 2014-6-28 15: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误差和不确定度是两个完全不同而相互有联系的概念,它们相互之间并不排斥。

误差仅与测量结果及被测量的真值或约定真值有关。对同一被测量,不管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条件如何,相同测量结果的误差是相同的。

在重复性条件下进行多次重复测量,得到的测量结果一般是不同的,因此它们的测量误差也不同。



测量不确定度和测量仪器、测量方法以及测量条件有关。在重复性条件下进行测量时,不同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是相同的,但它们的误差肯定是不同的。

知道了测量误差以后,可以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得到已修正的测量结果。而不确定是不能用来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的。

njlyx 发表于 2014-6-28 15:4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测量不确定度”是一种“测量误差范围”,并不能反过来说“测量误差范围”就是“测量不确定度”!

“测量误差范围”有很多种,有规范或标准‘允许’的“测量误差范围”; 有通过抽样检测,实验‘检定’出的“测量误差范围”--- 以往的测量器具就是给出这种‘指标’,它是很客观,但是‘抽样’结果,实验条件也不一定与您使用时完全一样,相应的风险可能是您使用者承担; 还有就是作为相关结果或器具‘提供者’的我‘承诺’的“测量误差范围”,它要适应我所说明的所有‘应用范围’,风险要由我来承担。.......所谓的“测量不确定度”是这最后一种“测量误差范围”。
njlyx 发表于 2014-6-28 15:56: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jlyx 于 2014-6-28 16:05 编辑

回复 247# 草根在起航


     拿“测量误差”与“测量不确定度”对比是非常不恰当的事!.....说的不客气点,是荒谬的对比!.....“测量不确定度”是一种‘特定’“测量误差”【最终不得已遗留于测量结果(测得值)中的测量误差】的一个“特征值”,两者根本不在一个层面,比什么?!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4-6-28 16:3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50# njlyx

  如果大家都能认识到测量不确定度不能与误差范围相混淆那就对了,不确定度绝不是一种“测量误差范围”,测量误差范围当然也绝不能说成是不确定度。
  因此,我赞成你说的“测量不确定度”是测量误差的一个“特征值”,此时的误差是被测对象,是测量结果,根据凡是测量结果均有不确定度的说法,误差作为测量结果也有自己的不确定度。但如果说“测量不确定度”是一种“测量误差范围”那就肯定混淆了不确定度和测量误差范围。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4-6-28 16:4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不确定度理论和误差理论上,从来不和稀泥,这两者必须加以严格区分。240楼列举了10项不确定度与误差的界限,当然还可以列举很多,仅这10条已经足以将不确定度与误差相区分。例如,248楼说“在重复性条件下进行多次重复测量,得到的测量结果一般是不同的,因此它们的测量误差也不同”,但重复测量条件下的测量过程是相同的,虽然得到的每个测量结果误差不同,但每个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则是完全相同的。这也可以说是不确定度与误差的区别之一。所有这些区别和不同都指向“测量不确定度是一种测量误差范围”的论断不能成立。
  不确定度与误差的不同虽然有很多,但本质上的不同就是定义和用途的不同,抓住了定义的不同和用途的不同(分别应用于准确性和科学性的评判),其他的不同就可以找到许许多多。
njlyx 发表于 2014-6-28 16:44: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51# 规矩湾锦苑


    我们没有共识的,各表吧。
草根在起航 发表于 2014-6-28 16:5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52# 规矩湾锦苑


   测量不确定度不是“测量误差”,也不是“测量误差范围”,它类似于“测量误差范围”,但是测量不确定度的说法更准确了!这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为如果我说“测量不确定度”是你们“所认为的测量误差范围”的话,你们又可以以“测量误差既然不可求,那测量误差范围也不可求”来反驳。所以测量不确定度要用误差来表述的话永远也表述不清楚,因为误差的确不可求!
都成 发表于 2014-6-28 17: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都成 于 2014-6-28 17:49 编辑

回复 247# 草根在起航
测量误差与测量不确定度的这十项主要区别,在很多不确定度的专著中都有出现,它强调的是测量不确定度与(测量结果-真值 这个测量误差的区别,学过误差理论的人可以将测量不确定度与未定的系统误差比较一下,看看他们两者在这十项不同中有多少相同,没有学过误差理论的,可找本书来仔细看看,会有益处。体会一下不确定度理论与未定的系统误差有多少关系。
星空漫步 发表于 2014-6-28 17: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星空漫步 于 2014-6-28 17:30 编辑

回复 254# 草根在起航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太“深奥”了吧! 这种“深奥”的离谱的东西会有多大生存空间?    可以被多数人接受、领会、认可并能够正确使用的东西不可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5-5-2 00: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