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测量仪器不确定度分量的引入?

[复制链接]
237358527 发表于 2022-5-26 14:2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237358527 于 2022-5-26 15:11 编辑
路云 发表于 2022-5-26 12:56
既然你承认 不重合部分是 修正部分,那恰恰证明你这个论坛蠢货的观点站不住脚,不修正的情况下,套用修正 ...


哪里说了站不住脚?GB/T 27418-2017《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和表示》第D.2.4.5条说得清清楚楚:修正前的测量结果(y(t)),与修正后的测量结果(y(t)+  
),都具有相同的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U)。你这个蠢货还要在这里死皮赖脸的嚼烂舌。有能耐把站不住脚的证据晒出来呀。


这根本说的不是同一件事情,你又想 偷换概念了?!!!

你晒出的谁不知道? 还搞这么拗口。

校准值不就是 实际值,实际值不就是 标称值+修正值。

但是跟 我们的观点有联系吗?!!!!

除非你认为 完全不同测量行为,不确定度还能复现。

我只是认为,量值才能复现,不确定度无法复现。

不确定度出现的目的只是为了 量值的可靠程度。

主次要分清。


可不可以是一码事,有没有科学道理又是另一码事。承认是你人为将不确定度放大到合格计量器具不确定度的极限值就够了,不能因为你的偷懒之举,就否认别人有理有据的评定方法。
你这种不顾事实的做法,为什么我不能否认?!!!

无论是 计量规程或规范的不确定度案例中,不采用修正值测量的,都有把 最大允许误差作为不确定度评定考虑分量。
这在你爷爷CNAS的不确定度案例中也无处不在。
凭什么你就认为这是偷懒之举?!!!!

反观凡是用 直接套用不确定度的,都是采用修正值测量的,无一例外。

假如某仪器的重复性很差,证书给出的“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大于你用最大允差套算出来的不确定度呢?用它来进行下一级测量,你是不是把不可靠的测量结果评得可靠啦?

这种话也只有你这种人才能说的出来,一台重复性很差的仪器,得出的不确定度大于 最大允差 程度,必然说明 该仪器完全不能做 标准器使用。

当然是做报废处理了。

也只有你这种人还在讨论 怎么评不确定度 了。
路云 发表于 2022-5-26 17:5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路云 于 2022-5-26 23:16 编辑
237358527 发表于 2022-5-26 14:29
哪里说了站不住脚?GB/T 27418-2017《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和表示》第D.2.4.5条说得清清楚楚:修正前的测量 ...

我只是认为,量值才能复现,不确定度无法复现。

不确定度出现的目的只是为了 量值的可靠程度。

主次要分清。

谁跟你嚼这种烂舌呀?标称值+修正值是不是测量仪器所“复现的量值”?“仪器的不确定度”是不是它的(是不是与它关联)?是它的称其为“复现量值的不确定度”有什么错?仪器今天使用是这个不确定度,明天使用就不是这个不确定度啦?

你这种不顾事实的做法,为什么我不能否认?!!!

哪里不顾事实呀?证书中给出的不确定度,不是该仪器实际真实的不确定度吗?你套算出来的,全世界都一样的不确定度,是仪器实际的不确定度吗?到底谁才是不顾事实的做法?你否认个鸟啊!

无论是 计量规程或规范的不确定度案例中,不采用修正值测量的,都有把 最大允许误差作为不确定度评定考虑分量。

这在你爷爷CNAS的不确定度案例中也无处不在。

凭什么你就认为这是偷懒之举?!!!!

我早就说过了,所有的案例,都是不知道不确定度的情况下,又不愿意向上级机构索取,又不愿意索要原始检定数据自己进行评估,用最省事的套算之举,来获得全世界都一样的不确定度极限值(基本上不是真实反映测量设备实际的不确定度,绝大部分都是经人为放大的不确定度)。这不叫偷懒之举叫什么?否则为什么CNASCL01G002:2021《测量结果的计量溯源性要求》第4.5c)款还要求实验室索取或评估呢。

这种话也只有你这种人才能说的出来,一台重复性很差的仪器,得出的不确定度大于最大允差程度,必然说明该仪器完全不能做标准器使用。

当然是做报废处理了。

也只有你这种人还在讨论怎么评不确定度了

我说了是当标准器使用吗?普通测量设备不可以吗?谁规定的不确定度大于最大允差就不满足使用要求啦?天平不满足法定要求,我不称量黄金称白菜可不可以?谁规定了不确定度超过最大允差套算的不确定度的天平不能用于称白菜呀?你这个蠢货只知道报废。

到现在为止,就没看到你拿出一份像样的证据,除了码大字霸屏,就是无休止的嚼蛆。

237358527 发表于 2022-5-27 07:3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237358527 于 2022-5-27 07:35 编辑

标称值+修正值是不是测量仪器所“复现的量值”?“仪器的不确定度”是不是它的(是不是与它关联)?是它的称其为“复现量值的不确定度”有什么错?仪器今天使用是这个不确定度,明天使用就不是这个不确定度啦?

