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成为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迪克人

测量仪器不确定度分量的引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5-20 16: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路云 于 2022-5-20 19:20 编辑
长度室 发表于 2022-5-20 15:17
“请问,用该仪器进行不修正测量,仪器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是多少?”
按道理,这种情况,理应用仪器的实 ...

用“最大允许误差”套算出来的不确定度,是对合格仪器的最低极限要求,是人为规定的,以不确定度表征的测量仪器的合格判据,不是仪器自身实际的“复现量值的不确定度”。这句话有没有错?如果没有错,那么此举就是人为将仪器实际的“复现量值的不确定度”放大到了极限值(请注意,这里并没有考虑至关重要的仪器实际的“示值重复性”)。当仪器的实际“示值重复性”(离散性指标)超出了“最大允许误差”区间宽度时,仍采用这种套算的方法,就更加没有道理了。

实际上“示值重复性”与“示值误差的重复性”就是同一个量。前者表示“示值(或测得值)”离散区间的大小,后者表示“示值误差”波动区间的大小。所以对于校准来说,就是用“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取代了检定中的“测量结果的示值重复性(或示值变动性)”,两者的功能相当,都是“精密度”的定量表征。只是不确定度包含的信息更多,数据处理方式方法也更科学严谨。

发表于 2022-5-21 09:31:24 | 显示全部楼层
路云 发表于 2022-5-20 15:43
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难道不是该仪器准确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吗?那您说这应该是什么的不确定度?《校准证书 ...

“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难道不是该仪器准确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吗?”
当您用该“示值误差”对仪器进行修正时,才可使用该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作为仪器准确性引入的不确定度。
发表于 2022-5-21 09:35:48 | 显示全部楼层
路云 发表于 2022-5-20 16:19
按道理,这种情况,理应用仪器的实际误差作为不确定度B类评定a/k里的a,但由于该实际误差仍然存在误差,即 ...

您是说实际误差不是单一值,而是多值。也就是被测量的真值是变化的是么?
发表于 2022-5-21 09:43:40 | 显示全部楼层
路云 发表于 2022-5-20 16:42
用“最大允许误差”套算出来的不确定度,是对合格仪器的最低极限要求,是人为规定的,以不确定度表征的测 ...

“所以对于校准来说,就是用“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取代了检定中的“测量结果的示值重复性(或示值变动性)”,两者的功能相当,都是“精密度”的定量表征。”
我一直认为“测量结果的示值重复性”是“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里的一部分,难道学错了?
您列的表里的数据,没有问题,加不加修正,重复性一样,没毛病。就是加不加修正,仪器的准确性是否一样,您还是坚持您的观点吧。
发表于 2022-5-21 12: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路云 于 2022-5-21 12:56 编辑
长度室 发表于 2022-5-21 09:31
“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难道不是该仪器准确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吗?”
当您用该“示值误差”对仪器进行修正 ...

当您用该“示值误差”对仪器进行修正时,才可使用该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作为仪器准确性引入的不确定度。

仪器“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与“示值的不确定度”是相等的,不存在差异。所以《校准证书》给出的“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可以是“示值的不确定度”,也可以是“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

您是说实际误差不是单一值,而是多值。也就是被测量的真值是变化的是么?

您不是在46楼说“实际误差仍然存在误差,即不是准确的值”吗,我只是从离散性的角度来表述,不是说真值是变化的,而是说由于技术、手段、设备性能的原因,无法准确获得真值(或“误差的真值”)。表现出来的就是多次测量结果(“测得值”或“测得的误差值”)之间的不一致,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不确定性(离散性)。在人、料、法、环四因素都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测量设备所获得的测量结果的离散性(离散区间的大小)是不同的,不会因为你是否修正而改变离散区间的大小,也不会因为你人为规定了“最大允许误差”范围而改变仪器本身固有的示值误差不稳定区间的大小。修正只能改变测量结果距离真值(或参考值)的偏移程度。我觉得您现在是将人为规定的“最大允许误差”范围(以0误差为中心的对称区间极限),当成了实际误差的离散区间(以实际误差为中心的对称区间)。后者的区间宽度大于、小于、等于前者都是有可能的,它才是仪器不确定度的真正来源(因不同的测量设备而异),而不是人为规定的前者(只针对误差合格测量设备,且全世界一样)。

我一直认为“测量结果的示值重复性”是“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里的一部分,难道学错了?