校准值 是不是 就是 标称值+修正值。

比如1砝码标称质量100g,校准值为100.1g,修正值+0.1g

校准值为100.1g和修正值+0.1g 有区别吗?!!!怎么刚才还很嚣张的晒出你的 不确定度依据。

现在又被我打歪嘴了,又开始 转移其他话题了?!!!

所有的案例,都是不知道不确定度的情况下,又不愿意向上级机构索取,又不愿意索要原始检定数据自己进行评估,用最省事的套算之举,来获得全世界都一样的不确定度极限值(基本上不是真实反映测量设备实际的不确定度,绝大部分都是经人为放大的不确定度)。这不叫偷懒之举叫什么?否则为什么CNAS-CL01-G002:2021《测量结果的计量溯源性要求》第4.5条c)款还要求实验室索取或评估呢。


简直搞笑,全中国的专家都是 懒,不愿意 意向上级机构索取不确定度?!!
难道这些专家的水平不如你?!!!
为什么 在用到 修正值的时候,就是 不确定度评定?!!
为什么 在 不用修正值的时候,就是 最大允许误差评定?!!!
你就不能从这么多 不确定度典型案例 里面发现点 规律?!!!!!

我说了是当标准器使用吗?普通测量设备不可以吗?谁规定的不确定度大于最大允差就不满足使用要求啦?天平不满足法定要求,我不称量黄金称白菜可不可以?谁规定了不确定度超过最大允差套算的不确定度的天平不能用于称白菜呀?你这个蠢货只知道报废。

又在狡辩了,你在菜场卖菜,你跟 客户说,我这天平虽然检定不合格,但是 按照 秤的级别,那是远远符合要求的。

所以你不要去跟市场监管局投诉,我使用不合格的计量器具,从事 贸易结算。

到现在为止,就没看到你拿出一份像样的证据,除了码大字霸屏,就是无休止的嚼蛆。

我需要拿出什么证书?  随便找几个 规程或规范 后面的 不确定度评定案例,哪个不是
在用到 修正值的时候,就是 不确定度评定
不用修正值的时候,就是 最大允许误差评定


你能找到一个  在 不用修正值的时候,用的是不确定度评的,就算我输,怎么样?

反倒是你找的证据,不是 牛头不对马嘴,就是 被我打脸,

你这也算证据吗?
长度室 发表于 2022-5-27 17:55:40 | 显示全部楼层
路云 发表于 2022-5-25 15:08
这里面“被测量之值”您是如何理解的?是您给出的测得值,还是被测量的实际值?我记得前几年在哪里看到或 ...

既然不确定度是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那就应该被测量实际值所在的区间,而不用理解为测得值所在的区间。您前面测量仪器不修正使用给出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只是说明测得值所在的区间,不能说明是被测量实际值所在的区间吧。之前说的100.2±0.2和95.2±0.2,不是说都是该被测量之值所处的区间吧。
“个人理解,这里所说的y改变,不是指同一被测量的“测得值”因修正或不修正而改变,而是指不同的被测量值。如1000 kN的材料试验机,在100 kN校准点与800 kN校准点,得到的“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是不同的。”
您理解的应该不对,最好再求证一下。应该就是指的同一个被测量,不如对同一物体长度,用钢直尺、卷尺、卡尺、测长仪、激光干涉仪等分别测量,它们分别给出的测得值会有所不同,各自结果的不确定度也会不同。卷尺的准确度低,它给出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就会大,才能保证被测物的实际尺寸以一定概率落在它给出的结果范围内。测长仪准确度高些,它给出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就会小一些,同样能保证被测物的实际尺寸以一定概率落在它给出的结果范围内。
如果是100 kN校准点与800 kN校准点,得到的“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是不同的,那都不用说。
长度室 发表于 2022-5-27 19:49:35 | 显示全部楼层
路云 发表于 2022-5-25 15:43
谢谢您给出的案例。该案例我已在57楼结尾以截图形式晒出,目的就是想说明,《校准证书》给出的“校准结果 ...