这一观点没错啊。我说的是两者的功能相当。所以我说:不确定度包含的信息更多,数据处理方式方法也更科学严谨

您列的表里的数据,没有问题,加不加修正,重复性一样,没毛病。就是加不加修正,仪器的准确性是否一样,您还是坚持您的观点吧。

我已经说得清清楚楚,加不加修正只是改变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偏移性),改变不了测量结果的可靠性(离散性)。否则“计量”的定义为什么要强调实现量值的准确可靠呢。我列表的数据,无论是加修正也好,不加修正也罢,都是同一次测量过程的结果(人、机、料、法、环以及测量时间完全一致),无论怎么评,都不可能出现同一因素两个不同的不确定度分量。

假如有两台同型号同规格,示值误差也相同的测量仪器ABA的示值重复性很好,B的示值重复性很差。如果用这两台仪器,在其他测量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同时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独立重复不修正测量。您是不是认为,两台仪器引入的不确定度是相同的(所复现的量值的可靠程度一样)?可能吗?

发表于 2022-5-21 13: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路云 发表于 2022-5-21 12:21
当您用该“示值误差”对仪器进行修正时,才可使用该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作为仪器准确性引入的不确定度。仪 ...

“您不是在46楼说“实际误差仍然存在误差,即不是准确的值”吗”
抱歉,是我之前没有表述清楚,我是说证书中给出的仪器的误差仍然存在误差,即不是准确的值。其实际误差应理解为客观存在,但不可知的。
“仪器“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与“示值的不确定度”是相等的,不存在差异。所以《校准证书》给出的“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可以是“示值的不确定度”
我认为不是这样的。应该是被测仪器示值所对应的实际值(标准器给出)的不确定度与其被测仪器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是相等的。证书给出被测仪器示值和实际值(对应点的标准器的值),后面给出的不确定度,是指对该实际值(对应点的标准器的值)的,不是单指被测仪器示值的,实际还是被测与标准之间的对应关系的。不能认为是,被测仪器示值是10,这个10的不确定度是多少。而是说被测仪器示值是10,标准器对应的标准值是11,对应10的这个11的不确定度是多少。因此当被测仪器显示10时,只有修正使用,即按11使用时,才可用给出的这个不确定度作为该被测仪器的不确定度分量。
发表于 2022-5-21 15:3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路云 于 2022-5-21 15:34 编辑
长度室 发表于 2022-5-21 13:14
“您不是在46楼说“实际误差仍然存在误差,即不是准确的值”吗”
抱歉,是我之前没有表述清楚,我是说证 ...

仪器的实际“示值”,就是用该仪器进行下一级测量所获得的“测得值”,即仪器所复现的量值。您所说的仪器的示值(10),与测量标准提供的量值(11)存在着“示值误差”(-1)的关系。这就是“校准”定义的第一步(确定由测量标准所提供的量值与相应示值之间的关系)。如果依据这一“示值误差”来对仪器“示值”进行修正(注意,此处不是对测量标准所提供的量值11进行修正),获得对应“示值(10)”的最终“测量结果(11)”。这就是“校准”定义的第二步(用此信息确定由示值获得测量结果的关系)。通常都是将第一步视为“校准”,第二步则是“修正”(注意,此处的“修正”,针对的是下一级的测量结果,而不是针对本级的测量结果。本级测量结果的修正值不是-1,而是测量标准提供的量值11的修正值)。所以对下一级测量结果而言,测量仪器示值10的不确定度,与示值误差-1的不确定度是一样的。

具体您可以参阅一下JJF1059.1附录A部分的A.3.5条“工作用玻璃液体温度计的校准”,在该部分的最后就有如下表述:

a.png

发表于 2022-5-22 10: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路云 发表于 2022-5-21 15:31
仪器的实际“示值”,就是用该仪器进行下一级测量所获得的“测得值”,即仪器所复现的量值。您所说的仪器 ...

真是说再多不起作用。您画红线的内容没有问题,都懂。但是您了解发帖人想弄清楚的问题是什么么?建议您不要急于反驳,再重新捋一下问题。那么多规程规范,明确要求标准器要修正使用,目的是什么?是说修不修正,它给出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一样,只是为测得值准确些。还是想要降低它给出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数值,满足测量要求(U≤1/3 MPEV)。
发表于 2022-5-22 13:25: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路云 于 2022-5-22 13:27 编辑
长度室 发表于 2022-5-22 10:12
真是说再多不起作用。您画红线的内容没有问题,都懂。但是您了解发帖人想弄清楚的问题是什么么?建议您不 ...

那么多规程规范,明确要求标准器要修正使用,目的是什么?是说修不修正,它给出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一样,只是为测得值准确些。还是想要降低它给出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数值,满足测量要求(U1/3 MPEV)。

我在5楼的回复中,已经清楚地表明了我的观点。即修正只能改变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改变不了测量结果不确定离散区间的大小。计量常识也告诉我们,不确定度不能通过修正的方法来降低。楼主的问题是已经通过校准溯源,获得了测量仪器复现量值的不确定度。而不是对该仪器复现量值的不确定度一无所知。在这种情况下,引用《校准证书》给出的“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就是由该仪器自身特性决定的“复现量值的不确定度”,而不是人为规定的,所有同类合格计量器具的不确定度极限值),作为下一级测量结果中,由该仪器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错在哪里?

您说的这个三分之一原则(即: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U1/3被校对象的最大允许误差绝对值MPEV),不是量传比的要求。量传比的要求是测量标准的不确定度U(或“校准和测量能力CMC)≤1/3被校对象的最大允许误差绝对值MPEV。而您这个三分之一原则是对测量结果进行符合性判定时,为了降低误判的风险所约定的,当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U不满足≤1/3MPEV时,应考虑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U对符合性判定影响的“判定规则”(见CNASGL015:2022《判定规则和符合性声明指南》第3.8条、第7.1条第2)款)。

a.png

b.png

被校仪器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U,是与被校仪器自身的示值短期不稳定性能的好坏强相关的,该多大就多大。一台重复性很差的仪器,即便是拿到国家计量院去校准,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U也不可能小到1/3MPEV以下,更不可能通过修正的手段,使其降到1/3MPEV以下。

发表于 2022-5-22 14:28:56 | 显示全部楼层
路云 发表于 2022-5-22 13:25
那么多规程规范,明确要求标准器要修正使用,目的是什么?是说修不修正,它给出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一样, ...

“引用《校准证书》给出的“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就是由该仪器自身特性决定的“复现量值的不确定度”,而不是人为规定的,所有同类合格计量器具的不确定度极限值),作为下一级测量结果中,由该仪器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错在哪里?”
跟您说再多,我感觉也起不到作用。您自己举个例子吧,我们也看一下,您的“复现量值的不确定度”再具体点。比如,标准器的显示值,实际值,不确定度。用它测量被测物,测量结果是多少,标准器引入不确定度分量,最好将测量结果写成Y=y±U的形式,我看看您的y和U,在标准器加不加修正的情况下,具体是多少。
发表于 2022-5-23 07:3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237358527 于 2022-5-23 07:39 编辑

假如有两台同型号同规格,示值误差也相同的测量仪器A和B,A的示值重复性很好,B的示值重复性很差。如果用这两台仪器,在其他测量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同时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独立重复不修正测量。您是不是认为,两台仪器引入的不确定度是相同的(所复现的量值的可靠程度一样)?可能吗?
这话如同废话一般,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A重复性好,校准示值误差得到不确定度自然就小
B重复性不好,校准示值误差得到不确定度自然就大
拿两台仪器同时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独立重复不修正测量,当然是 用A测量得到的不确定度要小

问题是 你这蠢货 ,这跟 辩论初衷 仪器加不加修正值与用仪器测量得到的不确定度是否相同 有半毛钱关系?!!!!!


发表于 2022-5-23 07:4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路云 于 2022-5-23 08:50 编辑
长度室 发表于 2022-5-22 14:28
“引用《校准证书》给出的“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就是由该仪器自身特性决定的“复现量值的不确定度”, ...