“《校准证书》给出的“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无论是“修正值的不确定度”还是“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或者“校准值的不确定度”,都是一样的。”
这里没有问题,确实是一样的。
”不存在还要注明是修正前的不确定还是修正后的不确定度。”
这里就有问题了。“修正值的不确定度”、“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或者“校准值的不确定度”,指的都是与被检仪器示值相对应的实际值的不确定度,即被检测量仪器修正后使用,给出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前面已经说过了,《校准证书》的校准结果页,给出被测仪器的示值10,实际值11(对应于被测仪器示值10的标准器的值)和测量不确定度1。这里的不确定度1是说被测仪器的示值10实际是11的不确定度,还是说被测仪器的示值10的不确定度。
长度室 发表于 2022-5-27 21: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路云 发表于 2022-5-26 09:32
JJF 1001-2011 测量不确定度概念的注4:测量不确定度是相应于所赋予被测量的值的。该值的改变将导致相应的 ...

“修正前的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的表达形式“y(t)±U”,与修正后的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的表达形式“ y′(t)±U=y(t)+b±U”相比,仅仅是多了一项“b”,而这项  恰恰是修正值。说明测量结果修正前和修正后的不确定度都是“U”。”
修正后是y′(t)±U=y(t)+b±U,但是有没有说修正前就是y(t)±U?
路云 发表于 2022-5-28 00:38:11 | 显示全部楼层
237358527 发表于 2022-5-27 07:34
标称值+修正值是不是测量仪器所“复现的量值”?“仪器的不确定度”是不是它的(是不是与它关联)?是它的称 ...

比如1砝码标称质量100g,校准值为100.1g,修正值+0.1g,校准值为100.1g和修正值+0.1g 有区别吗?!!!怎么刚才还很嚣张的晒出你的不确定度依据。

100g100.1g+0.1g,这三个哪个是不确定度?不是不确定度搬出来叫什么蛆呀?

简直搞笑,全中国的专家都是 懒,不愿意 意向上级机构索取不确定度?!!

难道这些专家的水平不如你?!!!

都那么勤快为什么CNASCL01G002:2021《测量结果的计量溯源性要求》第4.5c)款还要求实验室索取或评估呀?啥时候规定了不修正的时候不能用《检定/校准证书》中给出的“检定/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啊?你这些问题根本用不着我来回答,自己爬上122楼去看看截图红线标示部分,已经回答得相当完美了。

又在狡辩了,你在菜场卖菜,你跟 客户说,我这天平虽然检定不合格,但是 按照 秤的级别,那是远远符合要求的。所以你不要去跟市场监管局投诉,我使用不合格的计量器具,从事贸易结算。

谁告诉称白菜就一定是涉及贸易结算呀?我就自己单位食堂里用行不行?谁规定了天平只能检定不能校准啊,蠢货?我就问你用这台天平进行不修正称量,所得称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有多大?听不懂吗?

我需要拿出什么证书?随便找几个规程或规范后面的不确定度评定案例,哪个不是在用到修正值的时候,就是不确定度评定不用修正值的时候,就是最大允许误差评定

但凡你找出来的用最大允差套算的,无一例外都是无法从证书中获得“检定/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的情形。当已经能从证书中获得“检定/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时,哪里规定了不能引用?

你能找到一个在不用修正值的时候,用的是不确定度评的,就算我输,怎么样?反倒是你找的证据,不是牛头不对马嘴,就是被我打脸,你这也算证据吗?

以下是最新发布的JJF 19402021《电磁天平校准规范》中有关如何计算标准砝码的不确定度的规定:

a.png

b.png

从中不难看出,第A.1.2.1.1条不仅适用于使用标称值(不修正测量)的情况,也适用于使用折算质量(修正测量)的情况。第A.1.2.1.2条和第A.1.2.1.3条,都是针对砝码检定证书没有提供“检定结果的不确定度”时,采取用“最大允差”套算的办法。其中第A.1.2.1.3条就是使用折算质量(修正测量),但仍然用最大允差去套算。说明只要能够从证书中得到标准砝码的不确定度U,就可以直接引用作为标准砝码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无论是否是修正测量。

路云 发表于 2022-5-28 19:3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路云 于 2022-5-28 19:41 编辑
长度室 发表于 2022-5-27 17:55
既然不确定度是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那就应该被测量实际值所在的区间,而不用理解为测得值 ...

既然不确定度是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那就应该被测量实际值所在的区间,而不用理解为测得值所在的区间。您前面测量仪器不修正使用给出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只是说明测得值所在的区间,不能说明是被测量实际值所在的区间吧。之前说的100.2±0.295.2±0.2,不是说都是该被测量之值所处的区间吧。

不确定度是定量表征离散程度的参量,对于同一测量过程而言,定量表征“测得值”与“实际值”之间距离的参量是“误差”(或“修正值”)(偏移量),尽管两者在坐标轴上的位置不同,但两者各自的离散区间的宽度都是一样的,而且是随着测量次数的增加同步变化的。只不过对于一组测量结果中的每一个测量结果,修正前它叫“测得值”,修正后它叫“实际值的测得值”。这组“测得值”的离散区间宽度(2U),与这组“实际值的测得值”的离散区间宽度(2U),无论测多少次都不可能不一致(因为两条曲线都是源自同一组测量数据)。

a.png

如对同一物体长度,用钢直尺、卷尺、卡尺、测长仪、激光干涉仪等分别测量,它们分别给出的测得值会有所不同,各自结果的不确定度也会不同。

这是肯定的,你都改变了测量设备了,属于两个不同的测量过程,不确定度肯定不一样。我说的是在相同的重复性试验条件下,什么都没有改变,只是改变了被测量值。

这里就有问题了。“修正值的不确定度”、“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或者“校准值的不确定度”,指的都是与被检仪器示值相对应的实际值的不确定度,即被检测量仪器修正后使用,给出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前面已经说过了,《校准证书》的校准结果页,给出被测仪器的示值10,实际值11(对应于被测仪器示值10的标准器的值)和测量不确定度1。这里的不确定度1是说被测仪器的示值10实际是11的不确定度,还是说被测仪器的示值10的不确定度。

我理解您的质疑。但您有没有注意到,对于被校仪器的用户来说,他拿到《校准证书》,并看不出上级机构给出的这个实际值11是否经过了修正。证书一般是以列表的方式给出的信息是:标准值(被校点)、实际示值(示值的平均值)、示值误差、扩展不确定度。我认为该扩展不确定度既是“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也是“实际示值”的不确定度。

修正后是y(t)±Uy(t)+b±U,但是有没有说修正前就是y(t)±U

D.2.4.5条开头不就说了U是假设b0时的得到的扩展不确定度吗。b0,不就是不修正吗。

目前在我国,我个人感觉校准与国际上严格意义上的校准还不太一样。从校准的理论讲,校准链上的每一级测量,都应该是修正测量,所以从国家基准所复现的量值,直到最末一级的测量结果都应该是一致的,不存在误差,只有不确定度自上而下逐级扩大。所以校准只用一个参量“不确定度”,来定量表征测量结果的质量,各级间的量传比要求,也都是以不确定度之比来限定的。

而由于我国过去长期以检定的方式量传,理论上讲检定通常是做不修正测量,各级间的量传比要求,也都是以最大允许误差之比来规定的。所以衡量测量结果质量的参量除了“误差”这个偏移性指标外,还有一个定量表征离散程度的指标“(示值)重复性”(也有称“变动性”、“均匀性”、“短期稳定性”等)。现在校准活动中又夹杂着检定的操作模式,检定不像检定,校准不像校准。导致“检定”、“校准”两个概念似乎长期存在混杂说不清的地方。其实国际上对校准的定义应该是很清楚的。从理论上说,无论误差有多大,只要不确定度足够小,修正后的测量结果就是可靠并可信的。

237358527 发表于 2022-5-30 07: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路云 发表于 2022-5-28 00:38
比如1砝码标称质量100g,校准值为100.1g,修正值+0.1g,校准值为100.1g和修正值+0.1g 有区别吗?!!!怎么 ...

100g、100.1g、+0.1g,这三个哪个是不确定度?不是不确定度搬出来叫什么蛆呀
真是蠢货一个。又在哪里狡辩,有意思嘛?
100.1g、+0.1g 有什么区别?
100+0.1=100.1
100叫标称值,0.1叫修正值,100.1 叫校准值
校准值 不就是 经过修正后的标称值 吗?

都那么勤快为什么CNAS-CL01-G002:2021《测量结果的计量溯源性要求》第4.5条c)款还要求实验室索取或评估呀?啥时候规定了不修正的时候不能用《检定/校准证书》中给出的“检定/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啊?你这些问题根本用不着我来回答,自己爬上122楼去看看截图红线标示部分,已经回答得相当完美了
这跟不确定度评定又什么区别?!!! 这跟检定或校准有什么关系?!!!我什么时候时候不能用 不确定度了?!!
得分场合明白不?而不是你这个蠢货所谓的,必须要用不确定度,否则就是懒,就是人为扩大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人为降低能力。
能分的请 区别不?!!!