37楼的截图数据不是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嘛。

测量仪器(你就把它视为你认为的标准器)的显示值是R100.3,实际值是S100.0,示值误差E+0.3,不确定度U0.1k2

不确定度分量的评定:

1、测量仪器(标准器)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 a.png

2、示值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 b.png

3、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c.png

注:此处忽略了其他不确定度分量,如果有其他不确定度分量,可评定后一并合并。

4、扩展不确定度:Uk×uc2×0.0950.2

被测对象的最终测量结果表达方式:

d.png U0.2k2;或误差 e.png U=0.2,k=2

f.png U0.2k2;或误差 g.png U0.2k2

发表于 2022-5-23 07:43:41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度室 发表于 2022-5-22 14:28
“引用《校准证书》给出的“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就是由该仪器自身特性决定的“复现量值的不确定度”, ...

你这是被他带节奏了。

你就盯着 辩论的观点 讨论就行,我都不知道你们最后在辩论什么东西去了。。。。

我跟你说,这就是他的套路,东拉西扯,说东道西,故意跟你绕圈圈。

你跟他讨论到明年也不会有结果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假如一台仪器校准:
校准点1000
示值误差+7
校准不确定度3
最大允许误差±10

难道我在用这台仪器测量的时候,评定的不确定度 加不加修正值,引用的不确定度是一样的?!!!!

按照 某云的说法, 这台仪器不加修正值使用,评定的不确定度中 仪器引入的分量也是 校准不确定度3?!!!!

仪器本身的示值误差都+7了, 你不加修正值 还能评出 仪器引入的分量也是 校准不确定度3?!!!!


这个例子我们现实中都会碰到,你让他回答,看他说的什么玩意,你就会知道跟他讨论没有任何意义。
发表于 2022-5-23 08:51:33 | 显示全部楼层
237358527 发表于 2022-5-23 07:43
你这是被他带节奏了。

你就盯着 辩论的观点 讨论就行,我都不知道你们最后在辩论什么东西去了。。。。

这应该是他一直以来就是这样认为的,并且这种认识存在好久了,所以一时他改变不过来。确实有些人就是这样认为的,认为测量结果的区间(y±U)是他给出测得值所在的区间,而不代表被测量实际值所在的区间。实际上抛开被测量的真值,能对么?
发表于 2022-5-23 08:5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傻了吧唧的数字某人,我37楼的截图数据,哪里不是用一台仪器得到的修正前与修正后的测量结果呀,蠢货!你又本事倒是评出来给大家看呀。让你评你怎么跟规孙子一样,除了嘴硬,没别的能耐。

发表于 2022-5-23 09: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长度室 于 2022-5-23 09:25 编辑
路云 发表于 2022-5-23 07:40
我37楼的截图数据不是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嘛。测量仪器(你就把它视为你认为的标准器吧)的显示值是R=100.3, ...


也就是说,不加修正,给出的测量结果95%的可能性在100.2±0.2以内;加修正,给出的测量结果95%的可能性在99.9±0.2以内。
假若该仪器的误差达到5.0,不修正使用的话给出的测量结果95%的可能性在95.2±0.2以内。是这意思么?
或是说,我能告诉客户,我给出的测量结果100次里大概有95次落在这个范围内,但是被测件的实际值是不是在这范围内,我可没说。
发表于 2022-5-23 09:38:37 | 显示全部楼层

仪器本身的示值误差都+7了,你不加修正值还能评出仪器引入的分量也是校准不确定度3?!!!!

这个例子我们现实中都会碰到,你让他回答,看他说的什么玩意,你就会知道跟他讨论没有任何意义。

蠢货就是蠢货。“最大允许误差”与“误差最大允许波动范围”是一码事吗,蠢货?某仪器“最大允许误差”为±10,“误差最大允许波动范围”为10,经校准该仪器的“实际示值误差(误差的平均值)”为+2,“实际示值误差的波动范围”为-4~+8(波动范围已达12)。请问,该仪器“实际示值误差(+2)”满足“最大允许误差(±10)”的要求,“实际示值误差的波动范围(12)”满足“误差最大允许波动范围(10)”的要求吗?请问,该仪器“复现量值的不确定度”是由“最大允许误差”的区间半宽度决定的,还是由“实际示值误差的波动区间范围”的半宽度决定的呀?