谁告诉称白菜就一定是涉及贸易结算呀?我就自己单位食堂里用行不行?谁规定了天平只能检定不能校准啊,蠢货?我就问你用这台天平进行不修正称量,所得称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有多大?听不懂吗?
告诉你了,是 菜场 !!!!!你狗眼瞎吗? 告诉你了是 贸易结算,蠢货?!!!
你故意把我说的重点去掉有意思不?!!!!

但凡你找出来的用最大允差套算的,无一例外都是无法从证书中获得“检定/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的情形。当已经能从证书中获得“检定/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时,哪里规定了不能引用?
脸都不要了,是你问过专家了?还是 你 看着这些 案例的专家评的?!!! 还 无一例外都是无法从证书中获得“检定/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的情形,下次放屁的时候,能不能少 说点谎话?!!

从中不难看出,第A.1.2.1.1条不仅适用于使用标称值(不修正测量)的情况,也适用于使用折算质量(修正测量)的情况。第A.1.2.1.2条和第A.1.2.1.3条,都是针对砝码检定证书没有提供“检定结果的不确定度”时,采取用“最大允差”套算的办法。其中第A.1.2.1.3条就是使用折算质量(修正测量),但仍然用最大允差去套算。说明只要能够从证书中得到标准砝码的不确定度U,就可以直接引用作为标准砝码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无论是否是修正测量。
你的狗眼真是瞎,A.1.2.1.1条不仅适用于使用标称值(不修正测量)的情况,明明写着 用 砝码的标称值 , 你居然 说 折算质量(修正测量)?!!!
你这是看着证据说谎话!!!!!!!!
237358527 发表于 2022-5-30 07: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237358527 于 2022-5-30 07:26 编辑
长度室 发表于 2022-5-27 21:13
“修正前的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的表达形式“y(t)±U”,与修正后的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的表达形式“ y′(t) ...


他这个证据,早就被我脸都打歪了。
还在那里狡辩。
还 校准值 ,校准值不就是 标称值+修正值吗?
还不是要用 修正值 !!!!!!

他这种行为,明显就是 截取 某段文字,晒出某段证据,从来不是 从头到尾的放出证据,也不是 完整的体现 , 规程或规范中 想表达的完整的意思,真实的意思。
他 这种行为 要不就是 蠢,要不就是 坏
长度室 发表于 2022-5-30 09: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路云 发表于 2022-5-28 19:35
既然不确定度是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那就应该被测量实际值所在的区间,而不用理解为测得值 ...

“我理解您的质疑。但您有没有注意到,对于被校仪器的用户来说,他拿到《校准证书》,并看不出上级机构给出的这个实际值11是否经过了修正。”
现在的问题是使用该被校仪器测量其他被测物,《校准证书》里给出对应于其示值的实际值及不确定度即可,不用管上级机构是否经过了修正,我们的观点本身就是不同的,我们认为上级机构修不修正,在给出的不确定度里会有体现。

“证书一般是以列表的方式给出的信息是:标准值(被校点)、实际示值(示值的平均值)、示值误差、扩展不确定度。我认为该扩展不确定度既是“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也是“实际示值”的不确定度。”
没问题啊,这里大家都很清楚。“实际示值”的不确定度就是修正使用,用实际值代替示值使用时的测量不确定度。“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您是不是认为是使用示值给出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了?
长度室 发表于 2022-5-30 09: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237358527 发表于 2022-5-30 07:23
他这个证据,早就被我脸都打歪了。
还在那里狡辩。
还 校准值 ,校准值不就是 标称值+修正值吗?

可能是刚开始接触,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就是那样接受、消化、吸收。认识上不好转变。
路云 发表于 2022-5-30 12:3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路云 于 2022-5-30 12:40 编辑
237358527 发表于 2022-5-30 07:21
100g、100.1g、+0.1g,这三个哪个是不确定度?不是不确定度搬出来叫什么蛆呀
真是蠢货一个。又在哪里狡辩 ...

校准值 不就是 经过修正后的标称值 吗?

蠢得跟猪一样,我问你这三个哪个是不确定度,你给我答非所问回答哪个是校准值

得分场合明白不?而不是你这个蠢货所谓的,必须要用不确定度,否则就是懒,就是人为扩大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人为降低能力。能分的请 区别不?!!!

分什么场合呀?仪器实际复现量值的不确定度该多大就多大。是不是某人得了病,病的严重程度还得视不同场合而异呀?计量机构的“校准和测量能力CMC”是不是会因为做修正测量和不修正测量而不同啊?我说了必须要用吗?我说的是当已经获悉了测量仪器的不确定度时就应该用,而不是你所说的不管三七二十一,知道了也不用。你以是否修正作为引用场合的区分依据,我以是否获得仪器实际的不确定度作为区分场合的依据,有什么问题吗?

告诉你了,是菜场 !!!!!你狗眼瞎吗? 告诉你了是 贸易结算,蠢货?!!!你故意把我说的重点去掉有意思不?!!!!

“菜场”两个字是你这个蠢货针对我127楼问题回答时杜撰添加出来的,你还好意思说我去掉重点

脸都不要了,是你问过专家了?还是 你 看着这些 案例的专家评的?

你啥时候问过专家,看过专家评啊?你放屁啥时候收敛过呀?

你的狗眼真是瞎,A.1.2.1.1条不仅适用于使用标称值(不修正测量)的情况,明明写着 用 砝码的标称值 , 你居然 说 折算质量(修正测量)?!!!你这是看着证据说谎话!!!!!!!!

你是不是一头瞎了眼的猪啊?A.1.2.1.1条哪里写着“用砝码的标称值”这七个字呀?没看清楚就再爬上132楼睁大你的狗眼看看清楚。

路云 发表于 2022-5-30 13: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度室 发表于 2022-5-30 09:13
“我理解您的质疑。但您有没有注意到,对于被校仪器的用户来说,他拿到《校准证书》,并看不出上级机构给 ...

现在的问题是使用该被校仪器测量其他被测物,《校准证书》里给出对应于其示值的实际值及不确定度即可,不用管上级机构是否经过了修正,我们的观点本身就是不同的,我们认为上级机构修不修正,在给出的不确定度里会有体现。

我不知道您是从《校准证书》的哪里能看出上级机构给出“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时,他所使用的计量标准值是否经过修正。您说他修正与不修正,得到的“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是不同的。您能说说他怎么从《校准证书》中体现出来吗?

“实际示值”的不确定度就是修正使用,用实际值代替示值使用时的测量不确定度。“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您是不是认为是使用示值给出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了?

被校仪器的“实际示值”不是“实际值”,前者是对应“标准值”时,由仪器指示装置获得的实际显示的值(多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是未经修正的测量结果。“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就是与该“实际示值”相关联的参数。至于上级机构施加的“标准值”是否经过修正,仅从该“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中是无法识别的。至于用该被校仪器进行的下一级测量,无论是否进行修正测量,都可以将该《校准证书》提供的“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作为下一级“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中,由该测量仪器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

另外想问一下,如果某测量仪器《校准证书》给出的“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大于用该仪器最大允许误差套算出来的不确定。那么问题来了,您是否认为用该仪器进行下一级不修正测量,所得“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中,由该仪器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仍然是引用最大允差套算出来的那个全世界都一样的所谓“仪器的不确定度”吗?理由何在?

237358527 发表于 2022-5-30 14: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路云 发表于 2022-5-30 12:38
校准值 不就是 经过修正后的标称值 吗?蠢得跟猪一样,我问你这三个哪个是不确定度,你给我答非所问回答哪 ...

分什么场合呀?仪器实际复现量值的不确定度该多大就多大。是不是某人得了病,病的严重程度还得视不同场合而异呀?计量机构的“校准和测量能力CMC”是不是会因为做修正测量和不修正测量而不同啊?我说了必须要用吗?我说的是当已经获悉了测量仪器的不确定度时就应该用,而不是你所说的不管三七二十一,知道了也不用。你以是否修正作为引用场合的区分依据,我以是否获得仪器实际的不确定度作为区分场合的依据,有什么问题吗?

真是论坛第一大蠢货,你所谓的计量机构的“校准和测量能力CMC,不就是 CNAS那套玩意嘛。
这跟 讨论的观点有什么关系?!!!!
你能不能少扯点无关的事情。

你是不是一头瞎了眼的猪啊?A.1.2.1.1条哪里写着“用砝码的标称值”这七个字呀?没看清楚就再爬上132楼睁大你的狗眼看看清楚。

A1.2.1.2怎么写的? 你怎么不念出来?!!!!!

你发的玩意 不就是 我一直说的观点吗?!!!!


你这个蠢货怎么老是 发点 证据 来证明我的观点是对的!!!!!!

路云 发表于 2022-5-30 20: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路云 于 2022-5-30 20:34 编辑

真是论坛第一大蠢货,你所谓的计量机构的“校准和测量能力CMC,不就是CNAS那套玩意嘛。这跟讨论的观点有什么关系?!!!!你能不能少扯点无关的事情。

CNAS那套怎么啦,你看不起是不是?法制计量不照样玩吗。它哪里不是对特定测量过程(将被校对象自身因素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将至最低)的“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啊,其所使用的计量标准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是修正前的还是修正后的?