发表于 2022-5-23 09:45:37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坛蠢货就是蠢货。
我37楼的截图数据,哪里不是用一台仪器得到的修正前与修正后的测量结果呀
这只能说明 修正不修正 不影响 测量结果的重复性。

发表于 2022-5-23 09:4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路云 于 2022-5-23 11:08 编辑
长度室 发表于 2022-5-23 09:12
也就是说,不加修正,给出的测量结果95%的可能性在100.2±0.2以内;加修正,给出的测量结果95%的可能性在 ...

也就是说,不加修正,给出的测量结果95%的可能性在100.2±0.2以内;加修正,给出的测量结果95%的可能性在99.9±0.2以内。

假若该仪器的误差达到5.0,不修正使用的话给出的测量结果95%的可能性在95.2±0.2以内。是这意思么?

没错,我就是这个意思。

或是说,我能告诉客户,我给出的测量结果100次里大概有95次落在这个范围内,但是被测件的实际值是不是在这范围内,我可没说。

你做不修正测量,给出的“测量结果”也没有告诉客户实际值是多少啊。实际值在哪个范围,那就要看你给出的“实际示值误差”(偏移量)是多少了。欲获得实际值,只需根据“实际示值误差”,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相当于在坐标轴上平移)即可,但修正改变不了不确定离散区间的大小。我前面就已经说了,测量不确定度是与测量结果相关联的参数,不是与真值相关联的参数,与真值相关联的参数是“误差”

发表于 2022-5-23 09:5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路云 于 2022-5-23 10:45 编辑
237358527 发表于 2022-5-23 09:45
论坛蠢货就是蠢货。
我37楼的截图数据,哪里不是用一台仪器得到的修正前与修正后的测量结果呀
这只能说明  ...

你一个测量过程,仪器会整出两个不同的“复现量值的不确定度”来,的确是奇葩。不确定度的来源,无一例外都是离散特性所致。严格地说,不应该叫“示值误差引入的不确定度”,而应该叫“测量不准引入的不确定度”,引起测不准的不是“误差”,而是“误差的重复性”,即离散性、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是由随机误差部分产生的,不可能通过修正的手段减小,只能通过改变环境条件、改变测量设备性能、改变测方法、提高操作技能、改善被测对象的性能等手段降低。

发表于 2022-5-23 10:0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237358527 于 2022-5-23 10:12 编辑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假如一台仪器校准:
校准点1000
示值误差+7
校准不确定度3
最大允许误差±10
现在用这台仪器测量某一被测量,测量点为1000时候,测得的值为1020
情况A:在不用仪器修正值的情况下,得到 被测量的值为1020  
情况B: 在仪器用到修正值的情况下,得到 被测量的值为1013
现假设测量被测量的不确定度组成只有仪器和被测量的测量重复性,测量重复性假设为2  
我们一般评定:
1. 在修正情况下,则:uc=根号((3/2)平方+2的平方)=2.5  U=2uc=5
那么,用这台仪器测量被测量表达方式:1013±5
2. 在不修正情况下,则:uc=根号((10/根号3)平方+2的平方)=6.1  U=2uc=12
那么,用这台仪器测量被测量表达方式:1020±12
这样子看来,同一被测量,在同一台仪器修正与不修正情况下(假设其他条件全部相等),
情况A  1013±5 与 情况B 1020±12 能够符合。

而按照 论坛蠢货的观点
1. 在修正情况下,则:uc=根号((3/2)平方+2的平方)=2.5  U=2uc=5
那么,用这台仪器测量被测量表达方式:1013±5
2. 在不修正情况下,则:uc=根号((3/2)平方+2的平方)=2.5  U=2uc=5
那么,用这台仪器测量被测量表达方式:1020±5

很明显 :在情况A与情况B 是 只有一小部分符合,很大一部分是不符合的。




发表于 2022-5-23 10: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路云 发表于 2022-5-23 09:56
你一个测量过程,仪器会整出两个不同的“复现量值的不确定度”来,的确是奇葩。 ...

谁告诉你复现的是仪器的量值?!!!!

你是不是脑子进水了?!!!