A1.2.1.2怎么写的?你怎么不念出来?!!!!!你发的玩意不就是我一直说的观点吗?!!!!你这个蠢货怎么老是发点证据来证明我的观点是对的!!!!!!

现在又来改口说A.1.2.1.2条,自我掌嘴打脸吧。我没晒出来吗?我早就说过,A.1.2.1.2条和A.1.2.1.3条,是针对标准砝码的溯源证书不是《校准证书》,而是《检定证书》(未给出“检定结果的不确定度”)的情形。

当标准砝码的溯源证书是《校准证书》而不是《检定证书》时,《校准证书》已经给出的标准砝码的“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使用该标准砝码对被校电子天平进行校准时,无论是否进行修正测量(即:无论是使用砝码的标称质量值还是使用砝码的折算质量值),其标准砝码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都是按照第A.1.2.1.1条的公式(A.9)计算求得。你这个蠢货看不懂吗?

当标准砝码的溯源证书是未提供“检定结果的不确定度”的《检定证书》时,即便是修正测量,他也是用最大允差按照第A.1.2.1.3条的公式(A.11)去套算。你看明白了没有,蠢货?你对什么对?对个屁呀!

长度室 发表于 2022-5-30 23:02:56 | 显示全部楼层
路云 发表于 2022-5-30 13:16
现在的问题是使用该被校仪器测量其他被测物,《校准证书》里给出对应于其示值的实际值及不确定度即可,不 ...

“至于用该被校仪器进行的下一级测量,无论是否进行修正测量,都可以将该《校准证书》提供的“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作为下一级“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中,由该测量仪器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
最初的观点压根就不同,再怎么讨论也改变不了什么。各自保留意见吧。

“另外想问一下,如果某测量仪器《校准证书》给出的“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大于用该仪器最大允许误差套算出来的不确定。那么问题来了,您是否认为用该仪器进行下一级不修正测量,所得“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中,由该仪器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仍然是引用最大允差套算出来的那个全世界都一样的所谓“仪器的不确定度”吗?理由何在?”
这种情况,溯源本身就存在问题了,通常要求《校准证书》给出的“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要小于等于仪器最大允许误差绝对值的1/3(特殊领域的特殊仪器除外),如果是校准机构能力达不到,就应该送到有能力的机构校准。如果是被测仪器本身重复性差到离谱,那就调修或更换仪器。

我的观点是不修正使用的,用最大允差绝对值作为a,均匀分布,k=根号3。修正使用的,用U作为a。您也再咨询下身边的同行,法定机构的啊,校准公司的啊。看看大家都是怎么做的。
237358527 发表于 2022-5-31 07:2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237358527 于 2022-5-31 07:31 编辑

你这个论坛蠢货,
你晒的证据恰恰是 我说的观点。
针对 修正与不修正 的情况。
A.1.2.1.1 修正情况下,用 不确定度
A.1.2.1.2 不修正情况下,用最大允许误差
A.1.2.1.3 修正情况下,用 最大允许误差除以6 (这种情况是对 A.1.2.1.1的补充)

与 我所表达的观点,完全一致!!!!!!


佩服你这种 自己晒证据打自己老脸的雷锋精神!!!!!!

此话题可以终结了!!!!!!
b.png
路云 发表于 2022-5-31 10: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路云 于 2022-5-31 10:27 编辑

A.1.2.1.1修正情况下,用不确定度

A.1.2.1.2不修正情况下,用最大允许误差

A.1.2.1.3修正情况下,用最大允许误差除以6(这种情况是对A.1.2.1.1的补充)

与我所表达的观点,完全一致!!!!!

校准所使用的标准砝码的溯源证书要么是《校准证书》,要么是《检定证书》,不可能既有《检定证书》又有《校准证书》。

A.1.2.1.1条哪里限定了仅修正使用(在校准过程中仅使用折算质量值)?

A.1.2.1.3条哪里说明了是A.1.2.1.1条的补充?那修正使用到底是按A.1.2.1.1条执行,还是按A.1.2.1.3条执行啊?自拍脑袋,瞎编臆造,狗屁不通。

你的观点啥时候说了修正使用可以用最大允差套算啊?吹牛唆泡的本事倒不小。

a.png

现在被我晒出的铁证啪啪打脸,疼吗蠢货?


237358527 发表于 2022-5-31 11:5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某些人是 脸都不要了。
A.1.2.1.1条哪里限定了仅修正使用(在校准过程中仅使用折算质量值)?
这个不是限定条件是什么?!!
A.1.2.1.3条哪里说明了是对A.1.2.1.1条的补充?那修正使用到底是按A.1.2.1.1条执行,还是按A.1.2.1.3条执行啊?自拍脑袋,瞎编臆造,狗屁不通。
侨情这个有意思不?想分散谁的注意力?!!
你的观点啥时候说了修正使用可以用最大允差套算啊?吹牛唆泡的本事倒不小。
这话有什么问题?!!!
你告诉我,用最大允许误差的,为什么不除以根号3,而除以6?
你来解释一下,这个问题?!!!


还打我脸?!!!说出来的话不怕笑死人的。
我的意思是 不用修正值(校准值)的时候,用的不确定度平的,算我输

A.1.2.1.3 说的是 用修正值的情况下,也可以 套用最大允许误差,但是要除以6,而不是根号3

这段话 可以打我脸?!!!!

你小学没学过语文吧?!!!!
路云 发表于 2022-5-31 13:5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路云 于 2022-5-31 13:55 编辑

这个不是限定条件是什么?!!

跟猪一样蠢。A.1.2.1.1条说了“在校准过程中仅使用折算质量值”吗?

侨情这个有意思不?想分散谁的注意力?!!

什么叫“侨情”啊?无中生有,瞎编臆造,你想忽悠谁呀?

这话有什么问题?!!!你告诉我,用最大允许误差的,为什么不除以根号3,而除以6?你来解释一下,这个问题?!!!

你都好意思来问我?你怎么不去问一下规范起草人啊?你怎么不解释一下修正测量为什么不用A.1.2.1.1的方法去评,而要用最大允差绝对值除以6啊?

我早就解释过了,所有用最大允差套算的方法,都是在不知道所使用的“测量仪器(包括测量标准,下同)不确定度”的情况下,采取这种人为的方法,将全世界都一样的,合格测量仪器不确定度的极限要求,作为其测量仪器自身的不确定度分量。当已经通过校准获悉测量仪器的实际不确定度时,一定是用该测量仪器《校准证书》提供的“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来进行B类评定。

至于A.1.2.1.3条为什么不除以√3而除以6,那你去问规范起草人好了。我只能认为这是人为规定的要求不同而已。但无论是除以√3还是除以6,都不是测量仪器自身真实实际的不确定度(通过校准所获得的不确定度),不符合JJF1001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第7.24条“仪器的测量不确定度”定义注释1的规定,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a.png

长度室 发表于 2022-5-31 16: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路云 发表于 2022-5-31 13:50
这个不是限定条件是什么?!!跟猪一样蠢。A.1.2.1.1条说了“在校准过程中仅使用折算质量值”吗?侨情这个 ...

您好,请问您那有邀请码么,就是本论坛的邀请码,我有个朋友想进论坛,注册不上。麻烦了!
路云 发表于 2022-5-31 19:3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度室 发表于 2022-5-31 16:16
您好,请问您那有邀请码么,就是本论坛的邀请码,我有个朋友想进论坛,注册不上。麻烦了! ...

我跟您一样,没有邀请码。这个可能要向论坛管理员咨询。

长度室 发表于 2022-5-31 20: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路云 发表于 2022-5-31 19:30
我跟您一样,没有邀请码。这个可能要向论坛管理员咨询。

好的,谢谢了。
237358527 发表于 2022-6-1 07: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237358527 于 2022-6-1 07:26 编辑

路云 发表于 2022-5-31 13:50
这个不是限定条件是什么?!!跟猪一样蠢。A.1.2.1.1条说了“在校准过程中仅使用折算质量值”吗?侨情这个 ...


跟猪一样蠢。A.1.2.1.1条说了“在校准过程中仅使用折算质量值”吗?

A.1.2.1.1这还要狡辩的话,你这种人的人品真的是呵呵了。

至于A.1.2.1.3条为什么不除以√3而除以6,那你去问规范起草人好了。我只能认为这是人为规定的要求不同而已。但无论是除以√3还是除以6,都不是测量仪器自身真实实际的不确定度(通过校准所获得的不确定度),不符合JJF1001-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第7.24条“仪器的测量不确定度”定义注释1的规定,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所以说你蠢啊。

为什么用修正值的情况下,用 最大允许误差 来算,但是不是 除以√3而除以6

其实很简单。 因为按照砝码的检定规程,要求MPE小于1/3的不确定度。

√3 除以2 =0.866

√12=3.46

3.46乘以0.866=3 与 按照砝码的检定规程,要求MPE小于1/3的不确定度。

所以只要 MPE 除以 6 与 不确定度U/k  得到的不确定度分量是差不多的。

不过以你的智商估计也看不懂。不怪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5-5-4 06: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