我们在谈的是,用仪器测量被测量的时候

假如仪器=卡尺,被测量=工件长度。

能听明白不?!!!蠢货。

谁说我要去用 量块去复现 卡尺 的量值 ?!!!!
发表于 2022-5-23 10: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度室 发表于 2022-5-23 09:12
也就是说,不加修正,给出的测量结果95%的可能性在100.2±0.2以内;加修正,给出的测量结果95%的可能性在 ...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假如一台仪器校准:
校准点1000
示值误差+7
校准不确定度3
最大允许误差±10
现在用这台仪器测量某一被测量,测量点为1000时候,测得的值为1020
情况A:在不用仪器修正值的情况下,得到 被测量的值为1020  
情况B: 在仪器用到修正值的情况下,得到 被测量的值为1013
现假设测量被测量的不确定度组成只有仪器和被测量的测量重复性,测量重复性假设为2  
我们一般评定:
1. 在修正情况下,则:uc=根号((3/2)平方+2的平方)=2.5  U=2uc=5
那么,用这台仪器测量被测量表达方式:1013±5
2. 在不修正情况下,则:uc=根号((10/根号3)平方+2的平方)=6.1  U=2uc=12
那么,用这台仪器测量被测量表达方式:1020±12
这样子看来,同一被测量,在同一台仪器修正与不修正情况下(假设其他条件全部相等),
情况A  1013±5 与 情况B 1020±12 能够符合。

而按照 论坛蠢货的观点
1. 在修正情况下,则:uc=根号((3/2)平方+2的平方)=2.5  U=2uc=5
那么,用这台仪器测量被测量表达方式:1013±5
2. 在不修正情况下,则:uc=根号((3/2)平方+2的平方)=2.5  U=2uc=5
那么,用这台仪器测量被测量表达方式:1020±5

很明显 :在情况A与情况B 是 只有一小部分符合,很大一部分是不符合的。
~~~~~~~~~~~~~~~~~~~~~~~~~~~~~~~~~~~~~~~~~~~~~~~~~~~~~~~~~~

你让他来反驳一下这个情况。
发表于 2022-5-23 10: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狗屎,连这都看不出来?这不重合的部分,不就是“误差”(偏移量)吗?可以通过修正的手段解决呀,不确定度能通过修正的手段减小吗?

发表于 2022-5-23 10: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路云 发表于 2022-5-23 10:16
狗屎,连这都看不出来?这不重合的部分,不就是“误差”(偏移量)吗?可以通过修正的手段解决呀,不确定度能 ...

辩论不过,就开始纯骂人,有意思嘛?!!!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假如一台仪器校准:
校准点1000
示值误差+7
校准不确定度3
最大允许误差±10
现在用这台仪器测量某一被测量,测量点为1000时候,测得的值为1020
情况A:在不用仪器修正值的情况下,得到 被测量的值为1020  
情况B: 在仪器用到修正值的情况下,得到 被测量的值为1013
现假设测量被测量的不确定度组成只有仪器和被测量的测量重复性,测量重复性假设为2  
我们一般评定:
1. 在修正情况下,则:uc=根号((3/2)平方+2的平方)=2.5  U=2uc=5
那么,用这台仪器测量被测量表达方式:1013±5
2. 在不修正情况下,则:uc=根号((10/根号3)平方+2的平方)=6.1  U=2uc=12
那么,用这台仪器测量被测量表达方式:1020±12
这样子看来,同一被测量,在同一台仪器修正与不修正情况下(假设其他条件全部相等),
情况A  1013±5 与 情况B 1020±12 能够符合。

而按照 论坛蠢货的观点
1. 在修正情况下,则:uc=根号((3/2)平方+2的平方)=2.5  U=2uc=5
那么,用这台仪器测量被测量表达方式:1013±5
2. 在不修正情况下,则:uc=根号((3/2)平方+2的平方)=2.5  U=2uc=5
那么,用这台仪器测量被测量表达方式:1020±5

很明显 :在情况A与情况B 是 只有一小部分符合,很大一部分是不符合的。

~~~~~~~~~~~~~~~~~~~~~~~~~~~~
你如果觉得我这段文字有问题,可以表述出来。
在我原文字上修改。
而不是 只会骂人,这样子很低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4-4-26 08:07 , Processed in 0.06336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